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877发布日期:2019-02-11 00:1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锭滚筒除残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纱锭滚筒有纸板件和金属件两种,其中工厂内周转自用的纱锭滚筒多为金属件。纱锭滚筒作为纺纱的载体,纺纱缠绕在纱锭滚筒上,来实现纺纱的便捷运输;但是由于滚筒的表面光滑,纺纱和滚筒表面接触是无法有序的排列在滚筒上,导致纺纱和滚筒的表面的贴合部分排序杂乱,导致不能顺畅的将这部分的纺纱从滚筒上输出;在实际操作中纺纱和滚筒表面的贴合部分会被弃用掉,具体的操作工序为将纺纱输出,在无法顺畅输出纺纱时,将滚筒取下,利用尖锐物件将滚筒上的残余纺纱划断,达到纱锭滚筒表面无残纱的备用要求,以便于下次的便捷使用。

在上述操作工序全部依靠人工逐个操作完成,效率受制于人工,无法跟上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需求,现在的做法是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需要专门匹配2到3名工人负责对纱锭滚筒进行除残纱操作。

因此自动化除去纱锭滚筒上的残纱是具有现实需求;通过输送带和限位组件将纱锭滚筒固定并运输,来为后续除纱提供基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位于输送带的上方,用来实现对运动过程中的纱锭滚筒作用,来熔断位于纱锭滚筒上缠绕的残纱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结构简单、对残纱加热且熔断残纱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包括

机架,为框架形结构,且机架上设置有长槽;

输送带,为闭环结构,位于所述机架的长槽内,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组件,用于固定纱锭滚筒;

加热组件,包括

底座,和所述机架连接;

支架,所述支架为弯折型,一端和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

调节杆,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和支架连接;

固定基座,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连接;

电热丝,位于所述纱锭滚筒的中部上方,且所述电热丝的水平面投影宽度小于纱锭滚筒的中部长度;所述电热丝的两端连接所述固定基座的底面;

电源线,依次贯穿支架、调节杆以及固定基座,且所述电源线的末端连接所述电热丝,用于实现对电热丝的加热;

其中,机架上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和输送带连动,用于驱动输送带循环转动,使得和加热组件正下方对应的输送带位置不断改变,使得加热组件不断的对运动过加热组件正下方的纱锭滚筒加热,实现对纱锭滚筒上缠绕的残纱起熔断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基座的长度小于电热丝的长度,用于避免固定基座和纱锭滚筒的两侧端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基座的底面设置有聚热罩,且所述电热丝和固定基座的连接部位于所述聚热罩内,用于聚集热量,减少热量不必要的损耗。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支架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支架上下自由运动,用于在电热丝和纱锭滚筒触碰时,调节杆受力向上运动,避免电热丝的损坏;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和支架接触,所述弹簧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接触,用于为调节杆的向上运动提供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基座和调节杆的下端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基座外设置有紧固件,用于固定固定基座相对调节杆的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贯穿通孔,且所述调节杆的顶端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防止调节杆向下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顶端部设置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上连接设置有调高件,所述调高件的顶面和所述调节杆的顶端部接触,用于通过调高件和螺纹座的配合,来调节调节杆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调高件的顶面设置有缓冲垫,所述位于调高件和调节杆的顶端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丝的下底边为直边。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丝的加热温度在80~120度之间,所述电热丝和纱锭滚筒中部顶端的距离为0.3~1厘米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丝相对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倾斜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加热组件位于输送带的上方,用来实现对运动过程中的纱锭滚筒作用,来熔断位于纱锭滚筒上缠绕的残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动力组件;3、输送带;4、限位组件;5、纱锭滚筒;6、加热组件;61、底座;62、支架;621、螺纹座;63、调节杆;631、弹簧;632、调高件;633、顶端部;634、缓冲垫;64、固定基座;641、紧固件;65、聚热罩;66、电热丝;67、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到图4所示:

一种纱锭滚筒的残纱熔断机构,包括

机架1,为框架形结构,且机架1上设置有长槽;

输送带3,为闭环结构,位于所述机架1的长槽内,所述输送带3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组件4,用于固定纱锭滚筒5;

加热组件6,包括底座61,和所述机架1连接;支架62,所述支架62为弯折型,一端和所述底座61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输送带3的上方;调节杆63,位于所述输送带3的上方,且所述调节杆63的上端和支架62连接;固定基座64,位于所述输送带3的上方,且所述固定基座64和所述调节杆63的下端连接;电热丝66,位于所述纱锭滚筒5的中部上方,且所述电热丝66的水平面投影宽度小于纱锭滚筒5的中部长度;所述电热丝66的两端连接所述固定基座64的底面;电源线67,依次贯穿支架62、调节杆63以及固定基座64,且所述电源线67的末端连接所述电热丝66,用于实现对电热丝66的加热;

其中,机架1上设置有动力组件2,所述动力组件2和输送带3连动,用于驱动输送带3循环转动,使得和加热组件6正下方对应的输送带3位置不断改变,使得加热组件6不断的对运动过加热组件6正下方的纱锭滚筒5加热,实现对纱锭滚筒5上缠绕的残纱起熔断作用。

所述固定基座64的长度小于电热丝66的长度,用于避免固定基座64和纱锭滚筒5的两侧端发生干涉。所述固定基座64的底面设置有聚热罩65,且所述电热丝66和固定基座64的连接部位于所述聚热罩65内,用于聚集热量,减少热量不必要的损耗。所述固定基座64和调节杆63的下端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基座64外设置有紧固件641,用于固定固定基座64相对调节杆63的角度。

所述调节杆63相对于支架62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63相对于支架62上下自由运动,用于在电热丝66和纱锭滚筒5触碰时,调节杆63受力向上运动,避免电热丝66的损坏;所述调节杆63上套设有弹簧631,所述弹簧631的上端和支架62接触,所述弹簧631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64接触,用于为调节杆63的向上运动提供阻力。

所述支架6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63贯穿通孔,且所述调节杆63的顶端部633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防止调节杆63向下运动。所述支架62相对于所述调节杆63的顶端部633设置有螺纹座621,所述螺纹座621上连接设置有调高件632,所述调高件632的顶面和所述调节杆63的顶端部633接触,用于通过调高件632和螺纹座621的配合,来调节调节杆63的高度。所述调高件63的顶面设置有缓冲垫634,所述位于调高件632和调节杆63的顶端部之间。

所述电热丝66的下底边为直边。所述电热丝66的加热温度在80~120度之间,所述电热丝66和纱锭滚筒5中部顶端的距离为0.3~1厘米之间。所述电热丝66相对于输送带3的运动方向倾斜设置。

工作原理:纱锭滚筒5通过输送带3向前运动,加热组件6设置在纱锭滚筒5的运动路径上方,通过电热丝66通电加热,来熔断纱锭滚筒5中部上缠绕的残纱,当残纱被一直线熔断后,残纱整体和纱锭滚筒5之间的缠绕关系解除,残纱从熔断时两侧向下自然脱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文中所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仅仅便于理解,并非是对产品实际使用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