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1704发布日期:2019-01-22 21:4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



背景技术:

电动葫芦是一种轻小型起重设备,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起重量一般为0.1~80吨,起升高度为3~30米。后来出现了一种倒挂的电动葫芦,但是这种电动葫芦在提升重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链条和起重链轮之间的滑动,使双速电机不能有效地带动链条,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解决倒挂电动葫芦在提升重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链条和起重链轮之间的滑动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包括机壳和链条,所述机壳的上方设有进出链导链器,所述链条的一端贯穿所述进出链导链器后延伸至所述机壳内部的起重链轮上,并从所述进出链导链器上贯穿出来并延伸至外界的收链篓内,所述收链篓连接在所述机壳上,所述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有吊钩;所述机壳内部的起重链轮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机壳内部的双速电机上,所述双速电机通过外部电源供电驱动,所述双速电机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速度;所述机壳的下方设有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部的双速电机通过电缆连接外部电源供电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收链篓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机壳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收链篓通过连接链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一端的所述链条上设有阻挡套件,所述阻挡套件固定在所述链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上套接有防撞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链导链器上开设有进链口和出链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双速电机转子轴、离合器组合件和中间传动齿轮,所述双速电机转子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双速电机上,所述双速电机转子轴的另一端啮合在所述离合器组合件的齿轮上,所述离合器组合件与所述中间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中间传动齿轮和所述起重链轮之间通过起重链轮齿轮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起重链轮齿轮和所述中间传动齿轮之间通过花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动葫芦里边的双速电机可以调节电动葫芦的起重速度,满足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外观简洁,内部结构紧凑,轻小便捷,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侧视图;

图3为进出链导链器俯视图;

图4为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壳;2、链条;3、进出链导链器;4、吊钩;5、吊环;6、电缆;7、收链篓;8、连接件;9、连接链;10、阻挡套件;11、防撞胶套;12、进链口;13、出链口;14、起重链轮;15、双速电机;16、双速电机转子轴;17、离合器组合件;18、中间传动齿轮;19、起重链轮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轻小型倒挂电动葫芦,包括机壳1和链条2,所述机壳1的上方设有进出链导链器3,所述进出链导链器3上开设有3进链口12和出链口13。

所述链条2的一端贯穿所述进链口12后延伸至所述机壳1内部的起重链轮上,并从所述进出链导链器3上的所述出链口13贯穿出来并延伸至外界的收链篓7内。所述收链篓7通过连接件8连接在所述机壳1上,所述收链篓7通过连接链9连接在所述连接件8上,当电动葫芦提升重物时,从所述出链口13出来的多余所述链条2全部通过所述机壳1内部的电机驱动,全部掉进所述收链篓7内,防止所述链条2乱晃妨碍提升重物;所述链条2的另一端连接有吊钩4,所述吊钩4上套接有防撞胶套11,所述吊钩4一端的所述链条2上设有阻挡套件10,所述阻挡套件10固定在所述链条2上,在重物提提升的过程中,利用所述阻挡套件防止电动葫芦过于靠上撞到吊钩。

所述机壳1内部的起重链轮14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机壳1内部的双速电机15上,所述机壳1内部的双速电机通过外部电源供电驱动,所述双速电机15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速度,所述,双速电机15通过电缆6连接外部电源供电驱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双速电机转子轴16、离合器组合件17和中间传动齿轮18,所述双速电机转子轴1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双速电机15上,所述双速电机转子轴16的另一端啮合在所述离合器组合件17的齿轮上,所述离合器组合件17与所述中间传动齿轮18相啮合,所述中间传动齿轮18和所述起重链轮14之间通过起重链轮齿轮19相连接。所述双速电机15通过连接组件来控制所述起重链轮14的转动。

所述机壳1的下方设有用于吊挂重物的吊环5。

所述机壳1内部的双速电机的结构均为常见技术手段。控制所述机壳1内部的双速电机速度的控制系统为常见的电路控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