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氧铜丝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425发布日期:2018-11-02 20:3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氧铜丝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氧铜丝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绕线盘在绕设铜丝之后,不容易将铜丝卷从绕线盘上取下,导致在运输时,只能将铜丝与绕线盘一起搬运,造成搬运麻烦,增加搬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氧铜丝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无氧铜丝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支架、以及可转动架设于该绕线支架上的绕线盘,该绕线盘包括绕线筒、固设于该绕线筒第一端的第一挡盘、以及固设于该绕线筒第二端的第二挡盘,该绕线筒第一端端部固设有向该绕线筒第一端外延伸形成的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该第一挡盘上设有可供该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第一螺纹柱上设有在该第一螺纹柱穿过该第一通孔之后与该第一螺纹柱螺接的第一螺母,该第一螺母的直径大于该第一通孔的直径,该第二螺纹柱上设有在该第二螺纹柱穿过该第二通孔之后与该第二螺纹柱螺接的第二螺母,该第二螺母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通孔的直径,该第一挡盘外侧面中部固设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该第一转轴外端端部固设有挡止该第一轴承的第一挡止盘,该第二挡盘外侧面中部固设有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该第二转轴外端端部固设有挡止该第二轴承的第二挡止盘,该第一挡盘外侧面周缘设置于至少三个第一万向轮,该至少三个第一万向轮均匀分布于该第一挡盘外侧面;

该绕线支架包括第一三角架、与该第一三角架平行设置的第二三角架、以及固定连接该第一三角架和第二三角架的连接杆,该第一三角架顶角位置处设有可供该第一轴承可转动卡入的第一“U”形卡口,述第二三角架顶角位置处设有可供该第二轴承可转动卡入的第二“U”形卡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中,该第二挡盘外侧面周缘设置于至少三个第二万向轮,该至少三个第二万向轮均匀分布于该第二挡盘外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中,该第一挡盘外侧面中部设有可供该第一转轴插入连接的第一螺纹孔,该第一转轴端部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螺纹孔内与该第一螺纹孔螺接的第一外螺纹,该第一转轴中部还设有挡止该第一轴承的第三挡止盘,该第一轴承夹设于该第一挡止盘和第三挡止盘中间;该第二挡盘外侧面中部设有可供该第二转轴插入连接的第二螺纹孔,该第二转轴端部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螺纹孔内与该第二螺纹孔螺接的第二外螺纹,该第二转轴中部还设有挡止该第二轴承的第四挡止盘,该第二轴承夹设于该第二挡止盘和第四挡止盘中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中,该绕线筒第二端端部固设有向该绕线筒第二端外延伸形成的第三螺纹柱和第四螺纹柱,该第二挡盘上设有可供该第三螺纹柱和第四螺纹柱穿过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该第三螺纹柱上设有在该第三螺纹柱穿过该第三通孔之后与该第三螺纹柱螺接的第三螺母,该第三螺母的直径大于该第三通孔的直径,该第四螺纹柱上设有在该第四螺纹柱穿过该第四通孔之后与该第四螺纹柱螺接的第四螺母,该第四螺母的直径大于该第四通孔的直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时,可将绕线盘放置于绕线支架上进行转动,将铜丝绕设于绕线筒上,在绕设完成之后,松开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将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取出,使得第一挡盘和绕线筒第一端脱离,然后通过第二挡盘带动绕线筒从铜丝卷内取出,即可使得绕线盘与铜丝卷脱离,便于对铜丝卷进行单独搬运。进一步的,在缠绕铜丝时,可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架分别放置于绕线支架上的第一“U”形卡口和第二“U”形卡口内,绕线盘绕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动,实现绕线。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万向轮,可便于用户移动绕线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氧铜丝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氧铜丝绕线装置中第一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第一实施例中,该绕线装置1包括绕线支架2、以及可转动架设于该绕线支架2上的绕线盘3,该绕线盘3包括绕线筒4、固设于该绕线筒4第一端的第一挡盘5、以及固设于该绕线筒4第二端的第二挡盘6,该绕线筒4第一端端部固设有向该绕线筒4第一端外延伸形成的第一螺纹柱7和第二螺纹柱8,该第一挡盘5上设有可供该第一螺纹柱7和第二螺纹柱8穿过的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该第一螺纹柱7上设有在该第一螺纹柱7穿过该第一通孔9之后与该第一螺纹柱7螺接的第一螺母11,该第一螺母11的直径大于该第一通孔9的直径,该第二螺纹柱8上设有在该第二螺纹柱8穿过该第二通孔10之后与该第二螺纹柱8螺接的第二螺母12,该第二螺母12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通孔10的直径,该第一挡盘5外侧面中部固设有第一转轴13,该第一转轴13上套设有第一轴承15,该第一转轴13外端端部固设有挡止该第一轴承15的第一挡止盘14,该第二挡盘6外侧面中部固设有第二转轴23,该第二转轴23上套设有第二轴承25,该第二转轴23外端端部固设有挡止该第二轴承25的第二挡止盘24,该第一挡盘5外侧面周缘设置于至少三个第一万向轮27,该至少三个第一万向轮27均匀分布于该第一挡盘5外侧面;

该绕线支架2包括第一三角架29、与该第一三角架29平行设置的第二三角架30、以及固定连接该第一三角架29和第二三角架30的连接杆33,该第一三角架29顶角位置处设有可供该第一轴承15可转动卡入的第一“U”形卡口31,述第二三角架30顶角位置处设有可供该第二轴承25可转动卡入的第二“U”形卡口32。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氧铜丝绕线装置1时,可将绕线盘3放置于绕线支架2上进行转动,将铜丝绕设于绕线筒4上,在绕设完成之后,松开第一螺母11和第二螺母12,将第一螺纹柱7和第二螺纹柱8从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内取出,使得第一挡盘5和绕线筒4第一端脱离,然后通过第二挡盘6带动绕线筒4从铜丝卷内取出,即可使得绕线盘3与铜丝卷脱离,便于对铜丝卷进行单独搬运。进一步的,在缠绕铜丝时,可将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25架分别放置于绕线支架2上的第一“U”形卡口31和第二“U”形卡口32内,绕线盘3绕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25转动,实现绕线。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万向轮27,可便于用户移动绕线盘3。

同样的,为便于移动绕线盘3,该第二挡盘6外侧面周缘设置于至少三个第二万向轮28,该至少三个第二万向轮28均匀分布于该第二挡盘6外侧面。

为防止将第一挡盘5水平放置于地面时第一转轴13对第一万向轮27的移动造成干扰,该第一挡盘5外侧面中部设有可供该第一转轴13插入连接的第一螺纹孔,该第一转轴13端部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螺纹孔内与该第一螺纹孔螺接的第一外螺纹,该第一转轴13中部还设有挡止该第一轴承15的第三挡止盘16,该第一轴承15夹设于该第一挡止盘14和第三挡止盘16中间;该第二挡盘6外侧面中部设有可供该第二转轴23插入连接的第二螺纹孔,该第二转轴23端部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螺纹孔内与该第二螺纹孔螺接的第二外螺纹,该第二转轴23中部还设有挡止该第二轴承25的第四挡止盘26,该第二轴承25夹设于该第二挡止盘24和第四挡止盘26中间。在将铜丝缠绕于绕线筒4上之后,可将转动第一转轴13将第一转轴13从第一挡盘5上拆下,转动第二转轴23将第二转轴23从第二挡盘6上拆下,即可避免第一转轴13和第二转轴23对万向轮移动造成干扰。

可以理解的,该第三挡止盘16距离第一挡盘5的距离大于第一万向轮27的高度,且第三挡止盘16距离第一挡盘5的距离大于第一螺纹柱7伸出第一挡盘5外的长度。该第四挡止盘26距离第二挡盘6的距离大于第二万向轮28的高度,且第四挡止盘26距离第二挡盘6的距离大于第二螺纹柱8伸出第二挡盘6外的长度。

进一步的,为便于第二挡盘6的拆装,该绕线筒4第二端端部固设有向该绕线筒4第二端外延伸形成的第三螺纹柱17和第四螺纹柱18,该第二挡盘6上设有可供该第三螺纹柱17和第四螺纹柱18穿过的第三通孔19和第四通孔20,该第三螺纹柱17上设有在该第三螺纹柱17穿过该第三通孔19之后与该第三螺纹柱17螺接的第三螺母21,该第三螺母21的直径大于该第三通孔19的直径,该第四螺纹柱18上设有在该第四螺纹柱18穿过该第四通孔20之后与该第四螺纹柱18螺接的第四螺母22,该第四螺母22的直径大于该第四通孔20的直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