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1760发布日期:2018-12-14 22:1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工装板在点胶或点焊等工序时,往往需要定位,从而将工装板固定,便于点胶或点焊操作。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按压工装板实现工装板的固定,对于大规格工装板,人工按压的方式尚能匹配生产需求,但对于小规格的工装板,其按压时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这大大降低了流水操作的工作效率,且人工操作存在不稳定性,影响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其可实现小规格工装板的机械定位,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料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架、支撑柱、传送组件、夹持组件、限位组件和推料组件,所述支撑柱为两根,平行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一条传送带,所述传送组件设置在两支撑柱之间,所述推料组件、夹持组件和挡料组件沿传送带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气缸和夹持板,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撑柱外侧,其输出轴可活动穿过通孔与夹持板连接,所述夹持组件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两支撑柱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限位板,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支撑柱的内侧,所述限位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推料板,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支撑柱的内侧,所述推料板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前端凹设有夹持槽。

优选的,所述夹持槽为梯形槽。

优选的,所述夹持槽内设置有弹性组件。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顶出杆和套设在顶出杆上的弹簧,所述夹持槽的底部开设有凸型凹槽,所述顶出杆截面为工字型,其末端套设在凹槽内,所述弹簧套设在顶出杆前端和夹持槽底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两支撑柱上。

优选的,所述推料组件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两支撑柱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传送组件、夹持组件、挡料组件和推料组件的配合,实现小规格工装板的机械定位,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料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固定架、2为支撑柱、21为通孔、3为传送带、41为气缸、42 为夹持板、421为夹持槽、422为凹槽、423为顶出杆、424为弹簧、51为第一电机、52为限位板、61为第二电机、62为推料板、a为第一电机的转动角度、 b为第二电机的转动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单传送带工装板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架1、支撑柱2、传送组件、夹持组件、限位组件和推料组件,所述支撑柱2为两根,平行设置在固定架1上,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一条传送带3,所述传送组件设置在两支撑柱2之间,所述推料组件、夹持组件和挡料组件沿传送带3运行方向(图1中箭头所示)依次设置,均位于贴近传送带3的上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气缸41和夹持板42,支撑柱2上开设有通孔21,气缸41 固定在支撑柱2外侧,其输出轴可活动穿过通孔21与夹持板42连接,所述夹持组件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两支撑柱2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51和限位板52,第一电机51设置在支撑柱2的内侧,限位板52与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1和推料板62,第二电机61设置在支撑柱2的内侧,推料板62与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第一电机51转动,将限位板52旋转至垂直于传送带3,传送带3带动工装板移动至限位板52处,传送带3停止移动,此时,第二电机61转动,将推料板 62旋转至垂直于传送带3,推料板62旋转过程中将工装板继续向前推动,限位板52和推料板62将工装板前后位置固定,此时,气缸41顶出,将工装板进一步夹持在两夹持板42之间,完成工装板的定位,即可实施点胶或点焊等操作。操作完成后,气缸41回缩,限位板52和推料板62分别原路旋转回贴支撑柱2 位置,传送带3运行,带动工装板进入下一工序。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传送组件、夹持组件、挡料组件和推料组件的配合,实现小规格工装板的机械定位,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料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具体的,传送带3由常规电机带动。

具体的,为了防止夹持过程中工装板滑脱,夹持板42的前端凹设有夹持 421,夹持槽421优选为梯形槽或U型槽。

具体的,为了夹持板回缩时工装板正常释放,夹持槽421内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顶出杆423和套设在顶出杆423上的弹簧424,夹持槽 421的底部开设有凸型凹槽422,顶出杆423截面为工字型,其末端套设在凹槽 422内,弹簧424套设在顶出杆423前端和夹持槽421底壁之间。加紧工装板时,顶出杆向凹槽内压缩弹簧,释放工装板时,弹簧复位,顶出顶出杆,将工装板从夹持槽421顶出。

具体的,为了提供更好的限位效果,所述限位组件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两支撑柱2上。

具体的,为了提供更好的推料效果,所述推料组件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两支撑柱2上。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61均为市售常见电机,为了进一步保证限位板52和推料板62各自限制在a、b活动角度内,限位板52和推料板62靠近夹持板42的一侧均可设置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添加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工装板的位置,实现传送带3、气缸41、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 61的协调控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第一电机51转动,将限位板52旋转至垂直于传送带 3,传送带3带动工装板移动至限位板52处,传送带3停止移动,此时,第二电机61转动,将推料板62旋转至垂直于传送带3,推料板62旋转过程中将工装板继续向前推动,限位板52和推料板62将工装板前后位置固定,此时,气缸41顶出,将工装板进一步夹持在两夹持板42之间,完成工装板的定位,即可实施点胶或点焊等操作。操作完成后,气缸41回缩,限位板52和推料板62 分别原路旋转回贴支撑柱2位置,传送带3运行,带动工装板进入下一工序。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传送组件、夹持组件、挡料组件和推料组件的配合,实现小规格工装板的机械定位,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料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