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折边塑料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543发布日期:2019-02-10 23:5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折边塑料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折边塑料包装袋。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袋农业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现有的塑料包装袋装包后容易损坏,并且装包量较少,同时不利于二次装包的封口,降低包装袋二次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折边塑料包装袋,其装包量较大,并且装包后的包装不易损坏,此外本多折边塑料包装袋二次使用时装包和封口仍然便利,提高了包装袋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称多折边塑料包装袋,包括圆柱状的底部、漏斗状的侧部和圆环状的封口部;所述侧部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积;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底部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封口部的端面连接;所述侧部沿其周向具有多个弯折边,每个所述弯折边沿所述侧部的径向由内而外均包括第一吸灰内层、第一金属编织层和第一防水外层;所述底部沿其轴向由内而外包括第二吸灰内层、第二金属编织层和第二防水外层;所述封口部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用于手握持的握持件,且所述封口部材料为布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包括沿所述侧部周向延伸的第一金属片和与所述第一金属片编织的第一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厚度,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金属丝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金属片沿所述侧部周向的横截面为正弦波形;所述第一金属丝呈直线状,且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设置有多条橡胶伸展条;每条所述橡胶伸展条均位于两相邻所述弯折边形成的夹角处,且所述橡胶伸展条与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包括沿所述底部径向分布的第二金属片和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编织的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厚度,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直径,且所述第二金属片沿所述底部径向的横截面为正弦波形;所述第二金属丝沿所述底部周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设置与其同轴的圆柱状缓冲部,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端设于所述圆柱状缓冲部。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部设置有位于其上端面的金属固定圈。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件的材料为布料,且所述握持件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多折边塑料包装袋采用布料封口部,即可以通过绳子拴紧封口,也可以通过在封口部缝线,使得包装袋的封口方便,利用二次封口,同时在封口部设置有握持件,便于移动装有物料的包装袋;并且侧部具有多个弯折边,由于弯折边的折叠,增大了包装袋装物料的量,并且弯折边具有一吸灰内层、第一金属编织层和第一防水外层,第一金属编织层保证了包装袋的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底部也具有第二吸灰内层、第二金属编织层和第二防水外层,使得整个包装袋的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弯折边沿侧部周向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底部,10-第二吸灰内层,11-第二金属编织层,110-第二金属片,12-第二防水外层,13-圆柱状缓冲部,2-侧部,20-第一吸灰内层,21-第一金属编织层,210-第一金属片,22-第一防水外层,23-橡胶伸展条,3-封口部,30-握持件,31-金属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折边塑料包装袋,包括圆柱状的底部1、漏斗状的侧部2和圆环状的封口部3;所述侧部2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积,也就就是多折边塑料包装袋的直径下大上小,侧部2与底部1和封口部3的连接方式均可采用胶粘、热封等可以密封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底部1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封口部3的端面连接;所述侧部2沿其周向具有多个弯折边,每个所述弯折边沿所述侧部2的径向由内而外均包括第一吸灰内层20、第一金属编织层21和第一防水外层22,且侧部2在各处的厚度均均匀一致,保证侧部2的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底部1沿其轴向由内而外包括第二吸灰内层10、第二金属编织层11和第二防水外层12;所述封口部3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用于手握持的握持件30,且所述封口部3材料为布料。第一吸灰内层20和第二吸灰内层10均介孔材料,便于将装包时产生的灰尘吸收,同时通过水洗灰尘排出包装袋内。第一防水外层22和第二防水外层12均为疏水的橡胶。

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21包括沿所述侧部2周向延伸的第一金属片210和与所述第一金属片210编织的第一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片210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一金属片210的厚度,所述第一金属片210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金属丝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金属片210沿所述侧部2周向的横截面为正弦波形,当弯折片收缩或者伸展的时候,第一金属片210起到储存包装袋受到的张力或者压力的作用,保证包装袋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一金属丝呈直线状,且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侧部2设置有多条橡胶伸展条23;每条所述橡胶伸展条23均位于两相邻所述弯折边形成的夹角处,且所述橡胶伸展条23与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延伸方向一致。橡胶伸展条23分布沿侧部2的周向相间分布于侧部2的内壁和外壁,增加弯折边的韧性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弯折边的损坏。

所述第二金属编织层11包括沿所述底部1径向分布的第二金属片110和与所述第二金属片110编织的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二金属片110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片110的厚度,所述第二金属片110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直径,且所述第二金属片110沿所述底部1径向的横截面为正弦波形;所述第二金属丝沿所述底部1的周向延伸。

所述底部1设置与其同轴的圆柱状缓冲部13,所述第二金属片110的一端设于所述圆柱状缓冲部13。使得第二金属片110承受的张力或者压力在圆柱状缓冲部13上减缓,圆柱状缓冲部13为橡胶。

所述封口部3设置有位于其上端面的金属固定圈31。当二次使用包装袋时,使用绳子穿过握持件30,其在金属固定圈31的限位作用下将包装袋封紧。

所述握持件30的材料为布料,且所述握持件3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起。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