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7128发布日期:2019-03-08 23:5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的计数是出厂前必须的检测工序之一。针对精密微小零件,通常指外形尺寸小于5mm的零件,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更加精确的检测计数。目前常用的计数方法主要是人工计数和称重计数,二者均存在精确度较低、人力消耗大、检测效果较差和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鉴于此,中国实用新型cn201720367246.1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微小零件的检测记数设备,通过设置检测记数装置可以将每个精密微小零件进行检测并记数,并将检测结果与数据显现到显示屏上,而且通过两组检测记数装置不仅能将精密微小零件进行二测检测记录而且还能及时测出传送速度,防止过快传送导致监测质量降低,或者传送速度过慢降低工作效率,通过传输机构可以自动将精密微小零件进行传送,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该申请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若干个精密微小零件并排或重叠着经过检测记数装置的情况,此时检测记数装置并不能进行精确的检测并记数,存在漏检或者误检从而导致精确度较低,检测效果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能有效的对批量精密微小器件进行分流导流,使其逐个的被计数,避免了漏检或者误检的情况发生,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

(二)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与外部的plc工控机通讯相连,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上料输送机构、落料导流机构、输送计数机构和集料箱,所述上料输送机构、所述落料导流机构、所述输送计数机构和所述集料箱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料输送机构、所述落料导流机构、所述输送计数机构和所述集料箱从左至右依次紧密衔接排列,所述上料输送机构和所述输送计数机构与所述plc工控机电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以及张紧于所述第一主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之上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主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同一侧均设有第一侧板,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并与所述第一主动辊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选用rs-380sh型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挡边,一对所述第一挡边沿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水平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底座、挡板和导流片,所述导流板倾斜向下的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之上,且所述导流板的倾斜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从动辊相切,所述导流板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导流板的宽端靠近所述第一从动辊,所述导流板的窄端靠近所述输送计数机构,一对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两侧,若干对导流片均匀的设于所述挡板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导流板的倾斜方向连接于所述挡板的内侧面上,所述导流片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的与所述挡板相连接,所述导流片的底部贴近于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处于最底端的一对所述导流片的间距仅能通过一个精密微小零件。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计数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以及张紧于所述第二主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之上的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主动辊靠近所述导流板的窄端且与所述导流板的倾斜方向的延长线相切,所述第二主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同一侧均设有第二侧板,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二侧板并与所述第二主动辊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腿,一对所述第二挡边沿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水平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挡边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光线发射器和第二光线发射器,另一个所述第二挡边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光线接收器和第二光线接收器,所述第一光线发射器和所述第一光线接收器水平相对且靠近所述导流板的窄端,所述第二光线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光线接收器也水平相对且靠近所述集料箱。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选用rs-380sh型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线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光线发射器均与所述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一光线发射器和所述第二光线发射器选用红外线发射器bt401,所述第一光线接收器和所述第二光线接收器均与所述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一光线接收器和所述第二光线接收器选用红外线接收器bh120。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通过上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和第一输送带,方便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不断向前输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落料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底座和导流片,能有效的对批量精密微小器件进行分流导流,使其逐个的进入输送计数机构,避免了漏检或者误检的情况发生,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而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设计的导流片,仅会延缓精密微小零件的下滑速度,而不会对其完全阻挡,同时避免了精密微小零件发生相互重叠的情况,保证了分流导流的效果,保障了检测效果;通过输送计数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输送带、第一光线发射器、第一光线接收器、第二光线发射器和第二光线接收器,能对精密微小零件自动计数,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避免了人工计数或称重计数的繁琐,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二次检测进一步保障了检测的精确度,提升了检测效果;通过第一挡边、挡板和第二挡边,避免了输送或下滑过程中,精密微小零件从输送带或导流板上发生掉落的危险,安全性高;通过集料箱,可对二次检测后的精密微小零件进行收集,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系统功耗低,检测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计数的其他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下料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落料导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输送计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与外部的plc工控机通讯相连,装置本体包括上料输送机构1、落料导流机构2、输送计数机构3和集料箱4,上料输送机构1、落料导流机构2、输送计数机构3和集料箱4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料输送机构1、落料导流机构2、输送计数机构3和集料箱4从左至右依次紧密衔接排列,上料输送机构1和输送计数机构3与plc工控机电性相连。

结合图2,上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辊11、第一从动辊12以及张紧于第一主动辊11和第一从动辊12之上的第一输送带13,第一主动辊11和第一从动辊12的同一侧均设有第一侧板14,第一驱动电机15固定安装于第一侧板14的外侧,第一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第一侧板14并与第一主动辊11相连接,第一侧板14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腿16。

将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放置在第一输送带13上面,第一驱动电机15与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电性相连,通过plc工控机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5工作。第一驱动电机15选用rs-380sh型步进电机,可在plc工控机端非常方便的设定其步进频率,从而调整输出轴的旋转速率,使其满足高效率的生产要求。第一旋转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辊11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主动辊11通过第一输送带13传动给第一从动辊12,使其跟随转动,从而使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随着第一输送带13向前移动,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从第一输送带13上发生掉落的危险,上料输送机构1还包括第一挡边17,一对第一挡边17沿第一侧板14的方向水平对称的设于第一输送带13的两侧。

结合图3,落料导流机构2包括导流板21、底座22、挡板23和导流片24,导流板21倾斜向下的固定安装于底座22之上,且导流板21的倾斜方向的延长线与第一从动辊12相切,导流板21为上宽下窄结构,导流板21的宽端靠近第一从动辊12,导流板21的窄端靠近输送计数机构3,一对挡板23设于导流板21的上表面两侧,若干对导流片24均匀的设于挡板23的内侧面上。导流片24沿导流板21的倾斜方向连接于挡板23的内侧面上,导流片24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的与挡板23相连接,导流片24的底部贴近于导流板21的上表面,处于最底端的一对导流片24的间距仅能通过一个精密微小零件。

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随着第一输送带13输送至第一从动辊12的尽头,并从第一输送带13上掉落至第一从动辊12切线方向上的导流板21上面。由于导流板21倾斜向下,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沿着导流板21向下滑动。若干对导流片24对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进行分流导流,由于导流板21为上宽下窄结构,使得每对导流片24的间距越来越小,直至最底端的那对导流片的间距仅能通过一个精密微小零件,使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逐个的通过最底端的那对导流片,然后再进入输送计数机构3,避免了漏检或者误检的情况发生,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导流板21两侧的挡板23能防止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在下滑过程中从导流板21上面掉落,提升了安全性。导流片24设计为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仅会延缓精密微小零件的下滑速度,而不会对其完全阻挡,同时避免了精密微小零件发生相互重叠的情况。

结合图4和图5,输送计数机构3包括第二主动辊31、第二从动辊32以及张紧于第二主动辊31和第二从动辊32之上的第二输送带33,第二主动辊31靠近导流板21的窄端且与导流板21的倾斜方向的延长线相切,第二主动辊31和第二从动辊32的同一侧均设有第二侧板34,第二驱动电机35固定安装于第二侧板34的外侧,第二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贯穿第二侧板34并与第二主动辊31相连接,第二侧板34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腿36,一对第二挡边37沿第二侧板34的方向水平对称的设于第二输送带33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二挡边37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光线发射器38和第二光线发射器310,另一个第二挡边37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光线接收器39和第二光线接收器311,第一光线发射器38和第一光线接收器39水平相对且靠近导流板21的窄端,第二光线发射器310和第二光线接收器311也水平相对且靠近集料箱4。

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逐个的通过导流板21上面最底端的那对导流片24,并从导流板21上掉落至第二输送带33的上面。第二驱动电机35与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电性相连,通过plc工控机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5工作。第二驱动电机35选用rs-380sh型步进电机,可在plc工控机端非常方便的设定其步进频率,从而调整输出轴的旋转速率,使其满足高效率的生产要求。第二旋转电机35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主动辊31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主动辊31通过第二输送带33传动给第二从动辊32,使其跟随转动,从而使待计数的精密微小零件一个个的随着第二输送带33向前移动,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光线发射器38和第二光线发射器310均与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电性相连,第一光线发射器38和第二光线发射器310选用红外线发射器bt401,第一光线接收器39和第二光线接收器311均与plc工控机的信号输入端电性相连,第一光线接收器39和第二光线接收器311选用红外线接收器bh120。当精密微小零件被输送到第一光线发射器38和第一光线接收器39之间时,第一光线发射器38发射的光线被精密微小零件阻隔而不能被第一光线接收器39所接收,第一光线接收器39将该异常检测信号反馈给plc工控机,plc工控机对该异常检测信号进行计数,从而实现了对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避免了人工计数或称重计数的繁琐,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精密微小零件通过第一光线发射器38和第一光线接收器39之后,跟随第二输送带33继续往前移动。同理,当精密微小零件被输送到第二光线发射器310和第二光线接收器311之间时,第二光线发射器310发射的光线被精密微小零件阻隔而不能被第二光线接收器311所接收,第二光线接收器311将该异常检测信号反馈给plc工控机,从而实现了对精密微小零件的二次检测,进一步保障了检测的精确度,提升了检测效果。

第二挡边37同样是为了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待计数的精密微小零件从第二输送带33上发生掉落的危险,安全性高。

待计数的精密微小零件经二次检测之后,随着第二输送带33输送至第二从动辊32的尽头,并从第二输送带33上掉落至下方的集料箱4内,从而完成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的收集,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密微小零件的计数装置,通过上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和第一输送带,方便待计数的批量精密微小零件不断向前输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落料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底座和导流片,能有效的对批量精密微小器件进行分流导流,使其逐个的进入输送计数机构,避免了漏检或者误检的情况发生,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而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设计的导流片,仅会延缓精密微小零件的下滑速度,而不会对其完全阻挡,同时避免了精密微小零件发生相互重叠的情况,保证了分流导流的效果,保障了检测效果;通过输送计数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输送带、第一光线发射器、第一光线接收器、第二光线发射器和第二光线接收器,能对精密微小零件自动计数,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避免了人工计数或称重计数的繁琐,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二次检测进一步保障了检测的精确度,提升了检测效果;通过第一挡边、挡板和第二挡边,避免了输送或下滑过程中,精密微小零件从输送带或导流板上发生掉落的危险,安全性高;通过集料箱,可对二次检测后的精密微小零件进行收集,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系统功耗低,检测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计数的其他场合。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