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塔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6204发布日期:2018-06-30 03:4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塔吊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塔吊。



背景技术: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以一节一节的接长(高) 其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原材料。

塔吊一般包括底座、塔身、回转支座、顶升机构、塔顶、平衡臂、吊臂与吊钩等结构,当吊钩吊起重物后,先把重物上提,上提到一定高度后,整个吊臂旋转,从而将重物移动到需求的位置。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重物与需求位置的分布不集中或重物与需求位置的距离较远,吊臂的长度达不到需求,往往需要多台塔吊进行起吊重物,这就增加了操作工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塔吊,以解决目前塔吊的吊臂长度达不到需求,需要布置多台塔吊、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塔吊,所述塔吊包括:底座、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塔身、设置在所述塔身上的吊臂、平衡臂、吊钩、塔顶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吊臂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驱动所述吊臂左右伸缩;所述吊臂上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沿所述吊臂左右移动;所述吊钩通过钢索设置于所述移动小车上;

所述平衡臂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驱动所述平衡臂左右伸缩;所述平衡臂远离所述塔身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

所述塔顶设置于所述塔身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吊臂、平衡臂均通过缆绳与所述塔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丝杠与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一螺母均固定于所述吊臂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吊臂。

可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第二丝杠与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二螺母均固定于所述平衡臂上远离所述配重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平衡臂。

可选的,所述塔身上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器,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超声波发生器对应的第一超声波接收器,所述第一超声波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移动小车与吊钩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吊钩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通过钢索连接所述移动小车;

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移动小车的一侧设置有报警器,所述重量传感器、报警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可选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滑轮,连接所述支撑块的钢索缠绕在所述滑轮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吊钩的一侧设置有转盘,所述吊钩固定于所述转盘上,转盘绕所述支撑块的中心轴线转动。

可选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第二超声波发生器,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超声波发生器对应的第二超声波接收器,所述第二超声波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塔吊包括底座、垂直固定于底座上的塔身、设置在塔身上的吊臂、平衡臂、吊钩、塔顶以及控制器,其中,吊臂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驱动吊臂左右伸缩;吊臂上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沿吊臂左右移动,吊钩通过钢索设置于移动小车上;平衡臂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驱动平衡臂左右伸缩,平衡臂远离塔身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塔顶设置于塔身远离底座的一端,吊臂、平衡臂均通过缆绳与塔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建筑用塔吊通过增设的第一伸缩机构可以加长吊臂的长度,能够吊运距离较远的重物;通过增设的第二伸缩机构可以加长平衡臂的长度,当吊钩吊运的重物较重时,可以增加平衡臂的长度,即增力臂长度,从而能够吊运更重的重物,且可以减少塔身的受力,进而能够保证塔吊的平衡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塔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塔吊中第一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塔吊中第一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塔吊中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4符号表示:1-底座,2-塔身,3-吊篮,4-钢缆,5-肋板,6-顶升机构,7-回转支座,8-吊臂,81-第一步进电机,82-第一丝杠,83-第一螺母,9-平衡臂,91-第二步进电机,92-第二丝杠,93-第二螺母,10-配重块,11-缆绳,12-移动小车,13-支撑块,131-重量传感器,14-吊钩,141-档杆,15-报警灯,16-第一超声波发生器,17-第一超声波接收器, 18-第二超声波发生器,19-第二超声波接收器,20-滑轮,21-驾驶室,22-塔顶,23-第三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塔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塔吊包括底座1、垂直固定于底座1上的塔身2、设置在塔身2上的吊臂8、平衡臂9、吊钩14、塔顶22以及控制器,其中,

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塔身2通过螺栓垂直固定于底座1上,底座1用于增加塔吊的稳定性,避免吊运重物时,塔身2因受力移动或晃动,从而增加吊运的难度。

为进一步增加塔身2的稳固性,塔身2与底座1之间还设置有肋板5,肋板5的一直角边焊接于塔身2的外表面上,其另一直角边焊接于底座1上。螺栓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螺孔尺寸增大,进而影响塔身2的稳固性,而增加肋板5后,可以保证塔身2的安装稳固性。

塔顶22设置于塔身2远离底座1的一端,吊臂8、平衡臂9均通过缆绳11与塔顶22连接。当吊钩14吊运重物时,吊臂8与平衡臂9均承受压力,而连接塔顶22的缆绳11可以对吊臂8与平衡臂9产生拉力,从而能够抵消部分压力,保证吊臂8与平衡臂9的结构,避免吊臂8与平衡臂9的受力超过额定负荷,造成吊臂8与平衡臂9损伤。

吊臂8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驱动吊臂8左右伸缩。具体地,当吊臂8长度过短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机构工作,第一伸缩机构驱动吊臂8向左伸长,增加吊臂8的长度,从而能够吊运较远距离触点重物,避免再布置一台塔吊。

当吊臂8长度过长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机构工作,第一伸缩机构驱动吊臂8向右伸缩,减小吊臂8的长度,避免大风吹断吊臂8,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81、第一丝杠82与第一螺母 83,第一步进电机81与第一螺母83均固定于吊臂8的支架上,用于固定第一步进电机81与第一螺母83;第一丝杠82的一端与第一步进电机8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螺母83 连接吊臂8,第一螺母83用于支撑第一丝杠82,且第一步进电机81与控制器电连接。

工作时,当吊臂8的长度过短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81正转,第一步进电机81 驱动第一丝杠82正转,第一丝杠82的工作长度增加,从而带动吊臂8向左伸长。当吊臂8 的长度过长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81反转,第一步进电机81驱动第一丝杠82反转,第一丝杠82的工作长度减小,从而带动吊臂8向右收缩。

同理,平衡臂9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驱动平衡臂9 左右伸缩。具体地,当平衡臂9长度过短时,控制器控制第二伸缩机构工作,第二伸缩机构驱动平衡臂9向右伸长,增加平衡臂9的长度,从而增加力臂长度,可以吊运更重的重物。

当平衡臂9长度过长时,控制器控制第二伸缩机构工作,第二伸缩机构驱动平衡臂9向左收缩,减小平衡臂9的长度,从而能够避免大风吹断平衡臂9。

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第二伸缩机构第二步进电机91、第二丝杠92与第二螺母93,第二步进电机91与第二螺母93均固定于平衡臂9远离配重块10的一端,用于固定第二步进电机91与第二螺母93;第二丝杠92的一端与第二步进电机9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螺母93连接平衡臂9,第二螺母93用于支撑第二丝杠92,且第二步进电机91与控制器电连接。

工作时,当平衡臂9的长度过短时,即力臂过短,为保证吊臂8与平衡臂9的平衡性,需要降低吊运重物的重量或者减小吊臂8的长度,这会对工作造成影响,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控制器控制第二步进电机91正转,第二步进电机91驱动第二丝杠92正转,第二丝杠 92的工作长度增加,从而带动平衡臂9向右伸长。当平衡臂9的长度过长时,即力臂过长,为保证吊臂8与平衡臂9的平衡性,需要增加吊运重物的重量或者增加吊臂8的长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控制器控制第二步进电机91反转,第二步进电机91驱动第二丝杠92反转,第二丝杠92的工作长度减小,从而带动平衡臂9向左收缩。

吊臂8上设置有移动小车12,移动小车12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移动小车12沿吊臂8 左右移动。且吊钩14通过钢索设置于移动小车12上,当移动小车12左右移动时,吊钩14 跟随着左右移动,随时调整吊钩14的位置,以方便吊运重物及将重物吊运至需求位置。

如图4所示,移动小车12与吊钩14之间设置有支撑块13,吊钩14活动设置于支撑块 13上,即支撑块13朝向吊钩14的一侧设置有转盘,吊钩14固定在转盘上,转盘绕支撑块 13的中心轴线转动,即吊钩14可以360度旋转,更方便的吊运重物。

吊钩14的开口端设置有档杆141,档杆141受压时向吊钩14空腔处转动,从而暴露开口端,方便重物挂在吊钩14上,当重物挂在吊钩14上后,档杆141自动复位,且档杆141 不能向外转动,从而可避免重物脱钩。

移动小车12上设置有滑轮20,连接支撑块13的钢索缠绕在滑轮20上,当吊钩14需要下降钩取重物时,转动滑轮20放线,吊钩14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当吊钩14钩取重物上升时,转动滑轮20收线,从而带动吊钩14上升。

支撑块13内设置有重量传感器131,重量传感器131与控制器信号连接,重量传感器131 用于称量吊运重物的重量数据,之后重量传感器131将数据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重量是否超过钢索的额定负荷,若超过,则需要增加钢索数量,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吊运重物。

支撑块13朝向移动小车12的一侧设置有报警灯15,报警灯15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当重量传感器131检测到重物的重量超过钢索的额定负荷时,控制器控制报警灯15发光,提醒操作人员,避免出错造成设备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中,塔身2上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器16,移动小车12上设置有与第一超声波发生器16对应的第一超声波接收器17,第一超声波接收器1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第一超声波发生器16与第一超声波接收器17确定移动小车12的位置,即获得移动小车12与塔身2的距离。重量传感器131采集到重物的重量后,将数据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平衡臂9的长度与配重块10的重量计算得到移动小车12的最佳位置;或者控制器根据重物重量值与移动小车12的距离值计算得到平衡臂9的最佳长度,之后控制第二伸缩机构驱动平衡臂9伸长或收缩。

移动小车12上还设置有第二超声波发生器18,支撑块13上设置有与第二超声波发生器 18对应的第二超声波接收器19,第二超声波接收器1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第二超声波发生器18与第二超声波接收器19获取吊钩14与移动小车12的距离,当两者的距离进入安全范围时,控制器控制报警灯15发亮,提醒操作人员吊钩14接近地面,请操作人员不要位于吊钩14下方,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塔顶22与吊臂8的连接处设置有驾驶室21,驾驶员坐在驾驶室21内操作塔吊。控制器也设置于驾驶室21内,驾驶员根据接收到的重量数据信号、移动小车的位置信号、吊钩的位置信号等信号,作出相应的操作,完成吊运工作。

塔身2靠近吊臂8的一端设置有回转支座7,控制器能控制回转支座7转动,从而带动吊臂8与平衡臂9转动,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吊运工作。还有,回转支座7与塔身2之间还设置有顶升机构6,顶升机构6能够升高塔身2的高度,即顶升机构6驱动回转支座7上升一个标准节的高度,之后吊钩14吊运一个标准节,将该标准节嵌入回转支座7与顶升机构6 之间,从而升高塔身2的高度,适用于建造高层建筑。

当塔身2的高度过高时,可以在塔身2上设置附墙机构,将附墙机构安装在已建设完成的建筑物上,增加塔身2的稳固性,避免塔身2高度太高时,塔身2容易晃动或发生歪斜。

塔身2内设置有吊篮3,塔身2内固定安装有第三步进电机23,第三步进电机23通过钢缆4连接吊篮3,且第三步进电机23与控制器电连接。吊篮3相当于电梯,方便驾驶员上下驾驶室21。当吊篮3需要上升时,控制器控制第三步进电机23正转,第三步进电机23带动钢缆4缠绕在缆线轮上,从而带动吊篮3上升;当吊篮3需要下降时,控制器控制第三步进电机23反转,第三步进电机23带动钢缆放线,从而吊篮3在重力作用下下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塔吊包括底座、垂直固定于底座上的塔身、设置在塔身上的吊臂、平衡臂、吊钩以及控制器,其中,吊臂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驱动吊臂左右伸缩,能够调整吊臂的长度;平衡臂内设置有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驱动平衡臂左右伸缩,能够调整平衡臂的长度;吊臂上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沿吊臂左右移动,且吊钩通过钢索设置于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移动时带动吊钩同步移动,从而更方便吊运重物;移动小车上设置有第二超声波发生器,吊钩上设置有与第二超声波接收器,通过第二超声波发生器与第二超声波接收器可对吊钩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塔身上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器,移动小车上设置有与第一超声波发生器对应的第一超声波接收器,通过第一超声波发生器与第一超声波接收器对移动小车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本申请提供的建筑用塔吊可根据重物重量、重物距离适当调整吊臂长度、平衡臂长度等,使得塔吊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