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2919发布日期:2018-09-21 22:4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升降平台技术的发展,对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多采用普通的液压杆加导轨滑块的结构,其多存在使用不方便,缓冲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重心不稳,缓冲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方法提供一种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顶台,顶台的下面连接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液压杆,液压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台上;顶台的左侧侧壁和右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纵向的导轨槽,导轨槽内分别设置有两个导轨轮,导轨轮分别与一个支杆的一端相连接,支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合页与侧板相连接,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台上;相邻的支杆之间分别连接有缓冲网和上弹簧;底台内设置有底腔,底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重力球,相邻的重力球之间连接有加强网,两侧的重力球与底腔的侧壁之间分别连接有下弹簧。

可选地,顶台为矩形。

可选地,顶台为圆形。

可选地,底台为矩形。

可选地,底台为圆形。

可选地,导轨槽为矩形槽。

可选地,支杆为矩形杆。

可选地,支杆为圆形杆。

可选地,侧板为矩形板。

可选地,侧板与底台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重心不稳,缓冲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其使用方便,稳定牢固性能好,缓冲减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顶台,2为液压杆,3为底台,4为导轨槽,5为导轨轮,6为支杆,7为合页,8为侧板,9为缓冲网,10为上弹簧,11为底腔,12为重力球,13为加强网,14为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参见图1,所述升降平台包括顶台1,顶台1的下面连接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液压杆2,液压杆2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台3上;顶台1的左侧侧壁和右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纵向的导轨槽4,导轨槽4内分别设置有两个导轨轮5,导轨轮5分别与一个支杆6的一端相连接,支杆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合页7与侧板8相连接,侧板8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台3上;相邻的支杆6之间分别连接有缓冲网9和上弹簧10;底台3内设置有底腔11,底腔1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重力球12,相邻的重力球12之间连接有加强网13,两侧的重力球12与底腔11的侧壁之间分别连接有下弹簧14。

可见,本实施例的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通过液压杆2能够实现顶台1的升降操作,通过导轨槽4内的导轨轮5能够实现导轨机构的效果,支杆6能够对导轨轮5起到连接支撑作用,合页7、上弹簧10和缓冲网9的结构能够起到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底腔11内的重力球12起到稳定加固的作用,使其重心稳定,加强网13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下弹簧14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结构,顶台1为矩形。顶台1为圆形。底台3为矩形。底台3为圆形。导轨槽4为矩形槽。支杆6为矩形杆。支杆6为圆形杆。侧板8为矩形板。侧板8与底台3相垂直。上弹簧10位于缓冲网9的外侧。底腔11为矩形腔。底腔11的底面上设置有球面槽。重力球12设置在球面槽内。球面槽的槽面上和重力球12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磁力层。加强网13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网框。网框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弹簧顶针。底腔11的内壁上位于网框处设置有框槽,网框设置在框槽内,框槽的槽面上位于弹簧顶针处分别设置有针孔,弹簧顶针位于针孔内。底台3的地面上设置有扎地齿层。扎地齿层上设置有倒置的钝角三角锥形扎地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式液压升降平台,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未提及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