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0797发布日期:2019-11-27 20: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带。



背景技术:

在矿山、采石场、土木建筑现场等,为了搬运煤、矿石、土砂等被输送物而广泛使用带式传送机装置。

带式传送机装置构成为包括:长条状的框架、架设于框架的长尺寸方向的两端的传送带、支承传送带的多个导辊以及使传送带运行的驱动部。

并且,在传送带的输送面的两侧,设于框架的引导件沿传送带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这样的带式传送机装置中,被输送物装载于偏离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部位,由此,运行中的传送带曲折。

当传送带曲折时,传送带的缘部长时间持续与周围的构造物、框架的引导件的特定部位接触,传送带的缘部所接触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因摩擦热而变为高温。

当在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变为高温的状态下传送带的运行停止时,传送带的缘部在与构造物、引导件的变为高温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静止,因此,传送带的缘部的温度上升。

然后,从与构造物、引导件的高温部分接触的缘部的部分向传送带传递热,传送带恐怕会因热而损伤。

为了防止这样的由热引起的传送带的损伤,提供了一种使用具有阻燃性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传送带的整体的传送带(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84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虽然使用了具有阻燃性的橡胶组合物的传送带具有抑制由热引起的损伤的效果,但是材料成本容易变高,此外,耐磨耗性不高,因此在确保耐久性方面有不利之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由热引起的损伤并且谋求低成本化和耐久性的提高方面有利的传送带。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的靠两端的部位,沿所述传送带的长尺寸方向埋设有通过受热来发泡的发泡性材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已停止的传送带的缘部在与构造物、引导件的变为高温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静止时,从构造物、引导件的高温部位向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传递热。

然后,当该热被传递至发泡性材料,并超过发泡性材料发泡的温度时,发泡性材料发泡、体积膨胀,泡沫因发泡性材料的膨胀压力而穿破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部位并向传送带的外部喷出、扩散。

然后,体积增大的泡沫广泛地进入传送带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之间,使传送带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绝热,这在抑制传送带的大范围因热而损伤方面有利。

此外,操作员能通过视觉确认向传送带的外侧喷出的泡沫来瞬间判断发生了传送带的缘部过热这一异常情况,这在准确且简单地进行传送带的异常通知方面有利。

此外,操作员通过视觉确认向传送带的缘部喷出的泡沫来简单地查明异常发生的原因,这在迅速地采取对策方面有利。

此外,与以往那样使用具有阻燃性的橡胶组合物来构成传送带的情况相比,能使用廉价且耐久性优异的材料作为构成传送带的橡胶组合物,这在谋求低成本化和耐久性的提高方面有利。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将实施方式的传送带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b)是传送带的俯视图,表示发泡性材料埋设于耳胶层的状态。

图2的(a)是将实施方式的传送带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b)是传送带的俯视图,表示发泡性材料的泡沫向传送带的外部喷出并扩散的状态。

图3的(a)是将变形例的传送带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b)是传送带的俯视图,表示发泡性材料埋设于耳胶层的状态。

图4的(a)是将变形例的传送带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b)是传送带的俯视图,表示发泡性材料的泡沫向传送带的外部喷出并扩散的状态。

图5的(a)是将变形例的传送带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b)是传送带的俯视图,表示发泡性材料埋设于耳胶层的状态。

图6的(a)是将变形例的传送带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b)是传送带的俯视图,表示发泡性材料的泡沫向传送带的外部喷出并扩散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送带进行说明。

如图1的(a)、(b)所示,传送带10构成为包括:芯体增强层12、耳胶层14、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以及发泡性材料20。

芯体增强层12构成为包括多个芯材1202和覆盖该芯材1202的涂层橡胶1204。

芯体增强层12是支承施加于传送带10的拉伸载荷并维持传送带10的张力的部分。

耳胶层14配置于芯体增强层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耳胶层14是对包括芯体增强层12的传送带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保护的部分。

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和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覆盖并夹持该芯体增强层12和耳胶层14。

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是装载被输送物并输送被输送物的部分,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是与支承传送带10的多个辊接触的部分。

该芯体增强层12、耳胶层14、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以及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分别以固定的宽度延伸而构成传送带10。

发泡性材料20沿着耳胶层14的长尺寸方向直线状地连续延伸,并埋设于耳胶层14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且宽度方向的靠外侧的部位。

在图1的(a)中示出发泡性材料20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但也能够采用椭圆形、三角形、矩形、多边形等以往公知的各种剖面形状作为发泡性材料20的剖面形状。

在对耳胶层14进行硫化前的工序中向耳胶层14埋设发泡性材料20,即,在对传送带10进行硫化前的工序中向耳胶层14埋设发泡性材料20。

发泡性材料20是通过加热至规定温度以上而发泡的材料,在发泡、体积膨胀的状态下发挥绝热性、耐火性。

作为发泡性材料20,能使用碳石墨系发泡材料、硅酸钠系发泡材料等以往公知的各种材料。

作为这样的能够使用的发泡性材料20的市售品,例如可以列举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商品名“fi-block”、奥地利的chemielinz公司的商品名“intumex”等。

例如,“fi-block”通过200℃以上的加热而发泡,体积膨胀至5~50倍,发泡时的温度可调整。

因此,在耳胶层14埋设发泡性材料20后,即使在传送带10的硫化工序中传送带10被加热,其硫化温度例如是150℃左右,也低于发泡性材料20发泡的规定温度,因此发泡性材料20在硫化时不会发泡。

此外,“fi-block”、“intumex”是在设置有带式传送机的环境下的温度下具有柔软性的固体,换言之,是在传送带10被使用的环境下的温度下具有柔软性的固体。

因此,在变换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的部位,例如,在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的至少上游端和下游端,发泡性材料20与耳胶层14一起平滑地弯曲变形,这在顺畅地进行传送带10的运行方面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从易于视觉确认发泡的泡沫的角度出发,优选发泡性材料20以比传送带10的表面的颜色显眼的颜色进行发泡。

例如,从易于视觉确认发泡的泡沫的角度出发,优选发泡性材料20以与传送带10的表面的颜色处于互补色关系的颜色进行发泡。

或者,从易于视觉确认发泡的泡沫的角度出发,优选发泡性材料20在传送带10的表面的颜色是黑色的情况下以白色进行发泡。

接着,对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带式传送机装置中传送带10在运行中曲折,当传送带10的缘部与周围的构造物的部位、带式传送机装置的框架的引导件的部位持续接触时,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因摩擦热而局部变为高温。

在该状态下传送带10的运行停止,当已停止的传送带10的缘部在与构造物、引导件的变为高温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静止时,从构造物、引导件的高温部位向构成传送带10的缘部的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耳胶层14以及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传递热。

然后,当向埋设于耳胶层14的发泡性材料20传递且超过发泡性材料20发泡的温度时,发泡性材料20发泡、体积膨胀。

于是,如图2的(a)、(b)所示,泡沫例如因发泡性材料20的膨胀压力而穿破耳胶层1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并向传送带10的外部喷出、扩散。

然后,体积增大的泡沫广泛地进入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之间,使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绝热。

因此,热从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接触的缘部的部分向传送带10持续传递,这在抑制传送带10的大范围因热而损伤方面有利。

此外,操作员能通过视觉确认向传送带10的缘部的外侧喷出的泡沫来瞬间判断发生了传送带10的缘部过热这一异常情况,这在准确且简单地进行传送带10的异常通知方面有利。

此外,操作员能通过视觉确认向传送带10的缘部喷出的泡沫来迅速确定与传送带10接触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因此,在简单地查明异常发生的原因并迅速地采取对策方面有利。

此外,与以往那样使用具有阻燃性的橡胶组合物来构成传送带10的情况相比,能使用廉价且耐久性优异的材料作为构成传送带10的橡胶组合物,这在谋求低成本化和耐久性的提高方面有利。

此外,当发泡性材料20以与传送带10的表面的颜色处于互补色关系的颜色进行发泡时,操作员易于视觉确认发泡的泡沫,这在准确进行传送带10的异常通知方面更为有利。

或者,在传送带10的表面的颜色是黑色的情况下,当发泡性材料20以白色进行发泡时,操作员易于视觉确认发泡的泡沫,这在准确进行传送带10的异常通知方面更为有利。

此外,能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传送带10中的已发泡的发泡性材料20穿破缘部的部分的修补。

将与已发泡的发泡性材料20穿破的缘部对应的传送带10的长尺寸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从剩余的传送带10的部分切除。

准备与所切除的传送带10相同长度和宽度的新传送带10。对于该传送带10而言,与实施方式相同,发泡性材料20沿传送带10的长尺寸方向埋设于耳胶层14。

使新传送带10的两端部与剩余的传送带10的长尺寸方向的两端部接合。

在该情况下,能根据发泡性材料20发泡的部位容易地确定受损伤的缘部,因此,能简单地进行受损伤的传送带10的部分的切除作业,这在谋求传送带10的修补作业的效率化方面有利。

接着,参照图3、图4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部位进行重点说明。

如图3的(a)所示,在该变形例中,发泡性材料20沿着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的长尺寸方向直线状地连续延伸,并埋设于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和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且宽度方向的靠外侧的部位。

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对传送带10进行硫化前的工序中向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和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埋设发泡性材料20。

在该变形例中,当向发泡性材料20传递热且超过发泡性材料20发泡的温度时,发泡性材料20发泡、体积膨胀。

如此,如图4的(a)、(b)所示,泡沫例如因发泡性材料20的膨胀压力而穿破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和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并向传送带10的外部喷出、扩散。

然后,体积增大的泡沫广泛地进入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之间,使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绝热。

通过这样的变形例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发泡性材料20设于耳胶层14、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以及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的至少一层即可,当然也可以设于这三层的所有层。

接着,参照图5、图6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5的(a)所示,该变形例的传送带10b不具备耳胶层14,发泡性材料20沿着芯体增强层12的长尺寸方向直线状地连续延伸,并埋设于芯体增强层12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且宽度方向的靠外侧的部位。

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对传送带10进行硫化前的工序中向芯体增强层12埋设发泡性材料20。

在该变形例中,当向发泡性材料20传递热且超过发泡性材料20发泡的温度时,发泡性材料20发泡、体积膨胀。

如此,如图6的(a)、(b)所示,泡沫例如因发泡性材料20的膨胀压力而穿破芯体增强层1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并向传送带10的外部喷出、扩散。

然后,体积增大的泡沫广泛地进入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之间,使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绝热。

通过这样的变形例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发泡性材料20设于芯体增强层12、上表面保护橡胶层16以及下表面保护橡胶层18的至少一层即可,当然也可以设于这三层的所有层。

需要说明的是,发泡性材料20也可以沿传送带10的长尺寸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发泡性材料20沿传送带10的长尺寸方向线状地连续延伸时,能使发泡性材料20从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接触的传送带10的缘部的部分可靠地发泡,这在使传送带10的缘部与变为高温的构造物、引导件的部位可靠地绝热方面更为有利。

此外,在发泡性材料20在设置有带式传送机装置的环境的温度下为液体、液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具有柔软性的管填充发泡性材料20并将该管埋入传送带10。

符号说明

10传送带

12芯体增强层

14耳胶层

16上表面保护橡胶层

18下表面保护橡胶层

20发泡性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