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3580发布日期:2018-09-01 03:2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固定方式安装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尤其是城区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常规的充电桩占地面积过大,且充电线缆长当汽车冲完电后线缆无法自动收缩存放保护,线缆散乱拖拉扔地面上时,给后续汽车充电时通行不畅;严重时线缆及有可能被过往的汽车碾压,因而会造成线缆的破损甚至发生短路及其安全事故,因此充电桩充电线缆具有简洁方便的保护装置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后期维护方便的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所述充电桩包含有装置壳以及安装于装置壳内的线缆伸缩机构,所述线缆伸缩机构包含有至少一组撑臂机构,所述撑臂机构包含有臂杆,所述臂杆内沿其长度方向架设有一螺轴,安装于臂杆上的电机驱动螺轴旋转,所述臂杆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一滑片,所述滑片套于螺轴上,所述滑片上安装有动轮,且充电桩的线缆环绕在动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装置,当设置有多组撑臂机构时,撑臂机构之间交错设置,从而使得环绕在动轮上的线缆呈S形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动轮为定滑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动轮包含有通过中心轴相连接的两个轮面,且中心轴连接于滑片上,两个轮面之间设置有两条弧形结构的转动件,且弧形结构的转动件的圆心相重合,每一条转动件均由多个穿接于两个轮面之间的转辊构成,线缆位于两条弧形结构的转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装置利用撑臂机构的平移对线缆进行缩回,当撑臂机构移动至每一组撑臂机构的最大缩回长度为滑片行程的二倍,同时,当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固定高度不同时,选择相应数量的撑臂机构进行交错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撑臂机构对充电桩的线缆进行缩回和伸出,当使用完毕后,移动撑臂机构使得动轮带动线缆沿着撑臂机构的长度方向进行缩回;当需要使用时,反向移动撑臂机构,从而使得线缆在其重力作用(或者其他动作机构)下下方至汽车旁,本装置能有效的保护充电线缆破损伤烂,能自由存放,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充电桩内部空间较小,后期保护维护方便,有助于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撑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其中:101、装置壳 102、线缆 1、臂杆 2、螺轴 3、电机 4、滑片 5 .1、动轮 5.2、轮面中心轴 5.3、转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所述充电桩包含有装置壳101以及安装于装置壳101内的线缆伸缩机构,所述线缆伸缩机构包含有至少一组撑臂机构,所述撑臂机构包含有臂杆1,所述臂杆1内沿其长度方向架设有一螺轴2,安装于臂杆1上的电机3驱动螺轴2旋转,所述臂杆1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一滑片4,所述滑片4旋置于螺轴上,所述滑片4上安装有动轮5,且充电桩的线缆102环绕在动轮5上;

使用时,通过电机或其余方式3驱动螺轴2旋转,从而通过丝杠螺母的配合结构驱动滑片4沿着臂杆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滑片4的动轮5带动线缆102进行收放操作;

优先当设置有多组撑臂机构时,撑臂机构之间交错设置,从而使得环绕在动轮5上的线缆102呈S形排布;

可以使所述动轮5可以为定滑轮结构,也可以为下述结构——所述动轮5包含有通过中心轴5 .2相连接的两个轮面5 .1,且中心轴5 .2连接于滑片4上,两个轮面5 .1之间设置有两条弧形结构的转动件,且弧形结构的转动件的圆心相重合,每一条转动件均由多个穿接于两个轮面5.1之间的转辊5.3构成;使用时,线缆102位于两条弧形结构的转动件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线缆的保护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线缆伸缩方法,利用撑臂机构的平移对线缆102进行缩回,当撑臂机构移动至每一组撑臂机构的最大缩回长度为滑片4行程的二倍,同时,当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固定高度不同时,选择相应数量的撑臂机构进行交错排布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现行的技术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能有效的保护充电线缆破损伤烂,能自由存放,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充电桩内部空间较小,后期保护维护方便,有助于充电桩的充电线缆保护装置的普及推广。

另外,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