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导引装置以及具有该流体导引装置的真空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9381发布日期:2018-10-09 21:5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引装置以及具有该导引装置的真空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流体导引装置以及具有该流体导引装置的真空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家庭生活中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存在着将物品保存于真空环境中的需求,例如将容易受到周遭环境变化所影响的食材或工业原料保存于真空环境中。然而,一般市售家庭用真空保鲜盒的防泄机构太过于简易而导致难以维持长时间真空度,而工业用真空保存系统的防泄机构则太过于复杂而导致高成本且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维持真空度时间长、成本低且易运输的流体导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体导引装置,包括锥状活塞和锥状活塞导正部,所述锥状活塞包括锥状部,所述锥状部的底面中部设有导正柱,所述锥状部底面还设有多个导流沟槽,所述导流沟槽从所述锥状部底面的边缘延伸到所述导正柱;

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包括顶部开孔和导正通道,所述导正柱插入所述导正通道内,所述导正通道是与该导正柱相适配,而使该锥状部无法进入该导正通道内,所述导正通道的通道壁上设有抽气沟槽,所述抽气沟槽沿所述导正通道的长度方向形成,所述导正通道及所述抽气沟槽是与所述顶部开孔相连,当所述导正柱完全插入所述导正通道时,所述抽气沟槽能够与所述导流沟槽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流体导引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优异的防泄能力,采用锥状活塞,用于封闭容器时,气密性较好,可用于制备真空容器。

进一步,所述锥状部的锥面上设有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内可安装气密环,例如O型环,以保证锥状部与其连接部位之间的气密性。

进一步,所述锥状部的锥面上设有与所述锥状部一体成型的气密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防泄顶塞,所述防泄顶塞包括头部和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设置在所述头部底面上,所述柱状本体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的顶部开孔内,且柱状本体的底部是与所述导正柱的上缘呈点接触,以压制该锥状活塞。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防泄顶塞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锥状活塞导正部的顶部开孔内,以压制锥状活塞而使锥状活塞不易松脱,进而维持长时间真空度;另外,当柱状本体的底部为平坦状而与导正柱的上缘呈面接触时,可能会因为不均匀的面接触而导致无法均匀压制锥状活塞;采用点接触方式可对锥状活塞提供均匀的压制,以使锥状活塞不易松脱,进一步维持更长时间的真空度。

进一步,所述顶部开孔的孔壁上设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以抵住所述头部底面,从而限制所述防泄顶塞向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限制部抵住防泄顶塞的头部底面时,柱状本体底部可正好与导正柱的上缘呈点接触,维持更长时间的真空度。

进一步,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的上表面设有工具插入孔,所述工具插入孔允许一工具插入以进行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的拆卸或安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锥状活塞导正部的拆卸或安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锥状活塞导正部的拆卸或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另外一种流体导引装置:

一种流体导引装置,包括锥状活塞和锥状活塞导正部,所述锥状活塞包括锥状部,所述锥状部的底面中部设有导正柱,所述锥状部底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沟槽,所述第一导流沟槽从所述锥状部底面的边缘延伸到所述导正柱,所述导正柱还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流沟槽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沟槽,所述第二导流沟槽沿所述导正柱的长度方向形成;

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包括顶部开孔和导正通道,所述导正柱插入所述导正通道内,所述导正通道是与所述导正柱相适配,且所述锥状部无法进入所述导正通道内,所述导正通道及所述第二导流沟槽均与所述顶部开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另外一种流体导引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优异的防泄能力,采用锥状活塞,用于封闭容器时,气密性较好,可用于制备真空容器;第二导流沟槽相对于抽气沟槽而言,加工更简单。

进一步,所述锥状部的锥面上设有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所述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内安装有气密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内可安装气密环,例如O型环,以保证锥状部与其连接部位之间的气密性。

进一步,所述锥状部的锥面上设有与所述锥状部一体成型的气密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防泄顶塞,所述防泄顶塞包括头部和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设置在所述头部底面上,所述柱状本体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的顶部开孔内,且柱状本体的底部是与所述导正柱的上缘呈点接触,以压制该锥状活塞。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防泄顶塞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锥状活塞导正部的顶部开孔内,以压制锥状活塞而使锥状活塞不易松脱,进而维持长时间真空度;另外,当柱状本体的底部为平坦状而与导正柱的上缘呈面接触时,可能会因为不均匀的面接触而导致无法均匀压制锥状活塞;采用点接触方式可对锥状活塞提供均匀的压制,以使锥状活塞不易松脱,进一步维持更长时间的真空度。

进一步,所述顶部开孔的孔壁上设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以抵住所述头部底面,从而限制所述防泄顶塞向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限制部抵住防泄顶塞的头部底面时,柱状本体底部可正好与导正柱的上缘呈点接触,维持更长时间的真空度。

进一步,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的上表面设有工具插入孔,所述工具插入孔允许一工具插入以进行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的拆卸或安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锥状活塞导正部的拆卸或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真空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上盖,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容器本体侧壁和容器本体底部,所述容器本体侧壁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用以界定开口部及储存空间,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侧具有所述储存空间连通的凹部,所述凹部上设有凹部气密环容纳沟槽,所述凹部安装有泄压旋钮;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顶部与上盖侧壁,所述上盖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开口部,所述上盖顶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储存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为锥状孔壁,与所述锥状部相适配;所述上盖顶部的内侧具有上盖气密环容纳沟槽;还包括如上所述流体导引装置,所述锥状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真空容器的有益效果是:维持长时间真空度、成本低、以及方便运输;导正通道能够在抽真空过程中确保导正柱可垂直上下位移,并且能够在抽真空完成后确保锥状部可精准落在第一安装孔内,以避免因角度差所产生的气密不良;可适用于一般家庭生活用途或工业用途。

进一步,所述上盖顶部上还包括第三安装孔以及与第三安装孔相连的通孔,第三安装孔的孔壁可具有第三内螺纹,通孔是与容器本体的储存空间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真空显示件以及透明护盖,所述透明护盖罩住所述真空显示件,所述真空显示件与透明护盖可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并且从上盖露出。

进一步,透明护盖可具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孔口。

进一步,透明护盖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上的第三内螺纹相适配的护盖外螺纹。

进一步,真空显示件包括伸缩囊以及与伸缩囊连通的吸盘状底部,所述吸盘状底部罩住所述上盖的通孔而使伸缩囊与储存空间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储存空间呈负压状态(即,真空状态)时,如图12之箭头C所示,伸缩囊能够下降而收缩变形;当储存空间呈常压状态时,如图12之箭头D所示,伸缩囊能够回弹而恢复原有形状;因此,使用者以目视方式即可得知储存空间是否为真空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真空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真空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容器本体与泄压旋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锥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A的俯视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中为实施例2的锥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锥状活塞导正部的俯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A的俯视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B中沿着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A中的锥状活塞与图6A中的锥状活塞导正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中图7A的俯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锥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中图8A的俯视示意图;

图8C本实用新型中为实施例3的锥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锥状活塞导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中图9A中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中图8A中的锥状活塞与图9A中锥状活塞导正部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0A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明护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真空显示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泄顶塞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容器本体,3、上盖,5、锥状活塞导正部,5'、锥状活塞导正部,7、防泄顶塞,9、真空显示件,11、透明护盖,13、泄压旋钮,15、气密环,17、气密环,19、锥状活塞,19'、锥状活塞,20、锥状活塞,20'、锥状活塞,21、气密环,100、真空容器,101、容器本体侧壁,101a、容器本体外螺纹,102、容器本体底部,102a、凹部,102b、通孔,102c、凹部气密环容纳沟槽,102d、凹部内螺纹,103、开口部,104、储存空间,111、孔口,112、护盖外螺纹,191、锥状部,191a、导流沟槽,191b、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191c、气密结构,192、导正柱,201、锥状部,201a、第一导流沟槽,201b、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201c、气密结构,202、导正柱,202a、第二导流沟槽,311、上盖顶部,312、上盖侧壁,312a、上盖内螺纹,313、第一安装孔,313a、锥状孔壁,314、第二安装孔,314a、第二内螺纹,315、第三安装孔,315a、第三内螺纹,316、通孔,317、上盖气密环容纳沟槽,318、通孔,511、导正部外螺纹,512、顶部开孔,512a、顶部开口内螺纹,513、导正通道,513'、导正通道,513a、抽气沟槽,514、限制部,515、工具插入孔,711、柱状本体,711a、柱状本体底部,711b、柱状本体外螺纹,712、头部,712a、头部底面,712b、工具插入孔,911、伸缩囊,912、吸盘状底部,131、泄压旋钮外螺纹,A、箭头,B、箭头,C、箭头,D、箭头,P、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流体导引装置,下面给出四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流体导引装置,如图7A-7B所示,包括锥状活塞19和锥状活塞导正部5,所述锥状活塞19,锥状活塞19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如图5A-5B所示,所述锥状活塞19包括锥状部191,所述锥状部191的底面中部设有导正柱192,所述锥状部191底面还设有多个导流沟槽191a,在该实施例中导流沟槽191a为4个,沿锥状部191底面均与分布,所述导流沟槽191a从所述锥状部191底面的边缘延伸到所述导正柱192,所述锥状部191可以为圆锥形状或者具有三角锥、四角锥等等的角锥形状,如图5A-5B中,锥状部为圆锥;

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如图6A-6C所示,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包括顶部开孔512和导正通道513,所述导正部5上设有导正部外螺纹511,所述导正柱192插入所述导正通道513内,此外,导正柱192与导正通道513的通道壁之间的间隙可介于例如0.02-0.03mm之间,以使导正柱192可在导正通道513内自由上下位移;所述导正通道513是与该导正柱192相适配,而使所述锥状部191无法进入所述导正通道513内。

所述导正通道513的通道壁上设有抽气沟槽513a,所述抽气沟槽513a沿所述导正通道513的长度方向形成,所述导正通道513及所述抽气沟槽513a是与所述顶部开孔512相连,顶部开孔512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与一外部真空源连接,该外部真空源可例如为真空帮浦、手持式抽气装置等等,但不限于此;当所述导正柱192完全插入所述导正通道513时,所述抽气沟槽513a能够与所述导流沟槽191a相连,所述抽气沟槽513a为4个,与所述导流沟槽191a一一对应。

所述锥状部191的锥面上设有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191b,从图5A中可以看出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191b包括两个,但实际上可依照使用需求来增加或减少气密环容纳沟槽191b的数量,也就是说,锥状部191的锥面可具有一或多个气密环容纳沟槽191b,所述气密环容纳沟槽191b内安装有气密环21,所述气密环21可以采用O型圈;

锥状活塞采用的弹性材料可与气密环的材质相同或相似,例如,弹性材料可为硅酮树脂(silicone,俗称「硅利康」)或其他高分子弹性材料等等,但不限于此,可依照实际用途需求来选用合适的弹性材料

还包括防泄顶塞7,如图13所示,所述防泄顶塞7包括头部712和柱状本体711,所述柱状本体711设置在所述头部底面712a上,所述柱状本体711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的顶部开孔512内,且柱状本体711的底部711a是与所述导正柱192的上缘呈点接触,例如仅在P点接触,藉以压制锥状活塞19,此种点接触方式可改善面接触方式的缺点,具体来说,当柱状本体711的底部711a为平坦状而与导正柱192的上缘呈面接触时,可能会因为不均匀的面接触而导致无法均匀压制锥状活塞19;而本创作所揭露的点接触方式可对锥状活塞19提供均匀的压制,以使锥状活塞19不易松脱,进而维持长时间真空度;

所述柱状本体711的外壁上设有柱状本体外螺纹711b,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柱状本体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314a。

所述顶部开孔512的孔壁上设有限制部514,所述顶部开孔的孔壁上设有顶部开口内螺纹512a,所述限制部514用以抵住所述头部底面712a,从而限制所述防泄顶塞7向下移动。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的上表面设有工具插入孔515,所述工具插入孔515允许一工具插入以进行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的拆卸或安装。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C所示,锥状活塞19'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而不设置气密环容纳沟槽191b与气密环21,所述锥状部191的锥面上设有与所述锥状部191一体成型的气密结构191c。

实施例3

一种流体导引装置,如图10A-10B所示,包括锥状活塞20和锥状活塞导正部5',图8A中锥状活塞20为图5A中的锥状活塞19的一变形例,所述锥状活塞20包括锥状部201,如图8A-8B所示,所述锥状部201的底面中部设有导正柱202,所述导正柱202为圆形柱体,所述锥状部201底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沟槽201a,所述第一导流沟槽201a包括4个,沿所述锥状部201底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导流沟槽201a从所述锥状部201底面的边缘延伸到所述导正柱202,所述导正柱202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流沟槽201a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沟槽202a,所述第二导流沟槽202a沿所述导正柱202的长度方向形成;

如图9A-9B所示,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包括顶部开孔512和导正通道513',所述导正柱202无法进入所述导正通道513'内,所述导正通道513'及所述第二导流沟槽202a均与所述顶部开孔512相连通。

锥状活塞20亦可由上述高分子材料或上述弹性材料所制成。

所述锥状部201的锥面上设有锥状部气密环容纳沟槽201b,所述锥状部201的锥面上设有与所述锥状部201一体成型的气密结构201c,还包括防泄顶塞7,所述防泄顶塞7包括头部712和柱状本体711,所述柱状本体711设置在所述头部底面712a上,所述柱状本体711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的顶部开孔512内,且柱状本体711的底部是与所述导正柱202的上缘呈点接触,以压制该锥状活塞20;所述顶部开孔512的孔壁上设有限制部514,所述限制部514用以抵住所述头部底面712a,从而限制所述防泄顶塞7向下移动。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的上表面设有工具插入孔515,所述工具插入孔515允许一工具插入以进行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的拆卸或安装。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C所示,所述锥状部201的锥面上设有与所述锥状部201一体成型的气密结构201c,锥状活塞20'可由上述弹性材料所制成而。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真空容器,下面以四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5

一种真空容器,如图1-13所示,包括容器本体1和上盖3,所述容器本体1包括容器本体侧壁101和容器本体底部102,所述容器本体侧壁101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102用以界定开口部103及储存空间104,所述容器本体底部102的外侧具有所述储存空间104连通的凹部102a,所述凹部102a上设有凹部气密环容纳沟槽102c,凹部气密环容纳沟槽102c可用以容纳气密环15(例如,O型环),所述凹部102a安装有泄压旋钮13,所述凹部102a与所述泄压旋钮13螺纹连接,而泄压旋钮13上设有能够与凹部上凹部内螺纹102d相适配的泄压旋钮外螺纹131;

所述上盖3包括上盖顶部311与上盖侧壁312,所述上盖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开口部103上,进而封住容器本体1,所述上盖顶部3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13和第二安装孔314,所述第二安装孔31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13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13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孔313与所述储存空间104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313的孔壁为锥状孔313a壁,与所述锥状部相适配;所述上盖顶部311的内侧具有上盖气密环容纳沟槽317,所述上盖气密环容纳沟槽317可用以容纳气密环17(例如,O型环),以增进容器本体1与上盖3之间的气密性。

当容器本体1的内部呈负压状态(即,真空状态)时,必须先转动泄压旋钮13,让容器本体1的内部压力与外界压力达到平衡,如此才能够开启上盖3。

所述容器本体侧壁101可具有容器本体外螺纹101a,如图2所示,而上盖侧壁312可具有能够与容器本体侧壁上的容器本体外螺纹101a相适配的上盖内螺纹312a,如图3所示。

所述上盖顶部311还包括第三安装孔315以及与第三安装孔315相连的通孔316,第三安装孔315的孔壁可具有第三内螺纹315a,通孔316是与容器本体1的储存空间104连通,如图4所示。

还包括实施例1所述流体导引装置,所述锥状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313内,所述锥状活塞导正部5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孔313内。

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容器100还包括真空显示件9以及透明护盖11;真空显示件9与透明护盖11可安装在上盖3的第三安装孔315内并且从上盖3露出;透明护盖11可用以罩住真空显示件9而保护真空显示件9。

如图11所示,所述透明护盖11可具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孔口111。

所述透明护盖11与所述第三安装孔315螺纹连接,且所述透明护盖11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315上的第三内螺纹315a相适配的护盖外螺纹112;

如图12所示,真空显示件9包括伸缩囊911以及与伸缩囊911连通的吸盘状底部912,所述吸盘状底部912可用以罩住上盖3的通孔316而使伸缩囊911与储存空间104连通。当储存空间104呈负压状态(即,真空状态)时,如图12之箭头C所示,伸缩囊911能够下降而收缩变形;当储存空间104呈常压状态时,如图12之箭头D所示,伸缩囊911能够回弹而恢复原有形状。因此,使用者以目视方式即可得知储存空间104是否为真空状态。真空显示件9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例如与气密环之材质相同或相似的弹性材料,但不限于此。

所述容器本体1、上盖3、锥状活塞导正部5、防泄顶塞7、泄压旋钮13以及锥状活塞19可由例如聚碳酸酯树脂(PC,polycarbonate)、聚丙烯树脂(PP,polypropylene)、聚丙烯酸酯树脂(俗称「压克力」)、聚苯乙烯树脂(PS,poly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S,acrylonitril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等等的高分子材料所制成,但不限于此,可依照实际用途需求来选用合适的材料。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流体导引装置为实施例2中的流体导引装置。

实施例7

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流体导引装置为实施例3中的流体导引装置。

实施例8

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流体导引装置为实施例4中的流体导引装置。

实施例5-实施例6中,当上述外部真空源与顶部开孔512连接并且进行抽真空时,锥状活塞19或19'会如图7A之箭头B所示上升,以使导正柱192完全插入导正通道513内,此时,抽气沟槽513a能够与锥状部191的导流沟槽191a相连,锥状部191不与锥状孔壁313a密合,容器本体1内的空气可依序经由通孔316、第一安装孔313、导流沟槽191a、抽气沟槽513a以及顶部开孔512而被抽出;当容器本体1的内部呈负压状态时,锥状活塞19或19'会如图7A之箭头A所示下降,此时,锥状部191能够与锥状孔壁313a密合,以维持容器本体1的真空度。导正通道513能够在抽真空过程中确保导正柱192可垂直上下位移,并且能够在抽真空完成后确保锥状部191可精准落在第一安装孔313内,以避免因角度差所产生的气密不良。导正柱192可例如为三边形、四边形等等的多边形柱体,而导正通道513则具有与导正柱192相适配的形状。

实施例7-实施例8中,当上述外部真空源与顶部开孔512连接并且进行抽真空时,锥状活塞20或20'会如图10A之箭头B所示上升,以使导正柱202完全插入导正通道513内,此时第一导流沟槽201a能够与第二导流沟槽202a相连,锥状部201不与锥状孔壁313a密合,容器本体1内的空气可依序经由通孔316、第一安装孔313、第二导流沟槽202a、第一导流沟槽201a以及顶部开孔512而被抽出;当容器本体1的内部呈负压状态时,锥状活塞20或20'会如图10A之箭头A所示下降,此时,锥状部201能够与锥状孔壁313a密合,以维持容器本体1的真空度。导正通道513'能够在抽真空过程中确保导正柱202可垂直上下位移,并且能够在抽真空完成后确保锥状部201可精准落在第一安装孔313内,以避免因角度差所产生的气密不良。导正柱202可例如为三边形、四边形等等的多边形柱体,而导正通道513'则具有与导正柱202相适配的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