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7303发布日期:2018-07-31 20:15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放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气安装过程中所使用的电缆敷设工具都是比较笨重,不容易搬来搬去,而且适用的电缆盘直径也是有局限性的。目前的电缆放线架既增加了成本又耽误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缆放线架,旨在解决电缆敷设工具操作不便,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包括:底座、立柱和横梁;所述底座设置两个,其下侧与地面接触,上侧与所述立柱的下端垂直连接,用以防止所述立柱倾倒;所述立柱设置两个,其上端与所述横梁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垂直设置;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连接,所述横梁穿设于电缆盘的轴心孔内,用以带动所述电缆盘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槽钢或工字钢,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十字交叉设置的槽钢或工字钢的交叉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立件内的第二立件。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还包括一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第二立件的上端连接,用以放置所述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立件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立件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立件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为一半圆环,所述半圆环的内径大于所述横梁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件沿竖直方向均匀的水平开设插销孔,所述插销孔用以使插销穿设其中以调整第二立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圆柱或圆筒结构,外径小于所述电缆盘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至少一支撑件,使所述立柱与底座连接处形成一三角形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角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立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槽钢或工字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个底座和立柱,形成一稳定的支架结构,且两组底座和立柱分别单独设置,并不连接在一起,从而减轻了搬运时的重量,携带方便,制作便捷省时省力,已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同时,本装置还设置了可转动横梁以带动电缆盘转动,且横梁还可根据需求升降,更能满足不同需求,适应各种电缆盘直径,在操作简单便捷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放线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放线架结构示意图。电缆放线架包括:底座1、立柱2和横梁3。底座1设置两个,底座1下侧与地面接触,上侧与立柱2的下端连接,底座1与立柱2垂直设置,用以防止立柱2倾倒;立柱2设置两个,两个立柱2的下端分别与两个底座1的上侧连接,立柱2的上端与横梁3的一侧活动连接,立柱2与横梁3垂直设置,且横梁3可转动,横梁3外侧面可沿横梁3与立柱2连接处转动;横梁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立柱2连接,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通过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横梁3穿设于电缆盘9的轴心内,用以带动电缆盘9转动。

具体而言,底座1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槽钢或工字钢,立柱2的下端与十字交叉设置的槽钢或工字钢的交叉点连接。具体的,首先设置两个长度相同的槽钢或工字钢,将其中一槽钢或工字钢沿中点切断,切断的槽钢或工字钢的一端部分别相对设置在另一为切割过的槽钢或工字钢的中点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并在十字交叉点的位置处,垂直的焊接立柱2,使立柱2与槽钢或工字钢连接为一体。

具体而言,立柱2包括第一立件4和套设于第一立件4内的第二立件5。第二立件5的外径小于第一立件4的内径,以使其能够穿设于第一立件4内,切第一立件4与第二立件5的长度相等。立柱2还包括一连接环,连接环与第二立件5的上端连接,用以放置所述横梁3。连接环为一半圆环6,半圆环6的中心点位置与第二立件5的上端不连接。半圆环6的内径大于横梁3的外径,以使得横梁3能够放置于半圆环6内,并沿半圆环6内侧面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第一立件4沿竖直方向均匀的开设插销孔7,插销孔7用以使插销8穿设其中以调整第二立件5的高度。插销孔7相对的开设于第一立件4上,使得插销8能够横穿第一立件4。第二立件5穿设在第一立件4内,第二立件5可与第一立件4在同一轴心线上垂直移动,通过垂直移动第二立件5,并通过插销8和插销孔7固定第二立件5的高度位置,以调整横梁3的高度。

具体而言,横梁3为圆柱或圆筒结构,外径小于电缆盘9的内径,以使得其能够穿过电缆盘9的轴心孔。将横梁3穿设在电缆盘9的轴心孔内,同时将横轴的两端分别放置于两个半圆环6内,以使得电缆盘9可与横梁3沿同一轴心线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立柱2与底座1之间设有至少一支撑件10,使立柱2与底座1连接处形成一各三角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立柱2。支撑件10的一端于立柱2的第一立件4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的槽钢或工字钢连接,支撑件10的两端连接点和槽钢或工字钢的十字交叉点形成三角结构,从而有效起到支撑立柱2的作用。具体的,连接件为角钢,角钢一端与第一立件4连接,另一端与槽钢或工字钢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两个底座和立柱,形成一稳定的支架结构,且两组底座和立柱分别单独设置,并不连接在一起,从而减轻了搬运时的重量,携带方便,制作便捷省时省力,已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同时,本装置还设置了可转动横梁以带动电缆盘转动,且横梁还可根据需求升降,更能满足不同需求,适应各种电缆盘直径,在操作简单便捷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