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套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3811发布日期:2018-11-23 21:1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筒状套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状套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筒状套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筒状套件(如书写笔、女性化妆用笔、涂改液笔、固体胶棒、口红棒等)是一种使用很普遍的工具,一般包括筒状本体和帽体。目前常见的帽体与筒状本体的连接为拔插形式,这种形成的筒状套件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如使用时通过拔插帽体则需要一些力气,特别是儿童用的水彩画笔等非常不好拔出,而儿童或者女性或者老人在使用时由于力量较小,更是不容易拔出。另一种常见的帽体与筒状本体的连接为螺纹形式,在使用时需要双手分别握住帽体与筒状本体旋转,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较小力量且单手即可使筒状套件轻易分离的筒状套件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具有筒状本体和套设在筒状本体上的帽体,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卡接部,对应第一卡接部、所述帽体内侧设有使第一卡接部滑动进入、固定和退出的第三卡接部;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使筒状本体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的复位弹簧;第一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配合使筒状本体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帽体。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卡接部,对应第二卡接部、所述帽体内侧设有使第二卡接部滑动进入、固定和退出的第四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第四卡接部配合使筒状本体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帽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片状或者条形凸起状,所述第二卡接部为片状或者条形凸起状。

优选地,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第一竖直平面和开设在第一竖直平面上端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下端分别开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和右凹槽在中间部位贯通使左凹槽的上部和右凹槽的上部之间形成第一凸起,使左凹槽的下部和右凹槽的下部之间形成第二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为类三角形形状,第一凸起的左侧表面为朝向左凹槽的浅弧面,第一凸起的右侧表面为朝向右凹槽的浅弧面,第一凸起的下侧表面为朝向第一凸起的深弧面,第一凸起的顶端角偏向于左侧设置;所述第二凸起呈条形,其顶端为从右往左形成向下的斜面,且第二凸起的右侧顶端偏左于第一凸起的右侧底端。

优选地,所述第四卡接部包括第二竖直平面和突出设置在第二竖直平面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也为类三角形状,第三凸起的左侧表面为外凸的浅弧面,第三凸起的右侧表面为外凸的浅弧面,第三凸起的下侧表面为朝向第三凸起的深弧面,所述第三凸起的顶端角偏向于右侧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帽体朝向筒状本体一侧的顶端还设有用于使第一卡接部易于插入第三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易于插入第四卡接部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设置在复位弹簧的上部外侧面,所述筒状本体朝向帽体的一端还环设有一凸环,对应凸环、所述帽体内还设有能卡接凸环或者松开凸环的卡位。

优选地,所述帽体内的底端还设有弹性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帽体背向筒状本体一侧的顶端还设有使帽体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吸盘或者磁性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第一卡接部或者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对应的,在帽体内设置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再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使用者通过简单地将筒状本体施力推进帽体内实现筒状本体与帽体的固定,再通过简单地将筒状本体继续施力向下推即可实现筒状本体与帽体的分离,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实现筒状本体弹出于帽体,使使用者始终不需要较大的力气即可单手操作轻松地将筒状本体插入和弹出帽体,使用更便捷,尤其适用于儿童、女性或者老人等力量较小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三卡接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四卡接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卡接部进入第三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卡接部进入第四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卡接部固定在第三卡接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卡接部固定在第四卡接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卡接部弹出第三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卡接部弹出第四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实施例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具有筒状本体和套设在筒状本体上的帽体;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卡接部或者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对应第一卡接部、所述帽体内侧设有使第一卡接部滑动进入、固定和退出的第三卡接部,对应第二卡接部、所述帽体内侧设有使第二卡接部滑动进入、固定和退出的第四卡接部;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使筒状本体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的复位弹簧;第一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配合、第二卡接部与第四卡接部配合使筒状本体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帽体。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卡接部和帽体内对应第一卡接部设置第三卡接部使笔状本体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帽体,使使用者不需要较大的力量且单手操作即可实现笔状本体和帽体的固定和分离。通过另外设置的第二卡接部和对应第二卡接部设置的第四卡接部,使笔状本体更稳定地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帽体。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具有筒状本体1和套设在筒状本体1上的帽体2,所述筒状本体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卡接部3或者所述筒状本体1的外侧面对称设有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本实施例图中所示为所述筒状本体1朝向帽体2一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应当理解的是,只设置第一卡接部3也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施例仅以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作为示例,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述第一卡接部3的一端和第二卡接部4的一端均与筒状本体1转动连接且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同时设置时为联动结构;对应第一卡接部3、所述帽体2内侧设有使第一卡接部3滑动进入、固定和退出的第三卡接部5,对应第二卡接部4、所述帽体2内侧设有使第二卡接部4滑动进入、固定和退出的第四卡接部6,所述第三卡接部5和第四卡接部6相对立设置。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使筒状本体1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的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优选设置在帽体2内的底端。

具体地,结合图3-图10所示,所述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优选为片状或者条形凸起状,当然,也可以为钩状或者其它能实现的形状。所述第三卡接部5包括第一竖直平面51和开设在第一竖直平面51上端面的第一凹槽52,第一凹槽52的下端分别开设有左凹槽53和右凹槽54,所述左凹槽53和右凹槽54在中间部位贯通使左凹槽53的上部和右凹槽54的上部之间形成第一凸起55,使左凹槽53的下部和右凹槽54的下部之间形成第二凸起56。其中所述第一凸起55为类三角形形状,第一凸起55的左侧表面为朝向左凹槽53的浅弧面,第一凸起55的右侧表面为朝向右凹槽54的浅弧面,第一凸起55的下侧表面为朝向第一凸起55的深弧面,且优选地,第一凸起55的顶端角偏向于左侧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凸起56呈条形,其顶端为从右往左形成向下的斜面,且第二凸起56的右侧顶端偏左于第一凸起55的右侧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卡接部6包括第二竖直平面61和突出设置在第二竖直平面61的第三凸起62,所述第三凸起62也为类三角形状,第三凸起62的左侧表面为外凸的浅弧面,第三凸起62的右侧表面为外凸的浅弧面,第三凸起62的下侧表面为朝向第三凸起62的深弧面,且优选地,所述第三凸起62的顶端角偏向于右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第三卡接部5和第四卡接部6相对立地设置在帽体2内,当需要将筒状本体1插入帽体2时,使用者首先将所述第一卡接部3推动进入第三卡接部5的第一凹槽52,再进入至第三卡接部5的右凹槽54(即第一凸起55的右侧),同时所述第二卡接部4进入至第四卡接部6的第三凸起62的左侧;接着使用者继续推动第一卡接部3沿着右凹槽54进入至右凹槽54的底部(即第二凸起56的右侧),同时所述第二卡接部4进入至第四卡接部6的第三凸起62的底部,此时,筒状本体1对复位弹簧7具有向下的压力作用,使用者可松开对筒状本体1向下的推力,利用复位弹簧7的复位力推动第一卡接部3向上移动并进入到第一凸起55的下侧表面(此时第一卡接部3固定在第一凸起55的下侧表面的深弧面内),同时复位弹簧7的向上复位力推动第二卡接部4向上移动并进入到第三凸起62的下侧表面(此时第二卡接部4固定在第三凸起62的下侧表面的深弧面内),完成筒状本体1固定在帽体2内的动作。

当需要将筒状本体1从帽体2从弹出时,只需要使用者对筒状本体1施加向下的推力,这时压缩复位弹簧7,推动第一卡接部3向下移动并使第一卡接部3沿着第二凸起56的斜面向左侧下方运动,第一卡接部3的左侧运动带动第二卡接部4的右侧运动使第二卡接部4运动至第三凸起62的右侧下方;然后使用者释放对筒状本体1向下的推力,这时复位弹簧7的向上复位力推动第一卡接部3沿着左凹槽53向上运动至第一凹槽52,同时复位弹簧7的向上复位力推动第二卡接部4沿着第三凸起62的右侧向上运动,最终使筒状本体1弹出帽体2。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简单地将筒状本体1施力向下推进帽体2内实现筒状本体与帽体2的固定,再通过简单地将筒状本体1继续施力向下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实现筒状本体1弹出于帽体2,使使用者始终不需要较大的力气即可轻松地将筒状本体1插入和弹出帽体2,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儿童、女性或者老人等力量较小者使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帽体2内的底端还设有弹性密封垫8,所述弹性封垫8用以使筒状本体1的笔尖端密封在弹性密封垫8内,一方面使笔尖密封不易漏水或者干掉,另一方面弹性的作用可保护笔尖不受损伤。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帽体2朝向筒状本体1一侧的顶端还设有用于使第一卡接部3易于插入第三卡接部5、第二卡接部4易于插入第四卡接部6的标识21。具体地,所述标识21可以为刻线或者突出的标记物。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帽体2背向筒状本体1一侧的顶端还设有使帽体2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吸盘22或者磁性件22,通过吸盘22或者磁性件22将帽体2与支撑装置固定使筒状本体1的插入和弹出更简单可控,尤其适用于儿童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状本体1朝向帽体2的一端还包括锥体书写部,所述锥体书写部可伸入复位弹簧7内。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7的上端面还设有卡住筒状本体1、防止筒状本体1进入的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的形状可以为凸点状(本实施例的图中所示)或者片状或者钩状,实际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可设置在筒状本体1的一端或者设置在筒状本体1的两端,以便帽体2可选择性的套设在筒状本体1的一端或者两端。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二较实施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并不是设置在筒状本体1上,而是设置在帽体2内的复位弹簧7的上部外侧面,所述第一卡接部3与第三卡接部5配合、第二卡接部4与第四卡接部6的配合使筒状本体1弹性进入、固定和弹性退出帽体2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作赘述。通过将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设置在帽体2内的复位弹簧7的上端,使筒状本体1上没有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方便筒状本体1的使用;另外,通过将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设置在帽体2内的复位弹簧7的上端,使不需要标识21即可实现筒状本体1的插入和弹出,使用更简单方便。

为了使筒状本体1稳定地固定在帽体2内,所述筒状本体1朝向帽体2的一端还环设有一凸环11,对应凸环11、所述帽体2内还设有能卡接凸环11或者松开凸环11的卡位23。具体地,所述卡位23设置成当筒状本体1进入到帽体2内时可伸出卡接凸环11,而当筒状本体1需要从帽体2内弹出时所述卡位23可缩回松开凸环11使筒状本体1顺利弹出。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卡位23的具体设置位置和结构可多样化,如可设置在第三卡接部5和第四卡接部6的内侧壁上,也可设置在复位弹簧2上,卡位23的伸出和缩回动作的结构也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状套件固定结构可应用在多个种类的产品上,如书写笔、女性化妆用笔、涂改液笔、固体胶棒、口红棒,或者具有筒状本体和帽体的牙膏、药膏等产品上,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筒状套接固定结构使使用者单手操作即可打开或者合上筒状本体和帽体,更便捷,尤其适用于力量较小的人群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