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534发布日期:2019-02-10 23:5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制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包装袋,,例如空气包装袋,由于其相比于传统包装袋,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存储、缓冲性能更佳有利于环保的优势,在运输和存储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从包装电子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到如今的被用来包装生鲜产品,例如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等生鲜产品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运输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除了防止因挤压、碰撞或跌落等原因导致生鲜产品的损坏,还需要提供一定的环境使其保持新鲜。

一方面,为了防止被包装物损坏,流体包装袋除了本身的缓冲性能要求外,还应对被包装物有一定的适应性,避免运输或存储过程中,被包装物脱离流体包装袋,流体包装袋也就无法为被包装物提供保护。可以知道的是,流体包装袋的适应性和其是否适应被包装物的形状和大小有关。如果流体包装袋能够适应被包装物的形状和大小,当被包装物放入流体包装袋后,流体包装袋和被包装物贴合度较高,流体包装袋于被包装物的表面有一定的抓力,可以防止运输与或存储过程中两者分离。

为了使流体包装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现有的大部分流体包装袋的的容纳空间基本固定,针对的是某一规格范围内的产品。然而,不同于传统运输产品具有较同一的规格,比如电子产品的各型号产品的规格统一,生鲜产品的种类繁多,每种产品又会因为产地、品种等原因大小不同,甚至形状也会略有差异,比如不同品种产地的西瓜大小不同,形状也略有差异,有的品种是球状,有的品种是椭圆体状。

为所有生鲜产品,设计或生产相适应的流体包装袋并不现实,流体包装袋生产商无法确定所有生鲜产品的尺寸,而且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对于使用者来说,尤其是生鲜产品批发商,需要购买各种规格的流体包装袋,如果有新品种出现,旧的流体包装袋也无法适应新品种,结合性较差,并不便利。

另一方面,生鲜产品保持新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透气。首先,流体包装袋需要为被包装的生鲜产品提供有氧呼吸的环境。否则,生鲜产品处于密闭的环境,进行无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不充分,就会导致生鲜产品的腐烂。其次,生鲜产品,尤其水果和蔬菜,被采摘下来被存储后会释放大量的田间热,平均每公斤果实降低1℃,释放880大卡的热量。同时,水果和蔬菜在呼吸过程中和进行低温存储过程是迅速制冷时也会产生呼吸热。这些热量会使存储空间的温度升高,致使被存储的水果和蔬菜容易腐烂,影响运输和存储质量。

此外,经过冷藏或冷链运输的生鲜产品在脱离冷藏环境,被至于常温环境后,存储空间的水分就会在生鲜产品表面凝结,过分潮湿的环境会致使生鲜产品容易腐烂。而且,冷藏或冷链运输的成本较高,对于网购生鲜产品来说,想要实现冷链运输成本较高。

总的来说,为水果和蔬菜等生鲜产品提供一种经济实惠的,能够在防止被包装生鲜产品损坏,适应性较高,能提供保鲜环境,延长被包装物保鲜时间的包装制品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为被包装物提供保鲜环境,延长被包装物的保鲜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至少一通孔,被包装物可以接触外界环境,进行有氧呼吸,降低被包装物腐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所述至少一通孔,被包装物释放的田间热或呼吸热等热量被排出,避免存储空间内的温度升高导致被包装物腐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所述至少一通孔,被包装物释放的田间热或呼吸热等热量被排出,便于冷藏或冷链运输过程中的低温保存时,降温均匀,流体包装袋的内外温度一致,利于保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通孔被间隔设置,形成网式存储透气结构,使得被包装物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透气散热,延长被包装物的保鲜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所述至少一通孔,被包装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排出热量等,进而延长保存期,无需冷藏或冷链运输,节约成本,经济实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通孔可以根据被包装物透气的需求大小,被制作成不同大小,以给予被包装物足够的透气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通孔可以被制作成不同大小,适应不同的被包装物的尺寸,避免通孔过大被包装物与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适应性较高,适用的被包装物的大小和形状范围较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具有韧性和拉伸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被包装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存储空间直径大小可以根据被包装物的大小自适应性改变,以提高与被包装物的贴合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当被包装物被放入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后,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袋口趋向于收缩,减少被包装物从袋口脱离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定位部、分隔缝和流体存储单元,连接相邻的所述通孔,形成该网式存储透气结构,增加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适应性和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定位部,分散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受力,减小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破损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存储单元被形成为相通的子流体存储单元,相邻所述流体子单元之间的定位部使得相邻所述流体子单元相对灵活地变形,从而增加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能够为被包装的物品从不同的方向提供缓冲,防止被包装物受到碰撞、挤压或摩擦等遭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能够在长时间处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被水淋浸后仍能保持其形状和强度,持续提供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基于现有流体包装袋,无需废弃现有流体包装袋,节约成本。

为实现以上至少一个目的,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主体,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主体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叠合的流体存储膜形成的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主体经弯折和塑封形成一容纳腔,用于包装一被包装物;并且具有多个通孔,其中相邻的所述通孔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流体缓冲主体,连通所述容纳腔与一外部环境,形成一网状透气存储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被形成于可被填充流体的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被形成于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穿透所述流体存储单元,连通所述容纳腔和该外部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系列阻隔缝,其中所述阻隔缝被设置于具有所述通孔的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用于阻隔流体的填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被形成于可被填充流体的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之间具有预定宽度的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或一系列立体塑封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被形成于相邻两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之间具有预定宽度的一系列分隔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部,其中所述定位部被形成于纵向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间隔相邻的所述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被错位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缝,其中所述间隔缝被设置于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形成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互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缝和所述定位部被形成于同一水平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缓冲主体形成一前侧壁和一底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底部连接,形成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容纳腔具有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主体形成一环状侧壁,其中所述容纳腔具有一顶开口和一底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主体底部具有相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所述通孔,使得所述底开的直径范围大于顶开口的直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充气阀,其包括至少两层阀膜,其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通道,以用于向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填充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立体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充入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充入流后的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立体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置充入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另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另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立体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充入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充入流体后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应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1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被充入流体后,形成一立体包装结构,可用于包装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照明灯具等被包装物200,为这些被包装物200提供不同方向的缓冲。当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未被充入流体时,形成以平面包装结构,方便运输和存储。

优选地,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被实施为气体缓冲材料,即所充入的流体为气体,例如空气。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填充其他流体,比如保温液体,为被包装物200提供保温性能,比如低温液体,为被包装物200品提供低温存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被包装物200以生鲜产品,如西瓜、哈密瓜、菠萝、榴莲、柚子等为例,但只是为说明,并不是对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适用的被包装物200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还可以被用于包装陶瓷产、电子产品、玻璃产品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4所述,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主体10,其包括一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袋或多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该立体包装袋。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4所示的示例中,其由多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形成。更具体地,参照图1,该流体缓冲主体10包括至少两层流体储存膜11和12经一系列塑封如平面塑封缝30和立体塑封缝40形成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流体储存单元13的该立体包装袋,各个该流体储存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存流体的流体储存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个平面缓冲材料,该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该包装物品的该立体包装装袋,如图3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具体地,所述平面塑封缝30包括多列分隔缝31,其将两层流体储存膜11和12分隔成多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所述分隔缝3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从而相邻两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所述分隔缝31。所述分隔缝31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互相独立。这样,在一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被损坏而泄露流体时,其他的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可以不受影响。当然,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流体填充阀20,就可以对所有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填充流体。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储存膜11和所述第二流体储存膜12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

进一步,该流体缓冲主体10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一流体填充阀20,其可以有合适的阀体形成,如单向机械阀等。参照图6至图8,在这个实施例中,其是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该流体填充阀20,该流体填充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与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该流体储存室14填充流体的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当通过该流体填充通道23向该流体储存室14中填充流体并且该流体储存室14中的压力达到预定要求时,该流体储存室14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该阀膜21和22上,以使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该流体储存膜,从而封闭该流体填充通道23,以使该流体填充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更具体地,如图6中所示,该流体填充阀20包括相对于两层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较短的阀膜21和22,其分别与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相叠合以用于形成向各个该流体储存单元13的该流体储存室14填充流体的流体填充通道23。如图7所示,该流体填充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25,其位于两层该阀膜21和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8所示,该流体填充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补强膜26,其位于一层该流体储存膜12和该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该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该阀膜22和该流体储存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或者,该主通道单元15也可以由该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形成,而其内延伸段与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该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流体填充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值得一提的是,该流体缓冲主体10的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该流体填充阀20的该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该流体填充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值得一提的是,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可以具有多个该流体填充阀20,也可以仅具有一个流体填充阀2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进一步,该流体缓冲主体10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该流体储存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该流体储存单元13。更具体地,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单元15与该流体储存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该流体储存单元13沿着纵向方向延伸,该主通道单元15沿着横向方向延伸。该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该主通道151具有一填充流体口152,当该填充流体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填充流体嘴并且执行填充流体操作时,流体从该填充流体口152沿着横向方向进入该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纵向方向进入该流体储存单元13,并且当该流体储存室14中达到预定流体压力后,该流体填充阀20的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流体储存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流体再反渗进入该主通道151。

可以理解的是,该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如图6中所示;也可以由两层该阀膜21和22形成,如图8中所示,或者由其中一层该流体储存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该阀膜21或22形成。

如图1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该流体缓冲主体10的顶侧和底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和顶侧邻近该边封缝32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顶侧的该边封缝32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该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该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该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两层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和两层该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上下两侧的该主通道密封缝33分别将该流体储存膜11和该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该流体储存膜12和该阀膜22热封连接,如图6中所示,并且在除了对应该流体通道23的其他位置将该阀膜21和22也一并热封连接。

该平面塑封缝30包括一系列导引缝34,其中一个流体填充阀20对应设置两列互相间隔的导引缝34,其由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形成,从而在两列该导引缝34之间形成该流体填充通道23。

进一步,该阀膜21和22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该流体储存膜11,这样在该流体储存室14中达到预定的压力时,压力作用于该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该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该流体储存膜11并最终贴合于该流体储存膜11,从而关闭该流体填充通道23。即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该阀膜21和22以及一层该流体储存膜11。另外,如图1中所示,各个该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流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该流体储存室14中的流体想要回流时,会被该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该主通道151。

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时,该流体填充阀20的该阀膜21和22的该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该耐热阻隔装置。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流体填充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6和图8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该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该主通道密封缝33时,在对应该耐热层24的位置,两层该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该流体填充通道23得以能够与该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151由两层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该耐热层24和该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该主通道151,该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该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横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该耐热层24的设置,该接合缝36将两层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和两层该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该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该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该流体缓冲主体10在填充流体时,流体进入该主通道151后,相邻的该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该流体填充通道23。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上述流体填充阀20,该流体缓冲主体10可以通过边充气边热封工艺制作。这样的自动充气设备,例如可以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680001580.3揭露的自动充气设备。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图1所示是其平面展开示意图,并且该流体缓冲主体10在示意的这个实施例中包括多个该流体储存单元13,横向并排地排列。该主通道单元15沿横向方向排列并与该流体储存单元13一体成形。该流体储存单元13也可以被提供由该流体填充阀20形成的多个该流体填充通道23,从而增强流体填充速度和效率。

如图1中所示的沿纵向延伸的该流体储存单元13适合于将其纵向长度对折,从而得到如图2中所示的前侧流体储存单元和后侧流体存储单元互相叠合的结构,从而该流体缓冲主体10形成前侧壁10a和后侧壁10b,然后通过左右两侧的该立体塑封缝40将该流体缓冲主体10的左右两侧的前侧壁10a和后侧壁10b的边缘部分相连接,从而在该流体缓冲主体10填充流体后,该流体缓冲主体10形成具有开口110的容纳腔100,其中包装物品适合于通过该开口110放入该容纳腔100并储存在该容纳腔100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流体缓冲主体10被设置有两列该立体塑封缝40,其可以是连续的塑封也可以是断续的塑封。其可以通过一次塑封形成,也可以通过二次塑封形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更具体地,该立体塑封缝40包括两条侧封缝41,其分别在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两侧封合连接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从而使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形成具有袋状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侧封缝41为连续的热封缝,从而防止被填充与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流体溢出。值得一提的是,该侧封缝41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形成,也可以通过二次热封形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具有至少一通孔50,其被该分隔缝31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通孔50被形成于相邻的两该流体存储单元13之间。可以知道的是,本实施例只是举例并非限制,该通孔50可以间隔数目不等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被设置,比如间隔两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或者部分间隔两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另一部分间隔三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等等。也就是说,设计者可以根据被包装对象的透气需求或者形状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

该通孔50穿透该流体存储膜11和12,被包装物200能够通过该通孔50于外界接触,进而进行有氧呼吸,避免在该容纳腔100内有氧呼吸不充分或者无氧呼吸导致腐烂。同时,该通孔50为被包装物200提供散热通道,用于排除呼吸热和田间热等,尤其当被包装物200为水果和蔬菜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该通孔50被形成于相邻的该分隔线31之间,也就是说,该通孔50穿透一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即穿透该流体存储膜11和12,将该容纳腔100与外界连通。如图1所示,该分隔线31形成多个相连接的该流体储存单元13,该通孔50被形成于任一该流体储存单元13。

此时,该通孔50的形成较为简单,仅需在该流体存储单元13形成后,将预定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利用划、剪等行为形成该通孔50即可。也就是说,该通孔50的形成可基于现有的流体包装袋,无需对现有工艺流程作出较大改变或废弃现有的流体包装袋,节约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通孔50可以分别设置于该流体包装袋的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也可以只设置于该流体包装袋的该前侧壁10a或该后侧壁10b,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由于该通孔50被形成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为了避免流体泄漏,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与其他可充流体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不连通,避免由于该通孔50流体泄漏。相应地,该通孔50的两侧的该分割线31优选为连续的塑封,避免该通孔50两侧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流体泄漏,影响缓冲性能。

此外,为了避免填充流体时,填充的流体从该通孔50泄漏,造成浪费或安全隐患,尤其当填充流体为液体或有害气体,同时进一步地阻隔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与其他可充流体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连通。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该流体通道33被一系列阻隔缝37密封。

具体地,该阻隔缝37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工艺形成,将耐热装置周围的流体存储膜和阀膜连接在一起,阻隔该流体存储室14和该主通道151的连通。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中,该阻隔缝37被设置于该流体填充通道23通路,连接其周围的流体存储膜11和12及阀膜21和22,隔断填充的流体进入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该耐热层24阻止该阻隔缝37热封,该阻隔缝37被设置于该耐热层24之下。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的是,当该平面塑封缝30形成时,还可以在预先设定的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该阀膜21和22之间不设定耐热装置,利用该平面塑封线30起到该阻隔缝37的作用,将该流体存储室14和该主通道151的连通隔断。

进一步,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定位部60,其于横向,间隔该通孔50。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定位部60被间隔地设置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11和12。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定位部60将相邻的该通孔50间隔于同一该流体存储单元13。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多个该通孔50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相邻的两分隔缝31之间,即多个该通孔50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同一该流体存储单元13。于同一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相邻该通孔50之间通过该定位部60间隔。

可以知道的是,该定位部60可以根据该通孔50的大小可以预先设定,该通孔50形成于相邻的该定位部60之间。也可以预先于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设定多个该定位部60,制造者或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比如被包装物200的尺寸、透气或排热需求选择是否划开该定位部60,增加该通孔50的大小。也就是说,该通孔50的直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相邻的该定位部60之间的距离。

可以知道的是,图中该定位部60和该通孔50的位置只是举例示意,并未限制。该定位部60和该通孔50只需被设置于该阻隔缝37之下,避免流体泄漏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于该阻隔缝37之上的相邻该流体存储单元13连接,加强该容纳腔100的开口110的稳定性,增强相邻该流体存储单元13连接强度。

当然,当该定位部60和该通孔50被形成于流体填充阀20时,该定位部60将该阀膜和该流体存储膜连接,该通孔50穿过该阀膜和该流体存储膜连接。

进一步,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缝38,其被间隔地设置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11和12,将该流体存储单元13分成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131,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互通。该间隔缝38使得相邻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相对灵活地变形,使得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变形范围增大,从而使该网式流体存储单元适用的被包装物200的尺寸范围增大。

优选地,该定位部60和该间隔缝38统一形成,该平面塑封缝30形成多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该间隔缝38或者说是该定位部60形成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131。该通孔60形成于任意两定位部60或间隔缝38之间。优选地,该间隔缝38和该定位部60被形成于同一水平线,则该通孔50的直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纵向上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的长度。

也就是说,通过该定位部50的横向间隔和该分隔缝31的纵向间隔和连接相邻的该通孔50,该容纳腔100形成网式存储透气空间,被包装物200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透气散热,延长被包装物200的保鲜期。相比于冷链运输,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成本更低,经济实惠。此外,该定位部作为应力点,分散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受力,减小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破损的可能性。

由于网式流体包装装置一般由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柔性薄膜制成,在允许的移动空间内,受力会变形。当被包装物200放入该容纳腔100后,该流体缓冲主体10受到挤压变形,为该被包装物200提供存放空间。而本实用新型汇总,由于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被该通孔50分离,则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相对活动的范围增加,限制减小,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之间的距离会根据被包装物200的体积和形状自适应性调整,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和该被包装物200的贴合度较高。相比于传统流体包装袋空容纳空间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适应性更高,适用的该被包装物200的尺寸范围增大。

此外,当被包装物200放入该容纳腔100后,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低端部受力趋向于向外变形,相对的,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顶端部受到底端部的驱动,趋向于向内变形,则有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顶端部形成的该容纳腔100的该开口110趋向于收缩,减少被包装物200从该开口110离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通孔50的设置方式、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设置形状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上述压合缝42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的形状、位置和数量。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图5A和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主体10A和一系列设置于该流体缓冲主体10A的流体填充阀20A。该流体缓冲主体10A包括两层流体储存膜11A和12A经由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A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A塑封形成的一流体储存单元13A。该流体储存单元13A具有一流体储存室14A。

该平面塑封缝30A包括一系列分隔缝31A、两条边封缝32A、一主通道密封缝33A、一系列引导缝34A、一系列连接缝35A和一系列接合缝36A。该立体塑封缝40A包括两条侧封缝41A。

如图5A和5B中所示的沿纵向延伸的该流体储存单元13A适合于将其纵向长度对折,而得到如图中所示的高端流体储存单元和低端流体存储单元互相叠合的结构,从而该流体缓冲主体10A形成一前侧壁10a’和一后侧壁10b’。也就是说,该流体缓冲主体10A包括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该侧封缝41A于该流体缓冲主体10A的两侧热封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从而形成具有一开口110A的一容纳腔100A。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底部连接,形成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

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变形实施例的该通孔50A被设置于相邻该流体存储单元13A之间,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该通孔50A被形成于该分隔缝31A,同时该分隔缝31A用于形成可填充流体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A。所以,该分隔缝31A具有一定的宽度,为该通孔50A提供形成空间的同时,不会影响该通孔50A两侧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A的形成。

具体地,于纵向,该通孔50A可以间隔一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A,也可以间隔多个,比如两或三个,数量不等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A。

此外,可以知道的是,由于该通孔50A的形成不会影响该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的填充,所以,在该实施例中,该流体存储单元13A可以使用常见的该流体填充阀20A,无需额外添加如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提到的该阻隔缝37A。

同时,由于该通孔50A的形成不会影响该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的填充,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该通孔50A的设置的位置无需一一对应,制作者使用者可以根据被包装物200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设置位置和大小。而在上述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由于该通孔50的形成影响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流体的填充,制作者或使用者可以优选地将该通孔50所在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充分利用,设置多个相邻的该通孔,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通孔50可以对应重叠。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中,该定位部60A于横向,间隔该通孔50A,即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该定位部60A被间隔地设置于该分隔缝31A,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即在该实施例中,于同一该分隔缝31A,多个该通孔50A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相邻的两该流体存储单元13A之间,多个该通孔50A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同一该分隔缝31A。于同一该分隔缝31A的相邻该通孔50A之间通过该定位部60A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缝38A被间隔地设置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A,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将该流体存储单元13A分成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互通。该间隔缝38使得相邻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相对灵活地变形,使得该流体存储单元13A的变形范围增大,从而使该网式流体存储单元适用的被包装物200的尺寸范围增大。

优选地,该定位部60A和该间隔缝38A统一形成,该平面塑封缝30形成多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A,该间隔缝38A形成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该通孔50A形成于任意两定位部60A之间。优选地,该间隔缝38A和该定位部60A被形成于同一水平线,则该通孔50A的直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纵向上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的长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部60A和该间隔缝38A在这个实施例中实施为平面塑封缝,即在未进行立体塑封时即形成该定位部60A和该间隔缝38A。而在另外的变形中,该定位部60A和该间隔缝38A也可以在立体塑封步骤中进行,也就是说将该流体缓冲主体10A对折以形成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然后通过塑封机形成该立体塑封缝40A和该定位缝38A,在形成该定位缝38A的过程中,如在热封工艺中,该容纳腔100A中设置有耐热阻隔装置,从而避免内侧的流体储存膜,如流体储存膜12A,在对折后其内表面被该定位部60A和该间隔缝38A热封连接,即该定位部60A和该间隔缝38A只热封连接两层该流体储存膜,而不将四层膜热封连接成一体,从而保证连续贯通地形成该容纳腔100A。或者该内侧的流体储存膜内表面贴附于类似该耐热层24的耐热物,从而防止其内表面热封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该通孔50A的形成不占用该流体存储单元13A的形成空间,使得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能够提供缓冲性能的该流体缓冲主体10A增多,为被包装物200提供较好的缓冲。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通孔50A和该定位部60A的设置方式、数量、位置、形状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9至1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主体10B和一系列设置于该流体缓冲主体10B的流体填充阀20B。该流体缓冲主体10B包括两层流体储存膜11B和12B经由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B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B塑封形成的一流体储存单元13B。该流体储存单元13B具有一流体储存室14B。

该平面塑封缝30B包括一系列分隔缝31B、两条边封缝32B、一主通道密封缝33B、一些列引导缝34B、一系列连接缝35B和一系列接合缝36B。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B包括一条侧封缝41B。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沿纵向延伸的该流体储存单元13B适合于在其横向长度上被对折,而得到如图10中所示的两侧的该流体储存单元13B互相叠合的结构,从而该流体缓冲主体10B形成一前侧壁10a”和一后侧壁10b”,并且两者形成两端开口的一个环状侧壁。也就是说,该流体缓冲主体10B包括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该侧封缝41B于该流体缓冲主体10B的对接侧热封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从而形成具有一顶开口110B和一底开口120B的一容纳腔100B。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该顶开口110B和底开口120B相互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该通孔50B被设置于相邻该流体存储单元13B之间,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该通孔50B被形成于该分隔缝31B,同时该分隔缝31B用于形成可填充流体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B。所以,该分隔缝31B具有一定的宽度,为该通孔50B提供形成空间的同时,不会影响该通孔50B两侧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形成。

具体地,于纵向,该通孔50B可以间隔一个该流体存储单元13B,也可以间隔多个,比如两或三个,数量不等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B。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中,该定位部60B于横向,间隔该通孔50B,即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该定位部60B被间隔地设置于该分隔缝31B,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11B和12B。即在该实施例中,于同一该分隔缝31B,多个该通孔50B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相邻的两该流体存储单元13B之间,多个该通孔50B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同一该分隔缝31B。于同一该分隔缝31B的相邻该通孔50B之间通过该定位部60B间隔。

优选地,于纵向上相邻的该定位部60B交错设置,即于纵向上相邻的该通孔50B交错设置,以使得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具有相对活动的空间,避免纵向相邻的流体存储子单元131B被该定位部60B相互连接后,被限制移动,从而阻碍了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针对被包装物200大小和形状的适应性改变。

也就是说,通过该定位部50B和该通孔60B的交错设置,及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纵向间隔,该容纳腔100B形成网式存储透气空间,被包装物200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透气散热,延长被包装物200的保鲜期。相比于冷链运输,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成本更低,经济实惠。此外,该定位部作为应力点,分散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受力,减小所述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破损的可能性。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缝38B被间隔地设置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B,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11B和12B,将该流体存储单元13B分成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相邻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互通。相邻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相对灵活地变形,使得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变形范围增大,从而使该网式流体存储单元适用的被包装物200的尺寸范围增大。

当被包装物200放入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后,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受力趋向于向外变形,该通孔50B趋向于变大,为避免变形的趋向力大于该分隔缝31B的稳固程度,致使该分隔缝31B被撕裂,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破损,相邻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的高端部相邻连接,形成该顶开口110B,即被形成于高端部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之间相邻地连接。

进一步,被形成于高端部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之间该通孔50B的直径的长度最好小于被形成于高端部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的长度。优选地,被形成于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高端部的该通孔50B于纵向上间隔不止一该流体存储单元13B,以保证该顶开口110B的稳固性。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1B的低端部不涉及填充流体的主通道单元15,所以该通孔50B形成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1B的底部并不影响流体的填充和该底开口120B的稳定性。

此外,该通孔50B的交错设置可能会导致部分被形成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底部该通孔50B于该底开口连通,导致部分相邻的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底部相互独立。也就是说,该定位部60B的交错设置会导致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底部间断地连接,即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底部间断地连接。由于该流体存储单元13B的底部相互独立,被形成于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底部的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相对活动的范围增加,致使该底开口120B的直径范围大于顶开口110B的直径范围。

所以,对于体积较大的生鲜产品,例如西瓜或柚子等,可以通过该底开口120B被装入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避免因该顶开口110B的直径过小而无法使用的问题。而且可以在生鲜产品放入该容纳腔100B后,防止其从开口110B滑出。

包装时,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该流体缓冲主体10B可以还没有填充流体,将该包装物从该顶开口110B或该底开口120B放入该容纳腔100B中。然后,将执行流体填充操作,这时流体进入该流体储存室14B,从而该流体储存单元13B被填充有流体,该子流体存储单元131B根据该被包装物200的形状自适应变形,以形成与该包装物品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和大小,该通孔50B为被包装物200提供透气和排热空间。也就是说,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被填充流体后的形状能够匹配被预先设置于该容纳腔100B内的包装物品的形状,从而能够被用于包装不同形状的包装物品,并且能够被用于包装不规则形状的物品。

或者,包装时,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的该流体缓冲主体10B已经被填充流体,该流体储存单元13B被填充有流体。该包装物被从该顶开口110B或该底开口120B放入该容纳腔100B中,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低端部受力趋向于向外变形,并由于自恢复性而和被包装物200贴合,保护被包装物200。相对的,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顶端部受到底端部的驱动,趋向于向内变形,则由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的顶端部形成的该容纳腔100B的该开口110B趋向于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用于包装水果,例如可以是葡萄、苹果、梨、菠萝、桃、西瓜、橙子、桔子、李子、椰子、柚子、石榴、火龙果、芒果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为水果的该包装物品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该流体包装袋还可以应用于包装其他食品如鸡蛋、鸭蛋、鹅蛋、咸蛋、皮蛋等蛋类食品,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灯具、陶瓷制品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定位部60B和该间隔缝38B的设置方式、数量、位置、形状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

可以知道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提到的各项特征可以组合形成其他实施例。比如将该网式流体包装装置沿纵向延伸的该流体储存单元在其横向长度或纵向长度上被对折,形成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或形成一个环状侧壁。该通孔被该分隔缝间隔,即形成于一个该流体存储单元。相应地,该通孔的两侧的该分割线优选为连续的塑封。该定位部被间隔地设置于该流体存储单元,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等连接该流体存储膜和,进而横向地间隔纵向相邻的该通孔。即多个该通孔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相邻的两分隔缝之间,即多个该通孔能够被间隔地设置于同一该流体存储单元。于同一该流体存储单元的相邻该通孔之间通过该定位部间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