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372发布日期:2018-10-09 22:1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常规设计的40英尺标准罐式集装箱而言,因其水、陆运输要求及相关船检要求,必须有一套高强度、标准尺寸、配套相关道路运输结构的合理框架。且此框架必须基于《集装箱检验规范》及《imdg》要求之下,因此在满足强度、结构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一套轻量化的集装箱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系统,解决了目前没有一套高强度、标准尺寸、配套相关道路运输结构的合理框架来满足对于常规设计的40英尺标准罐式集装箱而言,因其水、陆运输要求及相关船检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系统,包括顶斜撑、护板、底斜撑、底座、端框、支座、罐体,所述顶斜撑与待装配的罐体进行组焊连接,起到顶部横向和纵向的支撑固定作用;所述护板与端框进行组焊连接;所述端框与罐体通过连接圆筒进行焊接固定,端框与底座通过底斜撑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支座单独与罐体进行焊接固定,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底部不带有下侧梁,该项设计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支持下进行,在保证集装箱强度下进行优化改进,有效的减轻了集装箱整体自重;

2.底部传递载荷区采用分体式进行包裹罐体设计,有效的减少了类似于纵梁的结构类型,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将集装箱的整体自重进行再一次优化;

3.与传统的40英尺集装箱相比,该框架底部设计有支座结构,满足了道路运输中的运输多样性,为运输方式提供了另外的可行性;

4.框架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为支持,其堆码质量可以达到192000kg;

5.底部支撑结构采用的是分层式层叠组装模式,有效的保证了框架组件与水平面之间的间隙要求。

附图说明

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框架端部与罐体的完全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底座分层式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框架底部的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系统包括顶斜撑1、护板2、底斜撑3、底座4、端框5、支座6、罐体7,如图1-4所示,所述顶斜撑1与待装配的罐体7进行组焊连接,起到顶部横向和纵向的支撑固定作用;所述护板2与端框5进行组焊连接;所述端框5与罐体7通过连接圆筒进行焊接固定,端框5与底座4通过底斜撑3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支座6单独与罐体7进行焊接固定,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

所述底座结构4采用分布式层叠组焊。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是,1、整体结构与罐体完全配合,在完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最大范围的减少框架本身的自重;2、框架本身由方管及角件等零件焊接而成,其自身结构及零件的选用是根据有限元强度分析得出的最优尺寸,在保证强度要求情况下做到轻量化;3、框架结构设计合理,表现在:a、零件组装方便,减少制造成本;b、焊接方便,无死角,且无焊缝重叠等;c、外观和谐,整齐,整体细节处理更加实用可靠;4、底座结构(4)采用的分布式层叠组焊,实现了一步到位的控制框架组件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间隙(具体参照图3);5、支座(6)采用的是最新相关标准要求中的外形结构来满足相关骨架拖车的相关要求并加以改进而成,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小巧、精细、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局部受力均匀等特点。

本发明结构的设计创新点在于如何满足市场运输要求,安全要求,及外观要求。其设计点基于上述几点及相关标准要求,经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合理的选材及零件尺寸分配,从而得到该框架结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系统,包括顶斜撑、护板、底斜撑、底座、端框、支座、罐体,所述顶斜撑与待装配的罐体进行组焊连接,起到顶部横向和纵向的支撑固定作用;所述护板与端框进行组焊连接;所述端框与罐体通过连接圆筒进行焊接固定,端框与底座通过底斜撑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支座单独与罐体进行焊接固定,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本发明底部的支撑装置采用的是鞍座形式固定在罐体上,其自身在安装过程中具有调节与基准地面的高度功能,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满足海陆运输中的高度要求及支撑强度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七斤;饶建华;刘延杰;陈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制氧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2
技术公布日:2018.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