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5987发布日期:2018-09-18 19:2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煤场卸煤装置,具体涉及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所述卸煤装置被设置于干煤棚,达到快速便捷卸煤的效果。



背景技术: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的热电联产项目主要以燃煤热电厂为主,热电厂内设置干煤棚是作为燃煤的贮藏场地,是热电厂至关重要的部分,干煤棚运行的是否顺利,流程是否恰当对整个热电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般来说,干煤棚结构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煤场上加盖,以防止煤炭下雨时受淋和刮风时污染环境,是一项节能和环保工程。由于热电厂受到场地限值,干煤棚的占地面积相对热电厂来说比较小,然后考虑到运输成本,现行阶段运煤车多数采用半挂式吊车的形式,装载量偏大,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在卸煤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干煤棚内煤块卸载困难。当需要向干煤棚内存储煤块时,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半挂式吊车,慢慢倾倒煤块到干煤棚内。由于干煤棚的体积较小,而半挂式吊车的装载量较大,从而导致半挂式吊车智能缓慢卸载煤块至所述干煤棚内,否则煤块可能会堵塞半挂式吊车,而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并且为了将煤块均匀地堆积在干煤棚内,半挂式吊车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卸载煤块,从而加大了卸煤的难度。当需要从干煤棚中获取一定量的煤块时,半挂式吊车需要按照一定的路径轨道将煤块从干煤棚中运出,由于干煤棚的棚体的存在,半吊车的运煤也变得很困难,并且,半挂式吊车需要将煤块从干煤棚的位置运输至需要的地方,而引起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浪费。

其次,煤块卸载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当半挂式吊车将煤块运输至指定地点后并将煤块卸下时,煤块在落入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煤块的浪费,并且煤块的卸载过程可能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煤气,这样不仅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应用于干煤棚的运煤方式存在很多实际操作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被设置于干煤棚的地下空间,煤块可通过所述卸煤装置被快速便捷地运输到指定地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实现煤块的快速卸载,提高煤块的卸煤效率和运煤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减少煤块的浪费,并减少煤气对空气的污染,减少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设置于地下,充分利用干煤棚的占地面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均匀可控地输送煤块,以便于对煤块及运煤的管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可适用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干煤棚,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结构紧凑,各结构元件巧妙配合以实现煤块的便捷卸载以及快速运输。

为实现以上任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设置于干煤棚所在的地表面的下端,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包括:

受料设备,所述受料设备被设置于所述地表面的下端,其中所述受料设备内定义受料通道,所述受料通道定义相对应设置的受料开口以及受料出口;

卸煤设备,所述卸煤装置部分或全部地被设置于所述地表面的上端,其中所述卸煤设备包括煤挡板,其中所述煤挡板的底端面紧密连接所述受料设备,并且从所述受料设备向上延伸定义卸煤空间;以及

给料设备,所述给料设备连接所述受料设备,其中所述给料设备内定义受料空间,给料空间,以及给料机构,所述给料机构联通所述受料空间以及所述给料空间,所述受料空间对应所述受料出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包括传输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设备被设置于所述给料设备的下方,并且所述传输设备的一端对应所述给料空间的给料口设置,另一端连接被传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煤空间定义开口以及出口,其中所述开口以及所述出口在垂直方向上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出口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所述受料开口的截面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煤档板从所述底端面倾斜地向外向上延伸,所述开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的截面面积,所述卸煤空间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出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煤档板被实施为半闭环结构,其中所述煤挡板的左端侧朝着右端侧延伸并形成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煤挡板被实施为闭环结构,其中所述煤挡板的左端侧朝着右端侧延伸并重合于所述左端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煤板一体形成或分体组装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给料机构包括驱动件,控制件以及给料件,其中所述控制件的一端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给料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给料机构处于给料状态时,所述给料件的出料口不高于所述给料件的进料口,其中所述进料口为所述给料结构靠近所述受料设备的一端,所述出料口对应所述进料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受料空间与所述给料空间之间形成开孔,所述开孔的面积不小于煤块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在干煤棚中的布局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卸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受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给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在干煤棚中的布局示意图,为了简便说明,以下将以卸煤装置替代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进行介绍。如图所示,所述卸煤装置的设置以便于存储在干煤棚20中的煤块通过所述卸煤装置被快速便捷地向外运输,或者外端的煤块被卸载入所述干煤棚20内。具体而言,所述干煤棚20包括棚架,所述棚架以一定的形状凸起搭建在水平面上并定义储煤空间,大量的煤块被存储在所述储煤空间内被存储,以防止煤炭下雨时受淋和刮风时污染环境。关于干煤棚的具体结构在本发明中不做详细介绍,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应该明白,所述干煤棚的结构和类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发明内容。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卸煤装置靠近所述干煤棚20设置即可。也就是说,所述卸煤装置可设置在靠近所述干煤棚20的位置,比如所述卸煤装置可围绕所述干煤棚20设置,或者所述卸煤装置可设置于所述干煤棚20内,比如所述卸煤装置可设置在所述干煤棚20内靠近出口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卸煤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干煤棚20的端口位置,其中所述端口位置指的是所述干煤棚20内靠近出口的位置,这种卸煤装置的布置方式不仅可充分利用干煤棚的占地空间,还可提高卸煤装置的工作效率,但所述卸煤装置的具体局部位置并不受限制。

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所述卸煤装置部分或全部地设置在地表面下,以方便煤块的运输,当煤块通过一定的运输设备输送入所述卸煤装置内,煤块通过所述卸煤装置抵达位于地表下的传输设备14,继而通过所述传输设备14被运输至特定设备内,比如热电厂的运煤系统上或者干煤棚的转料皮带输送机上。以此方式,运输设备只需要将存储在干煤棚20内的煤块运输至所述卸煤装置即可,所述卸煤装置将煤块运至特定设备,关于所述卸煤装置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的说明中介绍。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传输设备14连接干煤棚的转料皮带输送机时,此时运输设备将煤块送入所述卸煤装置,煤块通过所述卸煤装置的运转后被传输至干煤棚的各个位置进行堆积存放。当所述传输设备14连接于运煤系统时,此时运输设备将煤块送入所述卸煤装置,煤块通过所述卸煤装置的运转后被传输至电热厂内需要消耗煤块的位置,使得煤块得以使用。

所述卸煤装置包括受料设备12,给料设备13以及所述传输设备14,其中所述受料设备12互通地连接于所述给料设备13,以将煤块输送至所述给料设备13,所述给料设备13被设置于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下端与所述受料设备12通道相连,所述传输设备14被设置于所述给料设备13的下端接收从所述给料设备12内向外传输的煤块,并将所述煤块运输至特定位置。在此定义以水平面所在的平面为水平方向,以垂直水平方向的方向为垂直方向,以地表面向下的方向为垂直方向,煤块依据自身重力的特定有垂直向下降落的趋势。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煤装置另外包括卸煤设备11,所述卸煤设备11设置于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上端,并与所述受料设备12紧密连接。更具体而言,所述卸煤设备11连接于所述受料设备12,并所述受料设备12向上延伸向外延伸,形成卸煤空间,煤块通由所述卸煤空间进入所述受料设备12。当然,所述卸煤设备11与所述受料设备12的连接位置相互匹配。

具体而言,所述卸煤设备11可部分或全部地从地表面上向上延伸,当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上端开口齐平于地表面时,所述卸煤设备11全部位于地表面的上方,当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上端开口置于地表面下端时,所述卸煤设备11部分地位于地表面上,另外部分与所述受料设备12相连并置于地表面下。

以下实施例重点介绍所述卸煤设备11全部位于地表面上的情况。如图4所示,所述卸煤设备11包括至少一煤档板,所述煤挡板包围形成一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被定义为所述卸煤空间,煤块可通过所述卸煤空间卸载入所述受料设备12。所述煤挡板的顶端面定义所述卸煤空间的开口,所述煤档板的底端面定义所述卸煤空间的出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出口相对应设置并互通,所述开口与所述出口位于垂直方向上。

所述煤挡板的底端面向顶端延伸形成所述煤挡板,优选地,所述煤挡板从所述底端面向外倾斜地向着顶端方向延伸,以形成一类倒梯形结构,此时煤块可沿着所述煤档板顺势向着所述卸煤空间滑动。此时,所述卸煤空间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卸煤空间的出口面积,这种类倒梯形结构的设置更加便于煤块的卸载,可一次性卸载更大体积的煤块入所述卸煤空间,未能及时输送的煤块也可被缓冲在所述卸煤空间内。

另外,所述煤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半闭环结构或者全闭环结构,当所述煤挡板被实施为半闭环结构时,所述煤挡板的左侧与右侧之间形成开口,也就是说所述煤档板的所述左侧向着所述右侧延伸,并且所述左侧与所述右侧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半闭环形状,半包围卸煤空间的侧周方向,此时,运输设备可从煤挡板开口方向向着所述卸煤空间倾倒煤块,所述煤挡板阻挡煤块以防止煤块泄露到外端。当所述煤挡板被实施为全闭环结构时,所述煤挡板的左侧向着右侧延伸并且最终与左侧形成一体,以全面包围卸煤空间的侧周方向,此时,运输设备沿着所述卸煤空间的开口向着所述卸煤空间倾倒煤块,所述煤挡板阻挡煤块以防止煤块泄露到外端。也就是说,当所述煤挡板被实施为全闭环结构时,所述卸煤空间的侧周方向被全包围,当所述煤档板被实施为半闭环结构时,所述卸煤空间的侧周方面被部分包围。

另外,所述卸煤板可一体形成也可分体形成。当所述卸煤板为分体形成时,所述卸煤板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组装板,其中所述组装板组装形成所述卸煤板。所述卸煤板由不粘煤材质制备而成。

所述受料设备12连接所述卸煤设备11,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卸煤设备11定义的所述卸煤空间的出口面积不大于所述受料设备12的入口面积,并且所述卸煤板与所述受料设备12紧密结合,所述卸煤板与所述受料设备12的结合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举例来说,所述受料设备12的顶端侧形成凹陷槽,所述卸煤板嵌入所述凹陷槽内完成所述受料设备12与所述卸煤设备11的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受料设备12内定义受料入口121,受料出口122以及受料通道123,其中所述受料入口121形成所述受料通道123的一端开口,所述受料出口122形成所述受料通道123的另一端开口,并且所述受料入口121相对应所述受料出口122设置,以使得从所述受料入口121进入的煤块可通过所述受料通道123从所述受料出口122落入。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受料入口121的入口面积大于所述受料出口122的出口面积,此时,所述受料通道123为一一端开口大一端开口小的中空空间,并且所述受料通道123的侧表面被实施为倾斜面,从而使得从所述受料入口121进入的煤块在自然状态下更加快速地通过所述受料通道123。

当然,所述受料入口121的入口面积和所述受料出口122的出口面积并无特别的规定大小,当所述受料入口121的入口面积大于所述受料出口122的出口面积时,亦或者所述受料入口121的入口面积等同于所述受料出口122的出口面积时,依旧不影响所述受料设备12的煤块输送过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受料设备12的顶端面齐平所述干煤棚20的地表面设置,并被设置于地表面以下工作,此时,煤块可方便地进入所述受料设备1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受料设备12可被实施为一通道管或者受煤斗,所述受料设备12内部定义可通过所述煤块的受料通道123即可,所述受料通道123的通道面积不小于煤块的煤块面积,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所述给料设备13可通地连接于所述受料设备12的受料出口122,以接收煤块并将煤块输送走。如图6所示,所述给料设备13包括受料空间131以及给料空间132,以及给料机构133组成,也就是说,所述给料设备13内根据功能分区被划分为所述受料空间131以及所述给料空间132,所述给料机构133的一部分置于所述受料空间131内,另一部分置于所述给料空间132内,以将所述受料空间131内的煤块输送至所述给料空间132。

所述给料设备13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受料设备12,另一端连接所述给料机构133,以定义所述受料空间131,其中所述缓冲件靠近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一端形状大小匹配与所述受料出口122,从所述受料设备12输出的煤块经由所述缓冲件抵达所述受料空间131,并抵达所述给料机构133上的给料缓冲区,其中所述给料机构133又可根据功能分区为所述给料缓冲区以及给料输送区。

所述给料机构133包括驱动件1331,控制件1332以及给料件1333,其中所述控制件1332的一端连接与所述驱动件1331,另一端连接所述给料件1333,位于所述受料空间131内的所述控制件1332定义所述给料缓冲区,位于所述给料空间132的所述控制件1332定义所述给料输送区。

具体而言,所述驱动件1331可被实施为驱动机,电机等能源设备,所述控制件1331为一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1331受所述驱动件空间,另一端连接所述给料件1333以带动所述给料件1333的活动,所述给料件1333被实施为一活动板,其中所述活动板被驱动地连接于所述传动带,当所述传动带被所述驱动机带动活动时,所述活动板也沿着预设的轨迹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缓冲件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给料件1333以及所述控制件1332之间,并且在靠近所述给料件1333的位置形成开孔,该开孔允许所述控制件1332上的煤块通过至所述给料件1333。所述开孔的设置每次允许一定量的煤块通过,可通过改变所述开孔的大小来改变每次煤块的通过量。其中所述控制件1332上进一步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靠近所述开孔设置以感应所述煤块的质量或者体积,所述感应器可为称重仪或者激光感应器等,所述感应器感应经过所述开孔的煤块的质量或体积,从而更加严格地控制所述煤块的体积和重量。

另外,所述控制件1332受所述驱动件1331驱动以一定的速率向前传动,所述控制件1332的传动速率影响所述给料件1333的给料速率。由于,每次通由所述开孔进入所述给料件1333上的煤块体积得到严格控制,即所述给料机1333上的煤块数量或者质量体积是可控的,再加上所述给料件1333的传输速率可控,继而可控制每次从所述给料件1333输出的煤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给料件1333被实施为一活动板,当所述给料件1333处于给料状态时,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一侧高于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传输设备14的一侧,即所述活动板倾斜设置。在该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给料件133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控制件1332,即所述给料件1333可在活动状态以及非活动状态间转变,当所述给料件1333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给料件1333远离所述控制件1332并靠近所述传输设备14,煤块从所述传输设备14上向下滑落至所述传输设备14的特定位置。当所述给料件1333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活动板1333靠近所述受料设备12的一侧不高于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传输设备14的一侧,以保证所述给料件1333上的煤块不会自落入所述传输设备14。以此方式,抵达所述给料设备13的煤块被可控地均匀地传输至所述传输设备14上。

所述传输设备14靠近所述给料件1333的一侧端口设置,并位于所述给料件1333的下端。当所述给料件1333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给料件1333的出料口靠近所述传输设备14,在此定义所述给料件1333靠近所述传输设备14的一侧端口为出料口,并且所述给料件1333上的煤块滑落至所述传输设备14上。

所述传输设备14为皮带输送机,此时,所述传输设备14包括输送带以及控制所述输送带的驱能件,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驱能件上受所述驱能件驱动控制。所述传输设备1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给料设备13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其他设备,比如连接热电厂的运煤系统上或者干煤棚的转料皮带输送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设备14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给料设备13,当所述给料设备13被驱动将一定量的煤块提供给所述传输设备14后,所述传输设备14的所述驱动件被驱动以带动所述传输设备14传输煤块,以此方式,实现所述传输设备14与所述给料设备13的通信连接,所述给料设备13每给一定量的煤块后,所述传输设备14传输所述煤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干煤棚地下快速卸煤装置包括卸煤设备11,受料设备12,所述给料设备13以及所述传输设备14,其中所述卸煤设备11紧密连接于所述受料设备12的顶端并定义卸煤空间,煤块通过所述卸煤空间进入所述受料设备12,并且所述卸煤设备11部分或全部地位于地表面上方。所述受料设备12连接于所述给料设备13,煤块经过所述受料设备12后进入抵达所述给料设备13。所述传输设备14位于所述给料设备13的底端面,接收从所述给料设备给出的煤块,并将所述煤块传输至其他特定位置。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