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避振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2581发布日期:2018-12-05 19:3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避振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音避振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数量的逐渐增加,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电梯品质好坏的三大主要要素是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现有的电梯技术水平使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已经可以满足,但是电梯在运行时,由振动引发的舒适性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已经逐渐成为使用者关注的焦点。

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是影响使用者舒适感的最重要因素。振动分为垂直震动和水平振动。垂直振动主要是由于曳引机产生的;水平振动主要是由于导轨引起的。为了减小振动通常曳引机处设置减震装置,导靴采用减震导靴,但是些措施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减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避振电梯轿厢。

本实用新型包括轿厢外壳、站立板、底部缓冲组件、永磁磁钢和电磁铁。所述轿厢外壳内腔底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的底部缓冲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和底部减振橡胶。所述的底部减振橡胶呈圆环柱状。所述的减震弹簧设置在底部减振橡胶内。底部减振橡胶的底端与轿厢外壳的内腔底面固定。

所述的底部缓冲组件共有五个。其中一个底部缓冲组件位于轿厢外壳内腔底面的正中位置。其余四个底部缓冲组件沿位于轿厢外壳内腔底面正中位置的底部缓冲组件的周向均布。

所述的站立板设置在轿厢外壳内。站立板底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有永磁磁钢。四个永磁磁钢分别位于四个电磁铁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站立板的四周边缘上均设置有侧部减振橡胶。所述侧部减振橡胶的外侧面与轿厢外壳的内腔侧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缓冲组件还包括液压缓冲器。所述的液压缓冲器设置在减震弹簧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弹簧与底部减振橡胶的内侧壁接触。

进一步地,四个电磁铁及五个底部缓冲组件在轿厢外壳内排列成三行三列的缓冲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站立板底面的四个角上均开设有磁钢安置槽。四个磁钢安置槽内均嵌有永磁磁钢。永磁磁钢与站立板之间设置有隔绝层。隔绝层的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磁极之间同性相斥的原理,使得站立板悬浮起来,避免了钢板之间的碰撞,大大减少电梯轿厢因振动产生的噪声。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

3、本实用新型在站立板的边缘处设置减振橡胶,能够减少站立板水平方向振动。

4、本实用新型设备成本低,可靠性高,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部缓冲组件及电磁铁在轿厢外壳内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静音避振电梯轿厢,包括轿厢外壳9、站立板5、侧部减振橡胶1、底部缓冲组件、永磁磁钢7和电磁铁8。轿厢外壳9内腔底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有磁极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电磁铁8。底部缓冲组件包括减震弹簧3、液压缓冲器4和底部减振橡胶6。底部减振橡胶6呈圆环柱状。减震弹簧3同轴设置在底部减振橡胶6内。减震弹簧3与底部减振橡胶6的内侧壁接触。液压缓冲器4同轴设置在减震弹簧3内。底部减振橡胶6的底端与轿厢外壳9的内腔底面固定。

如图1和2所示,底部缓冲组件共有五个。其中一个底部缓冲组件位于轿厢外壳9内腔底面的正中位置。其余四个底部缓冲组件沿位于轿厢外壳9内腔底面正中位置的底部缓冲组件的周向均布。四个电磁铁8及五个底部缓冲组件在轿厢外壳9内排列成三行三列的缓冲矩阵。

站立板5设置在轿厢外壳9内。站立板5的四周边缘上均设置有侧部减振橡胶1。侧部减振橡胶1的外侧面与轿厢外壳9的内腔侧壁接触。站立板5底面的四个角上均开设有磁钢安置槽。四个磁钢安置槽内均嵌有永磁磁钢7。永磁磁钢7与站立板5之间设置有隔绝层2。隔绝层2的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四个永磁磁钢7分别位于四个电磁铁8的正上方。四个永磁磁钢7的其中一个磁极均朝向正下方。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磁铁8通电的状态下,电磁铁8对永磁磁钢7产生排斥力,使得站立板悬浮在轿厢外壳内。在电梯正常的升降过程中,站立板均不与底部缓冲组件接触,大大减少了电梯运行中的垂直震动、钢板碰撞产生的噪声。当电梯发生故障急停或意外断电的情况时,底部缓冲组件作为并备用缓冲装置,保障电梯内乘客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