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504发布日期:2018-10-09 22:0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编织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铜编织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中,铜编织线为成股的细铜线,在铜编织线输送过程中,需要对铜编织线施加力使其向前输送,但往往铜编织线因所受夹持力不足,使得铜编织线在输送过程中铜编织线内的铜线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铜编织线将变得参差不齐、杂乱,而夹持力过大也会对铜编织线有损伤,同时铜编织线在输送时,输送断断续续,对铜编织线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大大折扣铜编织线的生产效率,部分铜编织线的输送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加大了铜编织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其结构简单,同时,可以有效夹紧铜编织线并连续稳定输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铜线孔、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输送轮、与第一输送轮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所述第一齿轮中央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二齿轮中央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输送轮的边缘和第二输送轮的边缘均延伸入铜线孔内,所述第一输送轮包括轮毂、多个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均围合在轮毂的四周,所述轮毂与伸缩部之间固设有弹簧,所述第一轴的一端与轮毂中央连接、第一轴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与第二输送轮中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为夹持端,所述夹持端的夹持面为弧面,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安装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轮毂的毂面处设置有与导向柱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弹簧位于滑槽内,所述弹簧一端与滑槽槽底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向柱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设置有至少2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两个引线口,其中一个引线口位于铜线孔的前端,另外一个引线口位于铜线孔的后端,所述引线口的形状呈圆环状,且圆环状的引线口内径分为大端和小端,引线口的内径小端与铜线孔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可以多个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合在一起同步使用,安装在各自需要的位置,简单方便;

铜编织线输送装置通过壳体内部的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保持同步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输送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输送轮转动,保持同步转动,铜编织线通过铜线孔进入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轮与第二输送轮对铜编织线夹紧并向前输送,由于电机转速稳定,使得第一输送轮与第二输送轮转速稳定,进而使得铜编织线在输送时连续稳定,同时,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对铜编织线输送时,因输送机构对铜编织线夹持松弛而导致铜编织线参差不齐、杂乱的问题得到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的第一输送轮主视图;

图3为关于图2第一输送轮主视图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铜编织线输送装置输送铜编织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端、后端都是相对图3而言的。

如图1-2所示,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铜线孔11、电机20、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40、第一输送轮50、与第一输送轮50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60,所述第一齿轮30中央设置有第一轴31,所述第二齿轮40中央设置有第二轴41,所述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输送轮50的边缘和第二输送轮60的边缘均延伸入铜线孔11内,所述第一输送轮50包括轮毂51、多个伸缩部52,所述伸缩部52均围合在轮毂51的四周,所述轮毂51与伸缩部52之间固设有弹簧53,所述第一轴31的一端与轮毂51中央连接、第一轴31的另一端与电机20连接,所述第二轴41与第二输送轮60中央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轴31的一端与电机20连接,第一轴31的另一端与第一输送轮50连接,第二轴41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轴41的自由端与壳体10上设置的凹槽相适配,第二轴41的另一端为与第二输送轮60连接,电机20上设置有电源线21,用于外接电源,如图1和4所示,铜编织线T从铜线孔11前端进入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电机20带动第一齿轮30转动,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啮合,使得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同步相向转动,第一齿轮30带动第一输送轮50转动,第二齿轮40带动第二输送轮60转动,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同步相向转动,由于电机10转速稳定,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转速稳定,进而使得铜编织线T在输送时连续稳定,由于第一输送轮50由轮毂51、弹簧53、伸缩部52所组成,轮毂51为圆形,多个伸缩部52均围合在轮毂51的四周,并通过多个弹簧53将轮毂51与伸缩部52连接,使得轮毂51与伸缩部52之间处于弹性状态,且相比于一些弹性材料,更具有弹性,弹性材料输送时,表层容易破损,所以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在制造时使用刚性材料,而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结构相同,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都具有弹性,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的边缘延伸入铜线孔70内,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共同作用,有效将铜编织线T夹紧,使得铜编织线T中每个铜线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同时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对铜编织线T夹紧为弹性夹紧而不是刚性夹紧,不会因对铜编织线T夹持过紧而损坏铜编织线T,又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同步相向稳定转动,从而,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有效的将铜编织线T向铜线孔11后侧连续平稳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52的一端为夹持端521,所述夹持端521的夹持面为弧面,所述伸缩部52的另一端为安装端522,所述安装端522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柱522a,所述轮毂51的毂面处设置有与导向柱522a相适配的滑槽51a,所述弹簧53位于滑槽51a内,所述弹簧53一端与滑槽51a槽底固定连接,弹簧53的另一端与导向柱522a端部固定连接;将伸缩部52上的夹持端521为设置为曲面状,方便伸缩部52对铜编织线T的夹紧、输送,轮毂51的毂面即为轮毂51的外圆面,滑槽51a设置在轮毂51的毂面处,导向柱522a与滑槽51a结合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导向柱522a运动方向、弹簧53伸缩方向,伸缩部52在轮毂51上伸缩时有条有序有方向,运动方向精度高、平稳,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上的伸缩部52与轮毂5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受力自动调节,第一输送轮50、第二输送轮60可以更好的对铜编织线T进行夹紧、连续平稳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外设置有至少2个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上设置有安装孔;使得铜编织线T输送装置可以在任意需要的位置进行安装固定,对铜编织线T进行连续平稳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两个引线口13,其中一个引线口13位于铜线孔11的前端,另外一个引线口13位于铜线孔11的后端,所述引线口13的形状呈圆环状,且圆环状的引线口13内径分为大端和小端,引线口13的内径小端与铜线孔11相接;设置引线口13可以使铜编织线T很容易进、出铜线孔11,方便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对铜编织线T的连续平稳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