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架以及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925发布日期:2018-11-07 20:0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架以及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单开门或多电梯轿厢架和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曳引电梯,其轿厢大多为单开门或者前后双通开门,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了更多特殊要求的建筑物,部分现有技术采用了三开门或四面开门的轿厢。

例如现有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无机房观光电梯四面开门方法及四面开门观光电梯,方法是通过在井道的一对角上安装两根立柱,井道上方安装一用于承担电梯总重量的搁机梁,轿厢的一对角经导轨安装于立柱内侧,轿厢顶部经轿顶轮连接有固定在立柱外侧的对重组件,对重组件连接有安装在搁机梁上的曳引机,从而实现在轿厢四面开门。

但现有多开门的轿厢中,其轿架结构的稳定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的电梯轿厢架。进一步的还在电梯轿厢架的顶部简化了结构,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

一种电梯轿厢架,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包括相互交叉的主上梁和副上梁;下梁包括相互交叉的主下梁和副下梁;

主上梁与主下梁相互平行且位置相应的端部通过直梁相连;

副上梁与副下梁相互平行且位置相应的端部通过竖拉杆相连;

主上梁与副上梁之间通过斜拉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架中上梁和下梁采用交叉形结构,优选采用相互垂直交叉结构,四个分叉口部位对应轿厢的四面开门区域,形成可四面开门结构,适用于单开门、双开门、三开门、四开门多种电梯结构。由于上梁主要承担牵引和负重,因此其交叉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稳定上梁,本实用新型中在主上梁与副上梁之间设置斜拉杆,在局部形成多个三角形稳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主上梁叠置固定在副上梁的上方,在主上梁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绳头组合。

由于主上梁与副上梁相互叠置,因此会占用额外的高度空间,现有技术中在上梁部位又设置轿顶轮,这样就对使得对轿厢上方的井道高度有更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电梯轿厢架为了进一步节省空间,在上梁部位并不设置轿顶轮,而是设置绳头组合,曳引机的牵引索直接与绳头组合相配合,节省了顶部空间,就绳头组合本身而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作为优选,所述主上梁通过一垫板与副上梁叠置,所述绳头组合位于该垫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上梁、副上梁以及主下梁在各自的长度方向上均连续延伸;所述副下梁为两段式结构,两段分别对接在主下梁的相对两侧且与主下梁等高布置。

主上梁、副上梁以及主下梁连续延伸指的是在长度方向上各自为一体结构,并没有间断部位,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

主上梁与副上梁相互叠置后存在高度差,并占据一定的高度空间,而下梁部位由于对应轿厢的底部,要求平坦,而且也避免进一步占用额外的底部空间,因此主下梁与副下梁之间,并没有采用上下叠置的结构,而是副下梁采用分段结构,例如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主下梁两侧,也正因为此原因,可以与主下梁等高布置,节省了轿厢架的底部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上梁、副上梁、主下梁以及每段副下梁,均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侧梁以及位于两根侧梁之间的加强连接板。

以主上梁为例,采用并排的两根侧梁可进一步提高宽度,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另在两根侧梁之间也便于安装绳头组合等其他部件,就每根侧梁而言,可采用槽钢或其他类型截面的型材。

作为优选,位于副上梁与副下梁同一端的所述竖拉杆为两根,分别与副上梁与副下梁中各自的两根侧梁连接。

直梁一般采用型材等,强度较高起到了主支撑的作用,为了稳定交叉形的上、下梁本实用新型还利用竖拉杆牵拉副上梁与副下梁中的每根侧梁,由于主要承担拉力,可以采用圆钢等,两端利用螺纹方式与相应的侧梁连接。

作为优选,绕主上梁和副上梁的交叠区域分布有四个叉口,所述斜拉杆至少有两根,分别跨越相邻的其中一个叉口,斜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跨越叉口相邻的主上梁和副上梁连接。作为优选,所属斜拉杆有四根,分别跨越其中一个叉口。

在至少相邻的两个叉口设置斜拉杆,使主上梁和副上梁的四个端部中至少三个端部通过斜拉杆连接固定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进一步提高整体轿厢架的稳定性。四个叉口均设置斜拉杆,则稳定性更高。

作为优选,主上梁和副上梁上分别设有安装座,所述斜拉杆的端部与相应的安装座螺纹配合,在斜拉杆上还螺纹配合有与安装座相抵施力的调紧螺母。

旋转调紧螺母时,调紧螺母通过与安装座相抵施力,调节斜拉杆的松紧度,以便在安装时或使用后有松动时相应调节,将主上梁和副上梁之间拉紧。

作为优选,主上梁和副上梁上分别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限位挂钩;

所述斜拉杆的端部螺纹配合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带有限位柱,该限位柱与位置相应的限位挂钩相配合。

斜拉杆与连接块相对旋转时,斜拉杆两端的连接块会改变间距,通过限位柱与安装座相抵施力,调节斜拉杆的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包括电梯轿厢架,在电梯轿厢架上安装轿厢壁,轿厢壁上安装有轿门,所述电梯轿厢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轿厢架,所述轿门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置处在上、下梁的叉口区域。

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架结构稳定、安全性高,电梯轿厢架的顶部简化结构,省去了轿顶轮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为:

1、主上梁;2、副上梁;2a、侧梁;2b侧梁;2c、加强连接板;

3、主下梁;4、副下梁;4a、侧梁;4b侧梁;4c、侧梁;

4d、侧梁;4e、加强连接板;5、直梁;6、竖拉杆;6a、竖拉杆;

6b、竖拉杆;7、斜拉杆;7a、安装座;7b、连接块;7c、限位柱;

7d、限位挂钩;8、绳头组合;9、导靴;9a、上导靴;9b、下导靴;

10、地坎;11、安全钳提拉机构;12、安全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各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梯轿厢架,包括上梁和下梁,其中上梁包括相互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的主上梁1和副上梁2;主上梁1叠置固定在副上梁2上方,两者相互垂直。

下梁包括相互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的主下梁3和副下梁4,副下梁4为分段结构,两段分别对接在主下梁3的两侧,且与主下梁3整体上大致等高,以便于安装轿厢。

主上梁1与主下梁3相互平行,主上梁1与主下梁3位置相应的端部通过直梁5相连;直梁5采用型材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副上梁2与副下梁4相互平行且位置相应的端部通过竖拉杆6相连,竖拉杆6采用圆钢且两端通过螺纹方式与副上梁2和副下梁4相连接。

在主上梁1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绳头组合8,主上梁1通过一垫板与副上梁2叠置,该绳头组合8安装在垫板上。

绳头组合8装在主上梁1和副上梁2的中间位置,然后通过钢丝绳来起吊轿厢,这样省去了常规电梯的轿顶轮,既节约了成本,又使结构变得简单,节省安装空间。

主上梁1、副上梁2、主下梁3以及每段副下梁,均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侧梁以及位于两根侧梁之间的加强连接板。例如副上梁2包括并排布置的侧梁2a和侧梁2b,侧梁2a和侧梁2b之间通过加强连接板2c相连。

副下梁4中,位于主下梁3同侧为侧梁4a和侧梁4b且通过加强连接板相连,位于主下梁3另一侧为侧梁4c和侧梁4d且通过加强连接板4e相连。

位于副上梁2与副下梁4同一端的竖拉杆为两根,例如图1中左侧的竖拉杆6a两端分别连接侧梁2a和侧梁4a。右侧的竖拉杆6b两端分别连接侧梁2b和侧梁4b。

主上梁1和主下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导靴9,其中主上梁1处为上导靴9a,主下梁3处为下导靴9b,主下梁3的底部安装有安全钳12,下导靴9b位于安全钳12底部,在主上梁1的一侧还设有安全钳提拉机构11。

绕主上梁1和副上梁2的交叠区域分布有四个叉口,电梯轿厢的轿门为四套,各套轿门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置处在各叉口区域。电梯轿厢架整体上组成一个吊篮式结构,在保证了轿厢的平稳性的前提下,又提高了整个轿厢架的安全性。图2中可见各套轿门的地坎10。

主上梁1与副上梁2之间的每个叉口均设有斜拉杆7,主上梁1和副上梁2上分别设有安装座7a,安装座7a上设有限位挂钩7d;斜拉杆7的端部螺纹配合有连接块7b,连接块7b上带有限位柱7c,限位柱7c与限位挂钩7d相配合。斜拉杆7与连接块7b相对旋转时,斜拉杆7两端的连接块7b会改变间距,通过限位柱7c与安装座7a相抵施力,调节斜拉杆7的松紧度。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显然这些改动和变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保护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殊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