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3099发布日期:2018-12-14 22:2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线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放线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漆包线的放线要求,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仍然存在着如下的技术问题,由于不同的放线盘的轴孔直径大小不统一,而放线装置的滚轴直径是统一的,虽然放线盘的轴孔两端被螺母紧固到滚轴上了,但是当放线盘的轴孔大于滚轴直径时,放线盘在漆包线的扯动下会与滚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放线盘绕滚轴发生跳动,一方面导致工人很难准确的绕制漆包线,另一方面导致漆包线的张紧成都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绕线的质量。同时在绕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能正对的问题,部分带自动调节功能的放线架,是通过采用加装的电机来驱动轮子转动实现的,这种放线架结构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可以卡紧放线盘,同时可以自动调整位置的放线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组件、缓冲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放线组件包括第一底座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一底座两侧,两个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上螺纹连接设置有两个锥形套筒,两个所述锥形套筒尖端相对设置,所述锥形套筒底部与临近的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卡紧螺栓;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底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框架,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过线轮,所述第一过线轮通过阻尼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过线轮,所述第二过线轮通过阻尼弹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过线轮位于所述第二过线轮一侧;在阻尼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过线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过线轮;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底座及导线架,所述第三底座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线架底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上,所述导线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导线架底端,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导线架侧面并与所述导向槽侧壁相抵,所述第一滑轮及所述第二滑轮滑动方向与所述导向槽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线架顶端设置有导向轮组。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及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轮正下方,所述第一导向轮及所述第二导向轮之间形成过线槽。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套筒表层包覆有橡胶套。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紧螺栓与所述锥形套筒之间设置有垫圈。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及所述第三底座皆由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其锥形套筒可卡紧放线盘,避免放线盘与滚轴发生相对运动对放线盘造成损伤;其第一过线轮及第二过线轮的设置可在绕线过程中平衡释放冲击力,起到阻尼缓冲的效果,避免导线被拉伸同时保证线圈的密实度;其导向槽、第一滑轮及第二滑轮的设置使放线装置能够自动调整位置,大大提高了线圈绕制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放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放线组件;110、第一底座;120、支架;130、滚轴;140、锥形套筒;141、橡胶套;150、卡紧螺栓;160、垫圈;170、放线盘;200、缓冲组件;210、第二底座;220、框架;230、第一过线轮;240、第二过线轮;300、导向组件;310、第三底座;320、导线架;330、导向槽;340、第一滑轮;350、第二滑轮;360、导向轮;361、第一导向轮;362、第二导向轮;400、绕线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组件100、缓冲组件200及导向组件300,所述放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底座11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10上的支架120,所述支架120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10两侧,两个所述支架120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设置有滚轴130,所述滚轴130上螺纹连接设置有两个锥形套筒140,两个所述锥形套筒140尖端相对设置,所述锥形套筒140底部与临近的所述支架120之间设置有卡紧螺栓150;

所述缓冲组件200包括第二底座210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210上的框架220,所述第二底座210上设置有第一过线轮230,所述第一过线轮230通过阻尼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210上,所述框架220上设置有第二过线轮240,所述第二过线轮240通过阻尼弹簧固定在所述框架220上,所述第一过线轮230位于所述第二过线轮240一侧;在阻尼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过线轮230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过线轮240;

所述导向组件300包括第三底座310及导线架320,所述第三底座310上设置有导向槽330,所述导线架320底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330上,所述导线架320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轮340和第二滑轮350,所述第一滑轮340位于所述导线架320底端,所述第二滑轮350设置于所述导线架320侧面并与所述导向槽330侧壁相抵,所述第一滑轮340及所述第二滑轮350滑动方向与所述导向槽330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线架320顶端设置有导向轮组360。

上述提供的一种高压绕组绕线放线装置,所述锥形套筒140可卡紧放线盘170,避免放线盘170与所述滚轴130发生相对运动对放线盘170造成损伤;所述第一过线轮230及所述第二过线轮240的设置可在绕线过程中平衡释放冲击力,起到阻尼缓冲的效果,避免导线被拉伸同时保证线圈的密实度;所述导向槽330、所述第一滑轮340及所述第二滑轮350的设置使放线装置能够自动调整位置,大大提高了线圈绕制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更具体地,线圈绕制时,绕线机400启动,放线盘170上的导线在绕线机400的动力下放线,放线盘170在所述锥形套筒140的作用下固定在所述滚轴130上,放线盘170在导线的扯动下带动滚轴130滚动,然后依次经过第二过线轮240、第一过线轮230及导向轮360绕制在固定于绕线机400的铁芯上,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过线轮230及所述第二过线轮240的设置可在绕线过程中平衡释放冲击力,起到阻尼缓冲的效果,避免导线被拉伸同时保证线圈的密实度;同时在绕线过程中,导线在绕线机400线圈的位置会左右发生变化,这时导线就会给导向架向左或向右的拉力,而所述导向槽330、所述第一滑轮340及所述第二滑轮350的设置使得导向架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从而实现自动调整位置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线圈绕制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轮组360包括第一导向轮361及第二导向轮362,所述第一导向轮361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轮362正下方,所述第一导向轮361及所述第二导向轮362之间形成过线槽;导线经过过线槽的导向作用绕制在绕线机400上,避免导线因为在拉动的过程中脱离所述导向轮360。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套筒140表层包覆有橡胶套141;所述锥形套筒140在所述卡紧螺栓150的作用下卡接在放线盘170轴孔上,橡胶具有弹性,在压力作用下可与放线盘170轴孔内壁紧贴,增大接触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螺栓150与所述锥形套筒140之间设置有垫圈160;避免所述卡紧螺栓150对锥形套筒140造成损伤,同时可防止所述卡紧螺栓150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110、所述第二底座210及所述第三底座310皆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材料强度高,密度大,可减小装置在绕制过程中的晃动,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