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11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副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结构,特别是一种前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前副车架为是车辆底盘系统的重要构件,是连接前后车桥的骨架,除了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多个零部件之外,还能够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提高汽车舒适性。

现有的前副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前副车架4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控制臂1,控制臂1设置有前衬套2和后衬套3,前衬套2和后衬套3连接前副车架4。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噪音,依次经左右轮胎、控制臂、前衬套,前副车架,再传导至车身。为了避免前副车架对汽车载荷带来的影响,前副车架设计会尽量减小其自重,通常前副车架的前部中间内凹,两侧外突形成突出部,控制臂的前衬套连接在两侧的突出部上。通过衬套传递来的振动,到达突出部后,经由副车架传递到车身,由于两个突出部彼此独立,因此其两侧振动传递到突出部,不同方向的振动也无法吸收抵消,其降振减燥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给出一种降振减噪效果更好的前副车架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汽车内部空间特别是驾驶室的舒适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分别设置在前副车架左右两侧的两个控制臂,两控制臂均设有前衬套和后衬套,前副车架本体的前方设置有一刚性的阻尼横梁,两控制臂通过后衬套直接与前副车架本体两侧的后部连接,通过前衬套与阻尼横梁的两端连接,阻尼横梁两端的后则与前副车架前端部固连。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前副车架本体前后距离缩短,控制臂的前端的前衬套不再与前副车架本体连接,而是连接在前副车架前方的刚性的阻尼横梁上,通过刚性的阻尼横梁直接将两侧的控制臂的前衬套连接,两侧控制臂传递来的振动直接传递到阻尼横梁上,左右两侧相反方向的振动能够直接吸收抵消,有效减少传导至前副车架的振动,从而降低传递到车身驾驶室的振动及由振动所形成的噪音,提高了车内空间的舒适性,使乘客、驾驶者获得更好的座驾体验。同时,由于其增加阻尼横梁的同时缩短了前副车架本体的前后距离,因此即便增加了阻尼横梁部件,前副车架的整体重量也不会增加,在将阻尼横梁设置为后侧的中部内凹结构时,前副车架整体的重量甚至反而有所减轻,使结构更为轻便,油耗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设计的前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给出的前副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控制臂与阻尼横梁的连接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前副车架本体4的前端后缩,使前后距离缩短,控制臂的前衬套2则整体位于前副车架本体4的前方。在前副车架本体4的前端设置有一刚性的阻尼横梁5,阻尼横梁5的左右两端的下部则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在前副车架的前侧的左右两端部上。阻尼横梁将两侧刚性连接起来,两侧控制臂传递到阻尼横梁的振动,相反方向的能够相互吸收抵消,从而减少到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提升舒适性。

阻尼横梁以截面为槽形为佳,其能够使阻尼横梁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更有利于振动的吸收抵消。

阻尼横梁以前侧平齐而后侧中部内凹为佳,内凹的阻尼横梁与前副车架主体的之间形成空缺,以在保证两侧振动吸收抵消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整个前副车架重量,从而减少自重带来的不良影响。内凹的阻尼横梁结构设置以及缩短了的前副车架本体的前后距离,使得本发明的前副车架整体结构,即便在增加了阻尼横梁部件的情况下,其整体重量也能不增加,甚至反而有所减轻,使结构更为轻便,油耗更低。

阻尼横梁与前副车架本体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固连,如图3,在阻尼横梁与前副车架本体连接处设置由摩擦材料制成的摩擦片6,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很高,从而能够阻碍前副车架本体与阻尼横梁之间的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前副车架本体的前方设置有一刚性的阻尼横梁,两控制臂通过后衬套直接与前副车架本体两侧的后部连接,通过前衬套与阻尼横梁的两端连接,阻尼横梁两端的后则与前副车架前端部固连。所述前副车架结构,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控制臂后,两侧控制臂的反向振动可因阻尼横梁而吸收抵消,从而有效地减少传递到车前架和驾驶室的振动和噪声,提升汽车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波利斯泰纳·弗朗西斯·安东尼奥;任玮;罗四军;林学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瑞利汽车零部件(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1
技术公布日:2017.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