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循环式磁悬浮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1874发布日期:2018-12-22 09:3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水平循环式磁悬浮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磁悬浮传送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循环式磁悬浮传送带。

背景技术

传送带作为机电设备的核心联结部件,可将动力元件的动力传导到各机械设备上,具有可平稳且快速地远距离运输大批量货物的优点,但传统工业中的传送带由于通过电动机和变速装置控制传送速率,所以往往存在高耗能、易磨损、维护工作量大、使用周期短等缺陷。磁悬浮传送带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了动力元件和运动部件之间的无接触式传送,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传送带的运动导轨与支承导轨之间易磨损、维护成本高和动力元件损耗大等问题,但目前常见的磁悬浮传送带大多为u型槽结构,此种结构对于煤炭等散装货物的运输来说,其对传送带的运输速度和平稳性要求更高,此外,现有的磁悬浮传送带往往不能自动卸载货物。因此,如何在现有磁悬浮传送带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能够实现易散落货物平稳无损失运输及货物自动卸载的磁悬浮传送带,对于促进传送带更高效、更高速和设置更平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易维护、可无损失运输散装货物及可自动卸料的水平循环式磁悬浮传送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包括轨道和传送带,轨道由水平放置的直线段导轨和转向导轮组成,转向导轮将各直线段导轨首尾连接,传送带设置于轨道上,传送带由若干个运动单元组成,运动单元包括运动座和箱体,其中,运动座底部安装有次级动力元件,运动座后侧设置有第一空轴,箱体后侧底边设置有第二空轴,通过第一空轴与第二空轴的配合作用,箱体铰接在运动座上,运动座的前端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钩槽,第一钩槽的钩体向下延伸并向运动座后侧弯曲,运动座的后端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钩槽,第二钩槽的钩体向下延伸并向运动座前侧弯曲,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第一电磁铁,导轨为“t”型导轨,“t”型导轨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处安装有初级动力元件,“t”型导轨的两臂下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处安装有第二电磁铁,第二电磁铁与相应的第一电磁铁位置相对,通电后,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上表面的第一电磁铁与相应的第二凹槽处的第二电磁铁相吸配合,使运动座悬浮在导轨上,转向导轮包含底座、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转盘,其中,转盘边缘设置有导轮凹槽,在导轮凹槽与设置于运动座前侧的运动座凸台的配合作用下,运动座与转向导轮贴合连接,并随转向导轮同步旋转,运动座的左侧前端设置有第一孔台,运动座右侧前端设置有第二孔台,相邻运动座的第二孔台卡合于第一孔台的正上方,通电后,导轨上的初级动力元件推动相应的次级动力元件所在的运动座向前传动,相邻运动座间通过相互挤压而不断向前传动,进而推进整个传送带在轨道上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运动座的左侧后部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运动座的右侧后部设置有第二凸台,相邻运动座间通过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台的相互挤压而不断向前传动。

所述的轨道内侧设置有倾倒装置,所述的倾倒装置的内表面设置有凸缘,所述的箱体的前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当所述的运动单元传动到倾倒装置时,所述的凸缘通过与所述的导向槽相配合,可使箱体绕着其与运动座的连接轴向后翻转,进而实现物料的倒出。

所述的第一凹槽处还安装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运动座底部与第一凹槽间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

所述的两臂处安装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导轨和运动座间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

所述的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与第二凹槽间产生的电磁吸力可使运动座不脱离或偏离导轨,所述的第二凹槽处还安装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与第二凹槽间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

所述的转盘上还设置有固定柱,其中,所述的底盘和转盘可绕所述的固定柱旋转,所述的底盘用于承载接受转向的箱体,所述的底盘和转盘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初级动力元件仅安装在轨道的一侧直线段导轨上,通电后,仅该侧导轨上的运动座受到初级动力元件的推动力,而其它侧导轨上的运动座均不受初级动力元件的推动力。

所述的初级动力元件和次级动力元件均为平板直线电动机,所述的初级动力元件在通电后,与初级动力元件相感应的次级动力元件受到推动力而带动其所在的运动座向前传动,不受推动力的运动座通过相邻运动座间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台的相互挤压而向前传动,当传动到导轨的最前端时,运动座通过与转向导轮贴合连接而完成转向,从而实现整条传送带的水平循环式传送。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磁悬浮传送,避免了轨道与传送带之间的磨损,节能环保,使用周期长;

(2)传送带借助磁相互作用力沿轨道稳定传动,避免了脱轨、倾斜或跑偏的情况;

(3)采用箱体运输货物,有效地解决了散装货物在长途运输中和设置不平稳条件下易散落的问题;

(4)轨道内侧设置有倾倒装置,箱体通过与倾倒装置配合可实现货物的自动倒料,丰富了传送带既可运载又可卸料的功能;

(5)仅需在轨道的一侧导轨上安装初级动力元件,推动该侧导轨上运动座的传动,再利用运动座间的相互挤压即可推进传送带的整体传动,可大大节约成本;

(6)各直线段导轨通过转向导轮相连接,该转向导轮在实现传送带可折返传动的同时,也增加了传送轨道的形状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的运动单元与转向导轮配合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的运动单元与转向导轮配合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向导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运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倾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运动单元与导轨连接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轨道1、传送带2、导轨3、转向导轮4、运动座5、箱体6、第一空轴7、第二空轴8、第一钩槽9、第二钩槽10、第一凹槽11、两臂12、第二凹槽13、底座14、底盘15、转盘16、导轮凹槽17、运动座凸台18、第一孔台19、第二孔台20、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倾倒装置23、凸缘24、导向槽25、固定柱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包括轨道1和传送带2,轨道1由水平放置的直线段导轨3和转向导轮4组成,转向导轮4将各直线段导轨3首尾连接,传送带2设置于轨道1上,传送带2由若干个运动单元组成,运动单元包括运动座5和箱体6,其中,运动座5底部安装有次级动力元件,运动座5后侧设置有第一空轴7,箱体6后侧底边设置有第二空轴8,通过第一空轴7与第二空轴8的配合作用,箱体6铰接在运动座5上,运动座5的前端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钩槽9,第一钩槽9的钩体向下延伸并向运动座5后侧弯曲,运动座5的后端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钩槽10,第二钩槽10的钩体向下延伸并向运动座5前侧弯曲,第一钩槽9和第二钩槽10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第一电磁铁,导轨3为“t”型导轨,“t”型导轨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处安装有初级动力元件,“t”型导轨的两臂12下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3,第二凹槽13处安装有第二电磁铁,第二电磁铁与相应的第一电磁铁位置相对,通电后,第一钩槽9和第二钩槽10上表面的第一电磁铁与相应的第二凹槽13处的第二电磁铁相吸配合,使运动座5悬浮在导轨3上,转向导轮4包含底座14、底盘15和设置于底盘15上的转盘16,其中,转盘16边缘设置有导轮凹槽17,在导轮凹槽17与设置于运动座5前侧的运动座凸台18的配合作用下,运动座5与转向导轮4贴合连接,并随转向导轮4同步旋转,运动座5的左侧前端设置有第一孔台19,运动座5右侧前端设置有第二孔台20,相邻运动座5的第二孔台20卡合于第一孔台19的正上方,通电后,导轨3上的初级动力元件推动相应的次级动力元件所在的运动座5向前传动,相邻运动座5间通过相互挤压而不断向前传动,进而推进整个传送带2在轨道1上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

实施例中,运动座5的左侧后部设置有第一凸台21,运动座5的右侧后部设置有第二凸台22,相邻运动座5间通过第二凸台22与第一凸台21的相互挤压而不断向前传动。

实施例中,轨道1内侧设置有倾倒装置23,倾倒装置23的内表面设置有凸缘24,箱体6的前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25,凸缘24通过与导向槽25配合作用,可使箱体6绕着其与运动座5的连接轴向后翻转,进而实现物料的倒出。。

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处还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运动座5底部与第一凹槽11间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

实施例中,两臂12处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导轨3和运动座5间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

实施例中,第一钩槽9和第二钩槽10与第二凹槽13间产生的电磁吸力可使运动座5不脱离或偏离导轨3,第二凹槽13处还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第一钩槽9和第二钩槽10与第二凹槽13间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

实施例中,转盘16上还设置有固定柱26,其中,底盘15和转盘16可绕固定柱26旋转,底盘15用于承载接受转向的箱体6,底盘15和转盘16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中,初级动力元件仅安装在轨道1的一侧直线段导轨3上,通电后,仅该侧导轨3上的运动座5受到初级动力元件的推动力,而其它侧导轨3上的运动座5均不受初级动力元件的推动力。

实施例中,初级动力元件和次级动力元件均为平板直线电动机。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实施方式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结构示意图,轨道1为四边环形轨道,该四边环状轨道由四段直线段导轨3和四个转向导轮4组成,转向导轮4首尾连接各直线段导轨3,通电后,第一钩槽9和第二钩槽10与第二凹槽13间产生电磁吸力,在该电磁吸力作用下,运动座5悬浮在导轨3上,安装在第一凹槽11和两臂12处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导轨3和运动座5各连接处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使传送带2稳定悬浮在导轨3上,在左侧导轨3的第一凹槽11处安装初级动力元件,在整条传送带2的运动座5底部均安装次级动力元件,初级动力元件在通电后,与其相感应的次级动力元件受到推动力而带动其所在的运动座5向前传动,当运动座5传动到左侧导轨3的最前端时,不受推动力的运动座5通过相邻运动座5间第二凸台21与第一凸台11的相互挤压而向前传动,当继续传动到转向导轮4的底盘15上时,通过导轮凹槽17和运动座凸台18的配合作用,运动座5随转向导轮4完成90度的转向,运动座5在完成转向后,以相同的传送方式在其余的直线段导轨3和转向导轮4上继续向前传动,从而推进整个传送带2在轨道1上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当传送带2传送到倾倒装置23时,倾倒装置23上的凸缘24从箱体6上导向槽25的左端口进入,箱体6在凸缘24的作用下绕着其与运动座5的连接轴向后倾斜,随着运动单元的向前传动,凸缘24沿导向槽25的槽道相对移动到导向槽25右端口,使得箱体6后翻倒出货物,当运动单元继续向前传动时,凸缘24从箱体6的导向槽25右端口移出,此时卸料完成的箱体6恢复原状,凸缘24开始进入后面运动单元的箱体6上的导向槽25内,以相同的方式完成自动卸料。

图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实施方式的水平循环式悬浮传送带结构示意图,轨道1由两段直线段导轨3和两个转向导轮4组成,转向导轮4首尾连接两段导轨3,通电后,在第一钩槽9和第二钩槽10与第二凹槽13间电磁吸力作用下,运动座5悬浮在导轨3上,安装在第一凹槽11和两臂12处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导轨3和运动座5各连接处的间隙,以便及时调节,使传送带2稳定悬浮在导轨3上,在左侧导轨3的第一凹槽11处安装初级动力元件,在整条传送带2的运动座5底部均安装次级动力元件,在通电后,初级动力元件推动左侧导轨3上的运动座5向前传动,不受推动力的运动座5通过相邻运动座5间的相互挤压而继续向前传动,当传动到转向导轮4的底盘15上时,通过导轮凹槽17和运动座凸台18的配合作用,运动座5随转向导轮4完成180度的转向,随后进入右侧导轨3上,并通过相邻运动座5间的相互挤压不断向前传动;当传送带2传送到倾倒装置23时,通过凸缘24与导向槽25的配合作用,箱体6绕着其与运动座5的连接轴向后翻转,进而实现物料的自动倒出。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