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衬的塑料内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977发布日期:2018-11-09 17:5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具有内衬的塑料内部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衬的、薄壁的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所述塑料内部容器用于用来存放和运输液态的或能流动的填料的托盘储箱或类似的大容积的包围式容器(umbehälter),该塑料内部容器包括两个较长的侧壁、较短的后壁、较短的前壁、具有能封闭的进料接管的上底部和容器底部,其中,在底侧在前壁的中央设有下方的卸料区域,该下方的卸料区域具有向内指向塑料内部容器内的、用于以受保护的凹陷的(zurückversetzten)方式布置能封闭的卸料配件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并且其中,将由薄壁的塑料薄膜或复合薄膜制成的柔韧的内衬置入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中,所述内衬在上方连接到进料接管上或者/并且在下方连接到具有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卸料配件的卸料接管上。

问题:

托盘储箱(常用的商品名为“中型散装储箱”,下文中也称为“ibc”)首先在化工行业中被广泛用于存放和运输特别是危险的、液态的或能流动的填料。ibc在那里主要用于运输液态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产品大部分都被分类为危险的液态的填料,因为它们在浓缩形态下会损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且会危害环境。化学物质在ibc中存放和运输时可能会如此向塑料内部容器的hdpe材料加载负荷,例如使之染色、变脏、变脆或受损,从而使得用过的内部容器无法简单地得到清洗和继续使用。在通常多次使用用过的ibc时,于是然而仅能够利用新的内部容器来替换已受损的塑料内部容器。当考虑到塑料内部容器视要求外形而定可能重约14kg至18kg时,那么这然而是一种伴随着塑料材料大量滥用的成本高昂的解决方案。更为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于,借助于经置入的薄的内衬或薄膜袋来保护塑料内部容器不被相应的填料污染并且由此实现内部容器的多次的继续使用或重复使用。于是只仍需清除被污染的内衬并且置入新的内衬以用于ibc的继续使用。视薄膜厚度而定,用于1000升的ibc的内衬仅具有约0.7至1.3kg的塑料物质(kunststoffmasse)。

薄壁的薄膜袋或内衬在刚性的箱形的外部容器、诸如大的硬纸板箱或厚纸盒(baginbox、箱中袋)中的使用是近年来常用的措施。然而,针对正方形的或矩形的外部容器始终只有“经简单针织的”圆柱形的、立方体形的或枕形的内衬。这些内衬可以毫无问题地用于具有外置式卸料系统的容器。这些简单的内衬无法良好地用于具有吹塑成型的硬的或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ibc或用于具有内部容器的类似的大容积的(也就是说容量典型地约500l和以上,通常使用直至1250l的容器作为ibc)容器,所述内部容器具有向内成型到该内部容器中的、用于凹陷的和保护其免受外部影响的卸料配件的保护壳体,因为这些内衬在其安装、装填、从刚性的内部容器中取出和卸下的操作中经常会造成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此不可避免地在围绕下方的卸料接管的区域中导致起皱。

背景技术

由文献ep2090528a1已知一种薄的薄膜状的内衬在具有用于常见的托盘容器的卸料配件的成型的保护壳体的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中的应用。在此,还另外涉及薄壁的内衬卸料接管借助于旋拧的卸料配件在塑料内部容器的刚性的卸料接管中的可靠的固定。在此,利用密封法兰和密封唇,薄的薄膜软管的前部的边缘通过卸料配件的壳体螺母内的环形凸肩在端侧上夹紧在焊接到瓶式卸料接管上的螺纹套筒(带外螺纹)上。然而,当使用壳体螺母进行旋拧时,就不再能固定和不再能看到薄的薄膜软管的翻转的边缘;该边缘在此可能很容易打滑或甚至起皱。相反,在薄膜边缘上的小粒结和在螺纹套筒端壁中的相应的凹陷则应当有用。内衬卸料接管的固定和抗转动无论如何都仅通过在壳体螺母的螺纹的完全拧紧之后的夹紧实现。同时必须确保,卸料配件的开启杠杆正好处在垂线中。

在另一种由us655657b1所公开的大型容器中认识到,在塑料内部容器中用于卸料配件的保护壳体的区域内的不期望的起皱是不利的,并且作为与此相应适用的应对措施将内衬的薄壁的卸料接管不定位在内衬前壁的底侧的附近区域中,而是更确切地说紧密地定位在立方体形的内衬的下底部的前侧的边缘上。在将内衬置入到ibc的刚性的内部容器中时,下底部的前侧的边缘于是直角地向上翻起并且内衬的薄壁的卸料接管被引导穿过内部容器的刚性的卸料接管并且被固定。然而,内衬因此无法全面地贴靠在内部容器的前壁上,并且在内衬的下方,在侧向上在内部容器的保护壳体附近留有自由空间或空腔。随着ibc逐渐填满,内衬被液态的填料压到保护壳体上并且在侧向在该保护壳体附近还被压到刚性的内部容器的底部上。在此也不可避免地把内衬从刚性的内部容器的侧面的角落区域拉出并且在此也出现薄壁的内衬的无法避免的起皱,如果可能的话也更多地朝着两侧并且不再是直接在卸料接管的出口之前。因此在此也没有完全解决起皱的问题。

在所有已知的ibc中,薄壁的内衬利用它们的下方的柔韧的卸料接管固定在下方的刚性的卸料接管上并且在上方利用它们的柔韧的进料接管固定在塑料内部容器的上方的刚性的进料接管上,并且否则就自由地从上往下悬挂。在装填托盘储箱时-无论在所谓的“底部装填”过程中从上方或从下方-液态的填料大多以仍然增加的过程温度在压力下或者以强烈的射流注入到内衬中。在此常常出现薄膜材料的强烈的颤振。内衬底部经常被从容器角落中拉出并且形成褶皱,所述皱褶随后在卸料时可能会堵塞底侧的卸料开口。视装填程度而定,内衬连同其液态的内含物一起由于从外部作用的运输波动而在塑料内部容器的上部区域或空气空间中来回晃荡,因此不断波动的拉力负荷作用到内衬的上方的进料接管上,并且可能扯裂薄膜材料或者可能撕开在上部的内衬壁上的内衬接管的法兰焊缝。为了预防这种现象,必须使用昂贵的抗压的薄膜材料来制造内衬。可惜的是,具有高的阻隔特性(barriereeigenschaft)的复合薄膜仅有非常差的抗压能力以及无法用于很多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具有集成式内衬的、用于用来存放和运输特别是危险的、液态的或能流动的填料的托盘储箱(ibc)或其它大容积的包围式容器的塑料内部容器,所述塑料内部容器不再具有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特别是以高度的可靠性避免了在安装时以及在利用液态的填料进行压力填充和排空填料时在刚性的内部容器的内部中的内衬的起皱。对大容积的液体容器的使用者(卸料者和排空者)而言,对具有内衬的容器的使用或操作通过所述容器的特别是构造上的设计方案而不会与对于不带有内衬的容器的操作有任何区别。

解决方案:

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定的特征得到解决。在接下来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塑料内部容器的其它有利的设计可能性。

所建议的技术教导为具有形状匹配的内衬的ibc和其它大容积的容器系统开启了改善的操作可靠性,所述内衬用于在具有吹塑成型的塑料内部容器的ibc或其它大容积的容器中的使用,所述塑料内部容器具有向内成型到内部容器中的保护壳体,从而用于卸料配件在托盘储箱或其它大容积的容器系统的外部的栅格保持架内或其它包围式容器内的凹陷的受保护的布置。已经发现,当在此例如由于内衬的底侧的起皱而造成了内衬的不密封性和/或在卸料时的干扰时,所述起皱会从内部堵塞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卸料接管,于是客户不会接受这一点并且拒绝薄壁的内衬在ibc中的继续使用。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构造上的措施,通过无干扰地使用成本有效的内衬或薄膜袋确保了高价值的、能够多次使用的塑料内部容器的保值,从而在关于吹塑成型的塑料内部容器的有价值的内容部分方面不再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以构造上的方式由此引起以下方面:即,立方体形的柔韧的内衬在下方的卸料区域中也具有向内指向的、对应于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下文中也同义地称为“卸料配件保护壳体”)的形状匹配的壁凹处,该壁凹处具有两个侧面的壁部、上方的壁部和具有成型于其上的柔韧的卸料接管的后方的壁部,并且所述壁凹处被构造用于配合精确地贴靠到伸入到刚性的塑料容器的内部的卸料配件保护壳体的成型部的内部的表面上。由此在置入到塑料内部容器内的内衬中在仍然是空的内衬底部的下方或者侧向附近不存在空腔,所述空腔如在利用液态的填料连续地装填已知的ibc时那样总是被填满并且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常用的内衬的走样和起皱。

在本发明的构造上的设计方案中,在此以适宜的方式规定,立方体形的柔韧的内衬由三个下料件焊接而成,并且为此包括具有中央的进料接管的上方的水平的盖部件、具有对应于壁凹处的底部形状的凹部的下方的水平的底部件以及垂直环绕的侧壁下料件,所述侧壁下料件具有用于内衬的壁凹处的两个侧面的壁部以及上方的壁部和后方的壁部的面部分。

在本发明的制造技术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三个下料件分别通过一条上方的盖部件的外棱边上和下方的底部件的外棱边上水平环绕的焊缝以及为了封闭侧壁下料件而通过一条在前壁的中央并且垂直地从上往下穿过壁凹处进行延伸的中央的焊缝焊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制造技术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三个下料件分别通过一条在上方的盖部件的外棱边上和下方的底部件的外棱边上水平环绕的焊缝以及为了封闭侧壁下料件而通过一条在后壁的中央垂直地从上往下延伸的焊缝焊接在一起,其中,在前壁的中央设置有垂直地从上往下直至壁凹处进行延伸的焊接结构以移除在壁凹处上方的多余的薄膜部分。在具有焊接结构的内衬制造中,该焊接结构的焊缝有利地没有穿过内衬的壁凹处的上方的和后方的壁部进行延伸。于是柔韧的内衬卸料接管的经焊接的圆盘形的法兰边缘的位置也没有连续的垂直的焊缝。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衬中,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将上方的水平的焊缝的长度构造成短于下方的水平的焊缝的长度,或者将上方的盖部件的上方的焊缝周长构造成短于下方的底部件的下方的焊缝周长,以及将侧壁下料件的前侧的垂直的焊缝构造成长于内衬立方体的高度。这通过将用于内衬的壁凹处的两个侧面的壁部以及上方的壁部和后方的壁部的面部分集成到垂直环绕的侧壁下料件中而实现。虽然这例如要求更多的薄膜材料的边脚料(verschnitt)和在壁凹处的上方的壁部和后方的壁部中的弯曲的焊缝,但这却省去了对壁凹处的四个单个的小的壁部的耗费的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方法技术上的实施方案规定,内衬在置入和焊接到塑料内部容器的刚性的进料和卸料接管上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行充气并且通过真空泵将多余的空气从内衬的外部的表面和塑料内部容器的内部的表面之间的中间空间中无残余地清除,直至在内衬和塑料内部容器之间不再存在空气和中间空间,由此形成了稳定的真空,所述真空在以气体密封的方式封闭容器开口之后,在整个根据规定使用托盘储箱直至下一次更换用过的内衬期间都持久地保持存在,其中,通过所述容器开口抽走多余的夹层空气(zwischen-luft)。以如下方式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托盘储箱的超乎寻常的操作方便性:即,柔韧的内衬分别以气体和液体密封的方式利用其上方的进料接管材料锁合地焊接在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上方的进料接管上并且利用其下方的薄壁的卸料接管材料锁合地焊接在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下方的卸料接管上,而经置入的内衬的整个外部的表面与塑料内部容器的整个内部的表面处于作用接触并且以力锁合的方式与之连接。由此以最高的可靠性排除了以下方面:即,在内衬中在下方的卸料接管的前方始终仍然可能起皱。内衬可以说如第二层皮肤一样安放在塑料内部容器中。为了实现抽真空,可以在上底部的任意匹配的位置上布置附加的容器开口。该容器开口优选被设计成2英寸栓口(spundöffnung),其能够利用2英寸栓塞(spundstopfen)、优选利用装入的单向阀以气体和液体密封的方式进行封闭。在需要时将真空泵/压缩空气泵连接到该容器开口上。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和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以前视图示出了托盘储箱,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和置入到所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中的薄壁的内衬;

图2以侧视图示出了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所置入的内衬;

图4示出了围绕塑料内部容器的上部的进料开口的区域的透视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围绕塑料内部容器的下部的卸料开口的区域的透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利用附图标记10标注托盘储箱,该托盘储箱具有用于存放和运输特别是危险的、液态的或能流动的填料的根据本发明的塑料内部容器12。托盘储箱10针对危险的液态的填料的使用或应用满足特殊的检验标准并且设有相应的官方的bam许可(德国联邦材料检测机构)。在填料容积约1000l的实施方案中,托盘储箱10具有长度约1200mm、宽度约1000mm和高度约1150mm的标准化的尺寸。然而,具有其它尺寸和800l至1300l的更小或更大的装料容积的ibc也很常用。

所示出的托盘储箱10的主要元件由在吹塑成型工艺中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薄壁的刚性的内部容器12、作为支撑罩紧密地包围立方体形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管栅格框架14以及底部托盘16构成,塑料内部容器12安置在该底部托盘上并且管栅格框架14固定地与该底部托盘连接。外部的管栅格框架14由彼此焊接的水平的和垂直的管棒18、20构成。为了获得闭合的栅格保持架作为外部容器,环形环绕的水平的管棒18分别在连接位置上固定地相互连接。底部托盘16在所示实施版本中被构造成具有上部的钢板支承板、具有置于其下方的钢管支承框架并且具有塑料角落支座和中央支座的复合托盘。在管栅格框架14的前侧上固定有由薄钢板制成的标签牌22来标明相应的液态的填料。在塑料内部容器12的底部的中央连接有用于卸走液态的填料的卸料配件24。

根据托盘储箱10的尺寸,立方体形的塑料内部容器12具有两个较长的侧壁、较短的后壁、较短的前壁、具有能封闭的进料接管30的上底部和容器底部,其中,在底侧在前壁的中央设置有下部的卸料区域,该下部的卸料区域具有向内指向塑料内部容器12内的、用于以受保护的凹陷的方式布置能封闭的卸料配件24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26。为了保护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不因注入的填料而受到污染以及使有价值的内部容器能多次被继续使用,分别在新的装填托盘储箱10之前将薄壁的、同样是立方体形的柔韧的内衬28(也称为薄膜袋)置入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中,所述内衬在上方连接到进料接管30上并且在下方连接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卸料接管32上。

图3中示意性地单独地示出了没有包围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立方体形的柔韧的内衬28。与在其操作时无论如何都始终保持形状稳定的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相反的是,内衬28由于其薄壁性本身就不是形状稳定的,而是非常柔韧的、挠性的以及有适应能力的。通常多层的内衬复合薄膜的壁厚约为100-150µm,并且面积重量约为100-150g/㎡;针对1000l的内衬袋的材料重量约为0.7-1.3kg。所置入的内衬在各种情况下都由多层的塑料复合薄膜制成。在此,极薄的复合层由不同的材料、诸如hdpe或ldpe/evoh/pet/pa/增附剂/siox构成和/或设有玻璃纤维增强结构或织物增强结构。视应用情形而定,复合薄膜配备有防碳氢化合物、氧或水蒸气扩散的阻隔层,或者配备有防腐的杀菌涂层或气相喷镀的含银的或含铝的金属薄膜。但无论如何,所焊接的内衬接管、也就是说卸料接管42和进料接管44都由与内衬28的其余的薄膜壁相同的柔韧的多层薄膜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立方体形的柔韧的内衬28的特征在于,它在前方的下方的卸料区域中具有向内指向的、对应于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26的、匹配的壁凹处34,该壁凹处具有两个侧面的壁部36、一个上方的壁部38和一个后方的壁部40,后方的壁部具有成型在其上的柔韧的卸料接管42,该卸料接管被构造用于完全配合精准地贴靠到伸入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内部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26的内部的表面上。内衬28的壁凹处34在此为了更好地概览呈箱形示出。壁以及壁过渡部当然也可以被构造成槽形、经强烈修圆、削平和/或彼此过渡的形式,但无论如何都构造成与刚性的塑料容器12的相应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26相匹配。

柔韧的内衬28针对常用的1000l托盘储箱具有长度li为约1150-1190mm、宽度bi为约950-990mm并且高度hi为约950-1050mm的立方体形的构型。长度尺寸应当刚好遵守2mm的正负公差(±)。在制造技术上,立方体形的柔韧的内衬28由三个下料件焊接而成。三个下料件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的那样由具有中央的柔韧的进料接管44的上方的水平的盖部件46、具有对应于壁凹处34的底部形状的凹部50的下方的水平的底部件48和垂直环绕的侧壁下料件52构成,该侧壁下料件具有用于内衬28的壁凹处34的两个侧面的壁部36以及上方的壁部38和后方的壁部40的面部分。三个下料件通过两条在上方的盖部件46的外棱边上和下方的底部件48的外棱边上水平环绕的焊缝54、56以及为了封闭侧壁下料件52而通过一条在前壁的中央并且垂直地从上往下穿过壁凹处34进行延伸的焊缝58焊接在一起。在制造完成由所述三个下料件组成的内衬28后,针对用于约1000l的填料容积的内衬,上方的水平的焊缝54的长度、也就是说上方的焊缝周长约为4100–4150mm,下方的水平的焊缝56的长度、也就是说下方的焊缝周长约为4265–4310mm,并且前侧的垂直的焊缝58约为1050–1100mm。内衬28当然也可以以其它方式由多个下料件焊接而成。

在将内衬28置入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中之前,柔韧的内衬的上方的进料接管44具有约145mm或225mm的直径和约300mm的长度,并且下方的柔韧的卸料接管42具有约2英寸(2´´)、3英寸(3´´)或150mm的直径和至少100mm的长度。在将内衬28置入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中之后,柔韧的内衬28的进料接管和卸料接管44、42分别围绕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进料接管和卸料接管30、32卷边和翻转、无拉力和应力地在内侧焊接到刚性的进料接管30和卸料接管32中以及然后按合适的长度切断。

在图4中可以看到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上方的进料区域的局部剖面图,其具有成型的进料接管30和焊接在其上的柔韧的内衬28的进料接管44。柔韧的进料接管44一方面通过窄的法兰边缘68在内衬28的上侧上以及在外侧被向上绷紧,根据一个不可见的“圆形”标记对准正确的定位,随后翻转到刚性的进料接管30上并且通过更大的环形焊缝72固定地并且抗转动地在内侧在刚性的进料接管30的端侧下方不远处被以气体和液体密封的方式焊接,之后齐平地切断柔韧的内衬进料接管44的多余的软管部分。为了在对内衬28充气时可以使多余的空气从内衬28和塑料内部容器12之间的中间空间逸出和/或能实现从中间空间中抽真空,在任意合适的位置上在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12的上底部中设置有附加的容器开口64。该容器开口64优选设计成2英寸栓口,其能够利用2英寸的栓塞、优选利用装入的单向阀以气体和液体密封的方式进行封闭。在需要时将真空/压缩空气泵连接到所述容器开口64上。

最后在图5中可以看到塑料内部容器12的下方的卸料区域的局部剖面图,其具有成型的刚性的卸料接管32和在径向上焊接在其中的柔韧的内衬28的卸料接管42。在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从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的壁中截取一个四边形,其中,剖切线延伸穿过卸料接管32、成型的保护壳体26和塑料内部容器12的前壁的一小部分,因而在截取的四边形中可以看到通过多条垂直的线条表示的具有拱曲的壁凹处34的贴靠的内衬28。此外,还利用虚线示出了壁凹处34的被遮盖的左后的部分。

在四边形截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柔韧的卸料接管42在内部或在背侧通过窄的焊接法兰边缘66以气体和液体密封的方式焊接在内衬28的壁凹处34的后方的壁部40上,并且在外侧通过较小的径向上的环形焊缝70以气体和液体密封的方式焊接到刚性的卸料接管32中。在此重要的是,如图5中可以看到那样,内衬28利用其形状匹配的壁凹处34全面地如第二层皮肤一样放置在刚性的内部容器12的成型部26的内部的表面上,因而没有像迄今为止在公知的具有常用的内衬的ibc中那样在其间留有中间空间或空腔。

第二层皮肤式内衬的显著的优点在于,薄膜袋不需要高的抗拉强度来对抗在填充时或在运输运动时液态的填料来回晃动时的颤振,因为在此不会发生内衬薄膜材料的运动,因为内衬薄膜材料被固定地且持久地在塑料内部容器12的内侧上抽真空并且可以说如粘接一样贴靠在塑料内部容器的内侧上。因此现在也能使用具有高阻隔特性的廉价的裂纹敏感的薄膜材料。

柔韧的内衬28的上方的柔韧的进料接管44以及下方的柔韧的卸料接管42相宜地由与柔韧的内衬28的薄膜材料相同的、具有相同的阻隔特性的薄膜材料制造而成。已知的内衬经常配备有在注塑工艺中由热塑性塑料、诸如ldpe预制的进料接管和卸料接管,卸料接管具有喷射的法兰边缘以用于和内衬的多层的复合薄膜材料焊接。进料接管和卸料接管大多也构造得更厚和更硬一些。不过,它们本身不具有阻隔特性。这种具有在注塑工艺中制造的进料/卸料接管的内衬并不适用于对氧敏感的液体、诸如用于香水制造的香料或用于食品制造的添加剂。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内衬28中,进料/卸料接管(42、44)配备有与内衬28本身相同的阻隔特性,并且排除了不利的穿透塑料材料的扩散过程。

向内指向塑料内部容器12内的、用于以受保护的凹陷的方式布置能封闭的卸料配件24的保护壳体状的成型部26不必严格构造成如在附图中作为实施例示出那样的箱形,而是当然也可以成型为具有略修圆的壳体侧壁的槽形。与此对应的是,形状配合的成型部随后也构造在薄壁的内衬中。

具有置入的内衬的刚性的塑料内部容器可以取而代之地在具有外部的支撑性的栅格管框架和底部托盘的托盘储箱中也可以在具有托盘状的底部结构的大容积的包围式的其它的外部容器中得到使用。这可以例如是稳定的全塑料容器或带木托盘的硬的厚纸盒。

结论:

在使用具有与塑料内部容器的内部的表面形状匹配的内衬的根据本发明的塑料内部容器时,为了对托盘储箱或类似的大容积的容器系统在使用后作重新正常化处理,仅需清理掉被污染的内衬,所述内衬视薄膜厚度而定对1000升的ibc来说在不包括填料污物的情况下仅具有约0.7至1.3kg的塑料物质,并且为了容器的继续使用而置入新的形状匹配的内衬。在替换ibc过程中具有约14kg重量的刚性的内部容器时可能仅因材料成本就产生了相对高的制造成本,而更换内衬仅引起约10%的显著较低的成本。本发明基于更小的材料消耗而为用过的托盘储箱和类似的大容积的容器的重复使用提供了一种成本有效的且环保的解决方案。

附图标记列表

10托盘储箱

12塑料内部容器

14管栅格框架

16底部托盘

18水平的管棒(12)

20垂直的管棒(12)

22标签牌

24卸料配件

26成型部(12)

28内衬(薄膜袋)

30进料接管(12),刚性

32卸料接管,刚性(12)

34壁凹处(28)

36侧面的壁部(34、28)

38上方的壁部(34、28)

40后方的壁部(34、28)

42柔韧的卸料接管(28)

44柔韧的进料接管(28)

46上方的水平的盖部件(28)

48下方的水平的底部件(28)

50凹部(48)

52侧壁下料件(28)

54上方的水平的焊缝(46、52)

56下方的水平的焊缝(48、52)

58前侧的垂直的焊缝(52)

64上方的2英寸容器开口,真空

66焊接法兰边缘(42、40),小

68焊接法兰边缘(44、28),大

70环形焊缝(24、42),小

72环形焊缝(30、44),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