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面板丝印烘干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2726发布日期:2019-03-15 20:0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面板丝印烘干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固化加热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手机触摸屏或其他可视面板进行外观丝印烘干的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现在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手机类电子产品,因此高质量的手机类电子产品成为了各厂家和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其中:屏幕面板是手机类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丝印是屏幕面板生产时不可或缺的工序,手机触摸屏及其它可视面板的外观效果要经过丝印以及喷涂、刷涂等工艺,然后进行烘干固化,并再次进行丝印、喷涂、刷涂及烘干固化多道工序,目前,用于其烘干固化的固化炉多采用电加热隧道烘干固化炉,其进料端和出料端基本都是设计成敞开式的,然而,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固化炉存在有如下问题:

1、由于在操作中,放置有可视面板的料盘都是被按序放置在输送带上,然后由输送带带动从固化炉的入口进入,并通过输送带的运转再将料盘依次送出固化炉出口,而固化炉就在此过程中对输送带上的可视面板进行烘干固化,因此,必须要设计较长的固化炉炉体,以满足对可视面板进行烘干固化的时间要求,这样就势必要增加固化炉的整体长度,从而造成固化炉整体占地面积较大,不但不便于管理,而且还会相应的增加生产成本;

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出炉后的可视面板温度较高,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才能将其从料盘中取出,因此,为了对出炉后的可视面板进行冷却和周转,通常都是配备多个料架,并将刚出炉的放置有可视面板的料盘放在料架上,利用料架来搁置料盘以冷却和周转,但是,这要求生产场地必须提供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和周转这些料架,同时,这些料架即使在非使用状态时,也会占用较多的面积和空间,从而给管理方带来相应的麻烦和不便;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够采用让料盘由设置在固化炉进料端端面下部的进料口进入炉内,然后通过设置在固化炉炉内的相应的顶托机构使进入炉内的料盘依次重叠码放,即多个料盘被摞在一起形成垛状,从而使多个料盘能够以垂直重叠的状态在固化炉内进行烘干固化,然后再通过设置在固化炉炉内相应的提升机构对料盘垛进行逐步提升,使料盘垛最上层的料盘逐一对应设置在固化炉出料端端面上部的出料口,然后就能够通过出料口将与其对应着的料盘逐一拉出,这样不仅使进入固化炉的料盘能够形成先进先出的出入炉顺序,使料盘垛中上下层料盘在固化炉炉内的烘干固化时间相对一致,确保了可视面板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极大的缩短了固化炉的炉体长度,相应的减少生产成本;

然而,采用上述设计结构时,由于现有技术中却没有能够与上述设计结构配套使用的,便于从炉壁上部的出料口逐个拉出料盘的拉料装置,以及便于对取出的料盘进行冷却的传输装置,因此,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上述设计结构无法得以应用,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便于从设置在固化炉出料端炉壁上部的出料口处逐个取出料盘,并对料盘进行冷却传输,且同时能够减小固化炉生产空间及占地面积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面板丝印烘干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所述的装置不但能够便于从出料口逐个取出料盘,而且还能够对料盘进行冷却传输,且同时还能够达到减小固化炉生产空间及占地面积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视面板丝印烘干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拉料机构和料盘输送机构;所述的拉料机构为一组设置在气缸固定架内的由气缸带动,且水平对应固化炉出料口的夹持结构,该夹持结构在气缸带动下进入固化炉时处于张开状态,且准确的对应固化炉内料盘垛最上层料盘的两侧,该夹持结构在气缸带动下退出固化炉时处于闭合状态,且稳定的对应夹持料盘垛最上层料盘;所述的料盘输送机构包含对应位于固化炉出料口端外侧的竖式循环输送架,以及对应位于固化炉炉底下方的水平循环输送架;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包含两条同步循环转动的输送链条,这两条输送链条的内侧分别均设有多个一一对应的撑托架,该撑托架用于撑托对应的料盘的两外侧翻边;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的上端与拉料机构中的气缸固定架的内侧对应连接,其两条输送链条的循环最高点高于气缸固定架,且不与气缸固定架中的气缸及夹持结构接触;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的下端与水平循环输送架的一端对应相交,该水平循环输送架的另一端对应位于固化炉进料端的外侧下部;所述的水平循环输送架包含一条循环转动的输送带,这一条输送带对应位于两输送链条之间的位置,且竖式循环输送架的两条输送链条的循环最低点低于水平循环输送架的输送带上部面。

进一步,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的两输送链条的下端转轴与水平循环输送架中的输送带对应端的转轴设为共轴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水平循环输送架的输送带对应位于竖式循环输送架的两输送链条之间,且竖式循环输送架两输送链条下端的驱动转轴的轴身中部通过至少两个轴承与水平循环输送架输送带对应端的空心筒转轴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拉料机构包含气缸固定架、无杆气缸和顶料气缸;所述的气缸固定架为设置在固化炉出料口外侧的框架结构,其架体内中段下部位置设有与固化炉出料口平行的固定板,该固定板的板面对称贯穿固定有四个直线轴承,且位于内侧的两个直线轴承与位于外侧的两个直线轴承对应呈上下两层水平面排列;所述的固定板上方对应呈十字交叉状设有一无杆气缸,该无杆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气缸固定架的对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的无杆气缸的动块下部面通过一平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对应位于固定板远离出料口的一侧,且与两直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直线轴与固定板上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两直线轴承对应连接,且两直线轴的另一端端头均设有对应固化炉出料口的挂钩头;所述的顶料气缸的尾端对应与固定板中部固定连接,顶料气缸头端的伸缩杆杆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该第二连接板的板面与另外两直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该两直线轴与固定板上位于第二水平面的两直线轴承对应连接,且该两直线轴的另一端均设有对应固化炉出料口的抵触头;位于固定板第一水平面的两直线轴与位于第二水平面的两直线轴之间的垂直间距与料盘外翻边的厚度匹配。

进一步,所述的气缸固定架设有用于分别监测控制无杆气缸和顶料气缸行程的感应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料盘输送机构与四直线轴对应固化炉出料口的四个端头垂直对应。

进一步,所述的拉料机构包含气缸固定架、限位气缸、直线轴承、拉料气缸和顶料气缸;所述的气缸固定架为设置在固化炉出料口外侧的框架结构,其架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的设置有限位气缸、拉料气缸和顶料气缸;所述的限位气缸缸身下部面依次对应固定连接有直线轴承、拉料气缸和顶料气缸,且限位气缸的伸缩杆端头与气缸固定架对应出料口一端的内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直线轴承与一直线轴对应连接,该直线轴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气缸固定架的两侧面固定连接,且直线轴的轴线与出料口的轴线垂直对应;所述的拉料气缸的伸缩杆端头至少均匀水平的分出两个挂钩头,所述的顶料气缸的伸缩杆端头至少均匀水平的分出两个抵触头,拉料气缸和顶料气缸的伸缩杆端头均对应固化炉的出料口,且两杆之间的垂直间距与料盘外翻边的厚度匹配。

进一步,所述的料盘输送机构与顶料气缸和拉料气缸的伸缩端端头垂直对应。

进一步,所述的气缸固定架设有用于分别监测控制限位气缸、拉料气缸和顶料气缸行程的感应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拉料机构与固化炉出料口的炉门控制机构之间设有连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装置设有整体数控系统。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视面板丝印烘干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不但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而且易于制造,便于操作;所述的装置采用在固化炉外设置用于夹持取出对应出料口的料盘的拉料机构,其能够将对应出料口的单个料盘逐一拉出,从而满足了在缩短固化炉炉体长度的基础上,将组成料盘垛的料盘逐一全部拉出的取料要求;同时,所述装置还采用与拉料机构配套的料盘传输机构,其能够对拉料机构拉出的料盘进行边下降边冷却的操作,从而不但不需要再使用料架进行放置冷却,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操作现场料架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保障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最终达到相应降低使用方整体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所述拉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所述拉料机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料盘输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气缸固定架;2、固化炉;3、出料口;4、料盘垛;5、竖式循环输送架;6、水平循环输送架;7、输送链条;8、撑托架;9、输送带;10、驱动转轴;11、空心筒转轴;12、固定板;13、直线轴承;14、无杆气缸;15、动块;16、第一连接板;17、直线轴;18、挂钩头;19、顶料气缸;20、第二连接板;21、抵触头;22、限位气缸;23、拉料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5所述的可视面板丝印烘干固化炉用出料冷却传输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拉料机构和料盘输送机构;所述的拉料机构为一组设置在气缸固定架1内的由气缸带动,且水平对应固化炉2出料口3的夹持结构,即便于利用夹持结构将料盘水平的取出,避免料盘发生倾斜;该夹持结构在气缸带动下进入固化炉2时处于张开状态,且准确的对应固化炉2内料盘垛4最上层料盘的两侧,该夹持结构在气缸带动下退出固化炉2时处于闭合状态,且稳定的对应夹持料盘垛4最上层料盘;即拉料机构中的气缸动作,能够使夹持结构每次延伸进入固化炉2时,都能够稳定的对应位于料盘垛4最上层的料盘两侧,并在收缩闭合后将这个料盘稳定的夹持着拉出固化炉2,当拉出的料盘对应位于料盘输送机构的上方时,气缸动作使夹持结构松开,让拉出的料盘平稳的落在料盘输送机构上,并被料盘输送机构传送至下一工序,然后,气缸会再次延伸进入固化炉2,夹持拉取出下一个料盘,并依此类推至将所有料盘逐个拉出;

为了在拉取料盘时同步启动固化炉2的出料口3炉门,避免出料口3炉门的开启影响到料盘的拉取速度,能够在拉料机构和固化炉2的出料口3炉门控制机构之间设置相应的连动装置,从而能够利用连动装置在夹持结构延伸进入炉内时以适配的速度启动炉门,保障夹持结构能够平稳的对应料盘,然后在夹持结构复位收缩时再以适配的速度关闭炉门,从而保障固化炉2炉内的热量不会由出料口3处过多向外散失。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拉料机构能够设置成多种结构形态,例:

1、结合图3,所述的拉料机构包含气缸固定架1、无杆气缸14和顶料气缸19;所述的气缸固定架1为设置在固化炉2出料口3外侧的框架结构,其架体内中段下部位置设有板面与固化炉2出料口3端面平行的固定板12,该固定板12的板面对称贯穿固定有四个直线轴承13,且相对位于内侧的两个直线轴承13与相对位于外侧的两个直线轴承13对应呈上下两层水平面排列,即四个直线轴承13分别固定在固定板12上,且两个对应在上层水平排列,另两个对应在下层水平排列,其能够根据需要来设置内侧的两个直线轴承13在上层,还是外侧的两个直线轴承13在上层;所述的固定板12上方对应与固定板12呈十字交叉状设置一无杆气缸14,该无杆气缸14的两端分别与气缸固定架1的对应两侧固定连接,即无杆气缸14能够和与四个直线轴承13配套的直线轴17对应平行;所述的无杆气缸14的动块15下部面通过一平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6,该第一连接板16对应位于固定板12远离出料口3的一侧,且与两直线轴17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直线轴17与固定板12上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两直线轴承13对应连接,且两直线轴17的另一端端头均设有对应固化炉2出料口3的挂钩头18,即无杆气缸14动作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板16来回动作,并同时同步的带动第一水平面的两根直线轴17以其对应的直线轴承13为支点来回移动,从而达到操作挂钩头18来回进出固化炉2出料口3的目的;

所述的顶料气缸19的尾端对应与固定板12中部固定连接,顶料气缸19头端的伸缩杆杆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0,即顶料气缸19的伸缩杆对应位于远离固化炉2出料口3的位置;所述的第二连接板20的板面与另外两直线轴17的一端固定连接,该两直线轴17与固定板12上位于第二水平面的两直线轴承13对应连接,且该两直线轴17的另一端均设有对应固化炉2出料口3的抵触头21,即顶料气缸19动作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20来回动作,并同时同步的带动第二水平面的两根直线轴17以其对应的直线轴承13为支点来回移动,从而达到操作抵触头21来回进出固化炉2出料口3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所述的抵触头21用于均匀的对应抵触固化炉2内料盘垛4最上层料盘的外侧盘外壁,所述的挂钩头18用于均匀的对应勾挂固化炉2内料盘垛4最上层料盘的内侧盘外缘,因此,由顶料气缸19带动的抵触头21和由无杆气缸14带动的挂钩头18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对应夹持料盘的夹持结构,即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能够在各自气缸的带动下进入固化炉2,并对应位于料盘垛4的正上方,此时,通过提升机构将料盘垛4提起,使最上层的料盘对应位于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之间,然后通过顶料气缸19的伸出动作使抵触头21对应顶在最上层料盘的外侧盘外壁,再通过无杆气缸14的收缩动作使挂钩头18对应勾挂在最上层料盘的内侧盘外缘,当料盘垛4最上层的料盘被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共同稳定的夹持住时,提升机构反向动作,使料盘垛4下移,使料盘垛4与其最上层的料盘分离开,然后再操作顶料气缸19和无杆气缸14同步后移,使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同步退出固化炉1,从而利用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的共同夹持将料盘水平拉出;

当顶料气缸19和无杆气缸14同步后移到位时,被其带动的四直线轴17的四个端头同步退出固化炉2的出料口3,且这四个端头之间的料盘能够正好垂直对应料盘输送机构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即料盘被拉至位于气缸固定架1下部的料盘输送机构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正上方时,顶料气缸23和无杆气缸19分别动作使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分别脱离料盘,同时,在两条输送链条7的循环转动下,能够通过同一水平面相对应的两撑托架8将料盘托起,随着输送链条7的转动将料盘带离拉料机构并传送至下一工序,然后,顶料气缸19和无杆气缸14再同步靠近固化炉2的出料口3,并再次使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延伸进入固化炉2,对应下一个料盘,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至固化炉2内构成料盘垛4的所有料盘被逐个拉出;在此期间,由于顶料气缸19和无杆气缸14分别带动的两个水平面上的直线轴17之间的垂直间距与料盘外翻边的厚度匹配,因此,在拉动料盘时,由顶料气缸19带动的抵触头21能够对应抵触着料盘的外侧面,且同时撑托着料盘该外侧盘缘的下部面,而无杆气缸14带动的直线轴17轴身能够对应贴在该料盘的上部面,且直线轴17带动的挂钩头18能够对应勾挂着料盘的内侧盘缘,即料盘内外侧盘缘的上下面都被稳定的夹持着,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料盘被拉出时的平稳性;此外,能够在气缸固定架1上设置用于分别监测控制无杆气缸14和顶料气缸19行程的感应控制装置,即通过感应控制装置来监测无杆气缸14和顶料气缸19的行程,并同步发送相应信号来控制两气缸的动作,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无杆气缸14和顶料气缸19的动作行程准确到位;

2、结合图4,所述的拉料机构包含气缸固定架1、限位气缸22、直线轴承13、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所述的气缸固定架1为设置在固化炉2出料口3外侧的框架结构,其架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的设置有限位气缸22、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所述的限位气缸22缸身下部面依次对应固定连接有直线轴承13、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且限位气缸22的伸缩杆端头与气缸固定架1对应出料口3一端的内侧面中部固定连接,而直线轴承13与一直线轴17对应连接,该直线轴17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气缸固定架1的内外两端侧面固定连接,且直线轴17的轴线与出料口2内外两侧面之间的轴线呈上下垂直对应,即限位气缸22的伸缩杆伸出时,该伸缩杆的端头能够对应抵触气缸固定架1接近出料口3的侧面,使限位气缸22带着直线轴承13、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沿直线轴17的轴身同步移动,从而远离出料口3,当限位气缸22的伸缩杆收缩时,因该伸缩杆端头与气缸固定架1相应侧面是固定连接的,因此限位气缸22能够带着直线轴承13、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沿直线轴17的轴身同步移动,从而接近出料口3;

所述的拉料气缸23的伸缩杆端头至少均匀水平的分出两个挂钩头18,这些挂钩头18用于均匀的对应勾挂固化炉2内料盘垛4最上层料盘的内侧盘外缘,所述的顶料气缸19的伸缩杆端头至少均匀水平的分出两个抵触头21,这些抵触头21用于均匀的对应抵触固化炉2内料盘垛4最上层料盘的外侧盘外壁,同时,由于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的伸缩杆端头均对应固化炉2的出料口3,因此,由拉料气缸23带动的挂钩头18和由顶料气缸19带动的抵触头21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对应夹持料盘的夹持结构,即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能够在各自气缸的伸缩杆的带动下通过出料口3进入固化炉2,并对应位于料盘垛4的正上方,此时,通过提升机构将料盘垛4提起,使最上层的料盘对应位于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之间,然后通过顶料气缸19的伸出动作使抵触头21对应顶在最上层料盘的外侧盘外壁,再通过拉料气缸23的收缩动作使挂钩头18对应勾挂在最上层料盘的内侧盘外缘,当料盘垛4最上层的料盘被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共同稳定的夹持住时,提升机构动作,使料盘垛4下移,让料盘垛4与最上层的料盘分离开,然后再通过限位气缸22带动直线轴承13、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沿直线轴17同步后移,使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同步由出料口3退出固化炉2,从而利用抵触头21和挂钩头18的共同夹持将料盘水平拉出;

当限位气缸22带动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同步后移到位时,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的伸缩端端头被其带动着退出固化炉2的出料口3,且这些端头之间的料盘能够正好垂直对应料盘输送机构的竖式循环输送架,即料盘被拉至位于气缸固定架1下部的料盘输送机构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正上方时,限位气缸22停止,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分别动作使挂钩头18和抵触头21分别脱离料盘,同时,在两条输送链条7的循环转动下,能够通过同一水平面相对应的两撑托架8将料盘托起,随着输送链条7的转动将料盘带离拉料机构并传送至下一工序,然后,限位气缸22再带动拉料气缸23和顶料气缸19同步靠近固化炉2的出料口3,两气缸的伸缩杆再次延伸进入固化炉2,对应下一个料盘,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至固化炉2内构成料盘垛4的所有料盘被逐个拉出;在此期间,由于顶料气缸19和拉料气缸23的伸缩杆之间的垂直间距与料盘外翻边的厚度匹配,因此,在拉动料盘时,抵触头21能够对应抵触着料盘的外侧面,且同时撑托着料盘该侧盘缘的下部面,而拉料气缸23的伸缩杆杆身能够对应贴在料盘的上部面,且该伸缩杆带动的挂钩头18能够对应勾挂着料盘的内侧盘缘,即料盘内外侧盘缘的上下面都被稳定的夹持着,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料盘被拉出时的平稳性。

结合图2和5,所述的料盘输送机构包含对应位于固化炉2出料口3端外侧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以及对应位于固化炉2炉底下方的水平循环输送架6;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包含两条同步循环转动的输送链条7,这两条输送链条7的内侧分别均设有多个向内延伸的,且呈一一对应状的撑托架8,该撑托架8用于撑托对应的料盘的两外侧翻边,即便于利用这些在能够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一对应的两个撑托架8将料盘平稳的托起并进行相应的输送作业;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8的上端与拉料机构中的气缸固定架1内侧对应连接,其两条输送链条7的循环最高点高于气缸固定架1,且不与气缸固定架1中的气缸及夹持结构接触,从而利于通过输送链条7上的撑托架8将料盘稳定的撑托带离拉料机构,即两输送链条8分别位于气缸固定架1中夹持结构的对应两侧,当其循环转动时,两输送链条7内侧的,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对应的两个撑托架8能够平稳的托起被夹持结构拉取出的料盘外翻边,并随着两输送链条7的继续转动,托着料盘的撑托架8能够继续运行至最高点,从而将料盘带离拉料气缸23的夹持结构,然后在两输送链条7的继续转动下,平稳的带着料盘下降至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下端,并在此下降的过程中达到对料盘进行冷却传输的目的;

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下端与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一端对应相交,该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另一端对应位于固化炉2进料端的外侧下部,即竖式循环输送架5中的两输送链条7能够将料盘撑托着下降送至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输送带9上,再由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输送带9将料盘送至固化炉2的进料口端,从而使料盘形成一个循环的传送回路,达到了循环重复使用料盘的目的;所述的水平循环输送架6包含一条循环转动的输送带9,这一条同步输送带9对应位于两输送链条7之间的位置,且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两条输送链条7的循环最低点低于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输送带9的上部面,从而在交接撑托料盘时,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输送带9能够平稳的撑托住由竖式循环输送架5中两输送链条7带下来的料盘底面,并将料盘带离竖式循环输送架5,在实际操作中,只需将水平循环输送架6输送带9的转速调整到合适速度,使其与两输送链条7中的对应位于相邻两水平面的两组撑托架8之间的间距适配,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水平循环输送架6和竖式循环输送架5在交接着撑托料盘时不会相互影响了;

根据需要,能够将所述的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两输送链条7的下端转轴与水平循环输送架6中的输送带9对应端的转轴设为共轴结构,即由于输送带9是位于两输送链条7之间的,因此其能够在同一根转轴的带动下同时转动;或者,将所述的水平循环输送架6的输送带9对应位于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两输送链条7之间,同时将竖式循环输送架5两输送链条7下端的驱动转轴10的轴身中部外壁通过至少两个轴承与水平循环输送架6输送带9对应端空心筒转轴11的内壁对应连接在一起,即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两输送链条7下端的驱动转轴10的轴身中部对应与至少两个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同时由于水平循环输送架6中的输送带9对应端的转轴为空心筒轴11,因此其能够固定套接在上述轴承的外圈上,这能够使水平循环输送架6输送带9的空心筒转轴11相应限位在竖式循环输送架5两输送链条7的驱动转轴10轴身上,并且空心筒转轴11和驱动转轴10还能够在轴承的作用下分别转动,而不会相互影响,即竖式循环输送架5的两输送链条7在驱动转轴10的带动下转动时,水平循环输送架6中的输送带9在其另一端驱动轴的带动下,其与输送链条7的驱动转轴10处于对应端的空心筒转轴11只是被动的绕轴承转动,因此驱动转轴10和空心筒转轴11各自的转动互不影响,这不但极大的简化了竖式循环输送架5和水平循环输送架6相交端之间的结构,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保障竖式循环输送架5中两输送链条7和水平循环输送架6中输送带9各自的稳定运行;

根据需要,为了便于进行整体操作,所述的出料冷却传输装置能够设置相应的整体数控系统,即通过整体数控系统来全面的操作所述出料冷却传输装置的整体自动化运行,从而不但确保了所述出料冷却传输装置的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同时也能够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未对其进行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