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管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3804发布日期:2018-11-30 23:3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血管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医疗机构特别是医院使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后,避免了传统采血方式所带来的诸如采血人员错用、漏用采血管,标签粘贴错误、粘贴不整齐,患者不慎开启采血管,患者调换采血管,采血的现场秩序混乱等弊端,这些弊端给医院采血管理带来问题的同时,也让患者的不满意度也随之上升。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采血方式带来的问题,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制造了采血管智能贴标机。

经过对市场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公司制造的采血管智能贴标机中所用的贴标装置存在这些问题:其一,贴标辅助轮、采血管脱离机构基本都是分体设计的,这就造成一方面设备结构复杂,增加制造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分体设计,造成多个分体单元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独立工作,进而需对多个分体单元进行独立控制,增加了控制程序的复杂度,降低了产品工作时的可靠性;其二,贴标时对采血管的高度定位,操作复杂,移动路径较长,使得采血管贴标高度定位的时间延长,降低了设备贴标的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贴标高度可调节的采血管贴标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血管贴标装置,其采血管贴标高度调整方便,采血管固定、贴标、脱出一体化设计,优化了贴标装置结构,提高贴标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血管贴标装置,包括采血管落位通道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贴标活动支架、贴标主动轮、贴标固定从动轮、定位旋转轮和贴标活动从动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所述采血管落位通道板连接以形成安装框架,所述采血管落位通道板上设置有落位通孔,所述贴标活动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内壁上、用于放置采血管,所述贴标主动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用于带动标签转动,所述贴标固定从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内壁上、用于固定标签,以使所述贴标活动支架、所述贴标主动轮和所述贴标固定从动轮三者形成贴标区域,所述定位旋转轮设置于所述落位通孔正下方、用于调整采血管贴标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马达,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贴标活动支架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贴标活动支架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均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用于形成安装所述贴标主动轮的安装架,以使所述贴标主动轮竖直安装。

优选地,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马达,所述第二驱动马达通过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及从动同步带轮与所述贴标主动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贴标主动轮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用于安装所述定位旋转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马达,所述第三驱动马达的转轴与所述定位旋转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定位旋转轮为中空式圆柱,且其上设有预设螺距的螺旋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贴标固定从动轮的扇形板。

优选地,所述贴标固定从动轮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贴标固定从动轮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贴标活动支架上设置有贴标从动轮,所述贴标从动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贴标活动支架上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贴标从动轮配合安装,以使所述贴标从动轮可活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采血管贴标装置,主要包括采血管落位通道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贴标活动支架、贴标主动轮、贴标固定从动轮、定位旋转轮和贴标活动从动轮,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通过采血管落位通道板连接以形成安装框架,采血管落位通道板上设置有落位通孔,贴标活动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板内壁上、用于放置采血管,贴标主动轮设置于安装框架内、用于带动标签转动,贴标固定从动轮设置于第二侧板内壁上、用于固定标签,以使贴标活动支架、贴标主动轮和贴标固定从动轮三者形成贴标区域,定位旋转轮设置于落位通孔正下方、用于调整采血管贴标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贴标装置,定位旋转轮的设计,可通过旋转定位旋转轮的支撑高度而实现调整采血管贴标时的高度位置,方便用户标签贴标位置的实际需要,使用范围广泛;将贴标活动支架、贴标主动轮和贴标固定从动轮三者结构一体化,优化贴标装置结构,保证贴标可靠性,提高采血管贴标装置的贴标效率,同时贴标活动从动轮与采血管脱离拨杆合二为一集成设计,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有效地精简了贴标控制流程,缩短了贴标的时间,提高了贴标的效率;采血管贴标装置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装配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视图。

其中,图1-图4中:

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扇形板—4,采血管—5,第一皮带—6,贴标活动支架—7,第二带轮—8,从动同步带轮—9,同步带—10,主动同步带轮—11,上安装板—12,第二驱动马达—13,第一驱动马达—14,第一带轮—15,下安装板—16,连接板—17,第三驱动马达—18,贴标主动轮—19,贴标固定从动轮—20,定位旋转轮—21,贴标活动从动轮—22,弹簧—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采血管贴标装置主要包括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贴标活动支架7、贴标主动轮19、贴标固定从动轮20、定位旋转轮21和贴标活动从动轮22,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通过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连接以形成安装框架,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上设置有落位通孔,贴标活动支架7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板2内壁上、用于放置采血管5,贴标主动轮19设置于安装框架内、用于带动标签转动,贴标固定从动轮20设置于第二侧板3内壁上、用于固定标签,以使贴标活动支架7、贴标主动轮19和贴标固定从动轮20三者形成贴标区域,定位旋转轮21设置于落位通孔正下方、用于调整采血管5贴标高度。

其中,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分别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连接,形成采血管贴标装置整体安装框架,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上设置有落位通孔,为采血管向下放置的通道,落位通孔正下方设置有定位旋转轮21,定位旋转轮21可进行原地自转,对采血管5进行贴标高度的无级调节,在无采血管5放入状态下,贴标活动支架7、贴标主动轮19以及贴标固定从动轮20三者形成固定采血管5的区域,在采血管5通过通孔放入贴标装置状态下,采血管5落于贴标活动支架7、贴标主动轮19以及贴标固定从动轮20三者形成的贴标区域内,此时,在定位旋转轮21将采血管5的贴标高度调节好之后,采血管5被贴标活动支架7、贴标主动轮19以及贴标固定从动轮20三者夹紧,可进行贴标工作。

具体的,在实际的贴标过程当中,采血管5通过采血管落位通道板1上的圆形通孔,进入到贴标待定位置。这时采血管贴标装置上的位置传感器判断采血管5是否落到位,并判断采血管5的长度,此时,第三驱动马达18收到控制系统的信号后,控制定位旋转轮21将采血管5的贴标高度调节好,将采血管5定位到合适的贴标高度位置。与此同时,第一驱动马达14驱动贴标活动支架7上的贴标从动轮20将采血管5进行夹紧并维持,此时,从俯视采血管5的管帽方向看,贴标主动轮19、贴标固定从动轮20、贴标活动支架7形成等边三角型区域,将采血管5置于一个稳定的贴标状态。设备控制系统进一步发出指令,由马达13驱动贴标主动轮19旋转找到采血管5的贴标位置后等待贴标。当贴标装置传感器感应到侧板3的开口进入的标签后,控制系统立即控制第二驱动马达13驱动贴标主动轮19转动,标签沿着贴标主动轮19的切线方向切入到采血管5的管体,最终完成贴标。贴标完成后,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第一驱动马达14反向旋转并驱动贴标活动支架7旋转,贴标活动支架7上的细圆柱形拨杆,带动采血管5离开贴标位置,完成贴标工作。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贴标装置,定位旋转轮21的设计,可无级定位采血管5贴标时的高度位置,方便用户标签贴标位置的实际需要,使用范围广泛;将贴标活动从动轮22与采血管5脱离拨杆合二为一集成设计,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有效地精简了贴标控制流程,缩短了贴标的时间,提高了贴标的效率;采血管贴标装置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装配容易。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中采血管贴标装置可以大大提高贴标效率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马达14,第一驱动马达14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15,贴标活动支架7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侧板2且贴标活动支架7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带轮8,第一带轮15与第二带轮8通过第一皮带6带连接;贴标活动支架7上还设置有弹簧23,弹簧23与贴标从动轮22配合安装,以使贴标从动轮22可活动。贴标活动支架7为一异形活动支架,其上设有贴标从动轮22,贴标从动轮22为表面光滑的圆柱滚轮,与贴标活动支架7相连,且可活动;贴标活动支架7上还设有两个细圆柱形拨杆。通过将贴标活动支架7以轴承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侧板2上,轴承上的第二带轮8通过第一皮带6与第一驱动马达14连接,此设计实现了贴标活动支架7电动驱动马达控制。在采血管5完成贴标工作后,外界plc控制第一驱动马达14,控制贴标活动支架7进行反转,此时,两个细圆柱形拨杆通过与贴标从动轮22将采血管5固定于贴标活动支架7上,可在贴标活动支架7旋转过程中,将采血管5带出,脱离贴标位置,完成脱离动作。

本设计将贴标从动轮22与采血管5脱离拨杆合二为一集成设计,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有效地精简了贴标控制流程,缩短了贴标的时间,提高了贴标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贴标活动支架7上设置有贴标从动轮2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根据需要贴标的采血管5的型号及大小确定贴标从动轮22的个数,或者通过贴标从动轮22本身的轮面宽度来确定贴标从动轮22的个数,以能够稳定地将采血管5固定在贴标活动支架7上为准,具体个数在此不再限定。

进一步地,采血管贴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框架内的上安装板12和下安装板16,上安装板12和下安装板16均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连接,用于形成安装贴标主动轮19的安装架,以使贴标主动轮19竖直安装。上安装板12以及下安装板16在水平面平行设置,上安装板12和下安装板在某一点的垂直关系位置上设置有相同的安装孔,2个安装孔用于安装贴标主动轮19,由于上安装板12和下安装板16的水平面平行位置关系,保证贴标主动轮19为垂直于水平面位置,在贴标过程中,保证了与采血管5的平行关系,使标签在采血管5管面上的切入点更加准确,保证了标签粘贴更正,质量更好。

进一步地,上安装板12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马达13,第二驱动马达13通过主动同步带轮11、同步带10及从动同步带轮9与贴标主动轮19相连、用于驱动贴标主动轮19转动。贴标主动轮19为一表面光滑的圆柱体滚轮,圆柱体滚轮下端与固定在下安装板16上的轴承相连配合,圆柱体滚轮上端与与固定在上安装板12上的轴承相连配合,圆柱体滚轮上端伸出端还装有同步带轮9。同步带轮9与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10相连,第二驱动马达13与同步带轮11相连配合。通过马达13的动力输出,最终给贴标主动轮19提供动力。同样通过驱动马达控制贴标主动轮19,可实现外界plc控制,实现了贴标工作的自动化,优化贴标装置结构,加工制造、装配容易。

进一步地,贴标采血管贴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框架内、用于安装定位旋转轮21的连接板17,连接板17上设置有第三驱动马达18,第三驱动马达18的转轴与定位旋转轮21相连。通过驱动马达控制定位旋转轮21,可实现外界plc控制,实现了贴标工作的自动化,优化贴标装置结构,加工制造、装配容易;同时,驱动马达控制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高度调整,进一步提高调整精度,使贴标工作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定位旋转轮21为中空式圆柱,且其上设有预设螺距的螺旋片。定位旋转轮21为一中空圆柱带螺旋片状的旋转轮,其下端与第三驱动马达1818相连。采血管5落入贴标位置后,在驱动马达18的带动下,采血管5的底端可以沿着定位旋转轮21的螺旋面上下移动,实现贴标高度位置的调整,预设螺距的螺旋片相当于为第三驱动马达18增加了一级减速装置,使第三驱动马达18的可控程度更高,进一步提高采血管5贴标高度的调整精度,使贴标工作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第二侧板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贴标固定从动轮20的扇形板4;贴标固定从动轮20的数量为两个,且贴标固定从动轮20位于第二侧板3的开口处。贴标固定从动轮20为一固定在扇形板4一端的表面光滑滚轮,上下各有一个,两个滚轮位于第二侧板3的开口处,与进入此口处的待贴标签相切;第二侧板3的开口为打印机打印标签的进入口。贴标固定从动轮20与标签入口相切,同时,贴标主动轮19与标签相切,直到标签粘贴到采血管5上,两个相切关系保证了标签粘贴的准确性,提高了标签粘贴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采血管贴标装置主要包括采血管落位通道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贴标活动支架、贴标主动轮、贴标固定从动轮、定位旋转轮和贴标活动从动轮,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通过采血管落位通道板连接以形成安装框架,采血管落位通道板上设置有落位通孔,贴标活动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板内壁上、用于放置采血管,贴标主动轮设置于安装框架内、用于带动标签转动,贴标固定从动轮设置于第二侧板内壁上、用于固定标签,以使贴标活动支架、贴标主动轮和贴标固定从动轮三者形成贴标区域,定位旋转轮设置于落位通孔正下方、用于调整采血管贴标高度。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贴标装置,定位旋转轮的设计,可无级定位采血管贴标时的高度位置,方便用户标签贴标位置的实际需要,使用范围广泛;将贴标活动从动轮与采血管脱离拨杆合二为一集成设计,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有效地精简了贴标控制流程,缩短了贴标的时间,提高了贴标的效率;采血管贴标装置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装配容易。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