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511发布日期:2018-12-14 22:0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封口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腌腊肉制品是原料肉经过预处理、腌制、酱制、晾晒(或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化加工,是我国传统的肉制品之一。为了使腊制品更好的进行保存售卖,人们多采用真空机封口机对腊制品包装进行真空封口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机封口机装置都是直接对腊制品包装袋进行操作,并未设置夹持装置,专利文件公开CN207225756公开了一种封口机,包括封口机本体,封口机本体上设置有翻盖和工作槽,工作槽内安装有发热丝和压架,人工打开压架,把腊制品包装袋放置在发热丝上然后在人工放下压架使包装封口部位保持平整之后在用真空机封口机进行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随后再上移发热丝对腊制品包装袋进行封口作业。

但是上述文件还存在以下缺点: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人工打开压架之后再放入腊制品的包装袋随后再人工下拉压架对其进行夹持固定,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以解决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人工打开压架之后再放入腊制品的包装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导向滑移轨,导向滑移轨滑动连接有用于输送腊制品包装袋的卡条,工作台的右侧处转动连接有链轮,链轮上缠绕有链条,导向滑移轨上方处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报告下夹板和上压板,链条的一端与上压板连接,链条的另一端与卡条连接,下夹板的上侧表面通过拉簧杆与上压板连接,下夹板处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正对于上压板,下夹板的上侧表面正对于上压板的下方处固接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的通过传气管与气缸连通,弹性气囊的上侧表面放置有常热发热丝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移动工作台至外界的真空封口机处,使下夹板和上压板正对于外界的真空封口机,未使用时,卡条放置于导向滑移轨的下端,下夹板和上压板此时打开并且留有空隙,弹性气囊未膨胀;随后开启真空封口机使其工作,将真空封口的腊制品包装袋放置在卡条处,人工移动卡条使卡条朝向真空封口机处移动。卡条朝向真空封口机处移动时,由于真空封口机的抽风量足够大,会抽动腊制品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向外流动同时不会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卡条移动过程中会拉动链条随之移动,由于链条的一侧与卡条连接,另一侧与上压板连接,所以当卡条朝向真空封口机处移动时,会带动上压板逐渐下移,上压板下移的过程中会挤压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使气缸内的气体通入弹性气囊内。弹性气囊通气之后体积变大向上膨胀,此时会使设置在其上侧表面的常热发热丝管向上移动。

卡条处的腊制品包装袋处于上压板和下夹板之间时,腊制品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已经被抽取完毕,此时上压板、腊制品包装袋与常热发热丝管之间也完全接触,此时上压板与常热发热丝管对腊制品包装袋紧密压紧,人工不再移动卡条使上压板与常热发热丝管与腊制品包装袋接触一定时间之后即可完成对腊制品包装袋的真空封口工作。

随后再人工移开卡条,相对于真空封口机处移动,此时上压板会受到链条相反的拉力同时在拉簧管的作用下复位,此时活塞杆不再受到挤压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抽动弹性气囊内的空气向气缸内回流,使弹性气囊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便可对下一批次的腊制品包装袋进行真空封口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两侧导向滑移轨的设置可以在人工移动卡条的时候能沿直线移动,避免卡条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上使放置的腊制品包装袋在移动过程中散落.

2.通过推动卡条,使卡条在移动过程中使上压板下压,不需要在人工打开和下压上压板对腊制品包装袋进行夹持封口,以解决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人工打开压架之后再放入腊制品的包装袋的问题。

进一步,弹性气囊的上侧面固接有热压胶条垫,常热发热丝管嵌装在热压胶条垫中。

常热发热丝管嵌装在热压胶条垫中间可降低腊制品包装袋封口作业时与常热发热丝管的接触情况,避免上压板未对其进行接触时常热发热丝管发烫使腊制品包装袋起褶皱的情况。同时热压胶条垫与上压板配合作业可以确保常热发热丝管、热压胶条垫和上压板作业时紧密结合。

进一步,弹性气囊与热压胶条垫之间设置有冷却水袋。

冷却水袋设置在热压胶条垫的下方可以对常热发热丝管进行散热,避免常热发热丝管直接与弹性气囊接触同时避免其过烫导致腊制品包装袋被灼烧形成破洞。

进一步,卡条上设置有定位槽。

在输送时,可以把腊制品包装袋放入定位槽中,在运输过程中腊制品包装袋不会发生偏移而导致后续封口时需要调整腊制品包装袋的位置。

进一步,工作台的下端处设置有万向滑轮。

可以方便推动工作台至外界的真空封口机处。

进一步,工作台的下端处设置有万向滑轮。

进一步,下夹板通过卡扣与工作台可拆卸连接。

可以对夹持机构进行拆卸跟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B向视图;

图4为图2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导向滑移轨2、卡条3、链轮4、链条5、下夹板6、上压板7、真空封口机8、定位槽9、拉簧杆10、气缸11、弹性气囊12、冷却水袋13、热压胶条垫14、万向滑轮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腊制品真空封口机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下端处设置有万向滑轮15,可以推动工作台1至外界的真空封口机8处,工作台1的上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导向滑移轨2,导向滑移轨2通过滑杆滑动连接有用于输送腊制品包装袋的卡条3;两侧导向滑移轨2的设置可以在人工移动卡条3的时候能沿直线移动,避免卡条3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上使放置的腊制品包装袋在移动过程中散落。工作台1的右侧处转动连接有链轮4,链轮4上缠绕有链条5。

如附图3所示,卡条3内设置有五个用于放置腊制品包装袋的定位槽9,在输送时,可以把腊制品包装袋放入定位槽9中,在运输过程中腊制品包装袋不会发生偏移而导致后续封口时需要调整腊制品包装袋的位置。

参考附图2,导向滑移轨2上方处设置有下夹板6和上压板7,下夹板6通过卡扣与工作台1可拆卸连接,链条5的一侧与上压板7的右侧处连接,另一侧与卡条3的右侧处连接。

如附图4所示,下夹板6的上侧表面通过拉簧杆10与上压板7连接,下夹板6左侧处的拉簧管的右方处设置有气缸11,气缸11的活塞杆正对于上压板7设置;下夹板6的上侧表面正对于上压板7的下方处粘接有弹性气囊12,弹性气囊12的左侧通过传气管与气缸11连通,弹性气囊12的上侧表面粘接有冷却水袋13,冷却水袋13的上侧表面粘接有热压胶条垫14;热压胶条垫14的上面中间处嵌置有常热发热丝管,常热发热丝管嵌装在热压胶条垫14中间可降低腊制品包装袋封口作业时与常热发热丝管的接触情况,避免上压板7未对其进行接触时常热发热丝管发烫使腊制品包装袋起褶皱的情况。同时热压胶条垫14与上压板7配合作业可以确保常热发热丝管、热压胶条垫14和上压板7作业时紧密结合。冷却水袋13设置在热压胶条垫14的下方可以对常热发热丝管进行散热,避免常热发热丝管直接与弹性气囊12接触同时避免其过烫导致腊制品包装袋被灼烧形成破洞。活塞杆的下端处通过拉簧与气缸11的内侧底壁之间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附图2所示,推动工作台1至外界的真空封口机8处,使下夹板6和上压板7正对于外界的真空封口机8。

未使用时,卡条3放置于导向滑移轨2的下端,参考附图4,下夹板6和上压板7此时打开并且留有空隙,弹性气囊12未膨胀;随后开启真空封口机8使其工作,将五个待真空封口的腊制品包装袋放入卡条3的定位槽9中,人工移动卡条3使卡条3朝向真空封口机8处移动。卡条3朝向真空封口机88处移动时,由于真空封口机8的抽风量足够大,会抽动五个腊制品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向外流动同时不会使外部的空气流入。

卡条3移动过程中会拉动链条5随之移动,由于链条5的一侧与卡条3连接,另一侧与上压板7连接,所以当卡条3朝向真空封口机8处移动时,会带动上压板7逐渐下移,上压板7下移的过程中会挤压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使气缸11内的气体通入弹性气囊12内。弹性气囊12通气之后体积变大向上膨胀,此时会使设置在其上侧表面的常热发热丝管向上移动。

卡条3处的腊制品包装袋处于上压板7和下夹板6之间时,腊制品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已经被抽取完毕,此时上压板7、腊制品包装袋与常热发热丝管之间也完全接触,此时上压板7与常热发热丝管对腊制品包装袋紧密压紧,人工不再移动卡条3使上压板7与常热发热丝管与腊制品包装袋接触一定时间之后即可完成对腊制品包装袋的真空封口工作。

随后再人工移开卡条3,相对于真空封口机8处移动,此时上压板7会受到链条5相反的拉力同时在拉簧管的作用下复位,此时活塞杆不再受到挤压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抽动弹性气囊12内的空气向气缸11内回流,使弹性气囊12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便可对下一批次的腊制品包装袋进行真空封口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