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2590发布日期:2018-12-05 19:3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吊顶。



背景技术:

电梯吊顶是电梯轿厢装饰的一部分,同时会实现部分基本功能需求,例如:照明、通风等,特殊情况下还需满足如空调、摄像头等客户订制需求。目前电梯轿厢吊顶可分为两种:简易吊顶和装饰吊顶。简易吊顶就是轿厢结构轿顶,结构简单但是样式单一;装饰吊顶则是另外安装在轿厢结构轿顶下,结构稍复杂但是装饰性强。

现有的电梯吊顶如果中间发光面相对四周下凸有一定距离,同时整个吊顶的厚度受限时,吊顶四周的装饰板的厚度和前后边框的厚度就很薄;相当于整个中间下凸吊顶的重量及左右装饰板的重量全部都压在前后边框上;另外左右装饰板的内翻边有一定的高度也会限制前后边框不能做的很厚;上述几种情况的存在,导致现有电梯吊顶容易出现前后边框变形,甚至出现中间发光面的四周的装饰面下榻,拼接处漏光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吊顶,通过对拼接部位的结构改进,提高强度,避免吊顶的形变、下塌,且拼接处不漏光,安装灵活性高。

一种电梯吊顶,包括:

两条相对布置的边框;

位于两条边框之间且环形布置的四块装饰板,各装饰板与边框的连接部位均采用折弯方式相互贴靠连接;

连接在环形内缘的支撑框,该支撑框设有与四块装饰板搭置固定的外翻边以及内翻边;

搭置在支撑框内翻边上的透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采用多个部件组装的方式,增加安装灵活性,且便于后期维护。

支撑框的两处翻边设计加强了框体自身强度,降低形变概率,且可通过外翻边将电梯吊顶的支撑框以及透光板等中间结构重量转接至四块装饰板上,实现装饰板与边框同时受力支撑,以分散受力的方式降低边框和四块装饰板的形变概率,避免出现使用过程中装饰面下榻的情况,且可增加电梯吊顶中间下凸发光面面积,且外翻边可覆盖支撑框与四块装饰板之间的拼接缝,保证接缝处不漏光,提升电梯吊顶的整体美观度。

不仅如此,各装饰板与边框的连接部位均采用折弯方式,进一步提高相应部位的强度,连接部位采用相互贴靠的方式可较少接缝处的漏光。

装饰板与边框中,两者在贴靠部位可以是任意一者处在内侧,而作为优选,边框的相应部位处在内侧,则贴靠部位的间隙可通过装饰板的板面进一步遮挡,减少漏光,贴靠部位可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根据强度需求调整具体连接点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四块装饰板包括:

相对布置且固定在两边框之间的两块第一装饰板;

相对布置且位于两块第一装饰板之间的两块第二装饰板,各第二装饰板的相对两侧边通过相应的连接片与对应侧的第一装饰板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装饰板与相应侧边框连接的一侧设有直立的端头折弯部;

所述第一装饰板处在环形内缘的一侧设有内折弯部,该内折弯部上带有平置的第一横折部;

所述边框包括直立延伸部、横向延伸部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延伸部;

所述边框的直立延伸部与第一装饰板的端头折弯部相互贴靠固定;

所述边框的横向延伸部叠置固定在第一装饰板的第一横折部上。

每条边框与第一装饰板其中一侧的连接处具有两个固定面,故电梯吊顶整体而言,两边框与两第一装饰板之间共有八个固定面,可避免吊顶中间结构以及装饰板的重量集中作用在边框上,还可充分利用边框的抗折弯性能,以实现电梯吊顶中四块装饰板以及边框的分散受力,提高对中间结构重量的承受能力,避免电梯吊顶发生形变。

作为优选,所述内折弯部以及第一横折部这两者与端头折弯部之间留有避让间隙,所述边框的直立延伸部延伸入该避让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边框的直立延伸部经由所述避让间隙延伸至邻近第一装饰板所在平面。

避让间隙增加了边框直立延伸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边框抗折弯强度。由于装饰板一端与边框均有两个固定面,故避让间隙的设置对装饰板的抗折弯强度,以及装饰板和边框之间的连接几乎无影响。

作为优选,第一装饰板处在环形外缘的一侧设有外折弯部,该外折弯部上带有平置的第二横折部;

所述边框的横向延伸部以及过渡延伸部均设有处在边框端部的避让缺口,该避让缺口与第二横折部的相应端相适应。

避让缺口既可保证边框在安装时不与第一装饰板的第二横折部干涉,还可在长度方向上延长边框直立延伸部的长度,进一步提高边框的抗形变能力。

作为优选,第一装饰板的第二横折部与第一装饰板的端头折弯部之间留有操作间隙。

操作间隙的保留可保证第一装饰板翻边折弯时不受折弯刀具干涉。

作为优选,第二装饰板与相应侧边框连接的一侧设有直立的外折弯部;

第二装饰板处在环形内缘的一侧设有内折弯部,该内折弯部上带有平置的第三横折部;

所述边框的直立延伸部与第二装饰板的外折弯部相互贴靠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一侧与第一装饰板的第一横折部搭置固定,另一侧与第二装饰板粘结固定。

采用连接片将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做进一步的连接,既增强了装饰板的局部强度,又可避免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拼接处漏光。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的外翻边与第一装饰板的第一横折部,以及第二装饰板的第三横折部搭置固定;

所述透光板的外周搭置在支撑框的内翻边上。

作为优选,所有装饰板的底面相互平齐,所述透光板在高度方向低于各装饰板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针对拼接部位进行改进,提高强度,避免吊顶的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吊顶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第一装饰板其中一侧与边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第一装饰板另一侧与边框的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第一装饰板与第二装饰板拼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连接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连接片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梯吊顶组装后仰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装饰板;2、第二装饰板;3、边框;4、连接片;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透光板;8、避让间隙;9、直立延伸部;10、操作间隙;11、过渡延伸部;12、外折弯部;13、横向延伸部;14、第一平置面;15、内凹面;16、第二平置面;17、避让缺口;18、长缺口;19、端头折弯部;20、第一上翻部;21、第一横折部;22、第二上翻部;23、第二横折部;24、第三横折部;25、第三上翻部;26、内翻边;27、外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梯吊顶,包括两条相对布置的边框3;两条边框3相互平行对正,在两条边框3之间环形布置有四块装饰板。

四块装饰板包括相对布置且固定在两边框3之间的两块第一装饰板1,以及相对布置且位于两块第一装饰板1之间的两块第二装饰板2。

环形内缘安装有支撑框,支撑框为矩形框,包括两块第一支撑板5和两块第二支撑板6组装形成,该支撑框设有与四块装饰板搭置固定的外翻边27以及内翻边26;内翻边26上搭置有封闭环形内部区域的透光板7。

本实施例中,为增加电梯吊顶的整体安装灵活度,支撑框由两块第一支撑板5和两块第二支撑板6拼接而成。在其他实施应用中,支撑框也可为一体结构,以提高装置集成度。

电梯吊顶组装后装饰板的底面相互平齐,透光板7在高度方向低于各装饰板的底面,形成中间下凸发光面。

结合图3,图4,图5,各第二装饰板2的相对两侧边通过相应的连接片4与对应侧的第一装饰板1相固定。

第一装饰板1与相应侧边框3连接的一侧设有直立的端头折弯部19;

第一装饰板1处在环形内缘的一侧设有内折弯部,包括:与第一装饰板1所在平面垂直的第一上翻部20,以及与第一上翻部20顶缘相连且水平布置的第一横折部21;

第一装饰板1处在环形外缘的一侧设有外折弯部,包括:与第一装饰板1所在平面垂直的第二上翻部22,以及与第二上翻部22顶缘相连且水平布置的第二横折部23;

第一装饰板1的内折弯部以及第一横折部21这两者与端头折弯部19之间留有避让间隙8;

第一装饰板1的第二横折部23与第一装饰板1的端头折弯部19之间留有操作间隙10。

第二装饰板2与相应侧边框3连接的一侧设有直立的外折弯部12;

第二装饰板2处在环形内缘的一侧设有内折弯部,包括:与第二装饰板2所在平面垂直的第三上翻部25,以及与第三上翻部25顶缘相连且水平布置的第三横折部24。

如图6所示,边框3包括直立延伸部9、横向延伸部13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延伸部11;本实施例中,边框3的过渡延伸部11采用倒“L”型,使边框整体构成如图6所示形状,以增加边框的抗折弯强度。在其他实施应用中,边框3的过渡延伸部还可采用直线、曲线以及其他形状的折线。

如图3所示,边框3的直立延伸部9与第一装饰板1的端头折弯部19相互贴靠固定;边框3的横向延伸部13叠置固定在第一装饰板1的第一横折部21上。

如图4所示,边框3的直立延伸部9延伸入第一装饰板1的避让间隙8中,且边框3的直立延伸部9经由避让间隙8延伸至邻近第一装饰板1顶面。

边框3的横向延伸部13以及过渡延伸部11均设有处在边框端部的避让缺口17,该避让缺口17与第一装饰板1的第二横折部23的相应端相适应。

边框3的直立延伸部9与第二装饰板2的外折弯部12相互贴靠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可以与实施例1结合,作为进一步改进:

如图5所示,第一装饰板1和第二装饰板2之间采用连接片4进行连接,连接片4一侧与第一装饰板1的第一横折部21搭置固定,另一侧与第二装饰板2粘结固定。

本实施例中,连接片4截面采用如图7所示的“Z”字型结构,如图3、图7、图8所示,连接片4具有第一平置面14以及第二平置面16所示的两个平置面,其中第二平置面16与第一装饰板1的第一横折部21搭置固定,第二平置面16一端设有长缺口18,该长缺口18在固定时与边框3的横向延伸部13相适应,从而避免边框3与连接片4在安装时相互干涉;连接片4的第一平置面14与如图5所示的第二装饰板2的内凹面15粘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第一装饰板1与第二装饰板2的局部加强以及避免两者接缝处漏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可以与实施例1~2中的至少一者相结合,作为进一步改进:

如图2所示,支撑框中的第一支撑板5与第二支撑板6均设有外翻边27与内翻边26,支撑框的外翻边27与第一装饰板1的第一横折部21,以及第二装饰板2的第三横折部24搭置固定;透光板7的外周搭置在支撑框的内翻边26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装方法可以为:将两块第一支撑板5和两块第二支撑板6组装形成环形支撑框;将四块装饰板组成一个环形框,保持可微调状态;将支撑框固定到环形框中,保持可微调状态;将两条边框3相对放置并依次与四块装饰板固定;利用4块连接片4将需要连接的第二装饰板2以及第一装饰板1相互固定;将透光板7放在支撑框中间,完成组装,组装后如图9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