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排列装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801发布日期:2019-03-02 02: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轴承排列装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机械,特别涉及轴承排列装箱机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轴承生产中,对于加工好的轴承,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手动排列装箱,效率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排列装箱机构,它能够自动将加工好的轴承排列装箱,大大提高工效,减少人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排列装箱机构,包括工作台和挡板,所述工作台底面四周设有支杆,所述挡板安装在工作台顶面前后两侧,所述工作台顶面左侧设有推动装置,所述工作台顶面右侧设有挡块,所述推动装置与挡块之间形成排列通道,所述排列通道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贯通工作台后侧的挡板,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推板,所述第一气缸分布在工作台顶面两侧,所述推板后壁两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相连,所述工作台右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和升降板,所述支杆底部设有支块,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支块顶面,所述升降板底面两侧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相连,所述升降板靠近工作台右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挡板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顶面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连杆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过通孔与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顶面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面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固定板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贯穿孔并安装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外壁设有导槽,所述升降板的内壁设有与导槽适配的导块,所述支块外端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通支块上下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加工好的轴承从进料口进入并排满排列通道,然后所述第三气缸工作,推动限位块将进料口闭合,然后第二气缸和液压缸同时工作,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挡块上移,液压缸向上推动升降板,使得放置在升降板上的收纳箱内腔底面与工作台顶面持平,然后第一气缸工作,推动推板,使得轴承在推板的推动下进入收纳箱中,生产更加自动化,大大减少人工操作,提供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轴承排列装箱机构,包括工作台1和挡板2,所述工作台1底面四周设有支杆11,所述挡板2安装在工作台1顶面前后两侧,所述工作台1顶面左侧设有推动装置3,所述工作台1顶面右侧设有挡块4,所述推动装置3与挡块4之间形成排列通道12,所述排列通道12设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顶面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顶面安装有第三气缸15,所述固定板14设有贯穿孔16,所述第三气缸15的活塞杆穿过贯穿孔16并安装有限位块17,在排列通道12排满轴承后,所述限位块17能够关闭进料口13,方便推动装置3推动轴承装箱。

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和推板32,所述第一气缸31分布在工作台1顶面两侧,所述推板32后壁两侧与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相连,所述工作台1右侧设有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液压缸51和升降板52,所述支杆11底部设有支块18,所述液压缸51固定在支块18顶面,所述升降板52底面两侧与液压缸51的活塞杆固定相连,所述升降板52靠近工作台1右端面,能够在升降板52上放置收纳箱,方便轴承直接装箱,并且所述支杆11外壁设有导槽111,所述升降板52的内壁设有与导槽111适配的导块53,能够很好的限定升降板52的活动轨迹,再者所述支块18外端面设有定位槽19,所述定位槽19贯通支块18上下面,所述定位槽19能够方便后期手推车定位,方便将收纳箱在手推车与升降板之间搬动。

所述进料口13贯通工作台1后侧的挡板2,所述挡板2与挡板2之间设有连杆21,所述连杆21顶面安装有第二气缸22,所述连杆21设有通孔23,所述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穿过通孔23与挡块4相连,所述挡块4与推板32相配合,能够很好的保证轴承排列整齐,装箱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加工好的轴承从进料口13进入并排满排列通道12,然后所述第三气缸15工作,推动限位块17将进料口13闭合,然后第二气缸22和液压缸52工作,所述第二气缸22带动挡块4上移,液压缸52向上推动升降板52,使得放置在升降板52上的收纳箱内腔底面与工作台1顶面持平,然后第一气缸31工作,推动推板32,使得轴承在推板32的推动下进入收纳箱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