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舷外机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2667发布日期:2019-03-30 09:4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舷外机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只,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舷外机搬运车。



背景技术:

目前将四冲程舷外机从船上卸下来往家搬运时,大都是先将舷外机固定在一个具有二个轮子的推车上,再拖动拖车将舷外机搬运到汽车面前,然后将舷外机从推车拆下,最后将舷外机塞进汽车后备箱。由于现有的推车体积较大,无法将该推车连同舷外机一起塞进汽车后备箱,因此搬运过程非常繁琐,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舷外机搬运车,无需拆卸,可直接将其连同舷外机一起塞进汽车后备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体式舷外机搬运车,包括车轴,枢设在所述车轴两端的车轮,靠近两个所述车轮内侧的所述车轴上分别固设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固设朝向内侧的悬臂梁,两个所述悬臂梁的内端固设开口朝向所述悬臂梁的U形梁,在所述U 形梁的连板处铰接一个与其形状相同的U形压板,所述U形梁和U形压板之间能够夹持舷外机的挡涡板,所述U形梁和U形压板的开口槽能够容舷外机的轴筒穿越;所述连板的下方中部固设方管,所述方管内插入T形支腿;还包括一个T 形手把,所述T形手把包括横杆,固接在横杆中部的竖杆,所述横杆的两端枢设滚轮,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固设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固接木板,所述木板能被舷外机托架上的夹紧螺栓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U形压板的侧面固设卡爪,所述U形梁的相应位置固设与所述卡爪配合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方管上开设螺孔,所述螺孔内配合设置能够锁定所述T形支腿的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U形梁的上表面、所述U形压板的下表面设置缓冲垫。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高度大于等于舷外机螺旋桨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取分体式结构,利用舷外机本身作为车身的一部分,体积最小化且无需拆卸,可直接将其连同舷外机一起塞进汽车后备箱。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T形手把外且U形梁与U形压板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T形手把外且U形梁与U形压板抵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T形手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如下:

请参照图所示,一种分体式舷外机搬运车,包括车轴1,枢设在所述车轴1两端的车轮2,靠近两个所述车轮2内侧的所述车轴上分别固设立柱3,两个所述立柱3的上端分别固设朝向内侧的悬臂梁4,两个所述悬臂梁4的内端固设开口朝向所述悬臂梁4的U形梁5,在所述U形梁5的连板51处铰接一个与其形状相同的U形压板6,所述U形梁5和U形压板6之间能够夹持舷外机的挡涡板,所述U形梁5和U形压板6的开口槽能够容舷外机的轴筒穿越;所述连板51的下方中部固设方管7,所述方管7内插入T形支腿8;还包括一个T形手把10,用于拉动舷外机;所述T形手把10包括手能够握持的横杆101,固接在横杆中部的竖杆102,所述横杆101的两端枢设滚轮103,滚轮方便将舷外机往后备箱狭小空间内推送时降低阻力。所述竖杆102的另一端固设连接板104,所述连接板 104的外侧固接木板105,所述木板能被舷外机托架上的夹紧螺栓夹持。所述U 形压板6的侧面固设卡爪52,所述U形梁5的相应位置固设与所述卡爪52配合的卡扣61。便于将舷外机的挡涡板固定在所述U形梁5和U形压板6之间。所述方管7上开设螺孔,所述螺孔内配合设置能够锁定所述T形支腿8的螺钉9。所述U形梁5的上表面、所述U形压板6的下表面设置缓冲垫,防止对舷外机的挡涡板造成机械损伤并且固定牢固。所述立柱3的高度大于等于舷外机螺旋桨的直径。尽可能降低整体高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