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038发布日期:2019-01-15 22:5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运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国内外的车辆运输,一般采用具有可升降的上层平台的运车架。如图1所示,运车架10包括可升降的上层平台11。在运输上层车辆时,可以将上层平台11降低到低位置处,然后将汽车开到上层平台11并进行固定,最后再将上层平台11整体进行举升。

但是,这种运车架由于带有可升降的上层平台,需将整个汽车固定到上层平台上后再整体进行举升,且上层平台为整体结构,故而使得运车架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重量较重,导致对该运车架的搬运以及固定均比较麻烦。另外,常规运车架是放置在标准集装箱内进行运输的,集装箱的内部高度一定,故对于尺寸略大的汽车,上层平台可能会与下层的汽车顶部干涉。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运车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车架,该运车架用于叠放两层车辆。所述运车架包括底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步道平台。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的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的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沿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方向可移动。所述步道平台在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倾斜位置处,所述步道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连接,以使得上层车辆的一端的车轮能够经由所述步道平台移动至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在所述水平位置处,所述步道平台用于支撑下层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通过设置步道平台,步道平台能够在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通过一个步道平台就能满足两层车辆的运输,提高了使用效率,运车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第一车轮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车轮支撑部相连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包括第二车轮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二车轮支撑部相连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立柱。

可选地,所述步道平台包括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在所述倾斜位置,所述第一平台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连接,所述第二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平台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台倾斜。

可选地,所述步道平台的另一端设置有供叉车叉举的叉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底架可拆卸地连接或铰接,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底架可拆卸地连接或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底架,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立柱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底架。

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立柱安装部,所述多个第一立柱安装部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并且/或者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立柱安装部,所述多个第二立柱安装部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运车架还包括滚轮装置,所述滚轮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底架的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运车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外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底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车轮支撑部。

可选地,所述运车架包括将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至竖直方向的第一锁紧装置和将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至竖直方向的第二锁紧装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运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车架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步道平台处于水平位置;

图3为图2中的运车架的另一个侧视示意图,其中,步道平台处于倾斜位置;

图4为图2中的运车架的又一个侧视示意图,其中,步道平台从底架的一端伸出;以及

图5至图18为图2中的运车架的运车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车架100,该运车架100用于叠放两层车辆(例如,上层车辆210和下层车辆220)。图2至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车架100。

如图2所示,运车架100主要包括底架110、第一立柱120、第二立柱130和步道平台140。底架11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可以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并大致位于底架110的两端。具体地,运车架10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立柱120和两个第二立柱130。两个第一立柱120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底架110的两侧,两个第二立柱130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底架110的两侧。步道平台140可拆卸地设置在底架110中。本实用新型的步道平台140在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可移动。

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可以是单根整体的立柱,也可以由多根(例如两根)立柱并排连接在一起,以确保立柱的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00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立柱120与底架110连接。具体地,第一立柱120的底部与底架110连接。底架1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立柱安装部(未示出)。多个第一立柱安装部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由此,第一立柱120能够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安装在底架110的不同位置处,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辆的固定和运输需求。

第二立柱130与底架110连接。具体地,第二立柱130的底部与底架110连接。底架1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立柱安装部(未示出)。多个第二立柱安装部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由此,第二立柱130能够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安装在底架110的不同位置处,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辆的固定和运输需求。

第一立柱120与底架110可拆卸地连接或铰接。第二立柱130与底架110可拆卸地连接或铰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20的底部铰接至底架110,第二立柱130的底部铰接至底架110,使得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能够在搭放在底架110上的折叠位置和与底架110垂直的竖直位置之间转动。由此,当例如返程时,即运车架100不支撑车辆时,可以将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旋转至折叠位置,进而将多个运车架100叠放在一起,以减小运车架100所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分别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底架110。由此,在返程运输时可以将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从底架110上拆卸下来,以节省运车架100所占用的空间。

此外,运车架100包括将第一立柱120固定至竖直方向的第一锁紧装置(未示出)和将第二立柱130固定至竖直方向的第二锁紧装置(未示出)。由此,当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旋转至竖直位置时,第一锁紧装置将第一立柱120锁紧,第二锁紧装置将第二立柱130锁紧。

可选地,第一立柱120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底架110。具体地,第一立柱120能够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固定至底架110。同样可选地,第二立柱130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底架110。第二立柱130能够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固定至底架110。例如,当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分别铰接在底架110上时,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能够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滑动。具体地,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分别与底架铰接的铰链轴(未示出)可以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能够固定在底架110上。

第一立柱12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的第一支撑构件121。具体地,第一支撑构件12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能够支撑并固定上层车辆210的车轮。

更具体地,可以在第一立柱120上设置第一安装构件(未示出),第一安装构件可以连接至第一支撑构件121,使得第一支撑构件121经由第一安装构件连接至第一立柱120。例如,第一安装构件可以套装在第一立柱120上,并且与第一立柱120通过销轴连接。具体地,第一安装构件可以构造为环状圆柱形,在其侧壁上可以设置有一对第一通孔(例如沿轴向方向设置),第一立柱120上可以设置有一对第一安装孔,可以将两个销轴分别插入到第一安装构件的第一通孔和第一立柱120的第一安装孔中,以将第一安装构件安装至第一立柱120,防止第一安装构件相对于第一立柱120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构件121保持在水平方向。

第一支撑构件121沿第一立柱12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例如,第一支撑构件121可以经由第一安装构件沿第一立柱120的高度方向移动。例如,在第一立柱120上沿第一立柱120的高度方向可以设置有多对间隔开的第一安装孔,使得第一安装构件可以通过两个销轴安装在第一立柱120的不同位置处,以此调整第一支撑构件121的安装高度。

进一步,第一支撑构件121包括第一车轮支撑部123和与第一车轮支撑部123相连的第一连接杆122。第一连接杆122连接两个第一立柱120。具体地,第一连接杆12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杆122的两端连接至两个第一立柱120。可选地,第一连接杆12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安装构件,使得第一连接杆122经由第一安装构件安装至第一立柱120上。第一连接杆122可以设置在第一车轮支撑部123的底部。

此外,运车架100还可包括连接件150。连接件150位于第一立柱120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外侧”是指相对于底架110的中心而言,连接件150相对于第一立柱120更远离底架110的中心。连接件150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底架110,连接件150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车轮支撑部123。图2至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连接件150连接至第一车轮支撑部123的端部。通过设置连接件150,能够使得在第一立柱120位于竖直位置时第一车轮支撑部123能够保持在水平方向。

类似地,第二立柱13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的第二支撑构件131。具体地,第二支撑构件13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能够支撑并固定车辆的车轮。更具体地,可以在第二立柱130上设置第二安装构件(未示出),第二安装构件可以连接至第二支撑构件131,使得第二支撑构件131经由第二安装构件连接至第二立柱130,并且第二安装构件能够将第二支撑构件131保持在水平方向。例如,第二安装构件可以套装在第二立柱130上,并且与第二立柱130通过销轴(未示出)连接。具体地,第二安装构件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构件的结构相类似,其构造为环状圆柱形且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第二通孔(例如沿轴向方向设置),第二立柱130上可以设置有一对第二安装孔,可以将两个销轴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构件的第二通孔和第二立柱130的安装孔中,以将第二安装构件安装至第二立柱130,防止第二安装构件相对于第二立柱130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构件131保持在水平方向。

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例如,第二支撑构件131可以经由第二安装构件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移动。例如,在第二立柱130上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可以设置有多对间隔开的第二安装孔,使得第二安装构件可以通过两个销轴安装在第二立柱130的不同位置处,以此调整第二支撑构件131的安装高度。

第二支撑构件131包括第二车轮支撑部133和与第二车轮支撑部133相连的第二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2连接两个第二立柱130。具体地,第二连接杆13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杆132的两端连接至两个第二立柱130。可选地,第二连接杆13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安装构件,使得第二连接杆132经由第二安装构件安装至第二立柱130。第二连接杆132能够贯穿第二车轮支撑部133,并将第二车轮支撑部133固定在水平方向。

如上所述地,步道平台140在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可移动。具体地,如图3中可见,在倾斜位置处,步道平台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以使得上层车辆210的一端的车轮能够经由步道平台140移动至第一支撑构件121。具体地,步道平台140的一端能够搭接在第二连接杆132上。在水平位置处,步道平台140用于支撑下层车辆220。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步道平台140能够沿水平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底架110中。步道平台140的另一端设置有供叉车20叉举的叉槽(未示出)。由此,能够便于叉车20对步道平台140进行叉举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步道平台140包括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平台141和第二平台142。在倾斜位置,第一平台141能够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第二平台14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平台141相对于第二平台142倾斜。图2示出的步道平台140位于水平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一平台141和第二平台142设置在底架110中,并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底架110。例如,底架可以具有两个侧梁和连接两个侧梁的端梁,而在水平位置时,步道平台140可位于两个侧梁之间。端梁和两个侧梁可形成U形结构。由此,步道平台140可以通过底架110的U形结构的端向开口沿平行于侧梁的方向相对于底架110移动。例如图4和图15中所示出的,步道平台140可部分地伸出底架110。

图3示出的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一平台141能够与至第一连接杆122连接。例如,第一平台141的一端能够搭接在第一连接杆122的顶部,或者第一平台141的一端能够与第一连接杆122通过紧固件连接。图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步道平台140还可以沿着底架110的长度方向移动,例如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从底架110的一端抽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步道平台140可以构造为单个整体的平台结构,也就是说步道平台140不包括枢转连接的两部分。当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时,步道平台140的一端能够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步道平台140的另一端能够搭放在底架110上或者搭放在用于放置底架110的地面上,使得步道平台140相对于底架110倾斜,由此方便上层车辆210经由步道平台140移动至第一支撑构件121。

运车架100还包括滚轮装置160。滚轮装置160设置在底架110的底部并位于底架110的靠近第一立柱120的一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需要,在底架110的底部其他位置处也可以设置滚轮装置16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运车架10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3:将步道平台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使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

步骤S105:移动上层车辆210,使得上层车辆210的一端的车轮经由步道平台140移动至第一支撑构件121,上层车辆210的另一端的车轮移动至第二支撑构件131;

步骤S107:将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至预定位置;

步骤S109:移动步道平台140,使得步道平台140位于水平位置;以及

步骤S113:将下层车辆220移动至步道平台1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步道平台140能够在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通过一个步道平台140就能满足两层车辆的运输,该方法简单,提高了使用效率。

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18详细说明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00的方法。下文将以运车架100与集装箱200配合使用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将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垂直连接至底架110;

步骤S103:将步道平台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使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

步骤S104:将运车架100的靠近第一立柱120的端部放置在集装箱200的门端;

步骤S105:移动上层车辆210,使得上层车辆210的一端的车轮经由步道平台140移动至第一支撑构件121,上层车辆210的另一端的车轮移动至第二支撑构件131;

步骤S107:将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至预定位置;

步骤S109:移动步道平台140,使得步道平台140位于水平位置;

步骤S110:将运车架100移动至集装箱200内;

步骤S111:调整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的位置。

步骤S112:将步道平台140移动出底架110,形成搭接在集装箱200的门端的坡道;

步骤S113:将下层车辆220移动至步道平台140;以及

步骤S114:将支撑有下层车辆220的步道平台140移动至上层车辆210的下方。

如图5所示,步道平台140设置在底架110中,此时步道平台140位于水平位置处。第二支撑构件131位于第二立柱130的底部并位于步道平台140的上方。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搭放在底架110上并位于水平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步骤S101中,当需要运输车辆时,将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垂直连接至底架110。具体地,将第一立柱120和第二立柱130向外旋转至竖直位置,并分别固定锁紧。此时,第一支撑构件121位于底架110的上方,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底架110间隔预定的距离,第二支撑构件131位于第二立柱130的底部并搭放在步道平台140上。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步骤S103中,将步道平台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使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具体地,叉车20的叉齿21插入步道平台140的叉槽,将步道平台140向上举起,第二支撑构件131位于步道平台140的上方并随着步道平台140一起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然后,将步道平台140的第一平台141连接(例如搭接)至第一连接杆122,将第二平台142沿着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直到第二平台14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底架110中,此时第一平台141相对于底架110倾斜设置,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处。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04中,将运车架100的靠近第一立柱120的端部放置在集装箱200的门端。具体地,叉车20将运车架100整体叉放在集装箱200的门端位置处,并将运车架100的底架110的一端(例如靠近第一立柱120的一端)搭放在集装箱200的门槛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4可以设置在步骤S101和步骤S103之间。也就是说,先通过叉车20将运车架100的靠近第一立柱120的端部放置在集装箱200的门端。然后,再将步道平台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构件121连接,使步道平台140位于倾斜位置。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05中,移动上层车辆210,使得上层车辆210的一端的车轮经由步道平台140移动至第一支撑构件121,上层车辆210的另一端的车轮移动至第二支撑构件131。具体地,上层车辆210可沿着第一平台141和第二平台142移动至(例如倒车)第一支撑构件121和第二支撑构件131的上方。最后,可使用诸如绳子等的常见的连接件将上层车辆210的后轮固定至第一支撑构件121,并将前轮固定至第二支撑构件131。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107中,将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具体地,可通过叉车20将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上叉举一定高度并固定。此时,第二支撑构件131向上抬起的高度不需要太高,防止将运车架100整体放进集装箱200内时,上层车辆210的顶部会剐蹭到集装箱200(即,与集装箱200干涉)。

如图13所示,在将第二支撑构件131固定后,上层车辆210被第一支撑构件121和第二支撑构件131支撑,此时可解除步道平台140的第一平台141与第一支撑构件121的连接,叉车20将步道平台140叉放至水平位置。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110中,将运车架100移动至集装箱200内。具体地,叉车20将运车架100整体推入到集装箱200内。

继续参照图14,在步骤S111中,调整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具体地,叉车20将第二支撑构件131沿第二立柱130的高度方向向上抬起并调整到预期的高度,使得上层车辆210不会与集装箱200发生干涉,同时上层车辆210的下方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下层车辆且不会与下层车辆220发生干涉,这样便完成了上层车辆210的定位。

如图15所示,在步骤S112中,将步道平台140移动出底架110,形成搭接在集装箱200的门端的坡道。具体地,将步道平台140从底架110的一端伸出,使步道平台140部分地位于箱外,步道平台140形成从地面到集装箱200的集装箱地板之间的坡道。

继续参照图15,在步骤S113中,将下层车辆220移动至步道平台140。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114中,将支撑有下层车辆220的步道平台140移动至上层车辆210的下方。具体地,通过叉车20将步道平台140朝向集装箱200的内侧推至底架110中并固定至底架110,然后将下层车辆220固定至底架110。

如图17所示,叉车20将装载有上层车辆210和下层车辆220的运车架100推进集装箱200内部的前端位置处。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在集装箱200内部放置两个或多个运车架100。图18示例性地示出了在集装箱200内放置有两个运车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通过设置步道平台,步道平台能够在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通过一个步道平台就能满足两层车辆的运输,提高了使用效率,运车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