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1545发布日期:2019-01-22 21:3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基于吊轨进行移动的悬挂装置不断出现,例如1、家居类:家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吊轨式窗帘、吊轨式门窗等,但都是单一直线轨道的(单一轨道直线式);2、商用类:工厂的悬挂输送线,智能餐厅吊轨式自动送餐投递、安防领域的吊轨式巡检监控摄像等等,但这些场合中的吊轨大多不同于家居生活中常见的单一直线轨道(单一轨道直线式),在这些场合,由于悬挂物要移动行进在较为宽广的空间范围,所以大多非单一直线轨道(单一轨道直线式),通常采取的是绕弯迂回的曲线方式(单一轨道曲线式)或多轨道纵横交叉串连的方式(多轨道交叉式)来布置轨道路径以使轨道能覆盖到较宽广的空间范围;3、工业类:主要集中在起重领域,如港口码头的门式起重机,其可移动的起重吊钩配合两边移动立柱形成纵横双重移动的结构,能将吊起的悬挂物移动到基于设备自身尺寸的矩形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还有桥式起重机,两边支撑架排列固定于地面,起重横梁居于支撑架上方移动,另外还有KBK起重机,都是纵横双重移动结构,与起重吊钩直接相连的吊轨车能够移动,为吊轨车提供移动路径的横梁也能够移动。

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KBK起重机,起重吊钩都能将吊起的悬挂物移动到基于设备自身尺寸的矩形区域内的任意位置,但悬挂物都只能在固定的矩形区域内移动;而单一轨道直线式、单一轨道曲线式、多轨道交叉式在多区间场所时,虽都可通过轨道路径的布置连通各区间,但吊轨车及其搭载物都只能在已预设好的固定轨道路径上移动,也都无法实现悬挂物全覆盖的移动抵达多区间场所内的任意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实时按需接轨连通和脱开移动的吊轨系统,能够实现吊轨车及其搭载物在多区间场所内全覆盖的移动抵达任意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轨(10),所述行车轨(10)为吊轨车(30)提供移动轨道一(15),所述吊轨车(30)设有驱使吊轨车(30)移动的吊轨车驱动电机(32);相邻的两个所述行车轨(10)分别对应设有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13),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当中至少一个行车轨(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为行车轨(10)提供支撑和移动轨道二(21)的支撑轨(20),且所述两端分别设有支撑轨(20)的行车轨(10)还设有驱使行车轨(10)移动的行车轨驱动电机(24),所述行车轨(10)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20)的上方或下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对接配合使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连通,进而使所述吊轨车(30)可从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其中之一行进跨越至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其中之另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对应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端面分别活动装接有阻拦件(14),所述阻拦件(14)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连通时打开,所述阻拦件(14)可通过电驱装置来开启和关闭;或者,所述阻拦件(14)借由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对接配合时的动力来开启,并借由自身重力来关闭或借由伸缩器件的弹力来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 还分别设有对所述阻拦件(14)进行限位的限位件(144);所述吊轨车(30) 设有与所述阻拦件(14)接触的受阻接触部(35)。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件(14)顶部摆动装接在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顶部轨壁,所述阻拦件(14)设有驱动臂(141),所述阻拦件(14)底部一侧与所述驱动臂(141)的一端联动配合,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侧部轨壁设有供所述阻拦件(14)摆动让位的弧线槽(1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2)的端面设有凸部(121),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端面设有凹部(131),所述凸部(121)与所述凹部(131)插接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阻拦件(14) 顺着各自所在的弧线槽(145)向上转动开启。

优选的,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两端均分别设有所述支撑轨(20),且所述行车轨(10)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二(23)吊装在所述支撑轨(20) 的下方,所述滚轮二(23)与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传动连接,所述滚轮二(23)与所述移动轨道二(21)滚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吊轨车(30)设有滚轮一(31)并采用齿轮,所述移动轨道一(15)设有齿条一(16),所述吊轨车齿轮(31)与所述齿条一(16) 相啮合并在所述吊轨车驱动电机(32)的驱动下沿着所述齿条一(16)滚动;所述行车轨(10)的滚轮二(23)采用齿轮,所述移动轨道二(21)设有齿条二(22),所述行车轨齿轮(23)与所述齿条二(22)相啮合并在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的驱动下沿着所述齿条二(22)滚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轨(20)和所述行车轨(10)均分别设有电源滑触线(40),所述行车轨(10)设有集电器(41)从所述支撑轨(20)的电源滑触线(40)取电,所述行车轨(10)的电源滑触线(40)设置在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顶部轨壁或侧部轨壁,所述吊轨车(30)对应位置设有从所述行车轨(10)的电源滑触线(40)取电的集电器(41),所述吊轨车(30)的集电器(41)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吊轨车(30)的前部和后部的对应位置。

优选的,所述吊轨车(30)的下方设有可上下伸缩移动的升降悬吊机构 (33),且所述吊轨车(30)设有驱使所述悬吊机构(33)进行升降的悬吊机构驱动电机(34)。

优选的,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之间具有区间立面体(50),所述区间立面体(50)对应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连接处位置设有过孔 (51),所述过孔(51)设有过孔门(52),所述过孔门(52)设有电驱装置,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对接配合时,所述电驱装置配合打开所述过孔门(52)。

优选的,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吊轨车驱动电机(32)均受中央处理单元(2)控制,且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为电脑或手机,并在所述控制终端上装有所述吊轨系统的控制软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吊轨系统采用支撑轨与行车轨上下布置的轨吊轨结构,吊轨车可纵横双重移动,通过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对接配合,使得吊轨车可从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其中之一行进跨越至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其中之另一,实现吊轨车及其搭载物可全覆盖的自由移动,灵活抵达多区间场所内的任意位置;

(2)、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两个连接端在设计上即满足了吊轨车换轨的需求,同时保证了吊轨车在非换轨的状态下,吊轨车不会有出轨掉落的风险,而起这一作用的阻拦件巧妙的利用了自身重力来关闭,和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对接配合时的动力来开启,且两个连接端采用一凸一凹可互为嵌入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连接部位依然能稳当的对吊轨车进行承载;

(3)、吊轨车进行跨区间移动的轨道路径由行车轨实时按需移动对接,吊轨车移动的轨道路径即接即走,整体无需架设纵横交叉、错综复杂、固定路径的吊轨;

(4)、结合电源滑触线接入市电的方式有利于吊轨系统的长时间运行和吊轨车长距离的移动;

(5)、结合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滚动行进方式,运行更平稳,定位控制更精准;

(6)、整合了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化控制与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支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支撑轨的结构示意图(带电源滑触线);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行车轨的结构示意图(带凸接头);

图5为图4的行车轨主干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行车轨的第一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带凸接头);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行车轨的第二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带凹接头);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行车轨的阻拦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相邻两个行车轨的无缝对接结构示意图(对接前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相邻两个行车轨的无缝对接结构示意图(对接后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吊轨车与行车轨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吊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支撑轨与行车轨的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吊轨车与行车轨的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穿墙结构示意图(过孔门关闭状态);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穿墙结构示意图(过孔门打开状态);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相邻两个行车轨的无缝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带凸接头的行车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的相邻两个行车轨的无缝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带凸接头的行车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源模块;2-中央处理单元;3-驱动电路;4-无线通信模块;

10-行车轨;11-行车轨主干;12-第一连接端(凸接头);121-凸部;122-吻合部;123-渐进收缩部;13-第二连接端(凹接头);131-凹部;132-顶推件; 14-阻拦件;141-驱动臂;142-延长驱动臂;143-驱动头;144-限位件;145- 弧线槽;15-移动轨道一;16-齿条一;17-橡胶皮套;

20-支撑轨;21-移动轨道二;22-齿条二;23-滚轮二(行车轨齿轮);24-行车轨驱动电机;

30-吊轨车;31-滚轮一(吊轨车齿轮);32-吊轨车驱动电机;33-悬吊机构; 34-悬吊机构驱动电机;35-受阻接触部;

40-电源滑触线;41-集电器;

50-区间立面体(墙体);51-过孔;52-过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悬挂物跨区间全覆盖移动的吊轨系统,包括行车轨10,所述行车轨10为吊轨车30提供移动轨道一15,所述吊轨车30设有驱使吊轨车30移动的吊轨车驱动电机32,所述行车轨10 设有驱使行车轨10移动的行车轨驱动电机24;相邻的两个所述行车轨10分别对应设有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13,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两端均分别设有支撑轨20,且所述行车轨10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二23吊装在所述支撑轨20的下方,所述滚轮二23与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传动连接,所述滚轮二23与所述移动轨道二21滚动配合,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对接配合使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连通,进而使所述吊轨车30可从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其中之一行进跨越至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其中之另一,从而实现吊轨车30及其搭载物在多区间场所内的跨区间全覆盖移动。

所述支撑轨20直接安装在场所的墙体50上部,在所述吊轨车30下方无需设置悬吊机构33时,所述行车轨10也可设置在所述支撑轨20的上方。

为确保吊轨车30在非跨区间换轨的情形下在行车轨10上不出轨而跌落,主控系统对吊轨车30非跨区间换轨在行车轨10上的移动距离进行了限定,同时为提高安全性,在行车轨10两边的连接端即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的端面设有阻拦件14,如图4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对应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端面分别活动装接有阻拦件14,所述阻拦件14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连通时打开,所述阻拦件14可通过电驱装置来开启和关闭;或者,所述阻拦件14借由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对接配合时的动力来开启,并借由自身重力来关闭或借由伸缩器件如弹簧的弹力来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还分别设有对所述阻拦件14进行限位的限位件144;所述吊轨车 30设有与所述阻拦件14接触的受阻接触部35。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拦件14 借由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对接配合时的动力来顶推开启,借由自身重力来下摆关闭,所述阻拦件14顶部摆动装接在所述移动轨道一 15的顶部轨壁,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底部轨壁的端部则设有对所述阻拦件 14进行摆动限位的限位件144,初始位置时,所述阻拦件1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抵靠在限位件144的位置并封闭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端部;所述吊轨车 30设有与所述阻拦件14接触的受阻接触部35。

如图7、图8所示,所述阻拦件14设有驱动臂141,所述阻拦件14底部一侧与所述驱动臂141的一端联动配合,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侧部轨壁设有供所述阻拦件14摆动让位的弧线槽145,所述驱动臂141从所述弧线槽145 穿插过去。

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与所述行车轨主干11可拆卸连接,例如,可采用插接配合、卡接配合、螺接配合等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12整体为拐弯状接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2的端面设有凸部121凸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端面设有凹部131凹接头,所述凸部 121与所述凹部131插接配合,并且每个行车轨10可根据是否需要与相邻区域的行车轨10对接以及要进行对接的行车轨的朝向来决定选择装所述凸接头或凹接头;优选的,所述凸部121和所述凹部131的高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均小于所述行车轨10的高度尺寸和宽度尺寸,所述凸部121设有渐进缩收部 123居于前方,且渐进缩收部123的边角为圆弧状以利于所述凸部121与所述凹部131的插接配合,所述凸部121还设有能刚好插满所述凹部131的凹槽的端口的吻合部122以利于连接后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 13的连接部位的稳当和牢固;所述第一连接端12的所述阻拦件14还设有延长驱动臂142,所述延长驱动臂14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臂141联动装接,另一端则活动装接有驱动头143并置于所述凸部121的凹槽内的端部,所述凹部131的凹槽内设有顶推件132,所述凸部121与所述凹部131插接配合时,所述顶推件132顶推所述驱动头143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端12的阻拦件14顺着其所在的弧线槽145向上转动开启,其中所述驱动头143为滚轮以利于顶推过程的顺畅进行,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阻拦件14的驱动臂141也活动装接有滚轮驱动头143,所述凸部121的侧壁则顶推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阻拦件14的的驱动头143带动所述第二连接端13的阻拦件14顺着其所在的弧线槽145向上转动开启,以使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移动轨道一15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的阻拦件14为上下推放的窗式挡片,靠自身重力来下摆关闭,借由所述凸部121与所述凹部131插接配合时的行进动力在两个物体接触后形成的相互推力来开启;也可借由伸缩器件如弹簧来设置前后推拉的门式挡片,前后推拉的门式挡片靠伸缩器件的弹力来关闭,而同样借由所述凸部121 与所述凹部131插接配合时的行进动力在两个物体接触后形成的相互推力来开启。

所述第一连接端1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采用一凸一凹的对接可形成互为嵌入、更为稳固的连接关系,而这种互为嵌入的接轨方式,接头凹或凸的部位并不局限在接头端口的中部,在其它部位亦可实现,且不局限于竖向的插接配合即凸部121和凹部131均为竖向延伸,还可是横向的插接配合即凸部121和凹部131均为横向延伸或者斜向的插接配合即凸部121和凹部131 均为斜向延伸。如图17-20所示,所述凸部121可设置在顶部,所述凹部131 可对应设置在顶部,二者直接相互插接配合即可。

如图14所示,为了使运行更平稳,定位更精准,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轨车30设有滚轮一31并采用齿轮,所述移动轨道一15设有齿条一16,所述吊轨车齿轮31与所述齿条一16相啮合并在所述吊轨车驱动电机32的驱动下沿着所述齿条一16滚动;所述行车轨10的滚轮二23采用齿轮,所述移动轨道二21设有齿条二22,所述行车轨齿轮23与所述齿条二22相啮合并在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的驱动下沿着所述齿条二22滚动。

另外,本实施例的对接结构还进一步在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连接处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橡胶皮套17,从而为所述行车轨10的对接起到缓冲、密合、静音、降噪的作用。

所述行车轨10和所述吊轨车30的移动为电力驱动,本实施例中接入的电源为市电。如图9和图11、图12所示,所述支撑轨20和所述行车轨10 均分别设有电源滑触线40,所述支撑轨20的电源滑触线40接入经转变为安全电压的市电,所述行车轨10设有集电器41从所述支撑轨20的电源滑触线 40取电,所述吊轨车30对应位置设有从所述行车轨10的电源滑触线40取电的集电器41。具体的,所述行车轨10的电源滑触线40设置在所述移动轨道一15的顶部轨壁或侧部轨壁,所述电源滑触线40的布置位置可根据所述行车轨20的结构进行调整;所述吊轨车30的集电器41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吊轨车30的前部和后部的对应位置,所述吊轨车30的两组集电器41的其中一组集电器41在换轨行进时会先于另一组集电器31接触到要跨进的行车轨10对应的电源滑触线40,以确保所述吊轨车30沿着所述行车轨10移动并在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连通后进行换轨时保持与所述行车轨10的电源滑触线40的不间断的电连接,确保吊轨车30的电力不间断接续;所述吊轨车30无集电器41的一侧前后均朝内有受阻接触部35能与所述行车轨10连接端的阻拦件14接触,以使阻拦件14可起到阻挡吊轨车30出轨的作用。

在对吊轨车30运行频率要求不高和行程不远等应用场合下,所述行车轨 10内也可不布置电源滑触线40,吊轨车30采用自带电池供给电力。

所述吊轨车30的下方设有可上下伸缩移动的升降悬吊机构33,且所述吊轨车30设有驱使所述悬吊机构33进行升降的悬吊机构驱动电机34。

本实施例的吊轨系统不仅适用于多区间相互连通无隔离的场所,还适用于各个区间之间具有墙体相互隔离的场所;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之间具有墙体50,所述墙体50对应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 10的连接处位置设有过孔51,所述过孔51设有过孔门52,所述过孔门52 设有电驱装置,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对接配合时,所述电驱装置配合打开所述过孔门52,以供所述吊轨车30从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其中之一穿过所述墙体50跨越至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10的其中之另一;或者,如图13所示,可直接在所述墙体50上预留一个吊轨车30穿行的通道。

所述支撑轨20的电源滑触线40接入市电的端点前置有主机,所述主机包含有电源模块1、中央处理单元2、无线通信模块4,所述行车轨10和所述吊轨车30均分别设有电源模块1、中央处理单元2、驱动电路3、无线通信模块4;所述主机的电源模块1接入市电对应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吊轨车驱动电机32、悬吊机构驱动电机34输出适配规格的电源接入到所述支撑轨20的电源滑触线40,并分别通过所述行车轨10的驱动电路3、所述吊轨车30的驱动电路3进行电连接,所述主机再有电源模块1接入电源对应所述主机的中央处理单元2、无线通信模块4输出适配规格的电源并电连接,所述主机的中央处理单元2与所述主机的无线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所述行车轨10的电源模块1接入电源对应所述行车轨10的中央处理单元2、无线通信模块4输出适配规格的电源并电连接,所述行车轨10的中央处理单元2 通过所述行车轨10的驱动电路3与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控制连接,所述行车轨10的中央处理单元2与所述行车轨10的无线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所述吊轨车30的电源模块1接入电源对应所述吊轨车30的中央处理单元2、无线通信模块4输出适配规格的电源并电连接,所述吊轨车30的中央处理单元2通过所述吊轨车30的驱动电路3与所述吊轨车驱动电机32、悬吊机构驱动电机34控制连接,所述吊轨车30的中央处理单元2与所述吊轨车30 的无线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的中央处理单元2通过无线通信模块 4与所述行车轨驱动电机24、吊轨车驱动电机32、悬吊机构驱动电机34控制连接,并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终端为电脑或手机等智能设备,并在所述控制终端上装有所述吊轨系统的控制软件。

本实用新型的吊轨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吊轨系统采用支撑轨与行车轨上下布置的轨吊轨结构,吊轨车可纵横双重移动,通过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对接配合,使得吊轨车可从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其中之一行进跨越至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其中之另一,实现吊轨车及其搭载物可全覆盖的自由移动,灵活抵达多区间场所内的任意位置;

2、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两个连接端在设计上即满足了吊轨车换轨的需求,同时保证了吊轨车在非换轨的状态下,吊轨车不会有出轨掉落的风险,而起这一作用的阻拦件巧妙的利用了自身重力来关闭,和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对接配合时的动力来开启,且两个连接端采用一凸一凹可互为嵌入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所述相邻的两个行车轨的连接部位依然能稳当的对吊轨车进行承载;

3、吊轨车进行跨区间移动时的轨道路径由行车轨实时按需移动对接,吊轨车移动的轨道路径即接即走,整体无需架设纵横交叉、错综复杂、固定路径的吊轨,省结构材料、省设计程序、省安装工时等等,综合优势显而易见;

4、结合电源滑触线接入市电的方式有利于吊轨系统的长时间运行和吊轨车长距离的移动;

5、结合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滚动行进方式,运行更平稳,定位控制更精准;

6、整合了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化控制与运行。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