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轨制悬挂链输送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261发布日期:2018-11-02 20:24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轨制悬挂链输送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装配过程一般是先在地面(或是在装配线吊具上处于低位时)安装车厢内的外饰件;然后将车身提高,安装下部的地盘件;最后降到地面安装机舱内上部零件。因此,现有的汽车装配线,都是在一个固定位置将车身升起,然后车身保持这一高度向前移动,在各个工位完成装配后车身再在一固定位置降到地面。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10639473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汽车装配系统,包括:装配线框架,所述装配线框架上设置有行动导轨和锁止机构,所述行动导轨上设置有可沿所述行动导轨移动的滑动装置。

上述方案中,行动导轨为环形导轨,即为环形闭环结构,因此行动导轨可能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在应力集中的条件下继续输送汽车进行装配容易出现轨道的进一步形变,进而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轨制悬挂链输送张紧装置,其优点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轨道的伸缩调节,缓解轨道的形变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三轨制悬挂链输送张紧装置,包括机架、搭设于机架上的滑动框架、沿滑动框架移动的车身抱具、带动车身抱具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身抱具上设有延伸架,延伸架上设有沿滑动框架滑动的主动轮;所述滑动框架包括至少一个几字形弯道以及与几字形弯道拼接的直线滑道,至少其中一个几字形弯道为调节弯道,直线滑道和调节弯道的截面均为工字形;

所述调节弯道末端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直线滑道末端连接有两片背向贴合的匚形框,两片匚形框内嵌于调节弯道,两片匚形框之间连接有限位螺栓;机架上设有带动调节弯道相对滑动的调节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框架通过调节机构可沿机架相对滑动,实现了滑动框架整体的滑动,滑动框架在机架上滑动时即实现了调节弯道的移动,该调节弯道相对直线滑道滑动一定距离后可缓解直线滑道的形变压力,两片匚形框内嵌于调节弯道,因此调节时避免了缺口的产生,两者所实现的滑动框架结构较为完整,由此减少了直线滑道上应力集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螺栓为沉头螺栓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螺栓的结构为沉头螺栓,因此其螺帽不突出,避免了车身抱具整体结构滑动时的磕碰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弯道上设有向内翻折的保护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沿可使得主动轮滑动时不易脱轨,进而安全性更好,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片所述匚形框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焊接固定的结构较为牢固,两片匚形框的承载力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线滑道靠近调节弯道的下侧壁面向内弯曲形成弯曲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线滑道上的弯曲沿可供调节弯道滑动抵触,形成额外的限位结构,另外弯曲沿使得直线滑道和调节弯道的上表面基本高度一致,因此减少了主动轮在两者之间过渡时的振动,使得车身抱具的传输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调节气缸,第一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与调节弯道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气缸的活塞杆背向调节弯道伸出,调节弯道上设有供第一调节气缸活塞杆连接的折返架;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气缸,第二调节气缸的缸体固接于机架上,第二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与机架滑动连接的调节框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在伸缩时带动折返架,折返架再带动调节弯道移动;由于折返架较为突出因此便于操作人员了解当前调节弯道的位置,第二调节气缸则产生额外的协作,多点施力,增加调节弯道整体调节动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接于各个延伸架外的模锻链、带动模锻链移动的齿轮机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模锻链可通过齿轮机构带动实现移动,同时模锻链套在延伸架外,由此实现了延伸架的移动,即实现了车身抱具的移动,该移动过程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架上设有安全环、车身抱具的前后固接有依次穿过各个安全环的安全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模锻链断裂时,安全绳能够避免主动轮的意外坠落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调节弯道实现了轨道的张紧度调节,避免了整体应力集中的情况;2、调节弯道的整体运动相对稳定不易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体现滑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体现匚形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车身抱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机架;1、滑动框架;13、弯道;131、匚形框;132、限位螺栓;133、保护沿;14、直线滑道;141、限位槽;142、弯曲沿;2、车身抱具;21、主动轮;211、延伸架;212、安全环;213、安全绳;3、驱动机构;31、齿轮机组;4、模锻链;5、调节机构;51、第一调节气缸;52、第二调节气缸;6、折返架;7、调节框架;71、调节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考图1,一种三轨制悬挂链输送张紧装置,包括机架10,机架10固设于相对地面较高的位置,机架10上搭设有滑动框架1,滑动框架1上滑移连接有车身抱具2以及驱动车身抱具2的驱动机构3。车身抱具2用于移动汽车车身,使得汽车车身进入不同工位进行加工。

结合图6,车身抱具2上设有延伸架211,延伸架211上设有主动轮21,主动轮21可沿滑动框架1前后滑动。驱动机构3包括套接于各个延伸架211外的模锻链4、带动模锻链4移动的齿轮机组31,齿轮机组31转动时可带动整个车身抱具2滑动。延伸架211上设有安全环212,车身抱具2的前后固接有安全绳213,安全绳213依次穿过各个安全环212。

参考图2和图3,图中省去了机架10的整体框架仅留下多道与滑动框架1相关联的滑道结构,滑动框架1包括多个几字形弯道13以及与几字形弯道13拼接的直线滑道14,其中一个几字形弯道13为调节弯道13。调节弯道13上设有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框架7,调节框架7上连接有若干个调节轮71,调节轮71可沿机架10滑动。调节框架7的两侧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调节气缸51,第一调节气缸51的活塞杆上连接折返架6,折返架6与机架10连接。因此当第一调节气缸51的活塞杆伸出时,调节弯道13相对直线滑道14的距离增大,第一调节气缸51的活塞杆收回时,调节弯道13相对直线滑道14的距离减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由此缓解了轨道形变的压力。

参考图1和图5,调节机构5还包括两个第二调节气缸52,第二调节气缸52的缸体固接于机架10上,第二调节气缸52活塞杆连接至调节弯道13。该位置的第二调节气缸52与前述的第一调节气缸51的伸缩动作相反,由此从多点实现调节弯道13的稳定滑动。

参考图4中调节弯道13和直线滑道14的拆分结构,直线滑道14末端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41,调节弯道13末端连接有两片背向贴合的匚形框131,两片匚形框131可内嵌于直线滑道14内,两片匚形框131之间连接有限位螺栓132。限位螺栓132为沉头螺栓结构,调节弯道13上设有向内翻折的保护沿133。当两片匚形框131嵌入直线滑道14内时再旋入限位螺栓132,并且可通过焊接固定限位螺栓132,防止限位螺栓132松动。直线滑道14靠近调节弯道13的下侧壁面向内弯曲形成弯曲沿142,弯曲沿142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主动轮21滑过该位置时的高度落差,减少车身抱具2的振动。两者相互配合,直线滑道14和调节弯道13的刚性强、不易形变、安全性好、稳定性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