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防折叠装置及具有该卷材防折叠装置的载带封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833发布日期:2019-01-22 21:3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卷材防折叠装置及具有该卷材防折叠装置的载带封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材防折叠装置及具有该卷材防折叠装置的载带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载带(Carrier Tape)是指在一种应用于电子包装领域的带状产品,它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着用于承放电子元器件的孔穴和用于进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载带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贴装工业。它配合卷材(上封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的孔穴中,并通过在载带上方封合卷材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电子元器件在贴装时,卷材被剥离,自动贴装设备通过载带索引孔的精确定位,将口袋中盛放的元器件依次取出,并贴放安装在集成电路板(PCB板)上。

载带封装设备是把散料元器件产品,通过检测、换向、测试等工位后,放入载带中;并抽取卷装的盖带进行封合。现有技术的卷装盖带并无相应的供料装置进行供料控制;载带封装设备需要由高速封装转为低速或停止时,由于惯性作用卷装盖带继续保持高速转动,向外进行供料;供料过量不仅容易污染卷材,还会造成卷材的折叠而不能使用。并且,在替换不良品过程中,由于载带的反转,需要将已经进料至载带上方待封合的盖带退回部分量;然而现有技术的载带封装设备不具备相应的具有载带收容能力的盖带送料装置,导致载带反转时盖带容易折叠影响盖带的二次使用。因此,提供一种供料平稳,供料精确,防折叠效果好,结构紧凑的卷材防折叠装置成为目前务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料精确,防折叠效果好,运行平稳,结构紧凑的卷材防折叠装置及具有该卷材防折叠装置的载带封装设备。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材防折叠装置,用于卷材的送料,其包括卷材供料装置、过渡滑轮、卷材张紧装置、位移传感器及控制装置;所述卷材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的第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卷材的供料;所述过渡滑轮设置于所述卷材供料装置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之间,用于供所述卷材缠绕,并向所述卷材张紧装置供料;所述卷材张紧装置用于向外部设备送料及向所述外部设备收料;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卷材的送料量及收料量;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及所述卷材张紧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材张紧装置包括止动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滑块及导轨;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止动件设置于所述导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中断所述卷材的供料;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端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使所述卷材能够依次绕所述止动件、所述第一滑轮及所述第二滑轮送料。

优选地,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位移测量件及对射式光电开关;所述位移测量件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位移测量件沿所述导轨的导向并排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缝隙间隔设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缝隙位置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止动件包括第三滑轮、止动轮及止动驱动机构;所述止动轮与所述第三滑轮并排设置,并形成有容纳所述卷材的容纳空间;所述止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止动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止动轮向所述第三滑轮运动,以使所述止动轮及所述第三滑轮夹持所述卷材,从而中断所述卷材的供料。

优选地,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止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传动轴及曲柄驱动装置;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机架;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止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二端;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曲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材供料装置包括卷芯限位轴、止料杠杆、止料件及弹性件;所述卷材套设在所述卷芯限位轴上;所述止料杠杆铰接于所述卷芯限位轴的一侧;所述止料件设置于所述止料杠杆的第一端,并插设于所述卷芯限位轴的外周面与所述卷材的卷芯的内周面之间;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止料杠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止料杠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止料件与所述卷芯的内周面相抵持,从而阻碍所述卷芯转动。

优选地,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还包括供料件;所述供料件设置于所述止料杠杆的第二端,用于供所述卷材缠绕,并依次通过所述过渡滑轮及所述卷材张紧装置向外部设备供料,以使所述外部设备可以带动所述止料杠杆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卷芯限位轴设置有第一避让槽,用于在所述止料件背向所述卷芯的内周面运动时容纳所述止料件。

优选地,所述供料件包括供料滑轮及设置于所述供料滑轮位置相对的两端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供料滑轮的外径;所述限位环之间形成用容纳所述卷材的容纳空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载带封装设备,包括卷材防折叠装置,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为上述所述的卷材防折叠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材防折叠装置包括卷材供料装置、过渡滑轮、卷材张紧装置、位移传感器及控制装置;所述卷材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的第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卷材的供料;以避免由于惯性作用导致所述卷材供料过量。所述过渡滑轮设置于所述卷材供料装置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之间,用于供所述卷材缠绕,并向所述卷材张紧装置供料;通过所述过渡滑轮改变所述卷材的拉力方向,进而通过所述卷材的拉力驱动所述卷材供料装置的供料。所述卷材张紧装置用于向外部设备送料及向所述外部设备收料,以形成所述卷材送料的缓冲空间,时刻保持所述卷材的张紧度,防卷材折叠。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卷材的送料量及收料量;以避免送料量大于收料量从而扯断所述卷材。因此,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具有供料精确,防折叠效果好,运行平稳,结构紧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有载带及卷材的载带封装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材张紧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卷材张紧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有卷材的卷材供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有卷材并且除去固定架的卷材供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卷材供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有卷材的卷材供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放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载带封装设备对载带进行替换料的工作原理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载带封装设备对载带进行换料的工作原理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材防折叠装置,用于卷材20的送料,其包括机架10、卷材供料装置6、过渡滑轮17、卷材张紧装置1、位移传感器16及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过渡滑轮17及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的第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卷材20的供料,以避免所述卷材供料过量。所述过渡滑轮17设置于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之间,用于供所述卷材20缠绕,并向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供料。

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用于向外部设备送料及向所述外部设备收料,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可以对所述卷材20送料的缓冲作用,在所述卷材20需要退料时,可以快速收容退回的所述卷材20,并使所述卷材20时刻保持张紧状态。所述位移传感器16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上,用于检测所述卷材20的送料量及收料量。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位移传感器16及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电连接。因此,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折叠效果。

优选地,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包括止动件11、第一滑轮12、第二滑轮13、滑块14及导轨15;所述第一滑轮12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块14上,所述滑块14与所述导轨15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轮12可以沿所述导轨15上下运动,以收容或者释放额外的所述卷材20,形成所述卷材20的送料缓冲;所述止动件11设置于所述导轨15上端的第一侧,用于中断所述卷材20的供料,避免影响所述卷材20的收容;所述第二滑轮13固定设置于所述导轨15上端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使所述卷材20能够依次绕所述止动件11、所述第一滑轮12及所述第二滑轮13送料,以便所述卷材20封合所述载带30。所述供料指由外部设置的卷材盘等供料端向所述止动件11、所述第一滑轮12及所述第二滑轮13提供所述卷材20;所述送料指的是从所述第二滑轮13向所述载带30提供封合所需的所述卷材20。

当所述卷材20送料过量或者需要退回部分所述卷材20时;所述止动轮112中断向所述第一滑轮12及所述及第二滑轮13供料;由于所述第一滑轮12及所述滑块14的重力作用,所述第一滑轮12沿所述导轨15向下端运动;从而收容送料过量或者退回的所述卷材20,使得所述卷材20保持张紧状态,防止所述卷材20折叠影响所述载带30的封合。由于所述第一滑轮12为动滑轮,因此所述第一滑轮12每移动1个单位长度,即可收容或释放2个单位长度的所述卷材20,因此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具有结构紧凑,防折叠效果好的优点。

所述位移传感器16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用于检测所述滑块14的位移量,进而获得所述卷材20的送料量及收料量;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位移传感器16及所述止动件11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位移传感器16检测比较“由于所述载带30反向运动退回所述卷材20的收料量”及“由于所述载带30恢复正向运动释放所述卷材20的送料量”是否相等,从而确保所述止动件11能够及时恢复供料,避免所述卷材20的收料量已经释放完之后所述止动件未及时恢复供料而继续送料,导致所述卷材20被扯断的问题。并且由于所述卷材20的送料量及收料量不同,亦会影响所述载带30的封装良品率。因此,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具有运行稳定,封合良品率高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12的下降可以通过所述滑块14及所述第一滑轮12的重力驱动,也可以通过弹簧或者气缸驱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位移传感器16包括位移测量件16a及对射式光电开关16b;所述位移测量件16a与所述滑块14固定相连,所述位移测量件16a沿所述导轨15的导向并排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缝隙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16b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16b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缝隙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16b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滑轮12移动时,所述缝隙在所述发射器及所述接收器之间移动,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16b产生开关信号,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所述开关信号计数,进而计算并比较所述卷材20的送料量及收料量。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位移传感器16也可以采用拉绳位移传感器16或者电子尺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止动件11包括第三滑轮111、止动轮112及止动驱动机构113;所述止动轮112与所述第三滑轮111并排设置,并形成有容纳所述卷材20的容纳空间;所述止动驱动机构113与所述止动轮112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止动轮112向所述第三滑轮111运动,以使所述止动轮112及所述第三滑轮111夹持所述卷材20,从而中断所述卷材20的供料。因此,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止动驱动机构113包括第一曲柄114、传动轴115及曲柄驱动装置116;所述传动轴115贯穿所述机架10;所述传动轴11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114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止动轮112连接于所述第一曲柄114的第二端;所述传动轴115的第二端与所述曲柄驱动装置116传动连接。通过所述传动轴115的设置,使得所述曲柄驱动装置116位于所述机架10的另一侧,避免所述曲柄驱动装置116与所述第一曲柄114及所述第一滑轮12位于同一侧造成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结构庞大的问题。因此,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曲柄驱动装置116包括第二曲柄117及第一气缸118;所述传动轴1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曲柄117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1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缸118的活塞杆铰接相连;所述第一气缸118的缸体与所述机架10铰接相连。因此,所述曲柄驱动装置116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驱动速度快等优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曲柄驱动装置116也可以是电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曲柄驱动装置116还包括第二弹簧119;所述第二弹簧119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曲柄117的中部,所述第二弹簧119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机架10上的第二弹簧119固定螺丝,所述第二弹簧119固定螺丝位于所述第二曲柄117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118单程推动所述第二曲柄117,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19使得所述第二曲柄117复位回程;从而减少供气管的设置。因此,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118也可以是双程推动所述第二曲柄117往返运动的气缸,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还包括第二气缸21及挡块22;所述挡块22与所述滑块14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气缸21的缸体与所述机架10固定相连,并位于所述挡块22下方;所述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伸出时能够与所述挡块22相抵持。因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推动所述滑块14向上运动;以释放所述卷材20,或者准备收容所述卷材20。

优选地,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还包括第一弹簧23;所述第一弹簧2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导轨15的下端,所述第一弹簧23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14相连。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3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滑轮12可以快速的下降,从而快速的收容所述卷材20,以使所述卷材20时刻保持张紧状态。

请参阅图5至图9,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包括固定架610、卷芯限位轴620、止料杠杆630、止料件631及弹性件632;所述固定架610与所述机架10相连;所述卷芯限位轴620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10上,所述卷材20套设在所述卷芯限位轴620上;所述卷材20的卷芯24的内径大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外径,所述卷芯限位轴620与所述卷芯24之间留有缝隙,以使所述卷芯24可以绕所述卷芯限位轴620转动,便于所述卷材20的供料。

所述止料杠杆630铰接于所述固定架610上,其铰接点611位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一侧;所述止料件631设置于所述止料杠杆630的第一端,并插设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外周面与所述卷材20的卷芯24的内周面之间;所述弹性件632与所述止料杠杆63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止料杠杆630沿第一旋转方向612转动,以使所述止料件631与所述卷芯24的内周面相抵持,从而阻碍所述卷芯2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32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架610的第一弹簧固定点613,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止料杠杆630的第二弹簧固定点614;所述第二弹簧固定点614距离所述铰接点611的位置可调,以获得不同的力臂,从而调节所述止料件631阻碍所述卷芯24转动的阻碍力大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32也可以是橡胶或者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点611位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一侧的下方,所述止料件631位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点613位于所述铰接点611的上方,所述铰接点611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点614与所述止料件631之间;此时,所述弹性件632驱动所述止料杠杆630转动;使得所述止料件631向下运动与所述卷芯24的底部的内周面相抵持以阻碍所述卷芯24的转动;同时所述卷芯24的顶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顶部的外周面相抵持的接触面的摩擦力也会增大,也可以阻碍所述卷芯24的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止料件631也可以置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上方,只需相应地调整所述弹性件632的位置使得所述止料件631向上运动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因此,所述止料件631可以阻碍所述卷材20的转动,从而避免了所述卷材20由于惯性持续转动,不能及时停止供料导致所供应的卷材20过多,易折叠的问题。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具有供料平稳,供料精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还包括供料件633;所述供料件633设置于所述止料杠杆630的第二端,用于供所述卷材20缠绕,并向卷材张紧装置1供料,以使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可以带动所述止料杠杆630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612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止料件631背向所述卷芯24的内周面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向卷材张紧装置1进行供料时,解除所述止料件631对所述卷材20转动的阻碍。

因此,在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需要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进行供料时,卷材张紧装置1带动所述止料杠杆630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解除所述止料件631对所述卷材20转动的阻碍,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能够顺畅地向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进行供料;

在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不需要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进行供料时,所述弹性件632带动所述止料杠杆630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612转动,所述止料件631阻碍所述卷材20转动,从而避免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过量供料。

优选地,所述卷芯限位轴620设置有第一避让槽621,用于在所述止料件631背向所述卷芯24的内周面运动时容纳所述止料件631。因此,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供料件633包括供料滑轮634及设置于所述供料滑轮634位置相对的两端的限位环635;所述限位环635的外径大于所述供料滑轮634的外径;所述限位环635之间形成用容纳所述卷材20的容纳空间。因此,所述供料件633可以避免所述卷材20跑偏,影响所述卷材20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供料件633还包括防脱杆636,所述防脱杆636的外周面与所述供料滑轮634两端的所述限位环635的外周面相抵持,用于阻止所述卷材20从所述容纳空间脱落。因此,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具有供料稳定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还包括第一挡板641及第二挡板642;所述第一挡板641及所述第二挡板642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位置相对的两端,用于阻碍所述卷材20沿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轴向运动。以避免所述卷材20高速转动时由于轴向运动造成的强烈振动的问题。因此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具有供料平稳,噪音小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止料杠杆630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641背离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641设置有第一条形孔643;所述止料件631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卷芯限位轴620与所述卷芯24之间;所述止料件631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一条形孔643贯穿所述第一挡板641,并与所述止料杠杆630相连。因此,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641还设置有第二条形孔644,所述卷芯限位轴620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孔644所在的直线上;所述第二条形孔644用于观测所述卷材20的剩余量。因此,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具有结构紧凑,轻巧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还包括反射式光电传感器645,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645与所述第二条形孔644位置相对设置,用于检测所述卷材20的剩余量。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645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645检测到所述卷材20的剩余量低于预设值时,反馈到所述控制装置,然后由所述控制装置发出警告,提示更换新的卷材20。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及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载带封装设备,包括用于卷材20送料的卷材防折叠装置及用于带动所述卷材20运动的载带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为上述所述的卷材防折叠装置。所述载带封装设备用于封装装载有若干元器件的载带;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用于向所述载带供应卷材,以便于所述元器件的封装。

优选地,所述载带封装设备还包括载带轨道2、上料机构(图中未示出)、检测装置3、取放料装置4、封合装置5及卷材供料装置6;所述载带轨道2与所述机架10固定相连,用于引导载带30的沿所述载带轨道2的导向运动;

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载带轨道2的第一工位2a的一侧,用于将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一工位2a处的载带30上;

所述载带驱动装置与所述载带3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载带30沿所述载带轨道2的导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待测元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工位2a运动到所述载带轨道2的第二工位2b,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载带30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载带30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卷材20的运动。

所述检测装置3设置于所述载带轨道2的所述第二工位2b的上方,用于采集随所述载带30运动至所述第二工位2b处的所述待测元件的图像,并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与预存图像相匹配;

所述取放料装置4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2b的上方,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b处的所述待测元件取出,并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2a处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二工位2b处的载带30上;

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设置于所述载带轨道2的第三工位2c的上方,用于向所述第三工位2c的所述载带30提供所述卷材20;

所述封合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位2c的上方,用于将所述卷材20封合在所述载带30上。由于所述卷材的材质不同,所以所述卷材20的封合方式可以是通过所述封合装置5施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卷材的热熔胶熔化压合在载带的封合面上实现封合。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封合装置5的压辊施加连续的压力,使卷材的压敏胶粘合在载带上。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的一侧,用于向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供应所述卷材20。

优选地,所述取放料装置4包括平行四边形机构31、第三气缸32及末端执行器33;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31包括基座34、第三曲柄35、第四曲柄36及连杆37;所述第三曲柄35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座34的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三曲柄35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连杆37的第二铰接点;所述第四曲柄36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座34的第三铰接点,所述第四曲柄36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连杆37的第四铰接点;具体地,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及所述第四铰接点在垂直于其铰接旋转轴轴向的同一平面上的投影连线始终能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三气缸32与所述第三曲柄35相连;所述末端执行器33与所述连杆37相连,用于取放料;所述第三气缸32驱动所述第三曲柄35绕所述第一铰接点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31的变形,以使所述连杆37移动,所述连杆37移动过程中其工作姿态保持不变。由于所述第三气缸32可以快速地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所以与所述连杆37相连的所述末端执行器33可以始终保持工作姿态不变,快速的从第一极限位置移动到第二极限位置。避免了采用电机驱动,所述电机频繁正反转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所述载带封装设备具有取放料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三曲柄35包括延伸臂38及第一杆体39,所述第一杆体39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一端延伸设置有所述延伸臂38;所述第三气缸32与所述延伸臂38铰接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曲柄35运动。通过所述延伸臂38的设置避免了所述第三气缸32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31的相互碰撞干涉。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述载带封装设备的对载带30进行封装的工作原理的步骤如下:

S1、控制所述上料机构将待测元件放入第一工位处2a的载带30上;

所述待测元件为待检测的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开关、继电器、接插件等电子元件,所述载带30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待测元件的孔穴和用于进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经检测合格的所述待测元件放入所述孔穴后,由所述卷材20封合所述孔穴,从而将经检测合格的所述待测元件封装成带。本步骤中,所述上料机构将所述待测元件放入所述载带30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孔穴内。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待测元件也可以是纽扣等其它可容纳于所述载带30的孔穴的零部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S2、控制所述载带30带动所述待测元件及用于封合所述载带30的卷材20沿第一方向运动。

由于所述待测元件置于所述载带30的孔穴内,因此所述载带30的运动可以带动所述待测元件运动;由于在封合所述载带30时,所述卷材20已经与所述载带30黏合,因此所述载带30的运动可以带动所述卷材20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载带30的长度方向平行。

S3、控制检测装置3采集随所述载带30运动至第二工位处2b的所述待测元件的图像;

当采集所述图像后,控制存储器储存记录所述图像,所述图像可以用于追溯查询的数据,还可以用于后期进行机器学习的样本数据库,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S4、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与预存图像相匹配;

具体地,提取所述存储器储存的所述图像及所述预存图像,并进行特征比较匹配;所述预存图像,为预先采集的包含所述待测元件正确极性特征、正确姿态特征、待测元件外形特征、字符特征等比较样本。

S5、当判定不匹配时,控制取放料装置4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所述待测元件取出,并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载带30上。

即当所述待测元件存在反极性、反料、侧料、破料或字符缺失等异常情况时,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将存在异常情况的所述待测元件取出,并替换为刚上料到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测元件。

通过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取放料装置4的独立设置,以将上料与替换料工艺分解细化;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在替换存在异常情况的所述待测元件的同时,可以控制所述上料机构为所述载带30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孔穴进行上料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上料机构需要兼职替换料机构的功能,导致生产效率低及设备结构复杂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载带封装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结构简单及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优选地,所述控制取放料装置4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所述待测元件取出,并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载带30上包括:

S51、控制所述载带30中断运动,驱动所述取放料装置4取出第二工位处2b的所述待测元件,并将所述待测元件转运至弃料盒;

为更清楚的理解本步骤,假设此时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孔穴为第一孔穴,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孔穴为第二孔穴;所述第一孔穴承载的待测元件为第一元件,所述第二孔穴承载的待测元件为第二元件。则本步骤实现了将位于所述第二孔穴的经判定为存在异常情况的所述第二元件取出并转运至所述弃料盒。

具体地,所述第一元件是由所述上料机构持续向所述第一工位处2a进行上料操作新放入的待测元件。

S52、控制止动件11中断所述卷材20的供料;具体地,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18的活塞杆伸出并保持,从而控制所述止动件11中断所述卷材20的供料。

S53、控制所述载带30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并通过所述位移传感器16记录卷材张紧装置1释放所述卷材20的第一长度;控制所述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伸出并保持;以便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更顺畅,更快速地释放所述卷材20。以使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测元件运动到所述第二工位处2b,然后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取出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

具体地,本步骤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取出的待测元件是新放入的待测元件。因此,本步骤通过所述载带30的运动将所述第一孔穴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位处2b,从而实现了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检测的所述第一元件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位处2b,并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将所述第一元件从所述第一孔穴取出。

然后控制所述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收缩并保持;准备收容退回的所述卷材20。

S54、控制所述载带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第二预设距离,并通过所述位移传感器16记录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收容所述卷材20的第二长度;

S54a、判断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是否相等;

S54b、当判定相等时,控制所述止动件11恢复所述卷材的供料;具体地,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18的活塞杆收缩,从而控制所述止动件11恢复所述卷材20的供料。

S54c、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将所述取放料装置4所取出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载带30上;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相等。此时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自动收容退回的所述卷材20。

S54d、当判定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不相等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载带封装设备停止工作,并发出警报信号。

因此,本步骤通过所述载带30的运动将所述第一孔穴移动回所述第一工位处2a,所述第二孔穴移动回所述第二工位处2b;并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将所述第一元件放入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第二孔穴内,从而实现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经判定为存在异常情况的待测元件替换为新放入的待测元件。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54的所述控制所述载带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第二预设距离后,还包括:S55、控制所述上料机构继续将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载带30上。

为更清楚的理解本工作原理,假设本步骤所述的待测元件为第三元件。则本步骤S55运行后,所述第一孔穴承载的待测元件为第三元件。因此,本步骤通过将所述第三元件放入所述第一孔穴内,实现对所述步骤S53中从所述第一孔穴内取出的所述第一元件的补充。从而实现了生产的可持续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原理还包括:在所述检测装置3采集随所述载带30运动至第二工位处2b的所述待测元件的图像的过程中,所述载带30相对所述检测装置3处于运动状态。

优选地,所述工作原理还包括:S50、当判断所述图像与所述预存图像相匹配时,控制所述载带30保持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工位处2b未出现存在异常情况的待测元件时,由于此时所述载带30可以保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高速运动,并且每个所述孔穴经过所述第一工位处2a,所述上料机构都会将新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孔穴内。所述第一工位处2a与所述第二工位处2b之间的载带区间包含的若干个所述孔穴均具有待测元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载带封装设备可以高速的生产;即使过程中出现存在异常情况的待测元件,也可以快速的进行替换料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的所述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载带30上后,还包括:

S3a、控制所述检测装置3采集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的图像;

即控制所述检测装置3采集所述第一元件的图像。

S4a、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与所述预存图像相匹配;

即判断所述第一元件是否为存在异常情况的待测元件。

S5a、当判定不匹配时,控制所述取放料装置4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取出,并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处2a的待测元件放入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载带30上;

即将所述第一元件替换为所述第三元件,从而实现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经判定为存在异常情况的待测元件再次替换为新放入的待测元件。

S5b、当判断匹配时,控制所述载带30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因此,在每次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经判定为存在异常情况的待测元件替换为新放入的待测元件之后都需要进行再次检测,直到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不存在异常情况,所述载带30才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持续生产。

优选地,所述工作原理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3a中的所述检测装置3采集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的图像的过程中,所述载带30相对所述检测装置3处于静止状态。以确保每个经过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均经过所述检测装置3检测,从而确保每个经过所述第二工位处2b的待测元件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材防折叠装置包括卷材供料装置6、过渡滑轮17、卷材张紧装置1、位移传感器16及控制装置;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的第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卷材20的供料;以避免由于惯性作用导致所述卷材20供料过量。所述过渡滑轮17设置于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之间,用于供所述卷材20缠绕,并向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供料;通过所述过渡滑轮17改变所述卷材20的拉力方向,进而通过所述卷材20的拉力驱动所述卷材供料装置6的供料。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用于向外部设备送料及向所述外部设备收料,以形成所述卷材送料的缓冲空间,时刻保持所述卷材20的张紧度,防卷材折叠。所述位移传感器16设置于所述卷材张紧装置1上,用于检测所述卷材20的送料量及收料量;以避免送料量大于收料量从而扯断所述卷材。因此,所述卷材防折叠装置具有供料精确,防折叠效果好,运行平稳,结构紧凑的优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卷材防折叠装置及具有该卷材防折叠装置的载带封装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