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探伤机的拔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298发布日期:2018-10-31 00:0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超声波探测钢管制造缺陷的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声探伤机的拔料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管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夹渣或材质疏松等造成的缺陷,或者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等缺陷都需要用超声波探伤设备进行检测。由于钢管的制造批量大,依靠人工检测已无法适应生产的需求,需要采用自动化的超声波探伤设备进行检测。在现有的自动超声波探伤设备中,用于将待检测钢管输送至超声探伤机托轮组上的上料装置通常采用翻板和挡块的结构,或倾斜滚道与挡块结构,钢管在上料过程中依靠自重滚动,容易造成冲击和碰撞,对钢管造成二次伤害,使不合格率上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增加钢管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超声探伤机的拔料上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在上料过程中避免对钢管造成冲击和碰撞,避免探伤检测过程中的二次伤害而造成的不合格率上升,降低钢管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探伤机的拔料上料装置,包括支架,定位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轴线水平设置的中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座,水平设置的主轴可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座并穿过所述中心齿轮,所述主轴的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连接连杆,水平设置的第一芯轴及第二芯轴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第一拔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芯轴的外侧端,第二拔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芯轴的外侧端,所述第一芯轴的内侧端及所述第二芯轴的内侧端分别连接随动齿轮,惰轮设置在所述随动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之间,所述随动齿轮与惰轮啮合,所述惰轮与所述中心齿轮啮合,所述中心齿轮、所述随动齿轮与所述惰轮为相同的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惰轮的惰轮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所述第一拔叉及所述第二拔叉均垂直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拔叉及所述第二拔叉的上端分别设有V型槽。

进一步的:

所述主轴通过涨套连接所述连杆。

所述第一芯轴的轴端及所述第二芯轴的轴端分别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一芯轴通过所述腰形孔连接所述第一拔叉,所述第二芯轴通过所述腰形孔连接所述第二拔叉。

所述第一拔叉及所述第二拔叉的V型槽中分别设有耐磨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超声探伤机的拔料上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在上料过程中避免对钢管造成冲击和碰撞,避免探伤检测过程中的二次伤害而造成的不合格率上升,降低钢管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3,定位座2固定连接在支架13的上端,轴线水平设置的中心齿轮3固定连接定位座2,水平设置的主轴1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定位座2并穿过中心齿轮3,主轴1的一端连接动力装置,主轴1的另一端通过涨套10连接连杆9,由动力装置驱动主轴1并带动连杆9转动,中心齿轮3固定不动。水平设置的第一芯轴7及第二芯轴12对称设置在连杆9的两端,第一芯轴7及第二芯轴12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连杆9,第一拔叉6固定连接第一芯轴7的外侧端,第二拔叉11固定连接第二芯轴12的外侧端,第一芯轴7的内侧端及第二芯轴12的内侧端分别连接随动齿轮5,惰轮4设置在随动齿轮5与中心齿轮3之间,随动齿轮5与惰轮4啮合,惰轮4与中心齿轮3啮合,中心齿轮3、随动齿轮5与惰轮4为相同的齿轮,即中心齿轮3、随动齿轮5与惰轮4的齿数、模数、直径及宽度均相同。惰轮轴8水平设置,惰轮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惰轮4,惰轮轴8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连杆9。第一拔叉6及第二拔叉11均垂直设置,并且第一拔叉6及第二拔叉11的上端分别设有V型槽14,第一拔叉6及第二拔叉11的V型槽14中分别设有耐磨垫15,耐磨垫15可用橡胶或工程塑料制成,耐用而且方便更换。第一芯轴7的轴端及第二芯轴12的轴端分别设有腰形孔16,第一芯轴7通过腰形孔16连接第一拔叉6,第二芯轴12通过腰形孔16连接第二拔叉11,这样第一拔叉6及第二拔叉11的位置可在装配时方便地进行调整。

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超声探伤机的托轮组与钢管待检区之间,成捆的钢管在待检区由分料设备分成单根钢管。由动力装置驱动主轴1并带动连杆9转动,连杆9两端的第一拔叉6及第二拔叉11随着连杆9转动,由于中心齿轮3固定不动,随动齿轮5与惰轮4围绕中心齿轮3转动,并且使第一拔叉6上端的V型槽14及第二拔叉11上端的V型槽14始终保持向上的位置不变;当连杆9转动至接近水平的位置时,第一拔叉6上端的V型槽14进入钢管待检区,连杆9继续转动,第一拔叉6上端的V型槽14举起一根钢管,第一拔叉6随连杆9继续转过180°,第一拔叉6进入托轮组的位置,将第一拔叉6上的钢管放置在托轮组上,而此时,第二拔叉11进入到钢管待检区,重复上述第一拔叉6的动作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第一拔叉6与第二拔叉11轮流将钢管从待检区输送至托轮组,连续动作,效率高,同时,输送过程无冲击和碰撞,避免了对钢管的二次伤害,降低钢管的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