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构件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11051发布日期:2018-10-19 21:28阅读:2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构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住宅高集成、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建筑大方向。此外,随着建筑材料也逐步朝着工厂化、预制化等方向发展,因此装配式、模块化的建筑也就应运而生。众所周知的,装配式建筑指的是用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在工厂制造完一栋住宅所需要的全部构件之后,即pc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pc构件吊装拼接的一类建筑。该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便捷、施工速度较快且对建筑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泛,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从建筑现场堆放的pc构件到pc构件的起吊安装过程中pc构件易于损坏,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构件的施工方法,其优点是,在pc构件的堆放到起吊过程中减小pc构件的损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pc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pc构件的堆场,由塔吊或者汽车吊按施工吊装顺序有序吊至堆放场地,pc构件由若干垫木架离地面,且相邻pc构件之间设有柔性分隔件,堆放场地在堆放在一起的pc构件的两侧均设有防止pc构件倾倒的防倾覆装置;

步骤二:引测控制轴线、楼面弹线、水平标高测量、预制梁支撑排架搭设、预制梁起吊,就位、固定、脱钩,校正、锚固筋安装、梳理、预制板支撑排架搭设、预制板起吊固定、现浇预制柱、梁、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养护;在pc构件的吊装过程中要使得pc构件轻吊轻放,同时安装前先将塑料垫片放在pc构件校正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pc构件吊装之前,先放置在垫木上,为了减小相邻pc构件之间的摩擦碰撞,因此在相邻pc构件之间设有柔性分隔件,使得pc构件的上下部与柔性分隔件接触减小pc构件的损坏,在将pc构件放置好后,防倾覆装置将限制堆放在一起的pc构件的倾倒,保护了pc构件;pc构件包括预制梁和预制板,在pc构件吊装过程中要使得pc构件轻吊轻放,同时安装前先将塑料垫片放在pc构件校正的位置,减小了pc构件的碰撞,保护了pc构件,在pc构件的堆放到起吊过程中减小pc构件的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二中预制梁或预制板安全吊装过程:预制梁或者预制板吊装时设置两名信号工,预制梁起吊处一名,吊装楼层上一名,另预制梁或者预制板吊装时配备一名挂钩人员,楼层上配备4名安放预制梁人员,缓慢起吊到距离地面0.4m-0.6m时,此时操作者将防撞条通过透明胶带粘结在预制梁或者预制板的边角,塔吊起吊装置确定安全后,继续起吊,吊钩设置在梁两侧1.55米处,钢丝绳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分布的钢丝绳使得pc构件起吊更加稳定,待挂钩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时,信号工确认pc构件四周安全情况,指挥缓慢起吊,缓慢起吊到距离地面0.4m-0.6m时,此时操作者将防撞条通过透明胶带粘结在预制梁或者预制板的边角,减小pc构件在起吊过程中被撞坏,4名安放预制梁人员手扶引导pc构件降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钩在与设置在预制梁或者预制板上的吊环抵触后,所述吊钩开设有供吊环嵌入的限位环,所述吊钩在进口的一端设为尖端,当吊环进入吊钩内后,所述吊钩通过尖端穿设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吊环抵触,所述吊钩在尖端处插接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与最远离吊环的一个滚珠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环嵌入吊钩的限位环内时,限位环限制了吊环在吊钩内的移动,使得预制梁或者预制板起吊稳定,且在吊钩尖端插接一个橡胶球,使得吊环从限位环内移出时挤压滚珠向吊钩开口方向移动,进而挤压滚珠,使得滚珠推动橡胶球脱离吊钩,此时橡胶球提醒操作者吊环从限位环内移出,表明此时吊环在吊钩内移动幅度较大,提醒操作者平稳起吊,或者撤离预制梁或者预制板周边的工作人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分隔件为棉纱布层,所述棉纱布层延伸出pc构件的周边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橡胶块;或所述柔性分隔件为若干第二橡胶块或者枕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纱布层增大了相邻pc构件之间的缓冲力,且棉纱布层延伸出pc构件的周边,增大了pc构件的保护范围,第一橡胶块的设置减小了棉纱布层因风而移动,第二橡胶块或者枕木增大了相邻pc构件之间的间隙,保护了pc构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倾覆装置包括设置在pc构件周边的若干挡杆,各个所述挡杆通过连接杆连接,位于pc构件各个侧面上的所述连接杆均延伸出pc构件的两端,且相邻所述连接杆相互错位分布,所述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穿出相邻连接杆且在穿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各个所述挡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螺母,所述第一移动螺母外设有与pc构件抵触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设置将各个挡杆连接在一起,挡杆上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螺母便于与各个高度的pc构件抵触,pc构件四周的橡胶垫增大了第一移动螺母与pc构件之间抵触的缓冲性,减小第一移动螺母对pc构件的损坏,第一螺纹杆和锁紧螺母将相邻两个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此时pc构件周边均有各个挡杆限制pc构件的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加长管,相邻所述加长管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螺纹杆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在穿出两个加长管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长管的设置使得挡杆可以限制尺寸较长的pc构件,增大防倾覆装置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当柔性分隔件为若干第二橡胶块或者枕木时,所述挡杆在第一移动螺母下端螺纹连接有尺寸大于第一移动螺母的环形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有海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移动螺母与pc构件抵触后,旋动支撑盘,使得支撑盘移动至pc构件的下方,并支撑pc构件,进一步减小pc构件的水平滑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二中预制梁就位,待预制梁下放至距楼面0.5m处,操作者将防撞条取下,根据预先定位的导向架及控制线微调,微调完成后减缓下放,由两名专业操作工人手扶引导降落,降落至100mm时,一名工人通过铅垂观察叠合梁的边线是否与水平定位线对齐,待预制梁稳定后,方可进行摘勾和校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条取下后便于预制梁放至所需位置,防撞条减小了预制梁在起吊过程中的碰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一中堆放场地在pc构件的上方通过立柱架设有遮雨布,所述立柱下端设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雨布的设置便于pc构件在堆放过程中减少与雨水的接触,而立柱下端的配重块增大立柱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pc构件由若干垫木架离地面,且相邻pc构件之间设有柔性分隔件,堆放场地在堆放在一起的pc构件的两侧均设有防止pc构件倾倒的防倾覆装置,此时在pc构件的堆放过程中减小pc构件的损坏,pc构件的吊装过程中要使得pc构件轻吊轻放,同时安装前先将塑料垫片放在pc构件校正的位置,利于在pc构件的起吊过程中减小pc构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棉纱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二橡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枕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遮雨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板;2、吊钩;21、限位环;22、尖端;23、滚珠;24、橡胶球;3、吊环;4、棉纱布层;41、第一橡胶块;5、第二橡胶块;6、枕木;7、防倾覆装置;71、挡杆;72、连接杆;73、第一螺纹杆;74、锁紧螺母;75、第一移动螺母;751、橡胶垫;76、加长管;761、第二螺纹杆;762、第二移动螺母;8、支撑盘;81、海绵层;9、遮雨布;91、立柱;92、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pc构件的施工方法,pc构件在运输、堆放和吊装的过程必须要注意成品保护措施,运输的过程中采用钢架辅助运输,运输墙板时,车启动慢,车速应匀,转弯变道时要减速,pc构件为预制梁或预制板。

pc构件的施工方法,如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pc构件的堆场,由塔吊或者汽车吊按施工吊装顺序有序吊至堆放场地,pc构件由若干垫木架离地面,且相邻pc构件之间设有柔性分隔件,堆放场地在堆放在一起的pc构件的两侧均设有防止pc构件倾倒的防倾覆装置。

在pc构件吊装之前,先放置在垫木上,此时pc构件上下两端均有柔性分隔件,保护了pc构件,且防倾覆装置减小了pc构件的倾倒,进一步保护了pc构件,在pc构件的堆放过程中减小pc构件的损坏。

如图2,柔性分隔件为棉纱布层4,棉纱布层4延伸出pc构件的周边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橡胶块41,此时棉纱布层4增大了相邻pc构件之间的撞击和磨损,且棉纱布层4延伸出pc构件,便于保护pc构件的周边;或柔性分隔件为若干第二橡胶块5或者枕木6。

如图2和图3,防倾覆装置7包括设置在pc构件周边的若干挡杆71,各个挡杆71通过连接杆72连接,连接杆72位于挡杆71背离pc构件的一侧且位于挡杆71的下端。位于pc构件各个侧面上的连接杆72均延伸出pc构件的两端,且相邻连接杆72相互错位分布,连接杆7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3,第一螺纹杆73穿出相邻连接杆72且在穿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74,此时锁紧螺母74将两个相邻的连接杆72连接在一起。各个挡杆7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螺母75,第一移动螺母75的数量与堆放的pc构件数量一致,且将第一移动螺母75从挡杆71的上端旋入,第一移动螺母75外设有与pc构件抵触的橡胶垫751。

如图2,此时pc构件的周边均设有各个挡杆71,限制pc构件的水平位移,橡胶垫751增大了第一移动螺母75与pc构件之间抵触的缓冲性,减小第一移动螺母75对pc构件的损坏。

如图5和图6,当柔性分隔件为若干第二橡胶块5或者枕木6时,挡杆71在第一移动螺母75下端螺纹连接有尺寸大于第一移动螺母75的环形的支撑盘8,支撑盘8上端面与pc构件抵触,且在抵触的位置设有海绵层81。当第一移动螺母75与pc构件抵触后,旋动支撑盘8,使得支撑盘8移动至pc构件的下方,此时pc构件的周边均受到支撑盘8的抵触,进一步减小pc构件的水平滑移。

如图3,当pc构件堆放的长度较大时,连接杆72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加长管76,相邻加长管76远离连接杆72的一端通过第二螺纹杆761连接,第二螺纹杆761在穿出两个加长管76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螺母762。当连接杆72不需要加长时,加长管76滑入连接杆72,且未与pc构件抵触,当需要加长连接杆72时,将加长管76滑出连接杆72,此时通过第二螺纹杆761、第二移动螺母762将加长管76固定,此时已经是加长管76移出连接杆72的最长长度。

如图1,步骤二:引测控制轴线、楼面弹线、水平标高测量、预制梁支撑排架搭设、预制梁起吊,就位、固定、脱钩,校正、锚固筋安装、梳理、预制板支撑排架搭设、预制板起吊固定、现浇预制柱、梁、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养护;在pc构件的吊装过程中要使得pc构件轻吊轻放,同时安装前先将塑料垫片放在pc构件校正的位置。减小pc构件在起吊过程中的碰撞而导致的损坏,增大防倾覆装置的使用范围。

如图1,在步骤二中预制梁或预制板安全吊装过程:预制梁或者预制板吊装时设置两名信号工,预制梁起吊处一名,吊装楼层上一名,另预制梁或者预制板吊装时配备一名挂钩人员,楼层上配备4名安放预制梁人员,缓慢起吊到距离地面0.4m-0.6m时,此时操作者将防撞条通过透明胶带粘结在预制梁或者预制板的边角,进一步保护了预制梁在起吊过程中的碰撞。塔吊起吊装置确定安全后,继续起吊,吊钩设置在梁两侧1.55米处,钢丝绳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三角形的分布使得预制梁的起吊稳定。预制板在起吊时与预制梁起吊过程一致,除了钢丝绳位于预制板四个转角处,进而形成锥形(如图2)。

如图2,当起吊过程中吊钩2不稳定时,吊环3会从限位环21内移出,此时会存在吊环3从吊钩2内滑出的情况,因此吊钩2在与设置在预制梁或者预制板1上的吊环3抵触后,吊钩2开设有供吊环3嵌入的限位环21(如图4),使得吊钩2在起吊时吊环3与吊钩2连接稳定;吊钩2在进口的一端设为尖端22(如图4),当吊环3进入吊钩2内后,吊钩2通过尖端22穿设有若干滚珠23,滚珠23与吊环3抵触,此时滚珠23受到吊环3高于限位环21的部分抵触,吊钩2在尖端22处插接有橡胶球24,橡胶球24与最远离吊环3的一个滚珠23抵触。

如图2,使得吊环3从限位环21内移出时挤压滚珠23向吊钩2开口方向移动,进而挤压滚珠23,使得滚珠23推动橡胶球24脱离吊钩2,此时橡胶球24提醒操作者吊环3从限位环21内移出,表明此时吊环3在吊钩2内移动幅度较大,提醒操作者平稳起吊,或者撤离预制梁或者预制板1周边的工作人员。

如图7,当pc构件堆放好后,步骤一中堆放场地在pc构件的上方通过立柱91架设有遮雨布9,减少pc构件与雨水的接触,立柱91下端设有配重块92,减小立柱91在使用过程中的移动。

步骤二中预制梁就位,待预制梁下放至距楼面0.5m处,操作者将防撞条取下,根据预先定位的导向架及控制线微调,微调完成后减缓下放,由两名专业操作工人手扶引导降落,降落至100mm时,一名工人通过铅垂观察叠合梁的边线是否与水平定位线对齐,待预制梁稳定后,方可进行摘勾和校正。

由于预制梁和预制板为人工手扶的落位方式,故在预制梁和预制板落位的过程当中,需要操作工人严格按照定位进行落位。吊装过程中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管理人员旁站监督,吊装完毕后,需要双方管理人员共同检查定位是否与定位线偏差,采用铅垂和靠尺进行检测,如超出质量控制要求,管理人员需责令操作人员对叠合梁进行调整,如误差较小则采用撬棍即可完成调整,若误差较大,则需要重新起吊落位,直到通过检验为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