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式电梯门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2745发布日期:2019-06-13 11:2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防撞式电梯门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门套,特别涉及一种防撞式电梯门套。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梯门套的结构中,使用金属、石材等做成装饰板,并利用膨胀螺栓或粘接剂将装饰板直接固定至墙体。因为电梯门套必须要适应具体的建筑结构,因此一般要在建筑现场对金属、石材等进行加工,并安装固定到墙体。墙体一般由水泥或砖瓦构成,而且墙面不平整,使得将金属或石材装饰板安装至墙体的操作困难,因而这样的安装方式存在耗费工时的缺点。

为了提高电梯门套的安装效率,缩短工时,出现了一种改进型的电梯门套。在这种改进型的电梯门套中,采用了金属型材制成的骨架部。在安装电梯门套时,先把骨架部固定到墙体,然后把装饰板固定到骨架部。由于骨架部是采用型材制成的,所以只需要简单地将型材切割成预定的尺寸,就可以在现场组成骨架部,因此能够节省大量的工时。

骨架部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快速地固定至墙体,或者可以快速地将骨架部焊接至墙体中的金属件(例如电梯的金属框架或者墙体中的钢筋)。由于骨架的金属表面平整光滑并且容易与制成装饰板的金属或石材等材料牢固地粘接,因而在将装饰板粘接到骨架部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工时。

但是这种改进型的电梯门套在防撞性能方面仍存在改进的余地。

电梯门套的装饰板可以根据其朝向分为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其中,正向装饰板是与电梯门面向相同方向的装饰板,侧向装饰板是在电梯门口的门框左右两侧的装饰板并且大致与电梯门垂直。经过大量的统计,发现电梯门套最常受到撞击的部位是左右立柱部中的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尤其是在采用了骨架部的上述改进型的电梯门套中,为了便于批量化制造骨架部,往往将骨架部的水平方向宽度设计为比装饰板窄,因而在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容易出现不能得到骨架部的支撑的情况,此时的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更容易在受到撞击时发生破坏。

在有些电梯门套中,会特意将左右两侧的侧向装饰板设计成斜向外扩宽,以避免经过的人撞到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然而,在上述改进型的电梯门套中,由于在装饰板和墙面之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骨架,所以没有足够的空间将左右两侧的侧向装饰板设计成斜向外扩宽。因此,难以避免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受到撞击。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式电梯门套,其改善了电梯门套的立柱部中的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处的防撞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式电梯门套包括立柱部,所述立柱部至少包括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在所述正向装饰板和所述侧向装饰板之间设置有角部防撞条。

通过设置角部防撞条,可以避免正向装饰板和/或侧向装饰板的处于交界位置处的边缘直接受到撞击,从而在受到撞击时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减少撞击力对正向装饰板和/或侧向装饰板的边缘的不利影响,防止正向装饰板和/或侧向装饰板在受到撞击时产生脱落、开裂或破碎等不利现象。因此,增强了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处的防撞性能。

优选地,所述立柱部还包括固定于墙体的骨架部,所述正向装饰板和所述侧向装饰板固定于所述骨架部。

优选地,所述角部防撞条的能够被用户观察到的部分的水平截面为圆弧状。更优选地,所述角部防撞条的能够被用户观察到的部分与所述侧向装饰板和所述正向装饰板的能够被用户观察到的部分均以不形成台阶的方式平滑连接。角部防撞条的能够被用户观察到的部分实际上就是立柱部的转角部。水平截面为圆弧状的形状实质上就是圆柱面的一部分。当人或者物体撞到立柱部的转角部时,由于角部防撞条自身具有圆柱面形状,并且正向装饰板、侧向装饰板和角部防撞条彼此平滑连接,所以引起撞击的人或者物体会贴着角部防撞条的表面滑开,而不容易被卡住,从而降低撞击造成破坏的风险。

优选地,所述角部防撞条在垂直于所述侧向装饰板的方向上和平行于所述侧向装饰板的方向上均与所述骨架部抵接。因为角部防撞条如上所述地与骨架部抵接,所以当角部防撞条受到撞击时,会将撞击能量传递至骨架部,从而避免侧向装饰板和正向装饰板受到破坏。

优选地,所述立柱部还包括承重配件,所述承重配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所述骨架部固定于所述承重配件。骨架部具有较大的尺寸,因此如果将骨架部直接固定于墙体会对作业者带来一定的不便。承重配件尺寸远小于骨架部,通过先将尺寸较小的承重配件固定于墙体,然后将尺寸较大的骨架部固定于承重配件,能够在保证足够的安装固定可靠性的情况下降低安装作业难度,并提高安装作业效率。

优选地,在所述骨架部与墙体之间设置有衬板。更优选地,所述衬板为木工板。衬板能够吸收冲击力,从而在受到撞击时在骨架部与墙体之间形成缓冲。当采用木工板作为衬板时,还具有外型尺寸容易加工的优点。

优选地,在所述正向装饰板和所述骨架部之间设置有加强内衬。

优选地,在从地面起至少1米的高度范围内,所述骨架部和墙体之间的空间被所述衬板占据。在很多情况下,造成撞击的原因是小孩或者货物,因而撞击的位置大部分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范围内。通过在从地面起至少1米的高度范围内用衬板占据骨架部和墙体之间的空间,就能够确保对易受撞击的部位的缓冲效果。

实用新型的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改善了电梯门套的立柱部中的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处的防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门套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电梯门套的右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立柱部的示意性水平截面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立柱部的示意性水平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撞式电梯门套,其中,图1示出了电梯门套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门套的右视图,图3是电梯门套的立柱部10的示意性水平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包括位于电梯门20左右两侧的立柱部10和位于电梯门20上方的横梁部。电梯门20沿图中的箭头所示的左右方向打开。

立柱部10的外观部分(即立柱部10的能够被用户观察到的部分)包括正向装饰板110、侧向装饰板120和角部防撞条130。正向装饰板110位于电梯门框的外侧,是面向与电梯门20所面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的装饰板。侧向装饰板120是在电梯门框左右两侧的装饰板,并且大致与电梯门20垂直。角部防撞条130设置在正向装饰板110和侧向装饰板120之间相互邻接的位置(即立柱部10的转角部)。正向装饰板110、侧向装饰板120和角部防撞条130可以由例如金属、石材等的各种材料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部还包括用于固定至墙体的骨架部。骨架部可以由例如不锈钢、镀锌钢等的钢材制成。骨架部包括正向骨架部101和侧向骨架部102。正向骨架部101位于正向装饰板110和墙体之间,用于将正向装饰板110固定至墙体。侧向骨架部102位于侧向装饰板120和墙体之间,用于将侧向装饰板120固定至墙体。

在侧向骨架部102的上部和下部一共设置有四个承重配件105。承重配件105可以由例如不锈钢、镀锌钢等的钢材制成。承重配件105开设有通孔,以便通过膨胀螺栓103方便地将承重配件105固定于墙体。侧向骨架部102可以通过粘接等手段固定于承重配件105。

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通过膨胀螺栓103与墙体的接合来固定侧向骨架部102。正向骨架部101可以直接粘接于墙面,或者直接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面,或者可以固定于侧向骨架部102。

如图3所示,角部防撞条130的外观部分(即角部防撞条130的能够被用户观察到的部分)的水平截面为圆弧状。也就是说,角部防撞条130的外观部分实质上是圆柱面。角部防撞条130的外观部分与正向装饰板110和侧向装饰板120的外观部分均以不形成台阶的方式平滑连接。这样,在人或者物体撞上角部防撞条130时,会沿着圆柱面滑开,而不会挂住角部防撞条130,所以引起撞击的人或者物体会贴着角部防撞条130的表面滑开,而不容易被卡住,从而降低撞击造成破坏的风险。

图3中的正向装饰板110、侧向装饰板120和角部防撞条130均由石材制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可以起到装饰作用的材料制成正向装饰板110、侧向装饰板120和角部防撞条130,并且三者各自的材料可以彼此不相同。

角部防撞条130可以通过例如粘接方式固定于正向装饰板110和侧向装饰板120。但角部防撞条130的安装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安装固定角部防撞条130即可。例如,还可以将角部防撞条直接固定至墙体或电梯门套的骨架部,或者将角部防撞条卡在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图3中示出了角部防撞条130在垂直于侧向装饰板110的方向上和平行于侧向装饰板110的方向上均与骨架部抵接的固定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对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因此省略其重复说明。以下主要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

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向骨架部102与墙体之间设置有衬板106。侧向装饰板120例如为不锈钢板或镀锌钢板,衬板106例如为木工板。衬板106可以在侧向骨架部102与墙体之间形成缓冲层。钢板制成的侧向装饰板120在受到敲击时容易发出空洞的回响,并且在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变形。利用衬板106形成的缓冲层,可以避免敲击时发出空洞回响,还能够在受到撞击时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从而使侧向装饰板120不易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需要衬板106在整个立柱部10的高度范围内均占据骨架部和墙体之间的空间,只要在立柱部10的容易受到撞击的高度范围内设置衬板106就足够发挥出对撞击的缓冲作用。例如,可以在从地面起至少1米的高度范围内,用衬板106占据侧向骨架部102与墙体之间的空间。此处,“占据”应当被理解为包括完全填满空间的情况,以及在保证对撞击的缓冲作用的前提下允许衬板不能完全填满空间的情况。例如,因为墙面的不平整、安装时的形状变化等造成衬板与骨架或墙面之间存在微小的未填充空间的情况也应被视为实现了“占据”的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装饰性需求,正向装饰板110具有复杂的造型,因而在正向装饰板110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间。为了保证正向装饰板110的强度和防撞性能,在正向装饰板110和正向骨架部101之间设置有加强内衬。加强内衬的材料例如是PVC,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起到对正向装饰板110的加强作用,也可以使用其它任何材料制成的加强内衬。

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立柱部10均设置有骨架部。但是,本发明的角部防撞条同样能够适用于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直接固定至墙体的情况,仍然能够发挥出改善电梯门套的立柱部中的正向装饰板和侧向装饰板之间的交界位置处的防撞性能。

以上,已经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合理的变型和特征的组合。在实施者利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任何常规性的变更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等同结构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