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7701发布日期:2018-07-10 09:2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挡风板包装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轨道客车早已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我国的2012年至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增速分别为21.15%、17.01%、16.95%、13.47%,体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截至2016年末,我国累计30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34条,运营线路4153公里,新增18条运营线路535公里,同比增长20.2%,创历史新高。2016年新增福州、东莞、南宁、合肥4个运营城市,2017年2月3日,我国曾计划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每年完成600公里以上。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继续加强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预计接下来的三至五年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有望超预期,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新建里程有望达到4000公里,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16%。

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轨道客车制造业也蓬勃发展,由于轨道客车涉及的部件极多,不可能全部由客车制造商自己生产,通过轨道客车制造商会将许多部件交由合作的厂商进行生产然后运输至组装部门进行统一组装;但是轨道客车的挡风板为不规则形状,含有多处凸起结构,导致固定难度大,经常会出现变形和磕碰伤的问题,同时,在包装防护过程中特别费时、费力,出现很多的包装垃圾,在运至国外时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处理费,而且由于客户距产地较远,一旦返修,增加巨额成本的同时,还有迟交货罚款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并造成了巨大损失运输极不方便,叠加运输容易造成碰伤,产品损坏率极高,而每一块单独运输则每一块板占据较大空间,对于大量的挡风板运输来说每一块单独运输效率极低,且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拆分为散件发货,散件发货采用层压式包装运输方案,但效果很差,出现变形及磕碰伤现象的概率比较高,难以达到客户要求,因此考虑制作工装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设计制备一种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专门用于轨道客车挡风板的运输,能够实现良好固定并将提高运输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挡风板运输过程中受力不够均衡,易因运输导致变形的缺陷,寻求设计一种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能够有效的保护运输过程的轨道客车挡风板,防止其在输过程中晃动磕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用以盛装挡风板,挡风板的主体结构包括:连接端头、横杆连接端头、玻璃固定板、连接杆、底托、第一横杆、玻璃板、右侧弯折杆、左侧弯折杆、固定端头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为直杆结构用以便于乘客手握,第一横杆的左右两端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玻璃固定板,两端的玻璃固定板中间固定有玻璃板,第一横杆的上部中间处设置有底托,底托为长方形板状结构,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侧与玻璃板的底部支撑式连接,用以承载玻璃板的重量,第一横杆右端连接有l型的右侧弯折杆,弯折杆的上部设置有铝板结构,连接端头设置于铝板结构上侧的左右两端处,用以将挡风板与客车固定连接在一起,左右两侧的玻璃固定板的前侧中间处分别设置有横杆连接端头,左右两侧的横杆连接端头之间设置有用以便于乘客手扶的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置有其固定作用的l形连接杆,第一横杆的后侧靠右处设置有用以连接轨道客车车身的固定端头;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的主体结构包括:挡风板、支撑板、上压条、毛毡块、端部格栅、支撑底座、配件、配件格栅、外壳体、泡沫板和包角,外壳体为方形空心带有可拆装盖的盒体结构,用以盛装挡风板,外壳体左右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块以上方形结构的毛毡块,相邻两块毛毡块之间设置有用以卡住风板的底托的端部格栅,并且外壳体左内侧壁的端部格栅正对外壳体右内侧壁的毛毡的中间线处,外壳体右内侧壁的端部格栅正对外壳体左内侧壁的毛毡的中间线处,外壳体的上底面靠近左右边沿处分别设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用以支撑位于其上侧面的泡沫板,泡沫板的上侧与挡风板的第一横杆和右侧弯折杆接触,用以支撑和承载挡风板,并能够减震防止挡风板在运输过程中变形或损坏;左右两侧的支撑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以穿过左侧弯折杆的凹槽,并且左侧支撑板上的凹槽与右侧端部格栅一一对应,右侧支撑板上的凹槽与左侧端部格栅一一对应,以保证挡风板能够平行于外壳体的前侧面或后侧面放置;配件格栅设置于外壳体的上底面中间处,并且位于左右侧的支撑底座中间的空隙处,配件格栅为两块上下放置并且可拆卸连接的长条板状结构,配件格栅沿前后方向延伸,沿配件格栅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一排前后贯穿的贯穿孔,配件为用以将挡风板固定连接于客车上的长条状结构,通过设置于配件格栅的凹槽内来实现固定,以便于运输;挡风板的放置方式为一正一反的方式放置,具体放置规则如下,位于最前侧的挡风板的右侧弯折杆固定于外壳体内右侧的端部格栅上,能够防止其左右晃动,该挡风板的左侧弯折杆固定于左侧支撑板的凹槽内,第一横杆位于配件格栅的上侧长条板状结构的上部,配件格栅能够用以支撑第一横杆,以提高挡风板的稳固性;最前侧的挡风板与其相邻的挡风板反方向放置,该相邻的挡风板的右侧弯折杆固定于外壳体内左侧的端部格栅上,该相邻的挡风板的左侧弯折杆固定于右侧支撑板的凹槽内;挡风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以固定的上压条,上压条的下侧均匀分布有矩形缺口结构,用以套在挡风板的横杆连接端头,并且上压条的两端抵在外壳体前后侧的内壁上,增大了上压条上下活动的摩擦阻力,以实现对挡风板从上下左右四维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配件格栅上的贯穿孔是由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下部的半圆形凹槽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上部的半圆形凹槽拼接而成,通过拆卸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来将配件放置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上部的半圆形凹槽内,再将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固定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上,实现配件运输前的固定放置;

进一步地,泡沫板为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撑底座上,以便于在受力或其他原因损坏后能够随时更换。

进一步地,毛毡块与外壳体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在受力或其他原因损坏后能够随时更换。

进一步地,外壳体底部由左至右等间距布有三条用以支撑外壳体并起减震作用的支撑底板。

进一步地,外壳体的上下侧四角处均设置有用以固定和防撞的包角,用以保护外壳体并减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支撑底座的长度与箱体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泡沫板选用珍珠棉泡沫做为减震材料,并且泡沫板的尺寸与支撑底座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箱体底部由左至右等间距布有三条用以支撑箱体的的底座。

本发明在使用时,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先将配件格栅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打开,然后依次将配件置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的凹槽内,再安装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实现配件的固定;

s2、检查所有的毛毡块、泡沫板和包角是否有因使用或者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已经损坏的则拆下换成新的,以确保毛毡块、泡沫板和包角的减震和固定效果;

s3、按顺序在外壳体从前到后或者从后到前依次安装将挡风板,先将挡风板的左侧弯折杆插入支撑板的凹槽内,再将挡风板的右侧弯折杆固定安装于端部格栅内,实现挡风板的安装,再按照相反的方向安转了另一块挡风板,直至装满外壳体;

s4、安装上压条,将上压条上的每个凹槽套在对应的玻璃固定板上,并通过两端抵住外壳体的内壁,实现上压条从上下方向对挡风板进行固定;

s5、将外壳体的上盖盖好,并通过胶带或固定钉或固定螺栓对外壳体封装牢固;

s6、卸载挡风板时,先将外壳体的上盖打开,再取下上压条,按顺序取下每一块挡风板后,打开配件格栅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并取下所有的配件,再依次检查所有的毛毡块、泡沫板和包角是否有损坏,并更换已损坏的,更换完毕后再次投入使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益处:

1、采用支撑板和毛毡槽配合的方式避免了挡风板左右晃动,同时通过上压条来从上侧紧贴并压紧挡风板,避免了挡风板上下活动,实现了挡风板的上下左右四维固定,能够运输过程中挡风板难以活动,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采用以泡沫板为主要防震材料,同时通过支撑板、支撑底板和毛毡块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减震防撞结构,既能够使挡风板受力均衡又能够有效的保护挡风板被磕伤、碰伤,并能够防止其产生形变;

3、拆装使用方便,通过打开外壳体的上盖,再依次拆下外壳体和配件格栅能够快速实现挡风板和配件的拆卸,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实现包装箱的循环利用,产生的垃圾少,绿色环保。

4、其主体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安装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垃圾少,绿色环保,应用环境友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的外壳体内部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挡风板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外壳体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用以盛装挡风板1,挡风板1的主体结构包括:连接端头101、横杆连接端头102、玻璃固定板103、连接杆104、底托105、第一横杆106、玻璃板107、右侧弯折杆108、左侧弯折杆109、固定端头110和第二横杆111,第一横杆106为直杆结构用以便于乘客手握,第一横杆106的左右两端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玻璃固定板103,两端的玻璃固定板103中间固定有玻璃板107,第一横杆106的上部中间处设置有底托105,底托105为长方形板状结构,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侧与玻璃板107的底部支撑式连接,用以承载玻璃板107的重量,第一横杆106右端连接有l型的右侧弯折杆108,弯折杆108的上部设置有铝板结构,连接端头101设置于铝板结构上侧的左右两端处,用以将挡风板1与客车固定连接在一起,左右两侧的玻璃固定板103的前侧中间处分别设置有横杆连接端头102,左右两侧的横杆连接端头102之间设置有用以便于乘客手扶的第二横杆111,第一横杆106和第二横杆111之间设置有其固定作用的l形连接杆104,第一横杆106的后侧靠右处设置有用以连接轨道客车车身的固定端头110;轨道客车挡风板专用运输包装箱的主体结构包括:挡风板1、支撑板2、上压条3、毛毡块4、端部格栅5、支撑底座6、配件7、配件格栅8、外壳体9、泡沫板10和包角11,外壳体9为方形空心带有可拆装盖的盒体结构,用以盛装挡风板1,外壳体9左右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块以上方形结构的毛毡块4,相邻两块毛毡块4之间设置有用以卡住风板1的底托105的端部格栅5,并且外壳体9左内侧壁的端部格栅5正对外壳体9右内侧壁的毛毡4的中间线处,外壳体9右内侧壁的端部格栅5正对外壳体9左内侧壁的毛毡4的中间线处,外壳体9的上底面靠近左右边沿处分别设置有支撑底座6,支撑底座6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用以支撑位于其上侧面的泡沫板10,泡沫板10的上侧与挡风板1的第一横杆106和右侧弯折杆108接触,用以支撑和承载挡风板1,并能够减震防止挡风板在运输过程中变形或损坏;左右两侧的支撑底座6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上侧设置有用以穿过左侧弯折杆109的凹槽,并且左侧支撑板2上的凹槽与右侧端部格栅5一一对应,右侧支撑板2上的凹槽与左侧端部格栅5一一对应,以保证挡风板1能够平行于外壳体9的前侧面或后侧面放置;配件格栅8设置于外壳体9的上底面中间处,并且位于左右侧的支撑底座6中间的空隙处,配件格栅8为两块上下放置并且可拆卸连接的长条板状结构,配件格栅8沿前后方向延伸,沿配件格栅8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一排前后贯穿的贯穿孔,配件7为用以将挡风板1固定连接于客车上的长条状结构,通过设置于配件格栅8的凹槽内来实现固定,以便于运输;挡风板1的放置方式为一正一反的方式放置,具体放置规则如下,位于最前侧的挡风板1的右侧弯折杆108固定于外壳体9内右侧的端部格栅5上,能够防止其左右晃动,该挡风板1的左侧弯折杆109固定于左侧支撑板2的凹槽内,第一横杆106位于配件格栅8的上侧长条板状结构的上部,配件格栅8能够用以支撑第一横杆106,以提高挡风板1的稳固性;最前侧的挡风板1与其相邻的挡风板1反方向放置,该相邻的挡风板的右侧弯折杆108固定于外壳体9内左侧的端部格栅5上,该相邻的挡风板1的左侧弯折杆109固定于右侧支撑板2的凹槽内;挡风板1的上侧设置有用以固定的上压条3,上压条3的下侧均匀分布有矩形缺口结构,用以套在挡风板1的横杆连接端头102,并且上压条3的两端抵在外壳体9前后侧的内壁上,增大了上压条3上下活动的摩擦阻力,以实现对挡风板1从上下左右四维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配件格栅8上的贯穿孔是由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下部的半圆形凹槽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上部的半圆形凹槽拼接而成,通过拆卸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来将配件7放置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上部的半圆形凹槽内,再将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固定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上,实现配件7运输前的固定放置;

进一步地,泡沫板10为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撑底座6上,以便于在受力或其他原因损坏后能够随时更换。

进一步地,毛毡块4与外壳体9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在受力或其他原因损坏后能够随时更换。

进一步地,外壳体9底部由左至右等间距布有三条用以支撑外壳体9并起减震作用的支撑底板12。

进一步地,外壳体9的上下侧四角处均设置有用以固定和防撞的包角11,用以保护外壳体9并减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支撑底座6的长度与箱体9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泡沫板10选用珍珠棉泡沫做为减震材料,并且泡沫板10的尺寸与支撑底座6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箱体9底部由左至右等间距布有三条用以支撑箱体9的的底座13。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先将配件格栅8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打开,然后依次将配件7置于下侧的长条板状结构的凹槽内,再安装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实现配件7的固定;

s2、检查所有的毛毡块4、泡沫板10和包角11是否有因使用或者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已经损坏的则拆下换成新的,以确保毛毡块4、泡沫板10和包角11的减震和固定效果;

s3、按顺序在外壳体9从前到后或者从后到前依次安装将挡风板1,先将挡风板1的左侧弯折杆109插入支撑板2的凹槽内,再将挡风板1的右侧弯折杆108固定安装于端部格栅5内,实现挡风板的安装,再按照相反的方向安转了另一块挡风板1,直至装满外壳体9;

s4、安装上压条3,将上压条3上的每个凹槽套在对应的玻璃固定板103上,并通过两端抵住外壳体9的内壁,实现上压条3从上下方向对挡风板1进行固定;

s5、将外壳体9的上盖盖好,并通过胶带或固定钉或固定螺栓对外壳体9封装牢固;

s6、卸载挡风板1时,先将外壳体9的上盖打开,再取下上压条3,按顺序取下每一块挡风板后,打开配件格栅8上侧的长条板状结构并取下所有的配件7,再依次检查所有的毛毡块4、泡沫板10和包角11是否有损坏,并更换已损坏的,更换完毕后再次投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