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9977发布日期:2019-02-01 19:0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盘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



背景技术:

托盘是使静态货物转变为动态货物的媒介物,一种载货平台,而且是活动的平台,或者说是可移动的地面,即使放在地面上失去灵活性的货物,一经装上托盘便立即获得了活动性,成为灵活的流动货物,因为装在托盘上的货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可以转入运动的准备状态中,这种以托盘为基本工具组成的动态装卸方法,就叫做托盘作业,因此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物流用品,在现有的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中,还都是使用木块制作的托架,由于制作托架的木块之间只能通过钉子进行连接,当木制托架使用一段时间后,钉子会产生松动,从而影响了木制托架的连接强度。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10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因此提高了托盘的支撑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支撑货物的面板、设置为与面板联接并且具有插装窗口的条支撑架。

由于设计了面板和条支撑架,通过面板,实现了对货物进行托接支撑,通过条支撑架,实现了对叉车的连接,不再使用木块制作的托架,因此提高了托盘的支撑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溶合和铆入相结合连接的方式把面板和条支撑架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条支撑架设置为包含有立柱、插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

本发明设计了,立柱设置在上连接板上并且在上连接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有插板,下连接板设置在立柱之间并且面板设置在上连接板之间。

本发明设计了,在立柱的柱部的角部设置有弧形体并且在柱部的边面的中间部设置有凹槽体,弧形体的边端部设置为与柱部的边面的端部联接并且弧形体与柱部的边面部设置为呈开口槽体分布,相对的两个凹槽体设置为呈卡扣槽体分布并且柱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连接板联接,柱部的卡扣槽体设置为与插板联接,柱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下连接板联接并且凹槽体设置为与下连接板嵌入式联接,柱部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弧形体设置为圆弧片状体,凹槽体设置为u字槽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在插板的管部中设置有中间板部并且管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连接板联接,管部设置为与立柱镶嵌式联接并且管部设置为矩形筒状体,中间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上连接板设置为包含有主筒部、付筒部和连接板部并且在主筒部的上端端面的中间部设置有凸缘体,在主筒部的上端端面的边部设置有付筒部并且连接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凸缘体的下端端面部联接,连接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筒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主筒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柱和插板联接,主筒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面板联接并且凸缘体设置为与面板沉入式联接,主筒部和付筒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凸缘体设置为与主筒部呈凸字形分布并且连接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在下连接板的通管部的中间部设置有加强板部并且通管部的上端端面的边部设置为斜面,通管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曲折面并且通管部的端头设置为与立柱联接,通管部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加强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面板设置为包含有托板部、第一筒部、第二筒部和第三筒部并且在托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筒部、第二筒部和第三筒部,在托板部的下端端面部上设置有卡扣槽体并且托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连接板联接,托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筒部、第二筒部和第三筒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立柱、插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面板分别设置为铝合金件体并且立柱设置为通过铆钉与插板联接,插板设置为通过氩弧焊接与上连接板联接并且立柱设置为通过氩弧焊接与下连接板联接,面板设置为通过铆钉与上连接板联接并且面板的端头设置为通过氩弧焊接与上连接板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三个立柱、三个插板、一个上连接板和两个下连接板设置为组成一组条支撑部件并且三组条支撑部件和九个面板设置为相互联接,立柱设置为沿上连接板的横向中心线和下连接板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条支撑部件设置为沿面板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立柱、插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面板分别设置为铝合金型材并且在立柱的表面部、插板的表面部、上连接板的表面部、下连接板的表面部和面板的表面部分别设置有涂层体。

本发明设计了,立柱的涂层体、插板的涂层体、上连接板的涂层体、下连接板的涂层体和面板的涂层体分别设置为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抗静电涂料层。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质量轻、使用寿命长、伸拉韧性强、不易燃烧,能够适应高温和低温环境工作,维护使用方便、回收价值高优势,综合性价比较高,本产品由高强度铝合金型材制作加工而成,连接部位用铝铆钉固定,重要部位利用氩弧焊加工完成,整体连接牢固,质量轻便,承重能力强,适用广泛的物流行业使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溶合和铆入相结合连接的面板和条支撑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周转货物的托盘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立柱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插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连接板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连接板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面板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的立体效果图,

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面板-5、柱部-11、弧形体-12、凹槽体-13、管部-21、中间板部-22、主筒部-31、付筒部-32、凸缘体-33、连接板部-34、通管部-41、加强板部-42、托板部-51、第一筒部-52、第二筒部-53、第三筒部-5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

立柱1设置在上连接板3上并且在上连接板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插板2,下连接板4设置在立柱1之间并且面板5设置在上连接板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立柱1的柱部11的角部设置有弧形体12并且在柱部11的边面的中间部设置有凹槽体13,弧形体12的边端部设置为与柱部11的边面的端部联接并且弧形体12与柱部11的边面部设置为呈开口槽体分布,相对的两个凹槽体13设置为呈卡扣槽体分布并且柱部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连接板3联接,柱部11的卡扣槽体设置为与插板2联接,柱部1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下连接板4联接并且凹槽体13设置为与下连接板4嵌入式联接,柱部11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弧形体12设置为圆弧片状体,凹槽体13设置为u字槽状体。

通过立柱1,形成了对插板2、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凹槽体13,实现了与插板2的连接,由柱部11,实现了与上连接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下连接板4的连接,由弧形体12,实现了对柱部11的加强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支腿和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插板2的管部21中设置有中间板部22并且管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连接板3联接,管部21设置为与立柱1镶嵌式联接并且管部21设置为矩形筒状体,中间板部2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通过插板2,形成了对立柱1和上连接板3的支撑连接点,由管部21,实现了与立柱1的连接,实现了与上连接板3的连接,由中间板部22,实现了对管部21的加强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中间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3设置为包含有主筒部31、付筒部32和连接板部34并且在主筒部31的上端端面的中间部设置有凸缘体33,在主筒部31的上端端面的边部设置有付筒部32并且连接板部3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凸缘体33的下端端面部联接,连接板部3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筒部31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主筒部31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立柱1和插板2联接,主筒部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面板5联接并且凸缘体33设置为与面板5沉入式联接,主筒部31和付筒部32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凸缘体33设置为与主筒部31呈凸字形分布并且连接板部34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通过上连接板3,形成了对立柱1、插板2和面板5的支撑连接点,由主筒部31,实现了与插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立柱1的连接,由凸缘体33,实现了与面板5的连接,由付筒部32,实现了对货物的定位,由连接板部34,实现了对主筒部31的加强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上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连接板4的通管部41的中间部设置有加强板部42并且通管部41的上端端面的边部设置为斜面,通管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曲折面并且通管部41的端头设置为与立柱1联接,通管部41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加强板部4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通过下连接板4,形成了对立柱1的支撑连接点,由通管部41,实现了与立柱1的连接,由加强板部42,实现了对通管部41的加强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下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5设置为包含有托板部51、第一筒部52、第二筒部53和第三筒部54并且在托板部5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筒部52、第二筒部53和第三筒部54,在托板部51的下端端面部上设置有卡扣槽体并且托板部5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连接板3联接,托板部5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筒部52、第二筒部53和第三筒部54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通过面板5,形成了对上连接板3的支撑连接点,由托板部51,实现了与上连接板3的连接,由第一筒部52、第二筒部53和第三筒部54,实现了对货物的托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货物的支撑体。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分别设置为铝合金件体并且立柱1设置为通过铆钉与插板2联接,插板2设置为通过氩弧焊接与上连接板3联接并且立柱1设置为通过氩弧焊接与下连接板4联接,面板5设置为通过铆钉与上连接板3联接并且面板5的端头设置为通过氩弧焊接与上连接板3联接。

由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实现了整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立柱1、三个插板2、一个上连接板3和两个下连接板4设置为组成一组条支撑部件并且三组条支撑部件和九个面板5设置为相互联接,立柱1设置为沿上连接板3的横向中心线和下连接板4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条支撑部件设置为沿面板5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插板2把立柱1与上连接板3连接,通过下连接板4再把立柱1相互连接,把面板5铺设在上连接板3上,通过面板5把上连接板3相互连接,

把立柱1放到面板5上,在相邻的立柱1之间、在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之间形成叉车的插装窗口,通过插装窗口,对货物进行转运。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分别设置为铝合金型材并且在立柱1的表面部、插板2的表面部、上连接板3的表面部、下连接板4的表面部和面板5的表面部分别设置有涂层体。

由涂层体,实现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的特殊性能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特殊物品和在特殊场合下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的涂层体、插板2的涂层体、上连接板3的涂层体、下连接板4的涂层体和面板5的涂层体分别设置为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抗静电涂料层。

由抗静电涂料层,实现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的抗静电性能的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溶合和铆入相结合连接的方式把面板5和条支撑架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条支撑架设置为包含有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发明进行验证时,由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组成了条形支撑墩,由面板5形成了货物支撑板,通过条形支撑墩的排列,增加了托盘装置的强度,通过面板5,减轻了托盘装置的重量,有效地提高了托盘装置的利用效率,对于在柱部11的边部上形成外延的弧形体12和凹槽体13,增强了立柱1的支撑强度,增大了的作用地面的面积,提高了托盘装置的稳定性能,在插板2中的管部21、在上连接板3中的主筒部31和付筒部32、在下连接板4中的通管部41、在面板5中的第一筒部52和第二筒部53及第三筒部54,通过管状体增加了主体的强度和连接面积,对于主筒部31和付筒部32的l字形分布,使上连接板3和面板5吻合式连接,对于通管部41的上端曲面部,可以有效吸收对托盘装置的冲击力,对于第一筒部52、第二筒部53和第三筒部54的桥墩式分布,增加了面板5的承担的重量,由于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为铝合金型材,可以在其表面电镀防静电涂层,防止在托盘装置转运时产生静电,适合一些特殊物品例如化纤纺织品使用。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面板5和条支撑架,通过面板5,实现了对货物进行托接支撑,通过条支撑架,实现了对叉车的连接,不再使用木块制作的托架,因此提高了托盘的支撑强度。

2、由于设计了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形成条形部件,实现了对面板5的支撑。

3、由于设计了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实现了机械式相互连接,提高了连接强度。

4、由于设计了立柱1、插板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和面板5,通过铝合金,减轻了托盘的重量。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溶合和铆入相结合连接的面板5和条支撑架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用于支撑货物的面板5、设置为与面板5联接并且具有插装窗口的条支撑架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