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储存用立筒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414发布日期:2018-12-07 22:32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大米储存用立筒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米储存用立筒仓。



背景技术:

立筒仓主要用于大米的暂存和周转,立筒仓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大米流通缓慢和仓容不足的状况。通常选用的立筒仓机械化程度较高,并且引入通风、测温等控制系统,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立筒仓储粮性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米在入仓时,从立筒仓顶部入粮口高处落下撞击仓壁,造成破碎率增高,粉尘浓度高的问题,因此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米储存用立筒仓,减轻了大米进入立筒仓内时对仓壁的冲击力,降低了大米的破碎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米储存用立筒仓,包括仓体,仓体的顶部具有进粮口,底部具有出粮口,其特征是:所述仓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呈竖直状态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位于仓体内,并且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呈伞状的缓冲板一,所述仓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呈斗状的缓冲板二,多个所述的缓冲板一和缓冲板二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柱、支撑板和平面推力轴承,所述支撑柱架设于支撑板和仓体的顶端之间,所述平面推力轴承安装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转轴的上端具有悬挂板,所述转轴通过悬挂板吊装于平面推力轴承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电机和减速齿轮,所述电机通过减速齿轮与悬挂板连接,并驱动悬挂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当大米通过进粮口进入仓体内时,会落至缓冲板一和缓冲板二上,避免了大米的垂直降落,降低了大米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大米的破碎率,提高了大米的储存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米储存用立筒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对本实用新型大米储存用立筒仓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大米储存用立筒仓,包括仓体1,仓体1的顶部具有进粮口12,底部具有出粮口13,所述仓体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呈竖直状态的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下端位于仓体1内,并且转轴2位于仓体1内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呈伞状的缓冲板一8,多个缓冲板一8沿转轴2的轴向排列,所述仓体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呈斗状的缓冲板二11,多个所述的缓冲板一8和缓冲板二11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柱5、支撑板4和平面推力轴承3,支撑柱5具有四个,并且支撑柱5架设于支撑板4和仓体1的顶端之间,所述平面推力轴承3安装于支撑板4的上表面,所述转轴2的上端具有悬挂板21,所述转轴2通过悬挂板21吊装于平面推力轴承3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电机6和减速齿轮7,所述电机6通过减速齿轮7与悬挂板21连接,并驱动悬挂板21转动,即悬挂板21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齿槽,该齿槽与减速齿轮7啮合,减速齿轮7与电机6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

综上所述,当大米通过进粮口12进入仓体1内时,会落至缓冲板一8和缓冲板二11上,避免了大米的垂直降落,降低了大米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大米的破碎率,提高了大米的储存质量;另一方面,转轴2的顶端设置悬挂板21,并通过悬挂板21悬挂在平面推力轴承3上,并且与电机6连接,该设置下,当大米在仓体1内堵塞时,电机6能够驱动转轴2以及缓冲板一8转动,以对大米起到疏通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