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8554发布日期:2019-04-05 21:2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油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



背景技术: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不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物质,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将地下能源开采出来并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助力剂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的根本就是如何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灌油是石油采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灌油装置一般是由人工手动控制阀门,并通过观察来确定一次的灌油量,无法准确的控制灌油量,容易造成石油溢出且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定量灌注石油且不会溢出的灌油处理器。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069526.X,公开日为2016年6月22日,专利名称为“一种自动注油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在箱体的顶部上设有底座,在底座上设有储油罐,储油罐的底部设有输油管,箱体内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上连接有时间继电器,输油管连接在电磁阀上,在电磁阀上连接有注油管,注油管具有注油端,注油端上设有连接到时间继电器上的点动开关。上述专利虽然能实现快捷、自动的注油,通过点动开关启动和自动关闭,能控制注油量。但是其储油罐内的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输油管经电磁阀和注油管到达注油端以实现自动注油,并通过设定注油时间,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关闭来达到控制注油量的目的,但还是存在无法精确控制注油量的问题。因储油罐内的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完成输送,油在储油罐内的量会越来越少,所以会导致输送速度逐渐减慢,在相同的注油时间内,下一次的注油量将会比上一次的注油量少,且越往后越明显,因此上述专利虽然实现了自动注油,但是仍然存在无法精确控制注油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定量的进行石油灌注,同时避免灌油时石油溢出,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工作效率的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包括基座,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和泵座,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控制主机,控制主机上设置有显示屏,基座内部设有配电箱,配电箱与控制主机连接,安装架上设有输油管路,输油管路端部设置有进油管接头,输油管路尾部设置有出油管接头,输油管路中部设置有灌油管路,灌油管路出口设置有灌油管接头,所述灌油管路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前端设有流量检测器,电磁阀和流量检测器均分别与控制主机及配电箱连接,灌油管路上还串接有吸油泵,吸油泵安装在泵座上,吸油泵分别与控制主机和配电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通过卡槽固定在基座内,安装架焊接在基座上,输油管路通过弧形管托设置在安装架上,弧形管托与夹持部配合固定输油管路,进油管接头和出油管接头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输油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上,显示屏胶接在控制主机上。

优选地,所述灌油管路与输油管路焊接连接,灌油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和流量检测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泵座焊接在基座上,吸油泵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泵座上,吸油泵还通过螺钉连接与灌油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显示屏、配电箱、电磁阀、流量检测器和吸油泵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的一端通过拧紧固件与弧形管托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弧形管托连接,所述拧紧固件包括螺杆和套在螺杆上的螺母。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片。

优选地,所述弧形管托上表面设有若干凸起,弧形管托上设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灌油管路内的流量检测器实时获取灌油管路中的流量信息,并通过控制主机转换为灌油量,同时控制主机控制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来准确控制灌油,使用者通过观察控制主机上的显示屏能够实时了解灌油量信息。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精准的进行石油灌注,同时避免了灌油时石油的溢出,提高了石油采收率和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输油管路通过弧形管托设置在安装架上,弧形管托与夹持部配合固定输油管路,弧形管托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弧形管托上设有排水孔,凸起用于将输油管路向上托起避免直接接触弧形管托,便于弧形管托上表面留积的液体及时从排水孔排除,以防对管路产生腐蚀或锈蚀。

3、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片,与弧形管托配合固定输油管路时,增大了夹持部与输油管路的摩擦力,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管托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基座;2、安装架;3、泵座;4、控制主机;5、输油管路;6、灌油管路;7、弧形管托;8、夹持部;9、拧紧固件;

11、配电箱;31、吸油泵;41、显示屏;51、进油管接头;52、出油管接头;61、灌油管接头;62、电磁阀;63、流量检测器;71、凸起;72、排水孔;81、防滑垫片;91、螺杆;9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2和泵座3,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控制主机4,控制主机4上设置有显示屏41,基座1内部设有配电箱11,配电箱11与控制主机4连接,安装架2上设有输油管路5,输油管路5端部设置有进油管接头51,输油管路5尾部设置有出油管接头52,输油管路5中部设置有灌油管路6,灌油管路6出口设置有灌油管接头61,所述灌油管路6上设有电磁阀62,电磁阀62前端设有流量检测器63,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均分别与控制主机4及配电箱11连接,灌油管路6上还串接有吸油泵31,吸油泵31安装在泵座3上,吸油泵31分别与控制主机4和配电箱11连接。

实施例2

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2和泵座3,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控制主机4,控制主机4上设置有显示屏41,基座1内部设有配电箱11,配电箱11与控制主机4连接,安装架2上设有输油管路5,输油管路5端部设置有进油管接头51,输油管路5尾部设置有出油管接头52,输油管路5中部设置有灌油管路6,灌油管路6出口设置有灌油管接头61,所述灌油管路6上设有电磁阀62,电磁阀62前端设有流量检测器63,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均分别与控制主机4及配电箱11连接,灌油管路6上还串接有吸油泵31,吸油泵31安装在泵座3上,吸油泵31分别与控制主机4和配电箱11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11通过卡槽固定在基座1内,安装架2焊接在基座1上,输油管路5通过弧形管托7设置在安装架2上,弧形管托7与夹持部8配合固定输油管路5,进油管接头51和出油管接头52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输油管路5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4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上,显示屏41胶接在控制主机4上。

优选地,所述灌油管路6与输油管路5焊接连接,灌油管接头6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6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6上。

优选地,所述泵座3焊接在基座1上,吸油泵3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泵座3上,吸油泵31还通过螺钉连接与灌油管路6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4、显示屏41、配电箱11、电磁阀62、流量检测器63和吸油泵31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实施例3

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2和泵座3,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控制主机4,控制主机4上设置有显示屏41,基座1内部设有配电箱11,配电箱11与控制主机4连接,安装架2上设有输油管路5,输油管路5端部设置有进油管接头51,输油管路5尾部设置有出油管接头52,输油管路5中部设置有灌油管路6,灌油管路6出口设置有灌油管接头61,所述灌油管路6上设有电磁阀62,电磁阀62前端设有流量检测器63,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均分别与控制主机4及配电箱11连接,灌油管路6上还串接有吸油泵31,吸油泵31安装在泵座3上,吸油泵31分别与控制主机4和配电箱11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11通过卡槽固定在基座1内,安装架2焊接在基座1上,输油管路5通过弧形管托7设置在安装架2上,弧形管托7与夹持部8配合固定输油管路5,进油管接头51和出油管接头52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输油管路5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4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上,显示屏41胶接在控制主机4上。

优选地,所述灌油管路6与输油管路5焊接连接,灌油管接头6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6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6上。

优选地,所述泵座3焊接在基座1上,吸油泵3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泵座3上,吸油泵31还通过螺钉连接与灌油管路6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4、显示屏41、配电箱11、电磁阀62、流量检测器63和吸油泵31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8的一端通过拧紧固件9与弧形管托7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弧形管托7连接,所述拧紧固件9包括螺杆91和套在螺杆91上的螺母92。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8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片81。

实施例4

一种T形快速灌油处理器,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2和泵座3,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控制主机4,控制主机4上设置有显示屏41,基座1内部设有配电箱11,配电箱11与控制主机4连接,安装架2上设有输油管路5,输油管路5端部设置有进油管接头51,输油管路5尾部设置有出油管接头52,输油管路5中部设置有灌油管路6,灌油管路6出口设置有灌油管接头61,所述灌油管路6上设有电磁阀62,电磁阀62前端设有流量检测器63,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均分别与控制主机4及配电箱11连接,灌油管路6上还串接有吸油泵31,吸油泵31安装在泵座3上,吸油泵31分别与控制主机4和配电箱11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11通过卡槽固定在基座1内,安装架2焊接在基座1上,输油管路5通过弧形管托7设置在安装架2上,弧形管托7与夹持部8配合固定输油管路5,进油管接头51和出油管接头52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输油管路5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4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上,显示屏41胶接在控制主机4上。

优选地,所述灌油管路6与输油管路5焊接连接,灌油管接头6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6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62和流量检测器6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灌油管路6上。

优选地,所述泵座3焊接在基座1上,吸油泵3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泵座3上,吸油泵31还通过螺钉连接与灌油管路6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4、显示屏41、配电箱11、电磁阀62、流量检测器63和吸油泵31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8的一端通过拧紧固件9与弧形管托7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弧形管托7连接,所述拧紧固件9包括螺杆91和套在螺杆91上的螺母92。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8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片81。

优选地,所述弧形管托7上表面设有若干凸起71,弧形管托7上设有排水孔72。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及流程如下:

上述结构中,石油从进油管接头51流入输油管路5被输送,从出油管接头52流至下一组输油设备,当需要使用本装置对石油进行灌油处理时,按下控制主机4上的电源开关让装置通电,通过控制主机4上的控制按钮设置好单次灌油预定值并发送工作指令,工作指令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导线传递给电磁阀62和吸油泵31,电磁阀62打开,吸油泵31开始工作,吸油泵31将石油从输油管路5吸入至灌油管路6中,经灌油管接头61排出到存放装置中,灌油管路6中的流量检测器63能够实时获取灌油管路6中的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导线传递给控制主机4,控制主机4接受并分析数据,控制主机4将流量信息转换为灌油量,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显示屏41实时显示灌油量,当达到单次灌油预定值时,控制主机4控制吸油泵31停止工作,同时控制电磁阀62关闭,单次灌油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