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抽真空式包装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392发布日期:2018-12-11 19:5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抽真空式包装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抽真空式包装罐。



背景技术:

市场上存在众多食品包装罐,但这些食品包装罐总的设计思路均为在罐体开口处封上一层铝箔纸,然后再采用旋盖进行封闭,当人们将带有食品包装罐的食品买回家后,在食用时即会把铝箔纸撕开,此后只能通过旋盖来确保食品的密封保藏,但这种保藏方式往往不可靠,因包装罐开启后,即有部分空气进入罐体,而在盖上旋盖后,这一部分空气仍然存在于包装罐中,而包装罐内的食品将长期与这些空气接触,易引发受潮发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将罐体内物品与空气绝对隔离并长期保持罐体内真空状况的可抽真空式包装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抽真空式包装罐,包括罐体和封盖,封盖上连接有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缸筒,抽气缸筒的开口端与封盖内表面贴合,抽气缸筒底部具有空气流通孔,所述抽气装置还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抽气阀盖、抽气泵杆、活塞组件和硅胶垫组件,抽气阀盖设于封盖外表面上方,抽气泵杆、活塞组件和硅胶垫组件设于抽气缸筒内,封盖表面具有空气排放孔,抽气泵杆贯穿空气排放孔,硅胶垫组件可在活塞组件的带动下向下堵塞空气流通孔或向上开放空气流通孔,活塞组件与抽气缸筒内孔之间具有间隙供空气通过。

进一步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壳和套设于活塞壳外周的活塞胶圈,活塞胶圈外径比抽气缸筒内径小0.2~0.5mm。

更进一步地,硅胶垫组件包括用于堵塞空气流通孔的硅胶垫和用于控制硅胶垫运动的硅胶垫固定件。

再进一步地,抽气缸筒底部设有朝向抽气缸筒内凸出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以空气流通孔为中心设置,硅胶垫固定件外周结构与导向槽适配。

进一步地,抽气阀盖朝向封盖的表面上设有两条中心对称的旋转卡槽,封盖外表面在与抽气阀盖旋转卡槽的对应位置对称设有凸出于封盖外表面的限位钩,所述限位钩呈“7”字型,旋转卡槽包括限位钩限制部和限位钩脱出部,限位钩限制部为与限位钩互补的结构。

进一步地,活塞壳与抽气缸筒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抽气缸筒底部还设有凸出至罐体内的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用于隔离罐体内物品与空气流通孔。

进一步地,封盖上还设有减压塞,所述减压塞用于往罐体内输送空气。

进一步地,封盖在抽气阀盖的对应位置为下凹结构。

进一步地,封盖上设有方便提起包装罐的提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操作抽气阀盖作上下运动,可使抽气泵杆带动活塞组件和硅胶垫组件靠近或远离空气流通孔,从而将罐体内空气逐步抽出,而被抽出的空气将从活塞组件与抽气缸筒间的间隙排出至封盖处并最后从封盖的空气排放孔中排出,最终实现罐体内真空的目的;

2)弹簧的设置提升了抽气装置的工作半自动化程度,即只需人工按压抽气阀盖,弹簧在按压作用下被压缩,随后弹簧将复原并将活塞组件往上顶,使抽气阀盖上弹,通过人工按压和弹簧的弹力作用实现抽气阀盖的循环上下运动,使罐体内空气逐步被抽出排放;

3)限位钩和旋转卡槽的配合设置,与弹簧的设置相得益彰,在包装罐的罐体内空气全部抽出后,将抽气阀盖与封盖通过限位钩和旋转卡槽限位,可确保包装罐内的持续纯真空环境;

4)抽气缸筒上的隔离部件可有效防止罐体内物品与空气流通孔接触、避免出现空气流通孔被物品堵塞进而影响罐体内空气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可抽真空式包装罐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可抽真空式包装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抽气装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限位钩和旋转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隔离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可抽真空式包装罐,包括罐体1和封盖2,封盖2上连接有抽气装置3,抽气装置3抽气缸筒31,抽气缸筒31的开口端与封盖2内表面贴合,抽气缸筒31底部具有空气流通孔311,抽气装置3还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抽气阀盖32、抽气泵杆33、活塞组件和硅胶垫组件,抽气阀盖32设于封盖2外表面上方,抽气泵杆33、活塞组件和硅胶垫组件设于抽气缸筒31内,封盖2表面具有空气排放孔21,抽气泵杆33贯穿空气排放孔21,硅胶垫组件可在活塞组件的带动下向下堵塞空气流通孔或向上开放空气流通孔,活塞组件与抽气缸筒内孔之间具有间隙供空气通过。

本实施例的包装罐主要是通过操作抽气阀盖32,进而带动抽气泵杆33、活塞组件和硅胶垫组件作同步运动,实现罐体内空气依次从空气流通孔21中被抽入抽气缸筒31中、再随着活塞组件的运动过程被排出至封盖2处、最后从封盖的空气排放孔21处排出(抽气泵杆外周稍小于空气排放孔孔径),罐体1内空气在抽气阀盖32一次次的运动过程中被逐步抽出,最终达到罐体1内的真空状态。

具体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壳34和套设于活塞壳外周的活塞胶圈35,为确保罐体1内空气可被快速排出,活塞胶圈35外径宜比抽气缸筒31内径小一定尺寸,一般小0.2~0.5mm即可,这个范围的尺寸一方面可确保空气快速流通,另一方面又不会妨碍活塞胶圈35相对于抽气缸筒31的摩擦运动。

硅胶垫组件包括用于堵塞空气流通孔311的硅胶垫36和用于控制硅胶垫运动的硅胶垫固定件37,硅胶垫36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在硅胶垫固定件37上。

为确保硅胶垫36在运动过程中每次都能对空气流通孔311堵塞到位,防止出现堵塞偏移导致空气不易抽出或抽出不完全的状况,可在抽气缸筒31底部设置朝向抽气缸筒内凸出的导向槽(未示出),导向槽为以空气流通孔为中心设置,硅胶垫固定件37外周结构与导向槽适配。

导向槽具体为圆柱形槽,硅胶垫固定件外周为圆柱形。

硅胶垫36面积宜大于通孔面积,以确保堵塞彻底,当然硅胶垫36外周不能凸出于硅胶垫固定件37外周,否则将影响硅胶垫固定件与导向槽的运动配合过程。

如图4所示,为使抽气阀盖32在运动始末处于固定状态,抽气阀盖32朝向封盖2的表面上设有两条中心对称的旋转卡槽(卡槽走向呈圆弧形),封盖2外表面在与抽气阀盖旋转卡槽的对应位置对称设有凸出于封盖2外表面的限位钩22,限位钩22呈“7”字型,旋转卡槽包括限位钩限制部321和限位钩脱出部322(位于旋转卡槽端部),限位钩限制部321为与限位钩22互补的结构,当限位钩22位于限位钩限制部321中时,抽气阀盖32与封盖2为连接的、不可分离的状态,当限位钩22沿着圆弧形走向的限位钩限制部321旋转至限位钩脱出部322时,抽气阀盖32即可与封盖2分离。

活塞壳34与抽气缸筒31底部之间设有弹簧38,弹簧的长度遵循:当抽气阀盖32向下运动至靠近或贴合封盖2时弹簧38呈压缩状态;当抽气阀盖32向上运动至远离封盖2时弹簧38恢复自然长度。

结合弹簧38、限位钩22和旋转卡槽的设置来看,当限位钩22刚好位于限位钩脱出部322时,压缩中的弹簧38的弹力可将抽气阀盖32弹起至远离封盖2。

如图5所示,抽气缸筒31底部还设有凸出至罐体内的隔离部件39,隔离部件39用于隔离罐体1内物品与空气流通孔311,防止罐体1内物品堵塞空气流通孔311,隔离部件39可为多块叶片结构组合在一起。

当然,为保证为真空状态的罐体1能在有打开需求时被快速且顺利地打开,本实施例的包装罐封盖2上还设有减压塞4,减压塞为现有技术中如饭盒或小型蒸煮锅等上面常见的设计,减压塞4一端固定连接在封盖2上、另一端为塞部,封盖2上对应设有小孔23供塞部塞入,可通过手动将塞部揭起,即可通过小孔23往罐体1内输送空气。

为减小包装罐的空间占用体积,封盖2在抽气阀盖32的对应位置为下凹结构24,下凹高度满足当抽气阀盖32贴合封盖时抽气阀盖的顶部仍低于或等于封盖2的顶部,这也有利于往包装罐上平稳叠放其它物品。

封盖2上设有方便提起包装罐的提手5,提手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的包装罐(如郫县豆瓣酱)上的提手相同,一方面使包装罐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减小包装罐被摔坏的几率。

本实施例的包装罐在真空状态下时,抽气阀盖32紧贴封盖2、限位钩22位于限位钩限制部321内、弹簧38呈压缩状态、硅胶垫36堵塞住空气流通孔311。

当需对真空状态的包装罐进行开启时,通过操作减压塞4后即可轻松旋开封盖2。

当将开启了的包装罐进行重新封闭后,罐体1内混入了一定量的空气,此时需要对包装罐进行抽真空操作,通过旋转拧动抽气阀盖32(抽气阀盖外周可设置凸出纹路,以便拧动时增加与手部的摩擦力),使限位钩22置于限位钩脱出部322,此时弹簧38恢复自然状态进而带动抽气阀盖32上弹,同时硅胶垫36从空气流通孔311处脱开;再通过手动按压抽气阀盖32至硅胶垫36堵塞空气流通孔311、抽气阀盖32再在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上弹,使抽气阀盖32作按压和回弹的循环运动;当按压抽气阀盖32时,抽气缸筒31内的气流压力把硅胶垫36压在空气流通孔311处使得空气无法进入罐体1内;当抽气阀盖32回弹时为抽出运动,硅胶垫36此时不封闭空气流通孔311,罐体1内空气得以被抽出并依次通过活塞胶圈35处和空气排放孔21处排放至外界,因此,通过多次按压抽气阀盖32即能够把包装罐内空气全部抽出,当罐体1内空气完全被抽出时按压抽气阀盖32至其限位钩脱出部322与限位钩22对应,然后旋转拧动抽气阀盖32至限位钩22进入限位钩限制部321,使抽气阀盖32固定在封盖2上即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