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4815发布日期:2019-03-02 02:5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



背景技术:

喂料器是一种在生产流程中把块状、颗粒状物料从储料仓中给送到受料装置中的装置,广泛用于冶金、煤矿、选矿、建材、化工、磨料等行业,在化工,尤其是腐蚀性化学物质的下料反应过程中尤为适用。如图1、图2所示的传统的震动喂料器和传统的螺旋喂料器,基本结构包括作为存储物料的物料仓1、出料动力设备如图1中的震动装置23或图2中的驱动电机I21、喂料螺旋杆22、出料口3,物料给送管道4以及防止物料吸潮的料仓密封盖11和出料口3的重力盖5,出料动力设备将物料从物料仓1通过物料给送管道4给送到出料口3处,再从出料口3处给送到受料设备中;基于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缺陷,例如:

(1)腐蚀性固体化学物质由于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吸潮后会发生结晶,结晶后的固体颗粒粘连吸附在出料口3和物料给送管道4内壁,会影响重力盖5对出料口3密封性,空气从重力盖5与出料口3之间的结晶空隙中进入到物料给送管道4,加剧吸潮结晶效果;

(2)基于上述结晶,少量堵塞出料口3时,持续的出料因此收到限制,导致自动给料困难;

(3)基于上述结晶,当结晶过多堵塞出料口3时,由于物料仓1上方覆盖有料仓密封盖11,此时喂料设备内部密封,压力增大,若不平衡内部压力,会造成生产过程的安全隐患;

(4)由于喂料设备给送的是腐蚀性固体化学物质,吸潮后挥发出的腐蚀性气体可能会造成周边金属设备的腐蚀,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在自动下料过程中隔绝空气进入出料口的装置,以降低因腐蚀性固体化学物质吸潮结晶造成的各种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包括喂料器、防吸潮装置、搅拌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喂料器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防吸潮装置内部,所述防吸潮装置安装于搅拌装置上,物料从所述喂料器的出料口下料后经过所述防吸潮装置的开启部分,进入到所述搅拌装置内进行搅拌,在下料结束后,所述防吸潮装置关闭,用于防止下料结束后空气进入喂料器出料口,造成的结晶、腐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喂料器和所述防吸潮装置连接,获取所述喂料器喂料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喂料器的信息控制所述防吸潮装置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防吸潮装置包括下料筒、筒盖、启闭装置以及启闭驱动装置;所述下料筒上设置有供所述喂料器出料口安装的通孔,其通孔的大小与所述喂料器出料口安装位置的大小一致;所述下料筒上方安装所述筒盖,防止空气进入;所述启闭装置安装于所述下料筒内部,通过所述启闭装置的开启使得出料口的物料落入所述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启闭装置关闭,隔绝外部空气经所述下料筒进入所述喂料器的出料口;所述启闭装置外部连接所述启闭驱动装置,控制所述启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启闭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启闭驱动装置的驱动之间和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启闭装置为蝶阀,所述蝶阀的阀座安装于所述下料筒上,所述蝶阀的阀杆设置于所述下料筒外侧,所述阀杆与所述启闭驱动装置连接,控制所述蝶阀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蝶阀关闭时,所述蝶阀的碟片与所述下料筒内壁之间密封。

进一步的,采用所述蝶阀方式控制下料时,可采用手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蝶阀开启的方向为靠近所述出料口位置的碟片部分向下旋转开启;所述蝶阀关闭的方向为靠近所述出料口位置的碟片部分向上旋转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启闭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喂料器的出料口设置为向下弯折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喂料器的向下弯折部分的出料口对应所述启闭装置的开启位置的上方,且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启闭装置的开启位置之间留有间距,防止下料过程中物料粘连在所述启闭装置上。

通过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通过控制器和驱动装置自动控制,减少人工投入;

(2)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采用启闭装置,在下料结束后关闭启闭装置,有效隔绝外部空气通过下料处进入下料口,防止下料口的物料吸潮结晶;

(3)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下料口与蝶阀开启部分对应设置,有效防止反应物料粘连在蝶阀上,防止吸潮结晶;

(4)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采用蝶阀作为启闭装置不存在盲区,反应物料不会堆积,影响启闭进程和效率;

(5)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现有振动喂料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螺旋喂料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物料仓;11、料仓密封盖;2、喂料器;21、驱动电机I;22、喂料螺旋杆;23、震动装置;3、出料口;31、弯折部;4、物料给送管道;5、重力盖;6、下料筒;61、通孔;62、筒盖;63、蝶阀;64、阀座;65、阀杆;66、驱动电机II;7、搅拌桶;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采用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包括喂料器、防吸潮装置、搅拌装置和控制器,喂料器的出料口设置于防吸潮装置内部,防吸潮装置安装于搅拌装置上,物料从喂料器的出料口下料后经过防吸潮装置的开启部分,进入到搅拌装置内进行搅拌,在下料结束后,防吸潮装置关闭,用于防止下料结束后空气进入喂料器出料口,造成的结晶、腐蚀;控制器分别与喂料器和防吸潮装置连接,获取喂料器喂料信息并根据获取的喂料器的信息控制防吸潮装置的启闭。

进一步的,防吸潮装置包括下料筒、筒盖、启闭装置以及启闭驱动装置;下料筒上设置有供喂料器出料口安装的通孔,其通孔的大小与喂料器出料口安装位置的大小一致;下料筒上方安装筒盖,防止空气进入;启闭装置安装于下料筒内部,通过启闭装置的开启使得出料口的物料落入搅拌装置,通过启闭装置关闭,隔绝外部空气经下料筒进入喂料器的出料口;启闭装置外部连接启闭驱动装置,控制启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启闭驱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启闭驱动装置的驱动之间和角度。

进一步的,启闭装置为蝶阀,蝶阀的阀座安装于下料筒上,蝶阀的阀杆设置于下料筒外侧,阀杆与启闭驱动装置连接,控制蝶阀的启闭。

进一步的,蝶阀关闭时,蝶阀的碟片与下料筒内壁之间密封。

进一步的,采用蝶阀方式控制下料时,可采用手动控制。

进一步的,蝶阀开启的方向为靠近出料口位置的碟片部分向下旋转开启;蝶阀关闭的方向为靠近出料口位置的碟片部分向上旋转关闭;

进一步的,启闭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喂料器的出料口设置为向下弯折的结构。

进一步的,喂料器的向下弯折部分的出料口对应启闭装置的开启位置的上方,且出料口与启闭装置的开启位置之间留有间距,防止下料过程中物料粘连在启闭装置上。

实施例1

如图3是本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喂料器的自动下料防吸潮装置,包括喂料器2、防吸潮装置、搅拌桶7和控制器8,喂料器2的出料口3设置于防吸潮装置内部,防吸潮装置安装于搅拌桶7的上盖上,物料从喂料器2的出料口3下料后经过防吸潮装置的开启部分,进入到搅拌桶7内进行搅拌,在下料结束后,防吸潮装置关闭,用于防止下料结束后空气进入喂料器2出料口3,造成的结晶、腐蚀;控制器8分别与喂料器2和防吸潮装置连接,获取喂料器2喂料信息并根据获取的喂料器2的信息控制防吸潮装置的启闭。

进一步的,防吸潮装置包括下料筒6、筒盖62、启闭装置以及启闭驱动装置;下料筒6上设置有供喂料器2出料口3安装的通孔61,其通孔61的大小与喂料器2出料口3安装位置的大小一致;下料筒6上方安装筒盖62,防止空气进入;启闭装置安装于下料筒6内部,通过启闭装置的开启使得出料口的物料落入搅拌桶,通过启闭装置关闭,隔绝外部空气经下料筒进入喂料器2的出料口3;启闭装置外部连接启闭驱动装置,控制启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启闭驱动装置与控制器8连接,由控制器8控制启闭驱动装置的驱动之间和角度。

进一步的,启闭装置为蝶阀63,蝶阀63的阀座64安装于下料筒6上,蝶阀63的阀杆65设置于下料筒6外侧,阀杆65与启闭驱动装置连接,控制蝶阀63的启闭。

进一步的,蝶阀63关闭时,蝶阀63的碟片与下料筒6内壁之间密封。

进一步的,蝶阀63开启的方向为靠近出料口3位置的碟片部分向下旋转开启;蝶阀63关闭的方向为靠近出料口3位置的碟片部分向上旋转关闭。

进一步的,采用蝶阀63方式控制下料时,可采用手动控制。

进一步的,启闭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II66。

进一步的,喂料器2的出料口3设置为向下弯折的结构形成弯折部31。

进一步的,喂料器的向下弯折部分的出料口对应蝶阀63蝶片的旋转后开启的位置的上方,且出料口3与蝶阀63的开启位置之间留有间距,防止下料过程中物料粘连在蝶阀63上。

本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 “下”、“左”、 “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