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64发布日期:2019-02-15 21:1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自动包装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包装线包括输送装置和自动包装机,是一种用于是将包装盒通过输送装置运送至自动包装机上,对被包装物品进行自动包装的机构。其中现有的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两侧的挡板1,在两侧的挡板1之间沿着包装盒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传送带2、齿形过渡板4以及第二传送带5;所述第一传送带2为具有坡度的上坡传送带,其高度沿着包装盒传送方向逐渐增加,且在所述第一传送带2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包装盒滑落的带齿3,所述带齿3与所述第一传送带2垂直,所述带齿3随着所述第一传送带2的转动而移动;所述第二传送带5为水平传送带,且高度与第一传送带2最高处相等;所述齿形过渡板4固定不动,所述带齿3与所述齿形过渡板4的形状相匹配。

上述输送装置,因为所述第一传送带2是上坡传送带,为了保障包装盒能够爬坡传输,包装盒均需依次逐个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2的带齿3前,在带齿3的带动下进行爬坡和行进。当包装盒由所述第一传送带2传送到齿形过渡板4处时,包装盒在带齿3的推动下被推上齿形过渡板4,而带齿3可随着第一传送带2转动而通过齿形过渡板4。当包装盒正常过渡到齿形过渡板4上后,在后一个包装盒的推动下,当前包装盒自然就过渡到了第二传送带5上。而自动包装机与第二传送带5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第二传送带5将包装盒输送至自动包装机上。

但是,第一传送带2与齿形过渡板4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空隙,而且包装盒在第一传送带2上有时会发生晃动,另外,包装盒推向齿形过渡板4时,齿形过渡板4会给包装盒的底部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而包装盒顶端在带齿3的作用下还在继续向前移动,因此包装盒往往会发生倾斜或被齿形过渡板4卡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以解决现有自动包装线在输送包装盒过程中,包装盒会发生倾斜或被卡住的问题。

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一传送带支架,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一传送带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夹持部传送带;

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二传送带支架,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二传送带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夹持部传送带;

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沿着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沿着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的第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电机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转动;

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电机,所述第二传送带电机用于使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转动;

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板螺孔,所述第一固定板螺孔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在第一传送带、齿形过渡板和第二传送带的一侧;

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板螺孔,所述第二固定板螺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在第一传送带、齿形过渡板和第二传送带的另一侧;

若包装盒在第一传送带上传送,在所述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之前,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住所述包装盒,并将所述包装盒经过齿形过渡板输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的长度均大于齿形过渡板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侧面,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侧面;

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侧面,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包装盒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架以及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肋板和第一螺旋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所述第一肋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下方,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底座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螺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肋板侧面,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自动包装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肋板和第二螺旋机构;

其中,所述第二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所述第二肋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下方,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底座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螺旋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肋板侧面,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自动包装线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肋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杆,在所述第二肋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动杆;

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当所述第一滑动杆移动时,所述连杆机构使得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移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移动距离相等。

一种输送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包装盒夹持机构。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一传送带支架,在第一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一传送带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夹持部传送带;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二传送带支架,在第二夹持部固定板和第二传送带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夹持部传送带;第一夹持部固定在第一传送带、齿形过渡板和第二传送带的一侧;第二夹持部固定在第一传送带、齿形过渡板和第二传送带的另一侧;若包装盒在第一传送带上传送,在所述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之前,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住所述包装盒,并将所述包装盒经过齿形过渡板输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因此,当包装盒在被第一传送带运输到齿形过渡板上的过程中,包装盒夹持机构会在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前夹住包装盒,并在带齿、第一夹持部传送带以及第二夹持部传送带的作用下越过第一传送带与齿形过渡板之间的空隙,输送至齿形过渡板上,因此,防止了包装盒倾斜或被齿形过渡板卡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装生产线场景示意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的立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挡板,2-第一传送带,3-带齿,4-齿形过渡板,5-第二传送带,10-第一夹持部,101-第一传送带电机,102-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3-第一传送带支架,104-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5-第一固定板螺孔,20-第二夹持部,201-第二传送带电机,202-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3-第二传送带支架,204-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5-第二固定板螺孔,30-第一固定架,301-第一底座,302-第一螺旋机构,303-第一滑动杆,304-第一肋板,40-第二固定架,401-第二底座,402-第二螺旋机构,403-第二滑动杆,404-第二肋板,50-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自动包装线在输送包装盒过程中,包装盒会发生倾斜或被卡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及输送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的包装盒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装盒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10以及第二夹持部20。

其中,第一夹持部10包括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和第一传送带支架103,在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和第一传送带支架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第二夹持部20包括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和第二传送带支架203,在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和第二传送带支架203之间设置有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

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沿着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的第一侧设置,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沿着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的第一侧设置。

另外,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电机101,第一传送带电机101用于使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转动;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电机201,第二传送带电机201用于使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转动。在第一传送带电机101的电力驱使下,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沿着包装盒移动的方向转动,相应的,在第二传送带电机201的电力驱使下,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沿着包装盒移动的方向转动。

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板螺孔105,第一固定板螺孔105用于将第一夹持部10固定在第一传送带2、齿形过渡板4和第二传送带5的一侧;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板螺孔205,第二固定板螺孔205用于将第二夹持部20固定在第一传送带2、齿形过渡板4和第二传送带5的另一侧。

若包装盒在第一传送带2上传送,在所述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4之前,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夹持住所述包装盒,并将所述包装盒经过齿形过渡板4输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5上。

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于将第一夹持部10固定在自动包装线一侧的挡板1上,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于将第二夹持部20固定在自动包装线另一侧的挡板1上。

当包装盒在被第一传送带2运输到齿形过渡板4上的过程中,由于包装盒加持机构的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包装盒的宽度,包装盒夹持机构会在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4前夹住包装盒,并在带齿3、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以及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作用下越过第一传送带2与齿形过渡板4之间的空隙,输送至齿形过渡板4上,因此,避免出现包装盒倾斜或被齿形过渡板卡住的问题出现。

另外,可将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包装盒的宽度进行调整,通常将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略小于包装盒的宽度。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可实现对包装盒的夹持,从而将所述包装盒输送至齿形过渡板上。

此外,现有的自动包装生产线还存在以下问题:当最后一个包装盒输送至齿形过渡板4上时,有可能由于没有后一个包装盒的推动,导致齿形过渡板4上最后可能会留存一个包装盒,无法正常过渡到第二传送带5上。而本申请的包装盒夹持机构在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4前夹住包装盒,包装盒在包装盒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以及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作用下,包装盒在没有后一个包装盒的推动下,也能够从齿形过渡板4过渡到第二传送带5上,从而不会在齿形过渡板4上留存包装盒。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装盒夹持机构中,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长度与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长度相等,并将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与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安设位置相对应,可以保障包装盒同时碰触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与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使得包装盒受力均匀,防止包装盒一边受力而导致包装盒发生转动等现象。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长度与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长度均大于齿形过渡板4的长度,也就是说包装盒夹持机构的长度大于齿形过渡板4,至少能够到第一传送带2以及第二传送带5,保障了包装盒夹持机构可以将包装盒从第一传送带2上夹持并移动至第二传送带5上。

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一端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侧面,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传送带5的侧面;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一端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侧面,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传送带5的侧面。也就是说,包装盒夹持机构的一端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两侧,包装盒夹持机构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传送带5的两侧,保障了包装盒在到达第一传送带2与齿形过渡板4之间的缝隙时,就能够夹住包装盒并进行输送,包装盒越过齿形过渡板4输送至第二传送带5上后,包装盒离开包装盒夹持机构,由第二传送带5继续完成输送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优化方案,参见图4和图5所示的另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装盒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架30以及第二固定架40;第一固定架30包括:第一底座301、第一肋板304和第一螺旋机构302;其中,第一底座301连接在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的下方,用于支撑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第一肋板304连接在第一底座301下方,用于增加第一底座301的稳定性;第一螺旋机构302位于第一肋板304侧面,用于调整第一夹持部10与自动包装线之间的距离;

第二固定架40包括:第二底座401、第二肋板404和第二螺旋机构402;其中,第二底座401连接在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的下方,用于支撑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第二肋板404连接在第二底座401下方,用于增加第二底座401的稳定性;第二螺旋机构402位于第二肋板404侧面,用于调整第二夹持部20与自动包装线之间的距离。

当挡板1比较薄时,无法将第一夹持部10以及第二夹持部20固定到挡板1上,这时需要使用第一固定架30以及第二固定架40将包装盒夹持机构能够固定在第一传送带2、齿形过渡板4和第二传送带5的两侧。具体而言,第一螺旋机构302为螺钉与螺母配合的旋转装置,将螺母设置在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肋板304上,螺钉旋过螺母后顶在挡板1上。当需要调整第一夹持部10与包装盒的距离时,旋转第一螺旋机构302,这时螺钉由于顶在挡板1上,螺母会随着螺钉的转动而水平移动,因此第一螺旋机构302可调整第一夹持部10与包装盒的距离。此外,第二螺旋机构402可调整可调整第二夹持部20与包装盒的距离,由于第二螺旋机构402的结构与第一螺旋机构302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相同,不在赘述。因此本申请的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可以根据包装盒的宽度分别进行调整,也可以同时进行调整,将包装盒的夹持空间调整为正好适合通过的包装盒宽度,即能顺利将包装盒从第一段传送带2夹持传送到第二段传送带5上,又不会因夹持力度大将包装盒压瘪损坏。

在第一肋板30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杆303,在第二肋板40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动杆403;第一滑动杆303与第二滑动杆403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50,当第一滑动杆303移动时,连杆机构50使得第二滑动杆403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滑动杆303的移动方向相反,且第二滑动杆403的移动距离与第一滑动杆303的移动距离相等。

虽然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可以根据包装盒的宽度分别进行调整,也可以同时进行调整,但往往一次只能对第一夹持部10或第二夹持部20进行调整,不能保证第一夹持部10或第二夹持部20以自动包装生产线的中心线对称。若不对称,包装盒夹持机构可能会使得包装盒发生转动或者压坏包装盒,因此需要反复调整,影响调整効率。因此,当移动第一夹持部10时,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滑动杆303也会发生相对移动,这时就会使得连杆机构50转动,带动第二滑动杆403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夹持部20发生移动。在连杆机构50的作用,使得第二滑动杆403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滑动杆303的移动方向相反,且第二滑动杆403的移动距离与第一滑动杆303的移动距离相等。即可同时向里调整减小包装盒的通过宽度,也可以同时向外调整增大包装盒的通过宽度,以便提高包装盒夹持机构的调整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的包装盒夹持机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包装盒夹持机构在包装盒在被第一传送带2运输到齿形过渡板4前夹住包装盒,并在带齿3、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以及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作用下越过第一传送带2与齿形过渡板4之间的空隙,输送至齿形过渡板4上,因此,防止了包装盒晃动或者倾倒。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