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64发布日期:2019-02-15 21: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装盒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10)以及第二夹持部(20);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0)包括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和第一传送带支架(103),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和第一传送带支架(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

所述第二夹持部(20)包括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和第二传送带支架(203),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和第二传送带支架(203)之间设置有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

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沿着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沿着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的第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电机(101),所述第一传送带电机(101)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转动;

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电机(201),所述第二传送带电机(201)用于使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转动;

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板螺孔(105),所述第一固定板螺孔(105)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10)固定在第一传送带(2)、齿形过渡板(4)和第二传送带(5)的一侧;

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板螺孔(205),所述第二固定板螺孔(205)用于将所述第二夹持部(20)固定在第一传送带(2)、齿形过渡板(4)和第二传送带(5)的另一侧;

若包装盒在第一传送带(2)上传送,在所述包装盒到达齿形过渡板(4)之前,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用于夹持住所述包装盒,并将所述包装盒经过齿形过渡板(4)输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长度均大于齿形过渡板(4)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盒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的侧面,所述第一夹持部传送带(10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5)的侧面;

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的侧面,所述第二夹持部传送带(20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5)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架(30)以及第二固定架(40);

所述第一固定架(30)包括:第一底座(301)、第一肋板(304)和第一螺旋机构(302);

其中,所述第一底座(301)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板(102);所述第一肋板(304)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301)下方,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底座(301)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螺旋机构(302)位于所述第一肋板(304)侧面,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与自动包装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固定架(40)包括:第二底座(401)、第二肋板(404)和第二螺旋机构(402);

其中,所述第二底座(401)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板(202);所述第二肋板(404)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401)下方,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底座(401)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螺旋机构(402)位于所述第二肋板(404)侧面,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与自动包装线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肋板(30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杆(303),在所述第二肋板(40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动杆(403);

所述第一滑动杆(303)与所述第二滑动杆(403)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50),当所述第一滑动杆(303)移动时,所述连杆机构(50)使得所述第二滑动杆(403)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杆(303)的移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滑动杆(403)的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一滑动杆(303)的移动距离相等。

6.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夹持机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