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储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059发布日期:2018-11-13 23:0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智能储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智能储料系统,尤指可供使用者正确的取用与置放料件的智能储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表面粘着制程中,粘着原料的管理无法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即时连线,以致资源管理上产生盲点跟失误区,实务上容易产生呆料,无法有效掌控实际库存状况。再者,电子料仓库受限人工管理,由操作人员自行判断取货,难以有效实践先进先出,余料的管理难度更加困难,因欠缺有效率的系统化管理,导致部分料卷因过期而损失,而传统人工以纸本导引完成捡料时,速度慢且效率低,并容易发生接错料的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储料系统,利用该智能储料系统提供可以自动识别而不须使用者自行判定取料与收料处,进而可减少人工管理,增加取料与收料效率,更可有效的掌控实际库存状况。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智能储料系统设置有料匣、料架以及控制装置,料匣具有盒体以及盒体内所设置的支轴;料架设置有多个以导光或透光材料所制成的本体,本体一侧形成有用以收纳料件的置料空间,且多个本体并排枢接于前述料匣的支轴上;控制装置具有主机端以及连接于主机端的多个指示端,指示端设置于前述料匣的盒体,并分别对应前述料架的本体,各指示端分别设置有侦测器以及指示灯;

当料件于取用时,控制装置的主机端会点亮相对应于料件置放的本体所对应的指示灯,使指示灯照亮本体,指示使用者旋转该本体,让本体的置料空间露出料匣前,以取出本体内所容置的料件,且当使用者旋转本体时,本体会触发侦测器,使侦测器发出信号至主机端。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控制装置的主机端具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有输入单元、储存单元,储存单元用以储存各本体所收纳的料件编号,当使用者利用输入单元输入取用料件的编号时,微处理器会依照该编号由储存单元找出收纳该料件的本体,并控制相对应于该料件置放的本体所对应的指示灯。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控制装置于料件收纳时,主机端会点亮相对应于料件置放位置的本体所对应的指示灯,使指示灯照亮本体,以指示使用者将料件置入该本体的置料空间内,当使用者将料件置入该本体后,旋转该本体使置料空间朝向料匣内侧,且当使用者旋转本体时,本体会触发侦测器,使侦测器发出信号至主机端。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控制装置的主机端具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有输入单元、储存单元,储存单元用以储存各本体所收纳的料件编号,当使用者利用输入单元输入欲收纳料件的编号时,微处理器会依照储存单元的纪录,找出未置放料件的本体,并控制相对应于该本体的指示灯点亮。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料匣的盒体设置有底部以及上盖,底部与上盖周缘以侧板、背板连接,支轴两端连接于两相对的侧板,底部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孔与多个感应孔,透光孔与感应孔分别正对于支轴上所枢接的本体,而控制装置的指示端设置于盒体的底部底面,各指示端的指示灯对应于各透光孔,侦测器对应于各感应孔。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料匣的盒体设置有底部以及上盖,底部与上盖周缘以侧板、背板连接,支轴两端连接于两相对的侧板,而料架的本体具有枢接部枢接于支轴,且枢接部两侧分别延伸有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末端延伸有用以供使用者推动本体枢转的推动部,第一定位部于远离置料空间的另侧设置有第一抵靠面,第二定位部于远离置料空间的另侧设置有第二抵靠面,当本体依支轴旋转使第一抵靠面抵靠于盒体的底部时,本体的置料空间露出料匣前,当本体依支轴旋转使第二抵靠面抵靠于盒体的背板时,本体的置料空间朝向盒体的背板。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料匣的底部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孔,料架的本体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远离置料空间的另侧分别设置有导光槽,导光槽于本体的第一抵靠面抵靠于底部时正对于透光孔,以及相对的导光槽于第二抵靠面抵靠于背板时正对于透光孔。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料架的本体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远离置料空间的另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料架于定位槽内设置有磁性元件,本体的第一抵靠面抵靠于底部时,位于第一定位部的磁性元件吸附于底部形成定位,且磁性元件会触发侦测器;本体的第二抵靠面抵靠于背板时,位于第二定位部的磁性元件吸附于背板形成定位。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料架的本体于第一定位部末端延伸有用以供使用者推动本体枢转的推动部。

前述的智能储料系统,其中该料架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设置于两相邻的本体之间,且隔板固定于料匣的支轴上。

通过上述构造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利用智能储料系统提供可以自动识别而不须使用者自行判定取料与收料处,进而可减少人工管理,增加取料与收料效率,更可有效的掌控实际库存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料架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料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料架的本体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取用料件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收纳料件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料架收纳料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料架收纳料件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料架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料匣

11、盒体

111、底部 23、隔板

1111、透光孔 231、固定孔

1112、感应孔 232、定位孔

112、上盖 24、轴承

113、侧板 3、控制装置

1131、固定孔 31、主机端

114、背板 311、微处理器

12、支轴 312、输入单元

13、固定杆 313、储存单元

2、料架 314、显示单元

21、本体 315、警示单元

211、枢接部 32、指示端

2111、枢接孔 321、侦测器

212、第一定位部 322、指示灯

213、第一抵靠面 4、料件

214、第二定位部 41、条码

215、第二抵靠面

216、置料空间

217、导光槽

218、定位槽

219、推动部

22、磁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料匣1、料架2以及控制装置3,其中:

该料匣1具有盒体11与支轴12,盒体11设置有底部111以及上盖112,底部111与上盖112周缘以侧板113、背板114连接,支轴12两端连接于两相对的侧板113的固定孔1131,底部111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孔1111与多个感应孔1112,且多个透光孔1111与多个感应孔1112呈并排状排列。

该料架2设置有多个本体21以及多个隔板23,本体21以导光或透光材料所制成并具有枢接部211,枢接部211两侧分别延伸有第一定位部212与第二定位部214,第一定位部212末端延伸有推动部219,枢接部211、第一定位部212与第二定位部214相同的侧方形成有置料空间216,且第一定位部212于远离置料空间216的另侧设置有第一抵靠面213,第二定位部214于远离置料空间216的另侧设置有第二抵靠面215,且第一抵靠面213与第二抵靠面215上分别设置有导光槽217与定位槽218,而料架2于定位槽218内设置有磁性元件22。再者,本体21的枢接部211上设置有枢接孔2111,并于枢接孔2111内设置有轴承24,轴承24枢接于料匣1的支轴12上,使多个本体21呈并排状,并分别正对于透光孔1111与感应孔1112,而多个隔板23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本体21之间,且隔板23上设置有固定孔231,固定孔231固定于料匣1的支轴12上。

该控制装置3具有主机端31以及连接于主机端31的多个指示端32,主机端31具有微处理器311,微处理器311分别连接有输入单元312、储存单元313、显示单元314以及警示单元315,而指示端32设置有侦测器321以及指示灯322,指示端32设置于盒体11的底部111底面,各指示端32的指示灯322对应于各透光孔1111,侦测器321对应于各感应孔1112,即料架2的各本体21皆会分别与各指示端32形成对应。

请参阅图8与图9所示,由图8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通过本体21的推动部219推动本体21依支轴12旋转,使本体21的第一抵靠面213抵靠于盒体11的底部111时,本体21的置料空间216露出料匣1前,让使用者可以将置料空间216的料件4取出,或将料件4置放于置料空间216内。请参阅图9所示,当使用者通过本体21的推动部219推动本体21依支轴12旋转,使本体21的第二抵靠面215抵靠于盒体11的背板114时,本体21的置料空间216朝向盒体11的背板114,即无法直接将置料空间216内的料件4取出。再者,本体21的第一抵靠面213抵靠于盒体11的底部111时,或第二抵靠面215抵靠于盒体11的背板114时,磁性元件22吸附于底部111或背板114,使本体21形成定位状态,而导光槽217于本体21的第一抵靠面213抵靠于底部111,以及第二抵靠面215抵靠于背板114时,相对的导光槽217可正对于透光孔1111。

请参阅图1、图3与图8至图1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主机端31的储存单元313储存有各本体21所收纳的料件4编号以及位置,当使用者要取用料件4时,是由输入单元312输入所要取用的料件4编号,此输入方式可为键盘或扫描器,一般的常见方式为扫描器,即利用扫描器扫描工单输入料件4编号,而于微处理器311收到料件4的编号时,通过储存单元313所储存的料件4编号以及位置,控制相对存放该料件4的指示端32的指示灯322点亮,让指示灯322所发出的光源通过透光孔1111照亮对应的本体21,以指示使用者旋转该本体21,让本体21的第一抵靠面213抵靠于盒体11的底部111,进而可取出该料件4。而于本体21的第一抵靠面213抵靠于盒体11的底部111时,位于第一定位部212的磁性元件22会靠近并会触发侦测器321,使侦测器321发出信号至主机端31的微处理器311,借此,若微处理器311所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并非与点亮的指示灯322为同组指示端32,即代表使用者取错料件4,此时,微处理器311会通过警示单元315发出警告提醒使用者,此警示单元315可为蜂鸣器或警示灯。再者,当使用者须将料件4置放于本体21收纳时,先利用输入单元312输入料件4上的编号,例如:扫描料件4上的条码41,此时,微处理器311会依照储存单元313的纪录,找出未置放料件4的本体21,并控制相对应于该本体21的指示灯322点亮,以指引使用者将料件4置入该本体21的置料空间216内,待料件4置入本体21的置料空间216后,使用者再旋转该本体21,使本体21的第二抵靠面215抵靠于盒体11的背板114,让置料空间216朝向盒体11的背板114,而于本体21旋转时,第一定位部212的磁性元件22远离侦测器321,让侦测器321发出信号至主机端31的微处理器311,借此,若微处理器311所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并非与点亮的指示灯322为同组指示端32,即代表使用者将料件4错放至其他本体21,此时,微处理器311会通过警示单元315发出警告提醒使用者。

请参阅图12与图1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料匣1与料架2的又一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该控制装置3的主机端31、输入单元312与显示单元314设置于盒体11上,让使用者可通过主机端31进行输入以及得知盒体11内的储料状况。而料匣1的盒体11内进一步设置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两端分别连接于侧板113,而料架2的隔板23上设置有定位孔232,定位孔232供定位于固定杆13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