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及其使用的曳引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2532发布日期:2018-09-21 22:46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曳引钢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及其使用的曳引轮。



背景技术:

曳引式电梯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工作原理是将曳引钢丝绳绕在曳引轮上,曳引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钢丝绳易因摩擦受损,因此,近年来,曳引钢带逐渐开始取代钢丝绳,曳引钢带是将钢丝绳包覆在其它材料内形成复合结构,具有受力均衡,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目前的曳引钢带一般依靠钢带与曳引轮之间的静摩擦力来达到曳引效果,存在打滑风险,承载能力也受到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及其使用的曳引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包括碳纤维带,碳纤维带内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芯绳,芯绳平行于碳纤维带的长度方向,芯绳周围圆周均布有若干辅助钢绳,辅助钢绳平行于芯绳,芯绳包括碳纤维护套A、芯绳钢丝和麻芯,芯绳钢丝和麻芯位于碳纤维护套A内,六根芯绳钢丝绕麻芯圆周均布,相邻的芯绳钢丝之间设有加强钢丝,芯绳钢丝与碳纤维护套A之间有间隙,加强钢丝与碳纤维护套A接触,碳纤维护套A、芯绳钢丝、加强钢丝及麻芯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聚碳酸脂,碳纤维带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带齿,带齿的中部穿有若干加强钢绳,加强钢绳包括外部的碳纤维护套B和位于碳纤维护套B内的钢丝绞合钢丝绳,加强钢绳平行于芯绳,若干加强钢绳沿碳纤维带的宽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辅助钢绳为镀锌钢丝绞合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述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使用的曳引轮,包括曳引轮本体,曳引轮本体的外周设有与带齿啮合的轮齿,且轮齿上设有供加强钢绳穿过的绳槽,轮齿与带齿啮合时,轮齿的顶面与曳引钢带抵触,带齿的底面与曳引轮抵触,加强钢绳与绳槽的侧面及底面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与曳引轮存在啮合关系,不易打滑,加强钢绳对带齿进行加强,提高承载能力,碳纤维带本身具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的优点,芯绳内填充的聚碳酸脂具有对芯绳钢丝进行固体润滑的作用,加强钢丝对芯绳钢丝进行辅助加强,提高了芯绳的承载能力,芯绳与辅助钢绳配合,提高了整个曳引钢带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芯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加强钢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与曳引轮啮合时的示意图;

图中:1-碳纤维带;2-辅助钢绳;3-芯绳;4-加强钢绳;5-带齿;6-曳引轮本体;7-轮齿;8-绳槽;9-加强钢丝;10-芯绳钢丝;11-麻芯;12-碳纤维护套A;13-碳纤维护套B;14-钢丝绞合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皆为示意图,其大小及相对比例不代表实际尺寸;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5、6所示,一种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包括碳纤维带1,碳纤维带1内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芯绳3,芯绳3平行于碳纤维带1的长度方向,芯绳3周围圆周均布有若干辅助钢绳2,辅助钢绳2平行于芯绳3,芯绳3包括碳纤维护套A12、芯绳钢丝10和麻芯11,芯绳钢丝10和麻芯11位于碳纤维护套A12内,六根芯绳钢丝10绕麻芯11圆周均布,相邻的芯绳钢丝10之间设有加强钢丝9,芯绳钢丝10与碳纤维护套A12之间有间隙,加强钢丝9与碳纤维护套A12接触,碳纤维护套A12、芯绳钢丝10、加强钢丝9及麻芯1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聚碳酸脂,碳纤维带1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带齿5,带齿5的中部穿有若干加强钢绳4,加强钢绳4包括外部的碳纤维护套B13和位于碳纤维护套B13内的钢丝绞合钢丝绳14,加强钢绳4平行于芯绳3,若干加强钢绳4沿碳纤维带1的宽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辅助钢绳2为镀锌钢丝绞合钢丝绳。

如图3、4所示,一种碳纤维电梯曳引钢带使用的曳引轮,包括曳引轮本体6,曳引轮本体6的外周设有与带齿5啮合的轮齿7,且轮齿7上设有供加强钢绳4穿过的绳槽8,轮齿7与带齿5啮合时,轮齿7的顶面与曳引钢带抵触,带齿5的底面与曳引轮抵触,加强钢绳4与绳槽8的侧面及底面抵触。

如图7所示,曳引钢带和曳引轮配合使用时,将曳引钢带绕在曳引轮上,带齿5与轮齿7啮合,加强钢绳4位于绳槽8内。本实用新型中的芯绳3内填充的聚碳酸脂具有对芯绳钢丝10进行固体润滑的作用,对于芯绳3而言,使用时,加强钢丝9首先承受过载,作为主承力结构的芯绳钢丝10所受过载减轻,从而加强钢丝9对芯绳钢丝10进行了辅助加强,提高了芯绳3的承载能力;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的优点,因此碳纤维带1具有很强的承载力;加强钢绳4对带齿5进行加强,避免曳引钢带因开齿造成强度下降,带齿5与轮齿7啮合,不易打滑,提高了整个曳引钢带的承载能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