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549发布日期:2018-12-07 22:4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吊圈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在设施种植中,目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番茄、黄瓜、甜瓜等。这些品种在定植后的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吊圈进行吊蔓,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放蔓、绕蔓,直至采收结束。现阶段,普遍采用人工进行登高后绕线操作,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大棚吊圈绕线装置,该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吊绳缠绕在吊圈上的速度。

本实用大棚吊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可升降支撑管,所述可升降支撑管上固定设有安放平台,所述安放平台上固定设有用于铰接安装吊圈的座架,所述吊圈的侧部插置有转动片,所述转动片的另一端插置在电钻的夹头上,所述电钻固定设于安放平台上,所述底座旁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一盘线团。

进一步的,上述转动片为矩形条片,所述吊圈的两侧部设有铰接用凸柱,所述凸柱的侧壁面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条片即插置在矩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上述座架包括两个梯形板体,所述梯形板体上部设有用于插置吊圈侧部两凸柱的穿孔。

进一步的,上述可升降支撑管包括下管和套设在下管上的上管,所述下管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管和下管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上管和下管的相对应侧壁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插销。

进一步的,上述支撑架包括两侧金属矩形框架和连接两侧金属矩形框架的连接框架。

本实用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的工作方法,将已经使用完吊绳的吊圈两端铰接在座架上,并将支撑架上线团的线端先缠绕几圈在吊圈上,然后将一端插置在电钻夹头上的转动片插入到吊圈内,启动电钻,使吊圈在电钻高速作用下转动,线团的线绳即卷绕到吊圈上。

本实用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效率高,大大降低了人工时间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1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图2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本实用大棚吊圈绕线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1上的可升降支撑管2,所述可升降支撑管2上固定设有安放平台3,底座1和安放平台3为矩形板,所述安放平台3上固定设有用于铰接安装吊圈4的座架5,吊圈4为一呈工字型的塑料件,线绳K缠绕其中部,所述吊圈4的侧部插置有转动片6,所述转动片6的另一端插置在电钻7的夹头8上,所述电钻7固定设于安放平台3上,所述底座1旁侧设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上铰接有一盘线团10。

进一步的,上述转动片6为矩形条片,矩形条片上插入夹头8内的是一段柱杆,所述吊圈4的两侧部设有铰接用凸柱11,所述凸柱11的侧壁面设有矩形凹槽12,所述矩形条片即插置在矩形凹槽12内。夹头8在电钻作用下转动时,矩形条片带动凸柱11和吊圈4转动,线绳K即从线团10中抽出并缠绕到吊圈4上。

进一步的,上述座架5包括两个梯形板体,所述梯形板体上部设有用于插置吊圈侧部两凸柱11的穿孔13。

进一步的,上述可升降支撑管2包括下管201和套设在下管上的上管202,所述下管201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上管202和下管201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上管和下管的相对应侧壁面上设有通孔203,所述通孔内插入有插销204,通过插拔插销204并抬升或下降上管202,即可实现安放平台3的调整,以满足使用不同高度的需求。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支撑架9包括两侧金属矩形框架14和连接两侧金属矩形框架的连接框架15。为了便于线绳K的导向,避免高速转绕时的混乱,在安放平台3旁侧设有导轮16,该导轮16表面具有U形导线槽。

本实用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的工作方法,将已经使用完吊绳的吊圈两端铰接在座架上,并将支撑架上线团的线端先缠绕几圈在吊圈上,然后将一端插置在电钻夹头上的转动片插入到吊圈内,启动电钻,使吊圈在电钻高速作用下转动,线团的线绳即卷绕到吊圈上。

本实用大棚吊圈绕线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效率高,大大降低了人工时间的消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