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管封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0193发布日期:2018-11-14 05:1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软管封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软管封尾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化妆品商家为了提高消费者对商品进行购买的欲望,通常会额外设置有赠品,赠品的体积较小,尤其是软管累化妆品其采用的是大小不同的两种甚至是多种规格的软管,在灌装的过程中需要对软管的尾部进行封尾,现有软管均采用封尾机进行封尾,使软管尾部变为扁平状,进而物料无法从软管的尾部漏出。

现有的用于软管封尾机其在封尾完成之后,其通常会采用人工将加工完成的软管取下,但是该过程中耗费人力物力,会影响后续加入空软管的进度,拖慢整个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用于软管封尾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软管封尾的装置,包括

机架;

输送部件,用于将所述软管运输至各工序中,包括转盘和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件;

固定部件,用于供所述软管插入以对软管定位,其于充气条件下缩小供软管穿入的孔径,于抽气条件下扩大供所述软管穿入的孔径;

软管料仓部件,用于存放软管和将软管释放到所述转盘上;

灌装部件,用于将物料注入至所述软管内;

下料部件,用于将封尾后的软管由所述转盘上自动取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下料部件,其在灌封完成之后,能够自动将物料从转盘中顶出去,然后实现将软管直接承接住,该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有助于减少人工的劳动量,降低封尾所需的时间,提高整个封尾的效率;通过设置固定部件在气动的条件下可以改变供软管插入的孔径大小,因改变了孔径大小能够有效的适应不同宽度的软管,其适应性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规格的软管,无需对固定部件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人工的劳动量,而且一套设备即可实现,其降低了整个接卸的成本,无需对固定部件进行存放;该固定部件因可调控孔径的大小,因此对不同规格的固定件上能够实现夹紧,保持软管于所述固定部件内不会发生左右晃动,提高软管在灌封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部件包括用于将所述软管顶出所述固定部件的顶杆、用于驱动所述顶杆上下动作的气缸、下料轨道及盛料篮;通过设置顶杆能有效的将固定件上封尾完成的软管顶出去,然后软管沿着所述下料轨道运动到盛料篮中,从而可便于将加工完成的软管运输至下一包装工序中,整个下料结构简单,耐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上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缓冲件;设置缓冲件能够在顶杆顶起软管的过程中避免软管受到损伤,保障软管保障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与所述顶杆螺接的接头、设于所述接头上的海绵层、盖设于所述海绵层上的布料层及用于套紧所述布料层的套体;接头与顶杆螺接,其连接方式简单,拆装方便,从容便于将接头拆卸下来更换海绵层和布料层,而海绵层则具有很高的缓冲性,其保护性强,而设置布料层则能够对海绵层进行保护,延长了海绵层的使用寿命;套体能对海绵层和布料层套紧,避免布料层与海绵层发生脱开或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套体设有包括套体本体和形成于所述套体本体上的扩口部,所述接头上设有与所述扩口部相配合的凸台;设置凸台可对套体进行限位,避免套体过度运动而从接头上脱开,而设置扩口部则可便于套体更好的套接到所述布料层和海绵层上,便于对布料层和海绵层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与所述转盘相连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活动连接的固定件、形成于所述固定件上的放料腔、设于所述放料腔内的多个定位件及用于推动所述定位件左右动作的气动结构;设置放料腔和定位件,其在气动结构的推动下能改变所述供物料插入的孔径,从而对不同规格的软管均能有效的定位,其定位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软管的凸部;设置凸部能有效的软管进行支撑,保障软管在灌封的时候不会掉落,其稳定性好,而且还可随着定位件的运动而进行缩小和扩大,可变化性强,适应能力高。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上的气管、穿入所述气管内的活塞件及与所述气管相连的供气管道,所述活塞件一端与所述定位件相连;通过向气管内通入空气和抽出空气实现活塞件进行前后动作,从而带动所述定位件进行前后动作,进而改变供软管插入的空间,该设置方式其结构简单,仅通过气管、活塞件及供气管道等即可实现,生产所需的成本小,因其结构简单,因此其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损坏,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下料部件,其在灌封完成之后,能够自动将物料从转盘中顶出去,然后实现将软管直接承接住,该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有助于减少人工的劳动量,降低封尾所需的时间,提高整个封尾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的放大图。

图6为图5中d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软管封尾的装置,包括机架1、输送部件2、固定部件3及灌装部件4,其中所述机架1为一金属架,所述输送部件2、固定部件3及灌装部件4均设于该机架1上,所述输送部件2被用于将待加工的软管由上一工序输送到下一工序中,该输送部件2包括转盘21和驱动件22,所述转盘21为设有若干个圆孔的金属圆盘,所述驱动件22为电机,该驱动件2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减速箱23,所述减速箱23由太阳行星齿轮组构成,所述减速箱23上设有一转动轴24,该转动轴24与所述转盘21的中心相连,因此所述驱动件22工作的时候,带动所述转盘21旋转;所述固定部件3设于所述转盘21上,该固定部件3其是对软管进行固定,而且该固定部件是通过充气,实现对较为细小的软管实现固定;通过抽气实现对较为宽大的软管进行固定,其具体的结构将在下述中具体描述;所述灌装部件4包括锥形的储料斗41和用于将储料斗41内的物料注入到软管内注料头42,所述储料斗41为一金属斗,所述注料头42则为一金属头,与现有市场上的注料头相同,具体的注入方式为现有技术,其已经广泛的被使用,因此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具体的,所述固定部件3包括连接件31、固定件32、放料腔33、多个定位件34及气动结构30,所述连接件31为一厚度较为厚实的塑料圆筒,该连接件31外壁的上部设有连接凸沿318,所述连接凸沿318上垂直设置有多个连接凸部319,所述转盘21上设有供所述连接凸部319插入的多个连接插槽219,连接凸部319插入所述连接插槽219之后,其下端部螺接入一插销317,从而保障了连接件31与所述转盘21连接的稳定性,当然在连接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螺栓将连接件31直接固定在所述转盘21上;所述固定件32穿设于所述连接件31内,并且该固定件32在外力推动下可以上下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32为一塑料圆筒,所述放料腔33为形成于该固定件32上的圆柱形腔室,所述定位件34为长方形的塑料片,该定位件34为多个,其定位件34设在所述放料腔33内并且沿所述放料腔33的内壁环形设置;且在所述定位件34的下部设有凸部341,该凸部341被用于支撑软管;所述定位件34在气动结构30推动下,会进行左右动作,该左右动作为部分的定位件34左右动作,其具体的运动方向为定位件34均朝着放料腔33的中部运动,或者由放料腔33中部向四周散开。

为了提高软管在架设到所述凸部341上时的稳定性,在所述凸部341上设有防滑件38,所述防滑件38包括刚性层381和弹性层382,所述刚性层382为刚性塑料,该刚性层381上设有两个插接柱385,该插接柱385为塑料柱;在所述插接柱385的下部向内凹陷形成有卡接凹部386;在所述凸部341上设有两个插接腔345,所述插接柱385可插入到所述插接腔345内,同时在所述插接腔345内还是何有卡接凸部346,在所述插接柱385插入所述插接腔345内的时候,所述卡接凸部346可卡入所述卡接凹部386内;设置插接柱插入所述插接腔内,实现刚性层与凸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其连接方便,而卡接凸部和卡接凹部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刚性层与所述凸部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刚性层发生脱开。

所述弹性层382为一橡胶层,该弹性层382粘接在所述刚性层381上,而且该弹性层382为上设有防滑纹路383,该防滑纹路383为凸出所述弹性层382上端面的多个凸筋;设置防滑件能避免软管在凸部上法神旋转,保障了对标的时候,对标准确率高;设置弹性层其具有缓冲力,避免软管的端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等情况,保护了产品的外观。

具体的,所述气动结构30包括气管36、活塞件37及供气管道38,所述气管36为一倒置的l形管道,该气管36设在所述固定件侧壁之中,该气管36其下端部穿所固定件32,所述供气管道38为一橡胶管道,该供气管道38的一端与所述气管36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活塞缸,通过活塞缸内的活塞前后动作,可快速的实现对气管36内进行供气和抽气,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降成本,还可采用常规的针筒用于对供气管道实现供气和抽气;所述活塞件37穿设在所述气管36内,该活塞件37包括活塞杆371、活塞头372及防脱帽373,所述活塞杆371为塑料杆,该活塞杆37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3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活塞头372相连,所述活塞头372为橡胶头,该活塞头372穿设在所述气管36内,并且与所述气管36的内壁密封接触在一起,因此所述气管36内进行供气和抽气时,可实现驱动定位件34活动;所述防脱帽373为一小节塑料帽,该防脱帽373套在所述活塞杆371上,所述防脱帽373与所述气管36的内壁螺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防脱帽能够避免活塞头和活塞杆从气管内脱开,而且该防脱帽还能减少粉尘等赃物进入到气管内,避免气管内部的摩擦力变大。

为了便于所述固定件32上下动作,在所述连接件31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凹槽311,所述定位凹槽311为沿着所述连接件31内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2外壁上设有定位凸部321,所述定位凸部321为沿所述固定件32外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所述定位凸部321插入所述定位凹槽311内;设置定位凸部插入所述定位凹槽内,从而固定件相对连接件不会发生转动;而且该设置方式还能保障连接件上下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固定件发生晃动。

在所述定位凸部321的侧壁上设有滚动件322,所述滚动件322为塑料滚珠,所述滚动件322与所述定位凹槽311的内壁相接触,因此在机架1上的推动杆可快速的推动所述固定件上下动作,所述推动杆为金属杆,其在现有的封尾机上的多个由气缸驱动的金属杆,推动杆用于将无固定件顶起,从而将固定件上的软管升高;设置滚动件能降低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连接件能更加快速的上下动作。

实施例二:

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封尾后的软管由所述转盘21上自动取下的下料部件6,具体的:所述下料部件6包括顶杆61、气缸62、下料轨道63及盛料篮64,所述顶杆61为金属杆,该顶杆61与所述气缸62的端部相连,因此在气缸62的推动下,顶杆61上下动作;所述的顶杆61的上端部穿入所述定位件之间,从而将封尾完成的软管顶出固定件;所述下料轨道63为一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金属轨道,所述盛料篮64为塑料篮,该盛料篮64设在所述下料轨道63的下端;因此软管在被顶出所述固定件之后,经下料轨道63滑动到所述盛料篮64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顶杆61的上端部上设有缓冲件65,该缓冲件65包括与所述顶杆61螺接的接头651、海绵层652、布料层653及用于套紧所述布料层653的套体654,所述接头651为塑料头,所述海绵652层设在所述接头651上,并且所述布料层653盖在该海绵层652上,所述套体654为塑料环,该套体654套设在所述接头651上,并且套体654的内壁与接头651的外壁将所述布料层653和/或海绵层652夹紧。

具体的,所述的套体654包括套体本体655和扩口部656,所述套体本体655和扩口部656为一体成型,所述扩口部656为向外扩张的部分,在所述接头651的外壁上设有凸台657,所述凸台657能支撑所述套体654不会从所述接头651当中脱开。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