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运输的流体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368发布日期:2018-10-09 22:0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运输的流体罐。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集成到运输框架中的流体罐,其包括固定到框架的罐,该框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设置有界定下部矩形的两个下部纵梁和两个下部横梁;在矩形的四个角部处分别垂直于基部延伸的四个竖直立柱;以及分别位于两个下部横梁的竖直上方并且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竖直立柱的两个上部横梁。

本发明特别涉及用于运输低温气体的iso集装箱(优选地根据适用于铁路和/或道路和/或海上运输的建造规范)。



背景技术:

低温液化气体的运输通常借助于安装在金属框架中的这种iso集装箱即罐体进行,所述iso集装箱的尺寸标准化。iso标准限定了集装箱的几种尺寸,其中最常用的规格是二十英尺和四十英尺。

这样的装置允许接近罐周围的用于在其中接纳设备的所有可用横向空间。

这些iso集装箱通常配备有角部件,使它们能够被升降工具夹持并牢固地固定到拖车的底盘、货车或船只的甲板上。有关危险材料的公路、海运和铁路运输的条例规定了在所有方向上显著增加的机械强度特性。此外,这些装置必须能够在装满状态下堆叠以便在船只上装载或运输。它们的装载重量不得超过特定的值(例如,对于20英尺的集装箱“t75”,装载重量为36000kg)。因此,为了最大化有效载荷,限制集装箱的皮重是非常有利的。

一般来说,罐(容器)占据了框架中的所有可用空间,以使产品的运输量最大化。罐的长度与框架的长度相匹配,罐的直径与框架的宽度相匹配。因此,在由框架限制的空间中几乎没有剩余用于填充/抽取的管道、阀门、泵、放气阀、汽化器和其它安全元件的空间。所述管道通常位于集装箱的侧部,被保护在“流体柜”盒体内。因此有利的是使框架的整个长度可用于将所有这些元件定位在所述框架中,而不会受到金属横向加强件的妨碍,所述金属横向加强件例如为在已知实施例(参照例如us7322227)中设置的加强件。

存在其它类型的集装箱(“梁型”),其不使用纵梁来加强框架,而其机械强度基于罐体的外壁。换句话说,梁附着到罐的外壁;例如参照us20140130914a1。因此,罐的结构必须被加强。这使得必须增加罐的金属厚度并因此增加其重量。文件fr3017186a1描述了在滚动框架中的立式罐。

一个已知的目标是减小框架的重量,因为这可以减少所使用的金属的重量并因此降低装置的成本。另外,这种重量减轻使得可以减小装置的皮重,这可以增加可能的有用装载量。然而,为了确保框架的强度并限制框架内的机械应力,可能需要加强框架,这导致重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全部或部分缺点。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在其它方面与在上面的序言中给出的一般定义相一致的)罐的基本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用于所述罐的至少一个下部支承件,所述至少一个下部支承件具有分别固定到两个纵梁的两个端部以及保持罐的下表面的上表面,所述容器包括至少一个下部加强板,所述下部加强板布置在下部矩形的平面内并且刚性连接到至少一个纵梁和相邻的横梁。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加强板刚性连接到所述下部支承件或多个下部支承件中的一个下部支承件,

-所述框架包括用于所述罐的两个下部支承件,所述下部支承件在所述下部矩形的中央部分中间隔开并且每个下部支承件具有分别固定到所述两个纵梁的两个端部,

-罐包括四个下部加强板,所述四个下部加强板分别设置在下部矩形的四个角部处,并且每个下部加强板刚性连接到纵梁的一个端部、横梁和下部支承件或多个下部支承件中的一个下部支承件。

–罐包括两个下部加强板,这两个下部加强板分别设置在下部矩形的两个纵向端部处,并且每个下部加强板刚性地连接到相应的下部梁、纵向梁的与该横向梁连接的两端、下部支承件或多个下部支承件中的一个下部支承件,

-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加强板具有在不平行于所述下部矩形的平面的平面内弯曲的至少一个部分,

-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加强板在垂直于所述下部矩形的平面的平面中具有l形截面,

-所述罐具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包括用于对罐进行抽取和/或填充的一组阀和电路,所述控制柜被容纳在所述框架中,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加强板形成所述控制柜的底部,

-构成控制柜的底部的下部加强板形成用于收集任何泄漏液体的收集盘,

-该框架具有两个上部纵梁,该两个上部纵梁分别设置在下部纵梁的竖直上方并且连接相关两个立柱的端部。

本发明还可涉及包括上下文特征的任何组合的任何替代装置或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考附图给出的描述,其它特定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罐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立体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变型实施例的罐的示意性立体仰视图,

-图3以与图1中的视图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罐的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罐的框架的局部示意性立体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实施例的罐框架的局部示意性立体俯视图,

-图6示出了在又一变型实施例中的与图2中的视图类似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所示的结合到运输框架中的流体罐1通常包括固定到优选为金属框架的罐2,例如真空绝热的双壁罐。

该框架具有水平基部,该水平基部包括界定下部矩形的两个下部纵梁3和两个下部横梁4。该框架还包括四个竖直立柱5,所述竖直立柱5分别在矩形的四个角部处垂直于基部延伸。该框架还包括两个上部横梁8,所述上部横梁8分别位于两个下部横梁4的竖直上方并且分别连接相邻的竖直立柱5(也参见图5)。换言之,例如,在框架的每个纵向端部,两个横梁8、4和两个竖直立柱5形成例如正方形或长方形。

罐2的纵向端部可以分别直接地(或经由中间部件间接地)刚性固定到这些正方形或长方形(5,8)。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八个角部是iso规格。

如在图1和4中特别地示出的,可以在框架的横向竖直端面的下角部(和/或上角部)处设置另外的加强件11。这些加强件11可以包括将竖直立柱5的下端部分别刚性连接到下部横梁4的杆11(或板等)。

此外,如这些附图中所示,框架在每个端部还可以具有固定到竖直立柱5和/或下部横梁4和/或上部横梁8的弯曲加强杆12(环或管状环部分或管部分)。这些加强杆12优选地位于与框架的横向竖直面的平面平行的竖直平面中。这些加强杆12例如设置成刚性固定到罐2的纵向端部。例如,罐2的圆柱形端部插入这两个管状或圆形加强杆12(朝向框架基部开口的环)中,其保持罐2和吸收罐2的力。

根据有利的特定特征,框架包括用于罐2的至少一个且优选地两个下部支承件6。这些下部支承件6(有时被称为“支架”)具有两端分别(横向地)刚性固定到两个纵梁3的梁。另外,这些下部支承件6具有上表面,该上表面优选是凹入的并且与罐2的下表面(优选以固定的方式)匹配。

此外,罐1包括至少一个下部加强板7,该下部加强板布置在下部矩形的平面中并且刚性地连接到至少一对相邻的纵梁3和横梁4,并且还优选地连接到(多个)下部支承件6。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框架可以包括四个下部加强板7,每个下部加强板7设置在下部矩形的角部处。每个下部加强板7包括刚性连接到纵梁3的侧部、刚性连接到下部横梁4的侧部和刚性连接到下支承件6的侧部。每个板的第四侧部可以是自由的并且相对于相邻加强板7界定空的空间。此外,(多个)板7的该自由侧部(或另一部分)可以(特别是以呈l并且向上的形状)弯曲以便增加组件的刚性。

例如,每一加强板7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刚性固定(焊接、铆接等)到下部纵梁3。

每一板的另一边缘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下部横梁4刚性固定(焊接、铆接等)。板7的另一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固定(焊接、铆接等)到下部支承件6。

优选地,板7的边缘沿它们的整个长度固定到下部矩形(固定到梁3、4或支承件6)。

这些加强板7有利地承受力,由此改善整个框架的一体性。

如图5中的变型实施例所示,框架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下部矩形的两个纵向端部处的两个下部加强板7。每个板7包括分别刚性连接到两个纵梁3的两个平行的侧部、刚性连接到下部横梁4(沿其整个长度)的一个侧部以及刚性连接到下部支承件6的一个侧部。换句话说,每个板7在其连接到纵梁3的侧部之间填充下部矩形的整个横向空间。

与在四个框架角部处配备有横向金属加强件的常规框架结构相比,这种结构具有简化且改进的结构。

特别地,不需要设置在竖直立柱5和下部纵梁3之间延伸的加强件(梁、杆等)。

具体而言,通过对当集装箱受到相同的机械应力(纵向力)时两种类型的框架经受的应力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成品元,finishedelements),已知常规框架结构受到约540mpa的最大应力。相对比,根据本发明,通过减小框架结构的重量和复杂性,最大应力可以减小到284mpa。

在常规框架中,应力集中出现在框架基部的横向加强件和纵梁之间的连接处。相反,由于设置在基部处的加强板7,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结构中具有更加均匀的应力分布、较少的变形。

为了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实现这种低水平的应力,有必要加强已知结构的底部的水平梁,以至导致重量方面的不利。

保护板7还可以在堆垛操作(将集装箱上下堆叠)期间保护罐2。

如图6所示,罐可以具有控制柜9,控制柜9包括用于对罐2或泵等进行抽取和/或填充的一组阀和电路。该控制柜9容纳于框架中并固定到框架。根据一个有利的可能性,下部加强板7或板部分7可以构成控制柜9的底部。该下部加强板7因此可以形成用于收集在填充或排空操作期间可能发生的液体泄漏的收集盘。

在罐的另一纵向侧上,框架和罐2之间的横向空间可沿其整个长度用于对集装箱或任何其它装置加压的单元。因此,接近该单元非常容易,并且该单元可以无阻碍地完全拆卸。如根据现有技术所设置的,如果框架由金属横向加强件加强,则这些操作将较为不实际。

如图1至4和6所示,框架可以具有两个上部纵梁10,所述两个上部纵梁10分别设置在下部纵梁3的竖直上方,并且分别成对地连接竖直立柱5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设置在竖直立柱5和上部纵梁10之间延伸的增强件(梁、杆等)。

在图5中的变型中,没有上部纵梁。只能通过连接到框架端部(杆4、8,立柱5,加强杆12)的罐端部的连接来确保在顶部的力的吸收。类似地,可以通过将杆4、8或立柱5连接到罐2的外壁的杆(未示出)来吸收力。

在本说明书中,表述“固定”或“刚性固定”可以表示“焊接”或“铆接”或任何其它适当的固定方法。

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大尺寸的iso容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