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2715发布日期:2019-03-15 20:0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吊挂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



背景技术:

服装、家纺生产过程从大的方面来分通常包括裁剪、缝制、后整等工序,这些大的工序间通常通过输送线连通实现自动传输。由于现实生产中各工序之间产能无法做到绝对平衡,因此在工序物料输送时往往都会设置中间暂存线,用于物料周转和调度。中间暂存线一般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在输出口处又设有阻挡机构,用于控制物料有序放行。

目前,用于大件(如床单、被套、窗帘)的暂存线输出口都是采用的普通阻挡机构,由于大件物料吊挂后蓬松较大,在输出口相邻二载具有相互缠绕的现象,无法将相邻的载具大间距的隔离开,时常导致载具卡在输出口,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并发明了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为了解决将二个相邻的载具大间距的隔离开,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现发明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包括两个载具阻挡机构100和至少一个满站机构200,所述满站机构200设置于所述两个载具阻挡机构100之间;按照载具运行方向,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通过连接杆8与满站机构200活动连接;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与下方的驱动组件连接。

所述载具阻挡机构100包括固定座1、挡杆2、转动杆3、切换块4;所述挡杆2与转动杆3之间连接有切换块4,所述挡杆2与转动杆3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1上;所述固定座1、挡杆2、切换块4、转动杆3构成四连杆机构。

所述上、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结构相同;利用四连杆结构联动的特点,所述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是靠满站机构的压杆驱动的,所述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通过气缸5的活塞杆带动挡杆2而运动。

所述挡杆2的中部设有第一挡杆转轴2-1,所述第一挡杆转轴2-1安装在固定座1的第一固定座转轴孔1-1中,所述挡杆2可绕第一挡杆转轴2-1转动;所述挡杆2的右端设有第二挡杆转轴2-2,所述第二挡杆转轴2-2安装在切换块4左端的第一切换块转轴孔4-1中;所述转动杆3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杆转轴3-1,另一端设有第二转动杆转轴3-2,所述第一转动杆转轴3-1安装在固定座1的第二固定座转轴孔1-2中,所述第二转动杆转轴3-2安装在切换块4右端的第二切换块转轴孔4-2中;所述切换块4的中部设有倾斜向下导向槽4-3。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5、Y形接头6、导向轴7,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Y形接头6,所述Y形接头6的顶端安装有导向轴7,所述导向轴7位于所述导向槽4-3中;通过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控制挡杆2的运动,从而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

所述满站机构200包括2个转臂10、压杆9、固定座1;所述转臂10、压杆9、固定座1整体成平行四边形,压杆9为平行四边形的上边,固定座1为平行四边形的下边,2个转臂10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侧边;利用四连杆结构的特点,使设备运行顺畅。

所述转臂10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臂转轴10-1、第二转臂转轴10-2;所述第一转臂转轴10-1与压杆9铰接、所述第二转臂转轴10-2与固定座1铰接;所述转臂10与固定座1的连接点位于固定座1的底部。

所述连接杆8的两端设有连接杆转轴8-1;所述一端的连接杆转轴8-1与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切换块4上的第三切换块转轴孔4-4相配合;另一端的连接杆转轴8-1与下游的满站机构200的压杆9上的压杆转轴孔相配合,所述连接杆8主要起了连接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和下游的满站机构200的作用,可以让载具顺畅的在轨道上运行。

所述固定座1内设有U型的安装腔,所述载具阻挡机构100、满站机构200和连接杆8均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美观的同时,也能保持设备的安全和稳定,保持整个设备运行顺畅。

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载具阻挡机构之间大间距的间隔开,始终只有一个载具进入满站机构,然后被依次有序的放行,从而避免暂存线输出口载具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剖去固定座前侧壁)

图2、本实用新型的载具阻挡机构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阻挡状态)

图3、本实用新型的载具阻挡机构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放行状态)

图4、本实用新型图2的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满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切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机构和运动实现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的工作的:

一种大间距载具阻挡装置,包括两个载具阻挡机构100,两个载具阻挡机构100之间设有满站机构200。按照载具运行方向,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通过连接杆8与满站机构200活动连接;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与下方的驱动组件连接。两个载具阻挡机构100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满站机构200,相邻的满站机构200通过连接杆8连接。通过调节满站机构的安装个数,从而调节两载具阻挡机构的间隔距离,进而调节被载具阻挡机构阻挡的载具之间的间距。

所述载具阻挡机构100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截面呈U型。固定座1内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中转动的安装有挡杆2和转动杆3,所述挡杆2与转动杆3之间连接有切换块4;所述固定座1、挡杆2、切换块4、转动杆3构成四连杆机构。

所述挡杆2的中部设有第一挡杆转轴2-1,第一挡杆转轴2-1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的第一固定座转轴孔1-1中,所述挡杆2可以绕第一挡杆转轴2-1转动。挡杆2的左端为挡头,右端为连接部,该连接部上设第二挡杆转轴2-2,所述第二挡杆转轴2-2安装在切换块4左端的第一切换块转轴孔4-1中。所述转动杆3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杆转轴3-1,另一端设有第二转动杆转轴3-2,所述第一转动杆转轴3-1安装在固定座1的第二固定座转轴孔1-2中,所述第二转动杆转轴3-2安装在切换块4右端的第二切换块转轴孔4-2中。所述切换块4的中部设有倾斜向下导向槽4-3。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Y形接头6,Y形接头6的顶端安装有导向轴7,导向轴7位于导向槽4-3中。当气缸的活塞杆上下运动时,并且连接在活塞杆上的Y形接头顶端的导向轴与切换块的导向槽相配合运动,从而使四连杆机构运动。当气缸向上伸出时,四连杆机构以第一挡杆转轴2-1和第一转动杆转轴3-1为基点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挡杆的挡头逆时针转动,收入固定座的安装腔中,最终放行载具。当气缸向下收缩时,连杆机构以第一挡杆转轴2-1和第一转动杆转轴3-1为基点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挡杆的挡头顺时针转动伸出固定座,起到阻挡载具的作用。

所述满站机构200包括转臂10、压杆9、固定座1,整体成平行四边形。其中,压杆9为平行四边形的上边,固定座1为平行四边形的下边,转臂10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侧边。转臂10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臂转轴10-1、第二转臂转轴10-2,转臂10通过第一转臂转轴10-1、第二转臂转轴10-2分别与压杆9、固定座1铰接,转臂10与固定座1的连接点位于固定座的底部。

其中一个转臂10具有向外伸出的感应头10-3。转臂10上还设置有弹簧定位柱10-4,弹簧11插在所述弹簧定位柱10-4上,弹簧11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接触。可在其中一个转臂10上安装弹簧11,也可以在两个转臂10上都安装弹簧11。弹簧11的作用主要是让压杆9顺利复位,其弹力不可太大,以空载具能可靠将压杆压下为宜。

数据采集元件12具有一凹槽,凹槽位于感应头10-3的运动轨迹上,感应头10-3向下移动时会插入凹槽内。数据采集元件12可以根据需要替换为微动开关等。数据采集元件12的工作过程与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13501661中所述的工作过程相类似:

转臂10的感应头10-3进入数据采集元件12的凹槽中,数据采集元件12检测到感应头10-3,如果所述满站机构200上没有载具停留,载具很快通过压杆9,失去载具的重力,在弹簧11的弹簧力作用下,转臂10、压杆9和连接杆8恢复到初始位置,由于感应头10-3进入数据采集元件以及离开数据采集元件的时间很短,数据采集元件将这一信息上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满站机构200上没有载具停留;如果所述满站机构200上有载具停留,则载具停留在压杆上,感应头一直位于数据采集元件中,感应头位于数据采集元件中的时间较长,数据采集元件12将这一信息上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满站机构200上有载具停留。

通过设置数据采集元件12,可以控制最下游的衣架阻挡机构有序放行载具,从而控制整个设备中载具运行的节奏。

当该大间距载具阻挡机构具有多个满站机构100时,只需要在其中一个满站机构100上设置一个数据采集元件12即可,最好是设置在离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最近满站机构200上。

在转臂10和固定座1之间还需设置限位结构,该限位机构为设置在固定座左端的限位柱1-4,当转臂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利用限位结构限制转臂的转动,避免转臂过度转动,限位结构的设置方式是本领域常用设置方式。

连接杆8的两端设有连接杆转轴8-1,左端的连接杆转轴8-1与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切换块4上的第三切换块转轴孔4-4相配合;右端的连接杆转轴8-1与下游的满站机构200的压杆9上的压杆转轴孔相配合,从而使满站机构200与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进行联动。当满站机构200上没有载具停留时,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档杆2收入固定座1中,可使载具进入并通过满站机构200;当满站机构200上有衣架停留时,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档杆2伸出固定座1,对来自其上游的载具进行阻挡。

当设置有多个满站机构200时,在满站机构200的压杆9的二端留有与连接杆8铰链的安装孔,通过连接杆8的连接实现多个满站机构200的动作联动。当载具在运行方向运行到第一个压杆9上时,载具重力克服弹簧11的弹簧力使转臂10顺时针方向转动,压杆9下移。此时通过连接杆8将旋转力传递到下一个满站机构200的压杆9和转臂10,使其做相同的运动,依次类推,此机构可根据需要做任意控制长度,方便灵活。其余控制原理与单个的满站机构200控制装置相同。

固定座1与载具运行主轨连接,其余零件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1的外侧上设有卡扣1-3,用于固定座1与载具运行导轨之间的卡接。

在暂存线为了存放多个载具,载具阻挡机构100可设置为多个,除最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与驱动组件连接,其他的载具阻挡机构100对应与其下游的满站机构200连接。

现结合图2,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所述满站机构200上没有载具停留,满站机构200的压杆9抬起,所述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挡杆2收入固定座1;所述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挡杆2伸出固定座1对载具进行阻挡;

载具经过所述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进入所述满站机构200,此时满站机构200的压杆9下压,所述上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挡杆2上抬对上游的载具进行阻挡,进入所述满站机构200载具继续前行至所述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处进行停留;

所述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放行时,气缸5向上运动,所述下游的载具阻挡机构100的挡杆2收入固定座1对停留在满站机构上的衣架进行放行;放行后,气缸5复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